看起來真好牛,無感電視搶了CES風頭

華為說,我們不做電視,我們只做智慧屏。基於這一觀點,2019年下半年以來,各家電視廠商有意無意加強了“智能”方面的宣傳。其實,智慧電視是假,智慧家庭才是真。這一次CES展,各大電視廠商都在儘可能地貼近家庭,在技術升級的同時,都在講述與家庭契合的故事。未來的電視,不再是電視麼?這一次CES,誰又成功吸引關注,成為2020年的大贏家?

看起來真好牛,無感電視搶了CES風頭

無感電視,誰看起來更牛?

CES展的技術與概念比拼,決定了新一年度家電企業競爭的氣勢。不管是概念產品,還是量產產品,電視廠商們最喜歡做的就是搶“第一”。為此,本次CES我們又學習到了幾個第一:

海信推出了“全球首臺捲曲屏幕激光電視”,據瞭解這款捲曲屏幕激光電視採用了最新開發的高性能捲曲屏幕,在保持光學性能不變下實現了良好的捲曲。當然,我們可以忽略LG在去年展出的從底座卷出來的65英寸柔性屏電視,因為兩者的技術原理表現略有不同。

看起來真好牛,無感電視搶了CES風頭

三星推出了“零”邊框8K QLED電視,據悉屏佔比達到了99%,手機廠商常用的無邊框和全面屏終於在電視上實現了,這種無邊框電視應用到家庭中很有代入感。

相比之下,LG這次雖然沒有搶更多風頭,但LG SIGANTURE OLED R全球首款可捲曲電視應該可以銷售了。概念是給人看的,量產才是王道,這與五年前電視往“大”裡做有類似之處,短期內LG的這款電視應該是一款定製型的高端貨。

看起來真好牛,無感電視搶了CES風頭

創維,TCL與SONY等幾家廠商相對錶現比較中規中矩,創維提出了“壁紙形態的新型電視科技產品”,TCL給出了“世界第一臺MINI-LED背光”電視,SONY則發佈了索尼史上最小的OLED電視。

每家的概念很大,但概念之後是與家居的融合度。這種融合是脫離電視之外,讓用戶感受到電視的獨立,也許,“無感電視”是最終的終宿。

智能家居,電視企業能不能贏者通吃?

無論是智慧屏也好,還是智能電視也罷,抑或是智能家居,最終的方向就是搶佔家庭這個消費場景來承載更多的商業價值。

看起來真好牛,無感電視搶了CES風頭

小米提出的智能生態,華為追求的智能家居,無非是在家庭這個環境中佔據更多的應用價值。有意思的是,智能家居提出了很多年,每個企業都有智能家居的樣板工程,可笑的是,在實際應該是,我們離智能家居的比較好的效果還差很多。

前幾年,大家搞出了一個“信息孤島”,每個企業都提出要破除這個孤島,但事實上,在每個企業自我盤算,或者說生存壓力之下,這個孤島變得更加堅固。比如,小米的設備能控制得了華為的設備麼,海信的電視能互通三星的電視麼,蘋果的手機能與所有家居與生活設備互聯麼?

至少,現在還沒有感受到。

看起來真好牛,無感電視搶了CES風頭

作為家庭的中心大屏,電視功能性的大屏能否成為家庭的集控中心?從語音識別,行為識別,電視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但對於電視企業而言,同樣需要生態鏈,這個生態鏈是打通萬物的,而不是自己家的。

沒有哪一個消費者願意被同一個品牌綁架,現在不會,未來也不一定會。

相比手機技術,汽車智能技術,5G,AI,家電技術談不上革新性的變化,如何8K談論了多年,現在4K都還沒有完全普及一樣。不過,把電視做到無感,倒是未來趨勢。2020年,誰家能讓“無感”電視融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