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15空對空導彈究竟有多先進?

侃侃書生世界


一直以來,中國新一代中距空空導彈發展,是軍迷們關心的熱點話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爭奪制空權的成敗。隨著現代空戰技術的大力發展,各國相繼投入巨資研發了一些非常優秀空空導彈,比如:美國的AIM-120系列、法國的“米卡”、中國的霹靂-12和俄羅斯的R-77中程空空導彈。這些導彈的共同特點是射程普遍在視距範圍之外,達到80-100千米;普遍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具有較強的自主搜索和定位空中機動目標的能力。我國在空空導彈的研發上一直沒有放鬆,經過大批科學家的努力,我國成功研發出了最新型的空空導彈霹靂-15,那麼這款空空導彈的性能怎麼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

為什麼我國的空空導彈都以“霹靂”為代號?


我國空軍導彈的使用起源於蘇聯援助我國的米格-17PFU型,這個型號在蘇聯生產中的數量很少,它又是也被稱為米格-17PM,在這個型號中RP-5雷達被改為可以控制空對空導彈K-5,因為它攜帶的武器僅由四枚K-5空對空導彈組成,這款改進的飛機針對轟炸機和靈活性不高的飛機很有效。隨著K-5導彈在1958年隨米格-19一同引進我國,同年我國開始仿製生產被改稱"PL-1"導彈,意思就是"霹靂",從今以後我國所生產的所有空空導彈就都命名為"霹靂"系列。

霹靂-15的性能怎麼樣呢?已經落後了嗎?


有報道稱,霹靂15早在2015年就已完成技術試驗並定型,已經列裝於我軍新一代的殲20和殲16戰鬥機之上,在動力選擇方面,早先的分析是採用歐洲流星空空導彈類似的衝壓式發動機,但是,最近的消息是中國的霹靂15採用的是火箭發動機。通過使用新型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以及引入全新的彈道規劃,霹靂15中遠程空空導彈的射程可能高達150-200km,且在抗干擾性能方面,相比於我軍上一代的霹靂12型空空導彈又有了更進一步的增強。作為霹靂12空空導彈的一種替代型號,霹靂15空空導彈除了在實現更大的射程和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之外,其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應該也明顯會更多。據悉,霹靂-15還採用類似彈道導彈那樣的高拋彈道,飛行中段位於30千米高空,因此其射程可能比軍迷們預計的更遠。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最新型的空空導彈霹靂-15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已經有消息稱,霹靂-15將使用相控陣雷達導引頭,如果此消息屬實,那麼霹靂-15將比美軍AIM-120D導彈更加先進,即便霹靂-15沒有使用該技術,也表明中國在未來新空空導彈研製上,基本與美軍出於同一起跑線。


米曹說事


空空導彈“一寸長,一寸強”,超遠程是霹靂-15空對空導彈最鮮明的標籤。根據曝光的信息顯示,霹靂-15彈長約5.7米,採用“無彈翼”式設計,僅有十字形尾舵,在抵達攻擊目標前採用末端機動,射程更是遠達400公里!

我們知道,雙方空戰之前,預警機先行,而其最大監視距離約400~500公里,預計能探測300公里外的戰鬥機,而如果空空導彈的射程能超過300公里,預警機就成了“活靶子”。千招會不如一招熟,霹靂-15就是負責打掉敵方“眼鏡”的先鋒武器。

霹靂-12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巴基斯坦空軍使用的中程超視距空空導彈,也是目前解放軍服役的最新型空空導彈,裝備在殲-8II、殲-10、梟龍戰鬥機和殲-11上。霹靂-12據說能和美國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媲美,其能容許38G的操作過載,並能在追蹤擊殺實施9G運動的空中目標。霹靂-12對於F-16戰鬥機攻擊狀態下具備35~45公里不可逃逸區射程。

百尺竿頭,跟進一步。霹靂-15作為超遠程、超視距空空導彈,其取代了雷達制導的霹靂-12空空導彈。霹靂-15在原型機階段就是國際空空導彈上的明星了。就在我國試射霹靂-15的同時,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霍克·卡萊爾司令,在2015年空軍協會會議上發言稱,美國國會為一種用來取代美國超視距空空導彈的新導彈撥款,而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霹靂-15。其表示霹靂-15加入一個衝壓式發動機,射程也超過了美國所有空空導彈的射程。由此可見霹靂-15的先進性。


航空之家


霹靂-15是當今最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之一,媲美AIM120D和“流星”。

霹靂-15是我國目前最新型、最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裝備於殲20、殲16和殲10C等新型戰機上,是捍衛我國空天安全的空中利劍。

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霹靂15以上圖這樣的方式公開亮相,引起世人關注。但是作為當前我國最新型、最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該型號尚未解密。而且根據我國的保密實踐,飛機是秘密,導彈是絕密,因此霹靂-15的具體性能數據仍是秘密,網上流傳的一些言之鑿鑿的參數必然也是相關人等的道聽途說。筆者作為一名普通軍迷,當然對霹靂-15的性能參數一概不知。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從其他方面作為參考,對霹靂15的性能進行大概的推測。

眾所周知,霹靂15是由霹靂12的基礎上發展、改進而來,兩者的關係類似於美國的AIM120D之於AIM120A。霹靂15繼承了霹靂12的基本佈局,而霹靂12的出口型SD10已經隨梟龍出口至巴基斯坦,基本數據已經公開。SD10單體長度約3.9米,彈徑203毫米,最大射程70公里。

霹靂15彈體長度、直徑應該於霹靂12一致,但是擁有更遠的射程。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霹靂15的最大射程超過150公里,與AIM120D、“流星”空空導彈相近,超過俄羅斯最新的R77-1。霹靂15在霹靂12相同的彈體長度、直徑基礎上獲得翻倍的射程,可能採用瞭如下一項或者幾項技術:

1、對彈體氣動佈局進行優化,尤其是對中部彈翼的形狀進行修改,面積更小,彈體整體上呈阻力更小的飛鏢型;

2、採用了雙脈衝固定火箭發動機,不但延長了射程,而且在射程末端的機動性能更好,對高機動目標的命中率更高;

3、採用了雙向數據鏈,使得導彈可以採用高拋彈道,也就是說導彈在發射後先爬升至空氣稀薄、飛行阻力小的高空,能夠獲得更遠的射程。

採用高拋彈道,需要導彈能夠與載機進行雙向數據互通,通過載機發送的數據鏈將導彈引導至目標大體區域,最後由導彈上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完成目捕獲、鎖定。

4、改進的主動雷達引導頭,使得導彈自身對目標的捕獲、鎖定距離更遠,增加導彈不可逃逸區。SD10導彈上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對戰鬥機的搜索距離約為20公里,相信隨著我國在雷達技術方面突飛猛進的發展,霹靂15將這一數據翻倍也不是不可能。除了探測距離提升,霹靂15抗干擾能力相信也會上一個臺階。

通過採取以上技術,霹靂15的性能較霹靂12會有脫胎換骨的提升。據軍迷大佬揚基在其公眾號裡透露,霹靂15的不可逃逸距離與霹靂12的最大射程相當,而一般來說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距離約為最大射程的3/1到2/1,這從側面也說明霹靂15的最大射程超過150公里。

軍迷朋友都知道導彈的最大射程沒有什麼戰術意義,只有不可逃逸射程才有意義。需要說明的是,導彈的不可逃逸距離是一個動態的數據,與載機的高度、速度以及與敵機的態勢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載機高度更高、速度更快時,導彈的不可逃逸區更大。

而且,能否發揮導彈的有效射程還有戰機的火控系統密切相關,導彈更遠的射程需要戰機雷達更遠的探測、鎖定距離來支撐。同樣使用霹靂15導彈,在實際運用中殲11B用起來就是不如殲16。所以,目前霹靂15這種高級貨只是用在殲20、殲16和殲10C這些擁有強大AESA雷達的新銳戰機。

綜合來看,霹靂15已經位列當今最強中距空空導彈之列,與殲20、殲16和殲10C等新銳戰機組成令人生畏的空戰利器。而強敵的反應也從側面證明霹靂15已經給它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美國近期已經著手啟動下一代空空導彈項目,項目代號為AIM260(圖中下方導彈),原因之一就是霹靂15使得當前使用的AIM120D不再具有射程、性能上的優勢,美國軍方急需新型導彈重獲代差優勢。

當然,霹靂15也有自身的缺陷,最大的缺點就是體積太大,使得殲20這樣的重型隱身戰機只能在主彈艙內掛載四枚,而F22可以內置6枚AIM120D。為了發揮隱身戰機強大的制空能力,我國也亟需下一代空空導彈。

好消息是下一代體積更加優化、兼具超視距攔射與近距格鬥的新一代空空導彈很快就會列裝,目前已經在殲20上進行測試。新一代空空導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AIM-120D(上)AIM-260(下)

今年六月份,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開了新一代空空導彈研發計劃,導彈型號為AIM-260,計劃取代現役AIM-120D空空導彈,成為2025年後空空導彈的主力。從公開信息來看,AIM-260其實從2017年就已經開始研製了,計劃在2021年首次發射,然後在2022年進入部隊服役。從計劃進度來看速度相當快,因為AIM-120D從2003年年底開始研發,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已經到2015年,花了十幾年時間。而且AIM-120D是AIM-120C基礎上改進而來,並不是全新研製的。所以對於全新研製的AIM-260來說,這麼短的研發時間是相當緊張的,可以看得出美國人非常著急。為什麼會這麼著急呢,美國空軍武器項目執行辦公室主任安東尼·格納丹波准將6月2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空軍正在研製代號AIM-260的遠距空空導彈,目的就是對抗中國研製的“PL-15”空空導彈。顯然美國人對於現役的AIM-120D性能並不滿意。

AIM-120D

那麼,AIM-120D和PL15的性能如何呢? AIM-120D彈長3.65米,彈徑0.178米,彈重160公斤左右。PL15彈長3.9米,彈徑0.203米,彈重200公斤左右。AIM-120D和PL15都採用了雙向數據鏈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採用主動有源相控陣導引頭。兩種導彈主要的差別在尺寸上,PL15在尺寸上明顯要比AIM-120D大一圈,導彈性能上的差距主要也來自這裡。AIM-120D的射程在180公里左右,那麼PL15的射程到底是多少呢?

我們找來一份公開發表的技術文獻來做個參考。這份技術文獻分析研究了採用高拋彈道和可變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空空導彈的彈道優化。我們可以看到仿真計算的設計指標和PL15非常接近,其彈長4米,彈徑和PL15一模一樣。因為計算數據和PL15的實際數據非常接近,那麼可以近似地認為這個裡的計算結果等同與PL15的實際結果。

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仿真計算的結果,在採用可變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和高拋彈道之後,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320公里左右。這意味著PL15的有效射程實際上應該在300公里左右,遠遠超過了AIM120D空空導彈 180公里的射程。這就讓PL15具備了巨大的技術優勢,可以在AIM120D的最大射程之外搶先發射,甚至可以在進入AIM120D有效射程之前再組織一次到兩次發射。在對手還沒有條件發射AIM120D的時候,PL15已經打出兩輪以上了,對手能活下來的概率已經很低。PL15能取得這樣的技術優勢,美國人自然著急了,所以AIM-260才會匆忙上馬。

齊頭並排掛載的PL15彈體長度還有不少增加的潛力

那麼,如此巨大的射程優勢是如何實現的呢?首先是PL15的彈體更大,發動機裝藥量更大,AIM-120D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重量在70公斤左右,PL15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重量在140公斤左右,PL15的發動機裝藥量超出一倍,射程遠近一倍是件很正常的事。

J20採用氮化鎵收發組件的數字陣列雷達,發射功率在130KW以上

PL15空空導彈有這麼遠的射程,那麼J20的火控雷達能有效支持這麼遠的射程嗎?答案是當然可以。我們在此前曾經討論過J20的火控雷達,J20的火控雷達在探測1平米大的目標時,探測距離在300公里左右(J20火控雷達的性能(上),J20火控雷達的性能(下) )。實際上對第四代戰鬥機來說機頭方向上的雷達反射面積都在2~3平方米以上,機身側面更大。所以對於第四代戰鬥機這樣的目標,J20可以用PL15在近300公里外發起攻擊。即使像F22這樣的隱形目標,機頭方向上也有0.01平方米左右的雷達反射面積,而機身側面至少要大十倍以上。對J20來說發現F22戰鬥機的距離至少也在90公里以上,因為F22不可能保證始終把機頭指向J20,所以大部分情況下,J20探測F22的距離都在一百公里以上。因為J20的火控雷達探測距離要比F22的火控雷達探測距離至少高出50%,所以J20在遇到F22仍然可以搶先開火,從而佔據有利地位。

那麼,美國匆忙上馬的AIM260能扳回一局嗎?實際情況並不樂觀,因為AIM-260遇到很多技術限制。首先,現役F22和F35的彈倉主要尺寸基本已經沒法修改,所以AIM-260的彈長就只能限死在3.65米這個長度上了,因為再長就掛不下了。AIM-260彈徑也提高到了0.203米,有點和PL15對標的意思,但是彈徑的提升空間也就這樣了,彈徑再大,掛載數量就受影響了。因為彈徑提升只是在發動機部分,彈體前部就變成了雙錐體彈頭。這樣在飛行有一定迎角的情況下,雙錐體彈頭能夠產生一部分升力,這樣彈翼和尾翼尺寸都可以進一步縮小。那麼在彈體尺寸上仍然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如何追上射程上的差距呢。美國人的辦法是去掉戰鬥部,靠彈體動能直接撞擊。你可以說這是技術創新,也可以說是迫於無奈。這樣可以將20公斤的戰鬥部的重量和空間省下來,用於加大固體火箭發動機。但是即便如此,AIM-260的發動機重量也只能達到100公斤左右,距離PL15 140公斤左右的發動機重量仍有不少差距。而且採用動能撞擊方式以後,導彈的命中概率會受到影響,這就迫使AIM-260必須進一步提高制導精度,而PL15完全沒有這些困擾。

從目前情況來看,AIM-260想要追上可能性並不大。AIM-260在發展,PL15的改進工作肯定也在進行當中,而且PL15的改進潛力要比AIM-260大得多。因為J20彈倉長度4.5米左右。PL15彈長不超過3.9米,PL15彈長至少還有0.3~0.4米的提升空間。況且PL15也可以採用動能撞擊技術,即使不那麼極端,也可以進一步縮小戰鬥部,採用更先進的定向戰鬥部保證足夠的毀傷效能。總之PL15的改進潛力要比AIM-260大的多。


尖端防務


霹靂-15空對空導彈,由國內607所研製,在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閉幕式上,殲-20作為壓軸大戲進行精彩的空中表演時,打開平常隱蔽非常好的內置彈倉,其廬山真面目才為國內外軍迷所目睹。

目測細長的PL-15彈長6米,彈徑0.2米,彈重大概有0.2噸,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預測,PL-15將取代現有超視距射程超過100公里雷達制導的PL-12空空導彈。

採取雷達主動探測的PL-15,探測距離較大,且具備抗干擾數據鏈,同時彈上配有一種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來有效擴大其射程。

鑑於PL-15彈長6米,因此,對其射程有兩種版本,一說其射程為200公里,另外一種說法射程超過300公里,甚至能到達400公里。

關於PL-15的射程,兩者的說法實在是太過懸殊,因此,真實的PL-15空空導彈,其射程當然只有我空軍知道了,外界的說法只能是猜測,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而已。

即便不論PL-15射程為300-400公里,就是射程為200公里,目前也應該是全球射程最大的空空導彈了,美國空軍認為PL-15通過加入一個衝壓式引擎,其射程可高達200公里,已經是遠超美空軍射程150公里的AIM-120D中遠程空空導彈。

難怪美太平洋空軍司令部司令霍克·卡萊爾感慨說,PL-15將超出現有美國空空導彈的射程,使得PL-15不僅對像F-35這樣的隱形戰機構成威脅,也對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構成威脅。

主動雷達制導的PL-15空空導彈,至少在射程上已經追上甚至超過美空軍的王牌空空導彈AIM-120D,因此,對於我空軍來說實戰時的意義非常大,意味著能夠先敵發射、先敵擊落,如同陸軍步兵手中的槍械,除了射擊精度以外,有效射程也顯得特別重要。

從珠海航展來看,殲-20機翼側彈倉能攜彈2枚PL-10近距格鬥導彈,機腹彈倉能攜帶4枚PL-15遠程甚至超遠程空空導彈,由於殲-20是美標第4代(俄標第5代)隱形戰機,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戰時完全能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擊落的有利態勢,充分顯示出了機和彈的有機融合,兩者相結合可謂威力暴增。

據悉,PL-15的部署已邁入快車道,除了裝備空軍的新銳主力戰機殲-20以外,還將陸續裝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殲-10、殲-11、殲-15和殲-16戰鬥機等,空中作戰能力將隨著機彈的融合,而得以極大地提升。

<strong>


國平軍史


霹靂15空空導彈如今的性能還是一個迷,我們也只能在一定的論據基礎上猜測其性能。殲20戰鬥機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攜帶6枚空空導彈亮相,在飛行中他打開彈倉展示了裡面的導彈,兩側彈倉內的導彈是軍迷熟知的PL10,但是腹部彈倉的導彈就沒有人認識了,很多人將其定義為PL15,此後這款導彈也在殲10戰鬥機上出現了。

圖為殲20機腹彈倉內和殲10機翼下掛載的PL15空空導彈。

通過媒體估算,PL15導彈的重量大約為200公斤,彈長接近4米,彈徑203毫米,翼展670毫米,尺寸非常大,不僅大於我國自己的PL12中距離主動制導空空導彈,而且也大於俄羅斯的R77和美國的AIM120D導彈。PL12導彈尺寸本來也比美俄導彈大一些,但是射程和美國的AIM120D已經一致,都是150公里左右,算得上是非常遠了,實際上AIM120D一直號稱高拋彈道下的極限射程是200公里,但是這個數據毫無意義,畢竟在這個局面下導彈的命中精度和機動性已經無從談起了。

圖為殲10戰鬥機掛載PL12空空導彈,可見這種導彈的彈翼和PL15導彈大為不同,他的彈翼更大,機動性好,但是高速型不如PL15。

PL15導彈尺寸比PL12導彈還要大,意味著PL15的射程還要更遠,可達200公里以上,有媒體估算是300公里,也有一些論文表明我國最新的空空導彈射程達到了320公里,也許就是PL15導彈。如果說PL15導彈真有320公里射程,那麼他打擊高機動目標的有效射程就應該在200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已經很遠,甚至超過了很多戰機雷達的搜索距離,甚至包括殲10戰機都沒有這麼大的搜索距離,也許預示著這款導彈是一種可以實現A射B導的導彈,也就是自己發射,由友軍提供目標指示,實現超遠程攻擊。

上圖為殲20掛載的PL15導彈,下圖為殲10掛載的PL12導彈,可見PL15導彈的彈翼要比PL12小很多。

這麼做是很有意義的,考慮到未來戰場上無人機的大量存在,有人戰機完全可以在敵人導彈的打擊距離外率先發射導彈後撤回,這樣避免了自己一方的傷亡,可以利用導彈的密集發射來取得戰果,在前期空戰中壓制住敵人的戰機防禦。當然,這種戰法也可以是有人戰機之間的配合,甚至這個320公里的打擊距離,都足夠打擊敵人戰鬥機背後的預警機了,使敵人的整個航空兵體系都處於打擊範圍內,這對於奪取作戰主動權非常有利。

圖為殲20戰機群,殲20如今已經量產服役,作為隱身戰機,完全可以利用隱身接近敵人後,發射射程超遠的PL15導彈,打擊敵人的預警機。

PL15導彈彈翼的尺寸相比於PL12更短,外形更加尖銳細長,體現出較高的高速性能,意味著這款導彈可以對飛行速度快、高速性能好的第五代戰鬥機實施打擊,比如F22這樣可以在超音速狀態下實現大機動過載機動的戰鬥機,就可以使用PL15導彈去打擊,確保擊落。一架殲20可以攜帶4枚PL15,雖然數量上少於F22戰機的6枚AIM120D導彈,但是由於射程、機動的優勢,使殲20掌握了率先打擊的優勢,這個優勢比多兩枚導彈要重要的多。

所以說,PL15導彈還是非常先進的。


海事先鋒


霹靂15空空導彈的出現使得我國空軍實現了中距彈技術和作戰能力上的突破,其技術和性能的先進程度直接帶動了我國空軍整個中距空戰體系和戰術戰法的改變,特別是對於未來多種主力三代半戰機和四代機來說,其都將會在整個空戰系統中發揮極其關鍵的作用!



首先從射程上來講,霹靂15的射程相較於這之前的上一代中距彈來說,其射程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射程雖沒有具體數據,但保守估計都在150公里以上,與美國的AIM-120D相當,如此之大的射程使得其自然可以配合我國幾款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先進戰機進行超視距作戰,而其射程的大幅度提高得益於其全新的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新型推進劑裝藥以及全新的高拋彈道。

除此之外霹靂15的精度控制和目標探測能力以及抗干擾能力都進行了很大的提升,其配備的雙向數據鏈可以在導彈飛行的過程中對飛行彈道及攻擊目標進行重新設計和修正,並且其可以從其他平臺獲得目標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作戰靈活性同時也使得其具備了更強的抗干擾能力。



再來看探測跟蹤能力,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中距主動型空空導彈都是採用的機掃單脈衝雷達,而因為機掃單脈衝雷達的各種限制,其發射功率和搜索範圍以及目標跟蹤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在現代的強電磁環境下的表現並不十分理想,而霹靂15由於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所以在這些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其對相同大小目標的探測距離在不低於30公里處時要比傳統的單脈衝雷達高出60%~80%,特別是對於具備隱身能力的目標的探測跟蹤能力提高了5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範圍也擴大了3倍以上。



也正是由於霹靂15對於隱身目標的探測跟蹤能力要遠遠強於普通的單脈衝雷達,所以其才會被作為殲-20的標準中距彈來使用,而倘若是在日後由於殲-20載彈不夠,也可以用我們最先進的三代改戰機殲-16來配合使用,比如由殲-20先行,利用其集成度和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探測系統來獲得敵方隱身目標的相關信息,然後通過機載高速數據鏈來引導殲-16發射霹靂15實施攻擊,即所謂的“A射B導”這種全新的超視距空戰理念。


迷彩眼觀世界


關注霹靂-15的存在,美國從2015年就開始了,其空軍作戰指揮官卡萊爾將軍稱,升過級的AIM-120D射程只有160公里,而霹靂-15要比它還要大,給美國空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嘛,射程是頂頂重要的唄。

簡氏很聰明,2016年看一眼即能明白,與歐洲“流星”吸氣式衝壓發動機不同,霹靂-15用的和美製AIM-120一樣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可多次點火,大大增強了對導彈控制和機動的能力,射程也得以增加。

2018年初,俄羅斯專家卡申研判的結果,如果霹靂-15沒入役,射程300公里的R-37就是射程最遠的,現在R-37只有更加努力,希望早日推出它的改進型RVV-BD。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大致的結論,霹靂-15的性能還不錯,如網友們想像得一樣好。外軍普遍認可的是它的射程有點遠,它的入役引起了外軍注意,尤其是美軍的嚴重注意,換句話說,超出了其預想,也從而證明了霹靂-15的成功。

魂舞大漠以為這是一個標誌,從霹靂-15出現,空戰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觀。霹靂一路走來,從追到趕幾十年,尤其是貝卡谷地空戰,給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思考。

以色列擊落敘利亞30架戰機,自己則無一損失,讓世間第一次見識了視距外空戰的精彩。有槍即不想著拼刺刀,遠距制勝就能取得空戰先機,著實給人印象深刻。

隨著技術的進步,美國正在研發的AIM-260期望增大到200公里,並有計劃研製雙射程和三類目標終結者等多種型號導彈,可見空中未來角逐將更加激烈。

今天我們一朝先,也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未來我們會更加努力,我們有理由期待,在對付高超聲速和小型無人機方面,早日體現出自己的技術優勢。


魂舞大漠


空空導彈的作用無外乎三種,近距離格鬥,中距離攔射,還有就是遠程截擊。在前兩種空空導彈,我們一直是跟進狀態,無論是仿製還是在此基礎上的創新,進步幅度不大。但是霹靂-15導彈把我國空空導彈在遠程截擊的格局向前邁了很大一步,當成現在的領跑者對位一點也不為過。

霹靂導彈的重量197.7公斤,彈長3.85米,彈徑203毫米,翼展670毫米,最大射程在150-200公里之間,大約是美國AIM210和俄羅斯R-77的兩倍。我軍擁有了這款導彈,無論是裝載在殲-11,殲-16,或者傳說中的所有戰鬥機,其綜合能力都能達到一個高的綜合水準。

霹靂-15空空導彈應該是採用多種制導導彈,初段飛行採用慣性制導,中段採用主動雷達尋的制導,末段採用紅外成像制導。而且由於採用雙推力脈衝火箭發動機,即使在射程末端,霹靂-15依然有充足的機動能力,可以打擊各種快速移動目標,提高突防的幾率,增加命中率。其彈頭比霹靂-12大,可以裝的彈藥也相對較多,威力也就越大。

體系聯合作戰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共識,在海陸空天電通過信息共享進行的聯合作戰,而預警機就是體系作戰的重要環節,空中加油機是敵方戰鬥機增加作戰半徑的法寶。摧毀敵方的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就等於把敵方的信息情報網和空中補給癱瘓。以色列與敘利亞在黎巴嫩貝卡谷地的空戰爭,以色列空軍能夠製造82比0的懸殊戰績,很大程度是依靠E-2C預警機建立起來的空中信息情報優勢。

而預警機的空情搜索範圍遠,在戰鬥機的射程範圍低於預警機的搜索範圍時,預警機可以擁有充裕的撤離時間,或者對戰鬥機的火控雷達進行干擾,讓其錯過最佳的攻擊時間。霹靂-15導彈的遠距離射程,就是空中預警機和加油機的天敵,使其沒足夠的時間提前應對攻擊,不敢太過於接近戰鬥機也使得搜尋範圍在實戰中降低。而且霹靂-15在遭遇預警機的電磁干擾時,會將干擾源視為攻擊目標,而不會被假象矇蔽。敵方的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的安全位置,都會因為這款導彈處於不安全位置。

另外在遠距離內對敵方的隱身空中目標進行超視距作戰,先敵發現目標時可以先敵開火,佔據先發制人的優勢。在空戰的記錄中,率先開火的往往能先把敵機擊落,超視距作戰成為空戰主流後,戰機搭載的霹靂-15空空導彈無疑更符合這個趨勢。


隨著我國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服役,其搭載的霹靂-15導彈更是為其如虎添翼。2018年珠海航展上公開的畫面看,殲20主彈艙掛載的導彈就有霹靂-15導彈。當殲-20遭遇其他隱身戰鬥機時,就處於肉搏格鬥戰,這時霹靂-15憑藉高速信息數據鏈和強勁的火箭發動機可以勝任殲-20的格鬥導彈。殲-20可以以此有效執行防空作戰和爭奪戰區控制權。

霹靂-15的超遠射程引起了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卡萊爾的重視,並想以此來獲取國會的撥款以更換美軍現裝備的空空導彈。這雖然有捧殺的嫌疑,但是也側面反映了霹靂-15導彈的優異性能,造成了美軍將領的不安。


梓蕤


中國在近些年來軍事發展的速度確實很快,很多的武器都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前列。還在人們喜悅殲20戰機的時候,中國的霹靂15導彈又悄悄的研製成功了,它的研製成功使很多國家都驚訝中國自己的技術手段,那麼霹靂15導彈到底是一款怎樣的導彈呢?霹靂15導彈作為一款超視距導彈,它導彈的結構很特殊,對敵軍的打擊力度更強,打擊的精確性也比之前的霹靂型號提升很多。

霹靂15導彈採用的是無彈翼的結構,在尾部僅僅裝有十字形的尾舵,採用的是高拋式的彈道技術。這也就使導彈飛行時的彈道可以更高一點,然後利用拋物線的形式飛向目標,最後完成目標的打擊,這樣的打擊方式無疑是大大的提高了打擊目標的準確性。而且這樣的打擊方式也使導彈飛行的距離更遠,從射程上來看,至少可以達到300公里。

它作為一款空空導彈,目前看來對於空中預警機和大型的空中加油機這樣的機型威脅是很大的。不過因為受到制導技術的限制,導彈必須在幾十公里以外才可以鎖定目標,所以說打擊力度看起來並不是很強,可是隨著中國的殲20開始服役,這一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因為霹靂15的體積很大,導彈的長度達到了5.7米,彈徑也有330毫米左右,所以說它基本上只能安裝在殲16上。這樣看來是不能夠將能力完全發揮出來的,但是殲16和殲20進行配合就可以克服這一問題。雖然說霹靂15無法掛在殲20的內置艙中,但是可以接受殲20的制導支援。也就是說一旦殲16發射完霹靂15導彈後,殲20就可以進行相應的制導,因此霹靂15只需要等待有利的時機對敵軍進行打擊就可以了。

而且霹靂15導彈的精確性也因為殲20的制導而大大提升,畢竟殲20的隱身性能很強,預警機幾乎是無法第一時間進行預警的。這個時候一旦殲20在有利的時機進行制導打擊,雷霆15就可以快速的進行攻擊,這個過程的配合非常的緊密,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雷霆15作戰的精確性。

綜合來說,雷霆15是中國目前很厲害的一款導彈,在未來的空防作戰中它的表現肯定會讓人眼前一亮,對於其他國家的威懾也會大大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