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怎麼看出一個學生的智力的聰明與不聰明的?

鈺眀


智力在學習的佔比因素,說重要也不重要,說不重要也重要。

以教師日常而言,對一個學生智力的判斷有多重標準。比如有的老師會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學習悟性作為評判標準,一個孩子聰明就是反應很快,悟性高。但有的老師則不會這麼認為,他們會把學生的鑽研精神和深究問題的能力作為聰明與否的評判條件。有的老師把會善於觀察,善於總結,善於探索捷徑學習方法作為孩子聰明與否的評判條件。有的老師以學生記憶力作為聰明與否的評判標準。還有些老師直接就把數理化學得好作為孩子聰明與否的評判條件……

這種日常生活中多元的評價標準也容易讓我們產生很多困惑,因為現實生活中,以某種標準評價的話,聰明孩子可能成功的反倒比較少,而另外一些不夠聰明的孩子卻成功了。

比如我,小學初中期間,論反應能力,論數理化成績,我遠遠夠不上聰明孩子,但如果以升學作為評判條件的話,我的成就卻遠遠超過了那些被老師們誇獎為“很聰明”的孩子。

接近20年的執教生涯,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學生,主要為大學生,也有小學生,中學生(家教經歷)。我的觀點:天才和笨蛋,只是極少的一部分人,而絕大多數學生,都屬於芸芸眾生的一員。

三類學生有比較鮮明的區別:天才可遇而不可求,幾千年才出很有限的那麼幾個。這些人在學習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天分優勢,屬於老天賞飯吃,一般人只能仰望,模仿不來。笨蛋也是極少數,屬於在學習上“冥頑不化”的一類人,就是老師累到吐血都教不會的那類人,這種孩子也是極少數。這兩類之外的其他人,屬於大多數人,這些人智力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他們在學習成績上的分野,與其說主要由智力所決定,不如說是由態度+勤奮程度+性格而決定。

這也是我在以往文章中屢次強調過的: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智力因素,因為我們絕大多數孩子都屬於芸芸眾生。

我所觀察到的身邊學霸,也正是在“態度+勤奮程度+性格方面”,勝出了別的孩子一大截。

具體來說,學霸潛質包括了:認真、勤奮、自律、延遲享受、爭強好勝、持之以恆的意志力、目標明確、高度的計劃性和行動執行力等。

所以,如果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學霸,只要孩子不屬於在學習上冥頑不化的那類人,父母的著力點就不應該放在孩子的智力上,而應該把著力點放在態度、性格方面的言傳身教和腳踏實地努力的行動上來。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我覺得我小時候比我兒子聰明多了。但真的嗎?一次考試讓我明白,真的聰明是不能用細節事物去衡量的。兒子學習中下,也不用心,也不厭倦。上初一了,前兩次考試依然如此。我勸過,罵過,打過,最後無奈。但有一天學校說四百名後學生都要補課,而且要繳納費用。我嘆息,平時我們什麼課都不補,我的理論是上清華的肯定不是補課補的,上不去清華的補課有用嗎?學校沒學好,補課就能學好嗎?覺得補課錢花的冤枉,時間也浪費了。但學校硬性規定,我告訴兒子是沒辦法,只要還上學就得遵守。兒子說不想補課更怕浪費錢。結果這次兒子考試居然前進五百多名,從接近600名的成績直接進前二十幾。放心不是抄的,因為考場按成績分,都這水平的沒機會。幾乎驚訝到所有人了,學校都特意發了獎狀。我一直認為兒子不聰明,學什麼都沒門道,就是死學沒方法,還慢。我得承認我從小被認為聰明,但我從來沒有這種逆襲的能力。我也不用功但總在中上游,也沒上到頂端,我從新思考了聰明的定義。有能力擺脫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人,是真的大智慧。而且居然平時沒看出這能力。就像武林高手,深藏不露,我從此以後,沒在說過兒子,你怎麼那麼笨。這是我以前長說的,我也真是這樣認為的。但他的能力讓我明白,聰明不是事事能體現出來的,而是自己想做到就能做到,才是真聰明。而且讓人望塵莫及。他平時就是慢慢慢的蝸牛,但好多時候,你發現他那麼慢,怎麼就走高了。我請教他這次為什麼。他說,他覺得這次考試有意義了,自己能決定要不要花錢和時間,所以他好好對待,他不想我花冤枉錢,也不想佔用自己時間。讓人不理解的是,學習需要的是積累,可對於他來說,需要的是認真對待。六年的學習裡,他都是中下偏下的成績,尤其是數學,及格不多,如何通過認真就能打到97分。他自己說,平時他幾乎都答不完卷,他愛思考他不會的耽誤時間。這次他只答會的,不會的不看也不花時間,他不停檢查會的保證會的不丟分,所以數學就是這樣了。我又問他,為什麼一定要答不會的?他沒說。我問,是不是你覺得能做難題說明自己聰明?他點點頭。原來我天天說的你真笨,是他心上的鴻溝,他天天都想跳過去。他覺得只有自己能算出來不會的題才證明自己聰明。我笑笑,兒子啊你這次考試的策略是真聰明。語文作文他強項,以前他慢答完前面題,就沒時間寫作文,這回他先寫作文,果然高分讓語文過百。英語也是如此。從強項高分入手,讓他改變了考試格局。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了也自信了。我也知道自己對聰明的狹隘定義了。兒子小小年紀就能思考做事情的策略,讓我吃驚,而且很有自己的原則。但平時考試,他又開始花時間琢磨他不會的題。經常小測低分,但我知道了他為什麼,也許是我對他的創傷,也許是他最終能走出自己的人生的能力。但我很佩服他,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改變的能力,懂得堅持和變通。這可能不是聰明應該叫智慧。




紅木香樟


我一直記得小學校長說的“你們班有幾個大學生苗子”這句話,以至於多年以後,我很想知道,我是否是當時他眼中的“大學生苗子”之一?



二十幾年前,我們快退休的校長那時候代了數學老師幾節課。有一天班主任來換班的時候,他對班主任說:“你們有幾個大學生苗子呢!”這句話是我同學給我說的,當時她坐前排,聽見了。

當時我們在鄉鎮中學,初中上完後,成績最好的能考上中專,中師或者重點高中,一般成績的,能上普高。我們家附近,那時還沒出過大學生。

我後來計算了一下,當時我們班有五六十人,據我所知上了大學的一共有5個人,還有兩個是讀的中師。也許,當時校長的話一語中的,也許,那時的他慧眼識人,帶了我們幾節課,就預見了我們的未來。

老師是怎麼看出一個學生的智力聰明還是不聰明的?

我在想,我們校長那時候是怎樣判斷我們班的那幾個大學生苗子的呢?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

1、從我們上課回答問題的反應來看

心理學家把智力看成是人的綜合認知能力,包括多個方面: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抽象能力等。智力的表現也是多個層面的,如反應速度、計算速度、思維方式、記憶力、聯想力等等。

有的人是歷史方面的人才,記憶起歷史年代歷史事件可以一字不差,但他可能在數學上的表現會不盡人意。

我們的校長在給我們上了幾次課以後,就說出了這樣的話,肯定是根據他多年閱人的經驗來看。從小學能預判到大學,說明他的眼光確實很獨到。

老師從他提出問題時,看學生的反應速度,思考的角度等方面,能判斷,這個孩子的智力如何。可能有些偏頗,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2、從我們上自習時的專注來看



校長守過我們幾次自習課,同學們自己做作業或看書。他一定是從觀察中得出,這個學生自學能力不錯,那個學生對待學習非常認真。

一個人能站多高,走多遠,有時是由他的專注能力決定的。太容易被打斷被左右的人,要成功起來,困難重重。

3、也許,他真的是隨口一說,卻改變了我的命運。

在那個賞識教育,鼓勵教育還不是很普遍的年代,校長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說出有幾個大學生苗子這句話,對我來說,真的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就像一個在河裡游泳的人,漫無目的遊著。突然有人說,那人是個游泳健將,將來一定能成為奧運冠軍。這時,那個游泳的人似乎突然一下子被注入了靈魂,每天拼命練習游泳,鍛鍊自己的毅力。最終一天,他站在奧運會的賽場,想起別人說那句話,覺得他的眼光很獨到很準確。

今天想起這個校長,我還很感激。他的話,影響了我,讓我成為了我們附近第一個大學生。

做教師這麼多年,我也會去觀察學生。遇到反應慢的學生,我不會給他貼標籤說他是笨孩子,而是去發現他其他方面能力。如交際能力很強,唱歌不錯。我會把他優點指出來,讓他正確地認識自己,而不是沉浸在自己不如別人的漩渦裡。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學生迷茫時,你的一句話,就可能給學生指明道路,影響他的人生軌跡。

慎重使用教師的語言,希望大家都口吐蓮花。

共勉!


英語老師Minnie


老師是怎麼看出一個學生聰明不聰明的,聰不聰明的標準是什麼呢?看成績還是別的呢?我上學的時候,班上有幾個調皮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是老師認為他們很聰明,只是用錯了地方,沒有用在學習上。如果用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聰不聰明,我只能說,有些孩子確實適合讀書,在生活中可能不太行。我們老師常常說,以後能有大出息的學生,不一定是第一名,相反哪些成績一般,性格開朗的孩子,更能成大事。

我來總結一下我的幾點看法,孩子聰不聰明老師的確能知道一些,那麼老師是怎麼看出來一個孩子聰明與否的呢?

第一,我們都知道同一個年齡的學生之間,接受能力有強有弱,接受能力強的孩子,老師課堂上講一遍基本都會了,而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可能要反覆講很多遍,而且只要你換種方式去出題,他又不會了。所以接受能力強的孩子略勝一籌,學東西快,自然成績好。

第二,成績好的孩子,對自己嚴格要求,不管是平時寫作業,還是考試,他們都能嚴格要求自己有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對學習越嚴謹越容易考高分。

第三,聰明的學生,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可能簡單的一道題,尤其是數學有時候答案是固定的,但是可以一題多解,他們不是要求自己作對就行了,而是儘量能夠把其他解答方式也做一遍。

第四,思維反應能力,我覺得我個人喜歡,思維敏捷的學生。一個班總有那麼幾個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很快做對,對於難度大點的題目,你總能看到他們去主動請教老師,也能體會到他們對學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陪讀媽媽談教育


我家兒子今年一年級,剛開學的第二週就被老師選為班長,其實我也是很好奇,老師的評選標準是什麼?這學期馬上快完了,兒子的學習和成績一直在班上不錯的,所以老師有經驗了,應該很快能夠看懂一個孩子的。


大胃王481


我跟著幼幼班上過中文課。也許不是很準確。但是還是感覺出了孩子和孩子之前的細微差異。1.比同齡的孩子的求知慾更強。比如,上課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開小差。更能集中精神聽課。課堂紀律很好,不易受別的同學干擾。甚至還能提問題。2.和老師有互動,思維靈敏。老師拋出的問題,很快就能給出正確答案。3.比同齡孩子學東西更快。4.記憶力更好。


飛在中德間


老師也是人,也是需要觀察的。因為有的事情,不是你第一眼就能決定的。

只要孩子不傻,心眼夠用,上課認真聽講,我估計這孩子也能考好。

不要老拿別人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較,要正規教育孩子就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誰都想,可為什麼有360行呢,就是因為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孩子,才有行行出狀元的事情。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冰雪RONGHUA


如果一位老師對學生足夠了解的話,是可以看出這位學生聰明與不聰明的。聰明不聰明,說的就是一個孩子的智力水平如何。人的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認知能力的總和。它是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中表現出的心理性,是認識活動的操作系統。從一個人的好奇心上也可以判斷出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因為具有好奇心的孩子是非常懂得思考的孩子。人們通過這些智力因素就可以判斷出來。

我分別來說一說這些智力因素:

好奇心:對一件事物有好奇的心理。

通常來說,一個聰明的孩子會愛思考,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比如:孩子在看到一樣他從見過的物品,就會主動問老師:“這是什麼?”而有的孩子就不會問,老師教了他後,他才知道。有的孩子在看到小鳥在天上飛後,會問老師:“老師,為什麼小鳥會飛,我不會飛?”看到小金魚會問:“為什麼小金魚不會閉眼睛?”在發現含羞草被碰了後葉子會合攏,孩子會問:“為什麼含羞草的葉子會合攏?”

這一些想法都可以說明孩子在動腦子想問題。當孩子提出這些問題時,有的成人會去解答他們的問題。孩子就會在成人的解答中,掌握知識。也有的老師會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能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是聰明的。

蘇零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麼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越多,在學校中會表現得很聰明。”



記憶力:記憶力就是大腦儲存和提取一些“資料”的能力。

記憶包括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記憶力好的孩子,學知識自然就會快。人的一切活動,從簡單地認識、行動,到複雜地學習、勞動,都離不開記憶。培根說過:一切知識,只不過是記憶。老師在上完課後,有的孩子因為記憶力好,他已經掌握了90%的內容。

比如:英語課是有很多單詞要記的。有的孩子可以做到過目不忘。那些英語單詞看一遍基本上就記住了。根本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記。偶爾有些長單詞需要花點時間。我們看到有些學霸,其實他並沒有一遍一遍地去背。他的記憶力很好,只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就OK了。

而記憶力不好的孩子,他們總是記不住,有時,用的是短時記憶,過一段時間後就忘了。因此,這樣的孩子要花別人兩倍的時間去複習。學習起來會更吃力。而記憶力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智力水平。



觀察力:是指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觀察力好的孩子,會很細心,會注意一些小的細節。這樣的孩子,他們在考試中會仔細看清楚題目,不會犯粗心大意的低級錯誤。觀察力好的孩子,他們還會注意一些細微的變化,並從中發現問題。象大偵探福爾摩斯,每個案件他都會仔細觀察每個地方,一點細節都不放過。

萊特兄弟在小的時候曾看到一群白天鵝從他們頭頂飛過。

弟弟問:“為什麼天鵝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而不會掉下來呢?”

哥哥說:“因為它們有翅膀。”

弟弟又問:“有翅膀就能飛,那麼我們能不能做出一個像天鵝那樣有翅膀的物體,讓它在天空中飛行呢?”

哥哥高興地說:“真是個好主意!”

後來,他們仔細地觀察了風箏和鳥類飛行的動作,又經過幾百次的實驗,終於發明了飛機。這就是觀察力好的孩子,因為他們善於觀察,所以能夠從一些事物中受到啟發。這樣的孩無疑是聰明的。

善於觀察的孩子,在實驗中,能仔細觀察一些化學變化,並從中發現問題。老師還會發現他們在寫作文時,對一些事物的描寫會很生動、具體。他們的覺察能力也非常強。比如:會覺察出哪位同學的心情怎麼樣?發生了什麼事等等。

思維能力:即思索、思考的能力。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他們會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能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比如:物理、數學和化學,這些課程就需要有較好的思維能力,而不是靠記憶就能解答的。孩子雖然能記住公式,但是運用何種方法去解答就要靠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不但理科成績好,學起來很輕鬆,而且他還能用多種方法去解答,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在《最強大腦》中有這樣一位選手:

這是一位年僅12歲的孫弈東,他以年齡最小參賽選手的身份,闖入《最強大腦》12強。

令所有人大跌眼鏡,他被稱為“天才少年”。

但他媽媽卻說:“我兒子只是普通的孩子,只是比較擅長數學思維,對思考特別感興趣。”“天才”的背後不是超高智商,而是數學思維!

背後的秘密不是超高的智商,而是優異的數學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在學習中,接受能力很會很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因此,這樣的學生學習一點都不累。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好的孩子能夠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他們不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這樣的品質有助於孩子專注地學習。如:有的孩子在上課時,旁邊的同學在講話,但是他會一直看著老師聽講,不會看一眼旁邊的同學,始終把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

而有的同學,一聽到旁邊有聲音,就會去尋找聲音的來源,而不是專注的聽講。老師和學生天天在一起,就可以觀察出哪些學生的注意力好,哪些學生的注意力不好。注意力好的學生,很自然可以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識。

俄國教育 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就是那扇門,一切由外部世界進入人的靈魂的東西都通過這扇門。”

一個孩子能被一件事情吸引,他的思維會很活躍。注意是決定孩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在應試教育下,很少有孩子具有想象力。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象。一位有想象力的孩子無疑是聰明的孩子。比如:孩子在繪畫中,需要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翅膀。所有的創作和設計都離不開想象。具有想象力的人,他們會打破思維的限制。這樣的孩子也是聰明的孩子,一般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

當人們打翻了水、牛奶或咖啡,你通常的反應是什麼呢?趕緊找抹布拭去。

但是,我看到有人這樣做:

這是用打翻的牛奶做出來的畫,而你還會因為他犯了錯誤去責怪他嗎? 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如果一個孩子在繪畫或作文中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就可以說這個孩子是聰明的。

老師在長期與學生相處中,是能夠看出孩子的智力水平的。從以上這些智力因素中就可以判斷出來。不過這些智力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父母在家多去陪伴孩子,與他們一起玩一些智力遊戲,孩子的智力水平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因為智力包括了記憶力、理解判斷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老師看一個學生聰明與不聰明,大都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判斷。一個是課堂表現,另外一個是考試成績。

先說課堂表現。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這時的更新速度是比較快的,每天每節課學習的內容不同,所以記憶力、理解知識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相當重要。有些學生前學後忘,有些學生記憶力驚人。記憶力好的並且能夠用心記的,對知識點的累積速度比較快,那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對相關知識的檢索就比較快,解決問題往往能夠得心應手。這在課堂提問、回顧舊知識、做課堂練習的時候,很明顯的能夠表現出來。這個時候就能夠開除學生的記憶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強的無疑是智力水平比較高的。



再說考試成績。考試成績是對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總結。學生對知識的積累怎麼樣、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通過考試就能夠檢驗出來。當然,小學及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習的能力有待增強,智力水平也會發展變化。所以越往高年級,學習成績優秀就能說明智力水平高。當然學生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是不平衡的。


有些學生儘管非常聰明,記憶力非常好,課堂表現活躍,但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動手能力差,不能有效複習,也不能通過練習鞏固知識。所以部分學生很聰明但學習成績是跟不上的。


格超梅上


瞎猜的

所謂英雄識英雄,是靠自己的經驗來判斷的

可是,你想想,智商高,能教書?……

人是複雜的,你只能說這孩子呈現出什麼特質,不能說完後面代表什麼意義

何況比如天才本來就屬於變態,天才就是天殘,

所以,什麼事保守點沒有錯,愚鈍點也錯不大。大體保持比較包容溫暖的氛圍就好

最壞的就是自以為是的粗暴,自作聰明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