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赚了1200万!新兴“粉丝经济”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或许你不知道这两位女明星是谁,简单来说就是女明星的粉丝在网络上辱骂对家,结果被对家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近年来,粉丝文化日益昌盛,“粉丝经济”更是成为了大家挂在口头的词。

那么,靠追星到底有多赚钱呢?

一次撞衫引发的“口水战”

纠纷由来已久,2019年11月,在郑爽的一次活动中途径机场,于偶然中被粉丝拍下了和吴宣仪的“同框照”。照片中吴宣仪孤单的坐在稍后一点的地方,而带着口罩和帽子的郑爽则如众星拱月一样,被众人围着拍照。

该照片引起了吴宣仪粉丝的不满,她们觉得周围的人们是在拍吴宣仪,而郑爽粉丝借此来鼓吹郑爽人气高。

双方就此开始了第一轮骂战。

事情一直持续到2020年新年伊始,郑爽微博事务部于1月4日发布了一张郑爽身穿粉色毛衣的照片,意外撞衫吴宣仪。

追星赚了1200万!新兴“粉丝经济”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明星撞衫,吃瓜群众笑着给出的评价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同样都是二十多岁的漂亮小姑娘,到底谁好看,又成了双方粉丝的争论点。

或许因为积怨在前,这次郑爽和吴宣仪双方粉丝都不遗余力的上了“骂战”的最前线,侮辱、谩骂、P黑图、控评,七十二般武艺纷纷展现出来。更有甚者,因为郑爽当时没有微博,吴宣仪粉丝只能找到郑爽爸爸的微博底下大肆辱骂。

这一威胁到家人的举动惹怒了郑爽。

1月7日下午17时,郑爽微博事务部联合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发出声明,将依法追究吴宣仪粉丝谩骂、侮辱郑爽的责任。

追星赚了1200万!新兴“粉丝经济”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通俗点说就是,郑爽把吴宣仪粉丝告了。

靠追星赚了1200万


传统印象中,大家都觉得追星是烧钱的,追星族是不理智的。

但是当粉丝成为造星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时,没人能想到追星究竟有多赚钱。

举个例子,在2018年最火的两档综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中脱颖而出的小鲜肉蔡徐坤和小花孟美岐,身上就牢牢维系着各方的利益,其中一方,就是粉丝。

追星赚了1200万!新兴“粉丝经济”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想要在残酷的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让自己喜欢的选手有出道机会,就必须大量购买视频网站的定制卡投票,为其增加票数。

通俗点说就两个字——砸钱。

据娱乐资本论报道,在《创造101》中获得第一名出道的孟美岐,其粉丝在比赛过程中多次的公开“集资”加上未公开集资,总额预计能超过1200万。

1200万是什么概念?

大约相当于一家营业良好、水平处于中等的上市公司一年的总利润。

而这些钱并不是由粉丝各自分散投入的,而是把它们集中到一起。

饭圈将之称为“集资”。

集资得到的钱用来给喜欢的选手或明星进行打榜、买票、买专辑等应援活动,而最后获得这笔钱的——就是粉头。

水军公司轻松撬动千万黑产

就在大家以为郑爽状告吴宣仪粉丝只是一出转眼即过的闹剧时,又传出一则消息:香港著名导演陈嘉上转发微博力挺郑爽。

于是大众发出了疑问:难道就这点小事就要影响到吴宣仪的星途了?

在此我们仍然用不久前孟美岐粉丝会数据组涉嫌大金额多平台网络诈骗为例。

数据组——负责艺人的微博转发、点赞、控评及专辑购买数量等业务,属于数据买入方,而大伙儿却意外发现在孟美岐事件中,该数据组绑定的却是数据售卖方公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提供“水军”服务的网络数据公司。

买方、卖方都是同一家公司,也就意味着网络数据公司在不完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和垄断权。

利用这样的优势,很多明星的“粉头”(做网站或有一定号召力的大粉丝)勾结水军公司,肆意谩骂侮辱对家明星,以此来赚取流量和数据,将之成功变现,获取大量报酬。

我们在微博上发现,孟美岐的这家数据组挂靠的公司是大连玛爱公司。

追星赚了1200万!新兴“粉丝经济”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这家公司作为水军服务公司,在输出水军谩骂明星、帮助打榜的同时,也在引入水军。他们以刷单、发广告等理由在网路上招聘引入大量兼职人员,有学生党也有全职妈妈,随后让受害者(招聘来的水军)自行垫付刷榜单所需要的钱,事后不仅不结佣金,甚至很多人连本金都无法收回。

追星赚了1200万!新兴“粉丝经济”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很多试图通过“当水军”来兼职的学生党、全职妈妈, 不仅没有赚到钱,甚至被骗的血本无归,而粉丝获得了假数据,榜单方在察觉到数据造假后会取消当事明星的参与资格。

微博上有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就因此被骗了5万元,如今生活窘迫、令人心酸。

可以看出,当“粉丝经济”日益闻名,粉丝成为造星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种种围绕流量明星展开的活动收益并不是明星,反而损害了她们的名声、利益,还有愿意为她们掏钱的粉丝。

而最后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这些有成熟产业链的网络数据黑产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