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海岸线上到处都是炮台,国门为何还总是被攻破?

范范范小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开来看:

第一,炮台的火炮必须不断升级,不然就是没用。

19世纪20世纪,火炮技术的发展非常快。

以中法马尾海战为例,当时闽江上有多座炮台,很多火炮都是购买的洋炮,不少都是大口径火炮,攻击力很强。

然而,到了马尾海战爆发时,这些火炮已经过时了。

当时法军军舰装备都是后装火炮,射速很快,压制性强。

而炮台的清军火炮都是前装火炮,射速非常慢,自己开一炮对方开七八炮。

在炮战中,这些炮台完全被法军压制,被打的溃不成军。

但如果放在20年前,这些炮台是可以对法军军舰造成致命伤的。

第二,炮台打不过,可以绕过去。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发现广州炮台戒备很强,况且这里也是英国人重要落脚点,不愿意开炮打烂了,所以决定绕过去。

于是,英国人并没有攻打广州炮台,而是一路向北一路打到天津,最终皇帝还是得屈服。

军舰可以移动,炮台可不能移动,只能被动防御。

第三,炮台用军舰打不过,还可以迂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沽口炮台曾经在正面炮战中,重创英法舰队。

然而英法联军总结经验,没有再从正面用军舰进攻,而是从侧翼的北塘用步兵登陆,接着迂回到炮台侧面,一举攻陷炮台。

联军缴获了大炮518门(110门为铜制大炮)和军用物资。

强大的大沽口炮台不具备四面防御能力,最终崩溃。

第四,炮台浪费大量军费,用处却有限。

以李鸿章为例,1881年向朝廷申请建设旅顺军港。这一个浩大的工程整整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一直到1890年,旅顺军港试航以后才得以正式启动。

仅仅军港修建就花费140万两白银,整个炮台要塞体系加上军港供花费400多万两白银。

然而,这个所谓固若金汤的旅顺要塞,清军仅仅守了一二天就全线崩溃。


萨沙


这不得不提,清政府的“守株待兔”战法,总认为,鬼佬船坚炮利,妄想只要消灭侵略者的铁船,就能轻松获胜。

事实上,西方军事战略,发展到19世纪,已日臻完善,陆战队常常配合海军,进行地面压制。而清政府,还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总认为,洋人除了船好炮好,陆军根本不堪一击。

有意思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登陆广州。发现广州的制高点,白云山竟然无人把守。可能清军纷纷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生怕自己成为马谡。要知道,马谡的失败,并不是它抢占山头有误,而是丢了水源。

结果,可想而知。英军以不足五人的伤亡率,轻松取胜。前期清军海岸炮也的确够烂,很多还是康熙爷传下来的老古董,为什么不换!

因为康熙在传教士汤若望的监造下,炮火还算厉害。可到了1840年,这些炮已经有百年之久,你再厉害也是当年勇。

不过到了后期,比如甲午战争时期,海岸炮装备大都是来自西方的利器,尤其以德国克虏伯巨炮居多。要知道,那可是代表的西方炮火技术的最高水准。

但甲午之战,清军差点亡国。

为什么?

归结到底,但从军事装备上看,北洋海军不比日本海军弱,从总吨位看,甚至还优于日军。哪怕黄海战役,清军输了,也没有输得很难看。

到后来,完全丢失威海卫,完全是清军陆军不敌日本陆军的缘故。

也就说,清军输在观念上:总觉得洋人是只会主动撞树桩的“傻兔子”,另一方面。又在主观上,玩“精神胜利法”。认为敌人陆军不值得一提。

如此一来,炮台就成为后人们铭记耻辱的民族记忆!


本草百晓生


晚清比较著名的炮台∶旅顺、威海卫炮台,大沽口炮台,均装备进口大口径克虏伯大炮。

旅顺、海威卫炮台保卫帝国北洋水师基地,大沽口炮台保护清朝国都北平门户天津。

然而它们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前者不仅没能保护北洋水师,反而加速了北洋水师的覆灭,后者也没能守住天津。

晚清虽然在海岸线上设置大量炮台,却没有一次可以御敌于海上。炮台是死的,敌人可以提前测量炮台的位置与距离,而炮台却无法提前测量军舰,因为军舰是活的。

在海上游弋的军舰根据提前测量的方位与距离,可以毫无顾忌的攻击炮台,而炮台却要现场不断的测量移动的军舰。军舰是活的,一旦受伤可以迅速撤离战场,而炮台是死的,只能被动挨炸。

没有海军作为支援的海防炮台,终究避免不了毁灭。




以第三角度说话


决定一场战争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决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而是掌握操纵这些武器的人。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屡屡交战中吃了大亏,开始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和技术,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一些官僚大臣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了洋务运动,其中一项就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还有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在这样背景下,清政府引进欧洲工程师在沿海防线上以现代技术设计和营建了大批西方式炮台,并自欧洲著名军火厂家譬如克鲁伯採购大批大口径火炮。

相比较而言,晚清的海军战舰总吨位在世界上排名都是前几名,可是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硬是被势力不如中国的日本打败,原因无他,在于人,晚清政府从最高领导人到政府高管,到中层干部已经像烂透了的红薯,已经无法食用,各级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成风,军官克扣军饷,军队战斗力极度低下,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惧怕洋人已经怕到骨子里去了,在甲午海战前夕,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着紫禁城,老佛爷还挪用军事费用60万两白银,举行生日party,而同时期的日本,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向清政府下手。

再看,晚清沿海海岸是布置了大批炮台,但能否发挥作用却要看使用的人,否则不但不能保护舰队,反对舰队构成致命威胁。1895年日本陆军攻陷威海卫炮台后调转炮口轰击港内北洋各舰,就是造成北洋舰队覆灭的直接原因。

往事不堪回首,奋起才有将来。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从军事武器到军事人员训练上都保持先进水平,我们才不会被人欺负。


喜读历史29272854


晚清的时候确实在当时的海岸边修建了很多炮台,比如说著名的天津大沽口炮台,但是这些炮台都是死的,正是因为这些炮台是定点,所以对付他们太简单不过了。

首先一点晚清的时候,某些人的脑子确实不聪明,很多人都会觉得当时的帝国主义都是一帮傻子过来增援的人就知道按照寻常的军队准备工作,把阵仗展开,然后跟中国人民党而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可以用各种各样聪明的方法去打败帝国主义……

真要这么容易,也不至于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在抗美援朝里面正面硬刚了,帝国主义一波,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军人在使用武器装备的时候,仍然还可以用原始落后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即便买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即便拥有着国家的支持,那又能怎么样打不赢就是打不赢!军事理念上面相差几十年的代差,足够让对方把你往死里虐的那种。

就以天津大沽口炮台为例,即便当时在这里修建了炮台,并且大炮的密度元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强,但是当时的帝国主义联军面对这样的炮台根本就不慌,首先自家的火炮,尤其是军舰上面的火炮,就不比你差,要再晚个几年,人家铁甲舰都敢跟你路上的火炮立决雌雄了!

而且长期欧洲对抗的经验,使得他们在使用这些铁甲舰以及如何对抗陆地上面的炮台有着很强的心理心得,一般情况之下人家根本就不和你应聘,挑你的火力薄弱点进行突破或者包抄你的后路都有可能。

在攻占天津大沽口炮台的行动里面,英法联军就通过火力吸引吸引正面火炮,然后派出小部队侧面包抄攻陷了天津的大沽口炮台。这是一个很流行的传说之中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的一个形象的故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很显然在这个故事里面,角色互换了。

不怕强盗厉害,就怕强盗有文化,帝国主义的长期的对外征战,使得他们早就养成了一批能征善战之士,在殖民地战争里面,这批人就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力量。

相比较而言,当时的晚清虽然表面上面十分尊重西方的文化,吸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资本,可事实上他们骨子里就看不起西方,比如说慈禧,人家在他面前表演一下火车是如何前进的,他说火车太吵了,所以当时的晚清他的火车是拿骡子拉的!

所以当西方的坚船利炮出现在晚清所管辖的海域上的时候,当时的晚清表示很有信心能够击败这些人,可当战争一打又想立刻跪地投降。


漩涡鸣人yy


不请自来,海岸上到处都有炮台,为什么还是被列强所击破?这个问题问的好,什么列强武器先进,什么晚清腐败无能,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这种回答都是错误的答案。凡事不把问题点归结为人的原因都不是真正原因!

自古以来以弱敌强者,以少胜多者比比皆是!晚清是积贫积弱,但这不是战胜不了列强的理由!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满清最高统治者和一群封疆大吏身上!

对于最高统治者慈禧而言,胜与不胜都不关紧要,割地赔款都无关紧要,广大人民的生死也无关紧要,她所关心的是能否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能否继续荣华富贵!所以她可以与帝国列强媾和,至于民主共和云云更加不重要了。

对于封疆大吏李鸿章而言,胜与不胜都无关紧要!赔再多的钱无关紧要!甲午中日战争,李一味保舰避战,软弱无能,焉能不败!东南互保,坐视江山危亡,与江山社稷于不顾,只知敌方强大,不知我方天时地利人和,焉能不败!

天下本无难事,皆在人为布局!

主昏将堕,君命不奉,将令不行,只知贪图享乐,不知民生为何,不晓大义所在,焉能不败!


雪千寻161557355


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轰开了中国数百年紧闭的大门,晚清海岸线上到处都是炮台,却抵御不住列强的进攻,这是为何呢?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清朝经过数百年的闭关锁国,没有能够与西方进行技术交流,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导致西方拿些枪炮发过来时,中国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最明显的就是晚清的大炮,非常的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
清军大炮


一、中国制作大炮的冶铁技术工艺落后。中国的冶铁技术非常落后,拖累了中国武器制作。中国冶铁用的炉温非常低,冶炼出来的铁含有很多的杂志和空气,制作出来的炮管非常的粗糙,经常炸膛,甚至炸死自己人。

二、中国制作炮弹技术落后。中国虽然和英国制作炮弹用的都是黑火药技术,但是制作工艺就差的很远。中国制作炮弹的硫、硝、木炭的配合比是8:8:1,但英国要比中国的配合比要精细得多,配比是:硝74.84%,硫11.84%,炭11.32%。这样中英的炮弹威力就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中国的炮弹威力上不但要弱于英国,在炮弹的保存上也很容易潮湿,甲午海战时,日本军舰被清朝海军舰艇击中而没有沉没,就是这个原因。
清军大炮


三、中国大炮设计十分落后。中国的很多大炮在制作时,没有设置射程调度,这样的设计在实战当中非常的不灵活,无法有效的瞄准来袭的敌舰。又一次英军舰趁着涨潮来袭击,清军的大炮几乎全部都打到了敌舰的后方,没有给英军有效的杀伤。
日军缴获清军大炮

战争的胜负并非单单完全依靠于武器的先进与否。战争中的战略布局也是非常的重要。中国海岸线如此的漫长,所有海岸全部假设大炮防卫海防那是不可能的,清军也就是在重要港口,海岸线重要地段布防大炮而已。西方列强的军舰就捉住这一点,利用自身现代军舰的快速机动,袭击中国海防薄弱地段,清军士兵为了抗击列强海军登岸而疲于奔命,西方海军作战的灵活性就大大的优于清军,清军如此布防,大炮再多纵然也是吃败仗。


镇南关大捷

清军国门被攻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满清政府的极度腐败。西方列强依靠船坚利炮打的清政府节节败退,但侵略者也遭受到我爱国军民的沉重打击。镇南关战役,中国清军将领冯子材率领中国守将出关抗击法国侵略军,消灭了法国侵略军一千多人,使得法国侵略军龟缩到了越南,中法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懦弱无能的清政府害怕西方列强的进一步打击报复,跟法国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中国最终不败而败。


月夜读春秋


因为炮台是死的,不能移动,再多的炮台在陆军溃败的情况下,也只能成为敌人的利器,清军久疏战阵,平时喝酒赌牌,上了战场自然是不能奋力抵抗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时期了,整个国家都是这种得过且过的风气,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领导者尚且如此,更何况下面的士兵了。把刀子给到清军手里,他们也不敢杀敌。


Monicak


明清王朝少于发展进攻性的军舰等装备,单纯使用岸炮防御,属于消极防御,战略上便失败了。

岸炮是固定的,进攻的军舰是移动的,犹如过去汉族聚居点之于游牧民族。以岸炮对军舰,战术上也逊一筹。

战略战术双逊,安能不败。


鉴史观今振兴中华


马汉的海权论已经解释清楚了一切,海洋防御必须建立一只强大的海军,在此基础上并确立自己的海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