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茶马帮的百年风雨兼程,川黔驿站的千年老街古镇,值得看看


新年后的一场小雨,把响誉川黔的影视基地尧坝古镇装点的楚楚动人。在隆冬季节的潇潇风雨中去寻找古镇的风情,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古镇里的民居以其宏大的规模和完好的保护程度,曾被清华大学著名古建筑教授陈志华称之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

作为合江县最早的六大古寨和八大古镇之一,尧坝历史悠久,并汇集了川、黔两省的浓厚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早在唐宋时期,尧坝所居人口主要还是少数民族瑶族,故古名为“瑶坝”。后随着汉人入居并占了主导地位,少数民族逐渐向云贵高原山区迁徙;古镇上的汉人因祟拜尧舜黄帝,便将“瑶坝”的“瑶”改为“尧”,“尧坝”就延续至今。

镇内古街至今保留完好,建筑完整,有各类青瓦房两千余间。古镇建筑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瓦脊连成一线,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民居群落。走进古镇,茶馆、酒肆、打铁铺、饭馆、旅店一应俱全。


这里的民居建筑具有清朝时期显著的川南特色。房屋宁静平和,几乎都是全木质穿逗结构,护拦串花雕刻,廊道精致典雅,屋外飞檐斗角气宇轩昂,里面还有宽敞典雅的天井,楼上楼下的走廊雕梁画栋,木雕精致玲珑,处处显得古色古香,在这里居住真是充满画意诗情。

古镇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过去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驿站,更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素有“川黔走廊”之称。 在细雨飘飞的日子里,你能够感受到古镇悠闲的慢时光。当地居民依然保存着原生态的生活气息,处处弥漫着市井文化和慵懒的人文气息。

简单质朴而又古老的生活方式一直在这里延续着。一间老屋,一杯清茶,一台彩电,慢慢的品味,岁月与时光相互陪伴,在这里可以寻找到淡淡的乡愁,在儿时的记忆中去远离城市的喧嚣。

打牌、喝茶、摆龙门阵,是四川 人传统的特色风俗。古镇上的人们常常聚到茶馆或商店里,边喝茶边摆龙门 阵。而喝茶的同时还兼顾玩纸牌,这又是川南地区最为盛行的休闲方式。古镇上居民们玩的纸牌被称为“长牌”,据说还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所发明创造的。

尧坝古镇的美食丰富而具有特色,合江黄粑、合江苕粉、红汤羊肉等都受到游客的青睐。特色黄粑,更是川南一绝。古镇里的小商家基本都是当地的居民住户,他们在这里扎根生活,生儿育女,相互传授技艺,获取谋生的手段。

一条一千米的青石板从古街穿镇而过,每年古镇举办的长龙坝坝宴,场面壮观,不光吸引古镇的居民参与,还有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的游客纷纷加入。品尝古镇的羊肉汤锅,尝尝合江黄粑,喝杯高粱白酒,唠唠家常叙叙旧,真是温馨而令人感动。

在古镇上寻觅,感悟着历史、文化、岁月;用眼睛和镜头去发现美,不需过多的为花开花谢而吟诗作赋或借酒消愁,在这里,可以感受这难得宁静和慢时光。 民间艺人表演的川剧“变脸”,在承载地方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演绎着时代的变迁。

尧坝古镇,慕名而来,真心喜欢。看表演的群众,言谈举止充满着满满的市井味。这片小小的世外桃源 ,恰恰就吸引了凌子风、黄建中、郭宝昌、苏崇福等著名导演,他们相继在古镇执导拍摄了《狂》、《大鸿米店》、《山风》、《泸州起义》、《英雄无界》《功夫骄子》、《酒巷深深》等十余部影视大片,。于是这里也成为了享誉中外的“西部影视基地”。

在古镇上,还必须要提起油纸伞。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桃花雨巷、丁香姑娘,却一样有老街,一样多阴雨,一样有油纸伞。古镇传统手工生产的油纸伞,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08年,古镇的油纸伞制作工艺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在古镇上,一个小书店,一个老人的目光,就像在阅读岁月、阅读时光。从这里轻轻的走过,也许就是相逢在旅途中难忘的一段记忆、一圈荡漾在心中的一片涟漪。

在古镇上,远亲不如近邻,家家户户和睦相处。好山好水,吾土吾民,与时俱进,骥足长趋。生活的平凡与平凡的父老乡亲,却处处彰显着真善美。

因川黔交通要道聚集而成的尧坝古镇,自然有各种店铺和商家,但这种繁荣热闹和很多开发过度的商业古镇还是有区别的。尧坝的特点在于自产自销的商品为主,价格比较公道,商家态度也十分和蔼。

冬日的雨中古镇,比之夏日更加缠绵。老街小巷,青石小路,故人车马川黔道,新年寻芳画中游。 回眸中仿佛看到盐茶马帮在百年风雨走进这里;一片青瓦,一幅画卷,梦中曾经熟悉的古韵风情也在这里重现。

冬日,雨中,吃一块作坊香糯的黄粑,买一把手工艺传统油纸伞,喝一碗滋补的美味羊肉汤,看一场尧坝民间川剧表演,千年古镇,值得你来。 这座古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距合江县城37公里、泸州市区22公里、贵州赤水27公里、成都310公里、重庆210公里,是享誉川黔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影视基地、佛教圣地和名人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