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深莞惠有可能合併嗎?你怎麼看?

正方295


將惠州一分為二,惠陽惠東大亞灣劃給深圳,其餘劃給東莞,深圳東莞同時發展,對灣區更有利


用戶2578805013494


合併的可能性為0,因為深圳不需要,他會採取另外的手段,彌補其土地不足的矛盾。


廣東的深圳、東莞、惠州三個城市土地和經濟的分佈極為不均衡。深圳土地面積最小,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經濟規模卻達到了2.4萬億元。東莞也只有幾千平方公里,GDP也達到了8000億元左右。在這三個城市中,惠州的面積最大,但經濟規模卻是最小的。

正是因為深圳土地規模非常有限,所以使得這幾年不斷有流水線往外搬遷。距離深圳最近的一站就是東莞,所以深圳企業外遷的第1站往往也是東莞。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東莞市近水樓臺先得月。靠近深圳的那幾個地方,接收了深圳過來的企業,所以經濟發展非常快。松山湖地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近幾年GDP實際增長速度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惠州雖然也距離深圳較近,但是優勢並沒有東莞突出,所以能夠從深圳外遷,企業中拿到的份額相對有限。倒是他從東莞外遷的企業中吸收了不少風格。東莞在企業升級的同時,也將一些附加值不高的產業往外搬遷,惠州就是他一個重要的搬遷地。

這三個城市經濟融合度那麼高,有可能合併在一起嗎?我覺得可能性幾乎沒有。在深圳非常迫切,需要增加土地。讓他並不會採用簡單粗暴的合併方式,且更不會採用全部吸收合併的方式。


他現在採用的方式就是合作,自己出技術 、資金,對方出土地。深汕特別合作區就是一個這樣的模式出來的。在這個合作區內,深圳主要負責園區管理,招商引資,汕尾負責提供土地、水電等生產原料。最後,稅收共同分享。

這種模式叫做“飛地經濟”。這種模式對於土地資源緊缺的城市來說是一種創新舉措。未來會有不少經濟發達的城市會採用“飛地經濟”。


財經知識局


深圳、東莞、惠州都是廣東的經濟強市,其中深圳還是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而東莞近年來還被評為新一線城市。2018年深圳GDP高達24221.98億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東莞GDP則為8278.59億元,位居全省第四;惠州GDP為4103.05億元,位居全省第五。

在珠三角地區,可謂寸土寸金,這裡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但面積只有5.6萬平方公里,卻劃分有9個省轄市,其中深圳是一個超大城市,常住人口1302萬,但面積只有1997平方公里,是珠三角面積第二小的城市,因此深圳的發展空間受限,那麼深圳有可能會與東莞、惠州合併嗎?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

1、如果深莞惠合併,面積將達到1.6萬平方公里,與北京市相當,而常住人口將達到2600多萬,比上海、北京的常住人口多;GDP則高達3.66萬億,比中國GDP最高的上海市還要高出4000億左右。這麼強的一個城市,也將危及上海的中國第一大城市地位,國家應該不會不管。而且如果合併,深圳也極大可能會直轄,廣東因此失去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地位,也不會同意。

2、從行政級別來看,深圳是計劃單列市,擁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不需向廣東上繳財稅,如果要合併東莞、惠州兩個經濟強市,廣東將會失去更多,所以省裡不可能同意將發達的東莞惠州給它。

3、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戰略,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定位和發展,廣州、深圳、香港的實力相對平衡,一旦深莞惠合併,深圳的實力將是壓倒性的,對大灣區的發展未必是有利的,而且如果直轄的話,就是正省級,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是不是要改名了?



總之,小編認為深莞惠合併的可能性不大,而兼併東莞、惠州部分土地倒有可能,或者發展飛地經濟,比如深汕特別合作區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實,放眼全球,很多有影響力的城市,它們的面積都不大,比如香港的面積只有1104平方公里、紐約面積1214平方公里、倫敦面積1572平方公里,都比深圳小。因此,一座城市也不必一味追求大,科學合理的評估城市面積規模,在適度的面積及人口規模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實現各種效益的最大化,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發展模式。


錦繡中源


完全是一個假命題。

第一、現在都在講大灣區融合,珠三角交通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沒有必要進行行政規劃調整。

第二、深圳、廣州、東莞各個城市的定位、作用、優勢、文化各不相同。已經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和區域分工。東莞的優勢在完成的配套產業鏈和高科技的生產和加工。同時具有良好的區域位置。廣州的文化、教育和科創、貿易優勢不可替代。深圳就是一個灣區的發動機。科技創新、研發、服務和金融業發達。總部經濟非常發達。



美玉傳奇


如今深圳、東莞真的沒什麼發展空間了。深圳雖劃入了深汕合作區,但面積也有限,且中間還隔著惠州很不便統籌規劃建設!為做大、做強深圳、東莞,唯一出路是拆分惠州,將南三縣(區)即惠陽、惠東、惠城併入深圳,將博羅、龍門併入東莞。這樣,深圳第二機場選址、深惠港口合併成華南第一港以及惠州大石化、大能源(核電)、大旅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將極大地增強深圳打造國際一流都市的發展基礎和空間,香港也只配作深圳的支撐點了。東莞也將為打造世界製造業之都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yushaoyao


建議合併,成立直轄市,廣東市,廣州區,東莞區,深圳區,佛山區 ………… 。


紅塵夢162070404


作為北上廣深四個超級大城市中土地面積最小的城市,深圳的土地面積還不到北京的1/8,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動人口是1300萬(截止2018年數據,來源於百度百科),北京的數字是2100萬。臨近的廣州的數字是1400萬,而廣州的土地面積有7300平方公里。上海以6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容納了2400萬人口,人口密度僅次於深圳,即使這樣,深圳的人口密度高出上海接近1倍。土地的稀缺必然帶來產業和人口的外溢。而與深圳接壤的僅有東莞和惠州兩座城市。



而由於土地的稀缺和快速發展所需大量土地供應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深圳的部分產業開始向周邊轉移。典型的案例是華為松山湖園區。企業向外轉移的背後,是深圳城市擴容的必然結果。深圳的產業向周邊、內地以及印度、東南亞等地都有,其中最受人矚目同時影響也是最深遠的當屬——環深城市群的產業遷移和產業升級。東莞的松山湖聚集了大量來自深圳的企業,萬科的建築研究中心、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大疆的研發等等。惠州聚集了成規模的來自深圳的組裝製造企業。

深圳有不少企業是,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製造在東莞或惠州,最後,在周邊港口出港。深圳不僅形成了區域產業鏈、甚至是產業網,還跨過了製造業轉移的階段,邁入了研發產業的跨區域轉移。

香港科創發展協會智慧商業委員會主席鍾偉昌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給港澳青年創業之路給出一個指引:國內科技+東莞製造+香港包裝。深圳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行業,東莞的製造業享譽全球,而深圳創新+東莞智造已經形成中國速度在全球的一個名片,

深圳和東莞,惠州三城在產業領域已經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在人口方面,深圳正在以每年50萬+的人口基數增長,而根據深圳在2016年底,曾出臺了“深圳市住房建設規劃(2016-2020)”,這份文件值得細讀。在這份文件裡,深圳住房供應量只有65萬套!而住房需求有180萬套,換句話說,有將近500萬的深圳人將住到環深地區,而與深圳接壤的僅有東莞和惠州兩座城市。東莞從經濟半徑來看,離深圳最近,接壤面也最廣,東莞作為深圳人口外溢最重要的承接地之一,也就是說,將有至少超過200萬人將來工作在深圳,居住在東莞。

“深莞同城”、“深惠同城”“深莞惠一體化”這些名詞在近些年反覆被提及,而隨著軌道交通時代的來臨,深莞惠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從深圳北站出發的高鐵,到惠州南只需要20分鐘,到東莞虎門高鐵站只需要17分鐘。而東莞和惠州之間,也已經開通了莞惠城軌,兩地通勤時間縮短到了一個小時以內。而根據地鐵線路規劃,未來東莞將有多條地鐵線路和深圳地鐵聯通。

由高鐵、地鐵、高速公路串聯起來的便捷交通路網,已經讓深莞惠實現了1小時生活圈,部分地區可實現半小時通勤。

近些年有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深圳人已經選擇在東莞和惠州置業安家。據瞭解,在東莞鳳崗鎮官井頭村的大運城邦小區,超過95%的住戶來自深圳。那裡的房價是深圳龍崗的一半,距離龍崗中心城區卻不過10分鐘車程。位於東莞虎門的大熱盤南部灣萬科城,是一個接近8000戶超級大盤。據不完全統計,來自深圳的業主超過70%。而惠州惠陽地區,大部分購房者均為在深圳工作的白領。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深圳至今還沒有任何擴容的動作,深山合作區將汕尾部分地域納入深圳也是因為扶貧這個機遇,要不然不可能那麼順利。

至於未來的深圳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東莞和惠州會不會併入深圳,筆者認為:城市邊界模糊會帶來深圳和周邊城市更密切的產業鏈的形成,而產業和人口的外溢又會進一步促進這種邊界模糊的現象,所以未來的深圳和東莞、惠州,人們是否還在意或者清楚瞭解邊界在哪裡,已經不再重要。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城市邊界,正在消亡,邁不過去的,不是門檻,是根植於內心的陳舊觀念。


東莞萬科


深莞合併不合理,廣東省不會同意的,東莞太富了,東莞離開了廣東省就成窮鬼了,還怎麼發展?中央也不會同意的。只有把惠州一分為二,分別給深圳和廣州這兩個一線城市才是最合理的。把龍門博羅給廣州,剩下的給深圳,這樣無論從地圖上還是經濟上看都是非常完美。


LiZuo輝


成立大灣區的前提必須是打破行政梏桎,改變港澳屬性,提升大灣區為超級行政區,享受國級待遇,統籌協調,擁有不完全立法權和對外關係的決策權,形成以大灣區為中心包括東西亞,環太的泛文化經濟圈,不然又計劃單劃,又副省,各自算計利益,不利團結形成合力,徒增內耗,實屬南粵的悲哀!

講難聽D,深圳佬成天想著獨立於廣東,那麼廣東是否也可以想想獨立於……


AbornHMC


我覺得只有合併,統一領導,統籌規劃,資源才能得到合理調配,才能發揮最大效能。不僅深莞惠應合併,廣佛肇、珠中江也應該合併,形成三足鼎立,相互依存又各有側重的發展格局。各個城市距離那麼近,有些佔地也不大,如果從客觀上說,合併是最優選擇:1、可精簡機構,少養閒人。2、可資源共享,減少重複投資,更大限度發揮資源效能。3、無論交通、醫療、教育還是產業佈局等都可統一更加科學地規劃,避免各自為政,相互掣肘。4、快速高鐵、城鐵、地鐵為城市合併做大提供了可能。5、大灣區獨立於廣東之外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至於廣東的其它區域,拆分到其它省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