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男宝宝“抓周”,抓住一样东西不撒手,奶奶气得整宿没睡

在我国的传统风俗中,孩子满周岁后便会举行”抓周

”的活动,通过”抓周”,父母们期望从中预测到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古时候”抓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而如今这项活动显然已经被年轻的父母们所遗忘。

把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和简单的”抓周”活动挂钩,这显然不符合科学的育儿观念,所以年轻的父母们对此并不迷信。不过,碍于老人的坚持一些家庭中仍然保留着”抓周”的习俗。

案例:

前一段时间在上网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一位宝妈分享了孩子”抓周”时的趣事。当天孩子的奶奶煞有介事地为小孙子准备了很多物品,非常郑重地将它们放在一块红布上,然后让满周岁的孙子抓取。奶奶准备的东西很多有计算器、字典、书本、玩具还有一副纸牌。

一周岁男宝宝“抓周”,抓住一样东西不撒手,奶奶气得整宿没睡

一开始孩子奔着书本去了,奶奶很高兴直言孩子以后要成为一个文化人了,不过孩子看了看书本后,并没有将其拿起来,反而对一旁的纸牌感兴趣。

奶奶脸色也因此变得沉重起来。最后孩子挑来挑去开心地举起了纸牌。奶奶在一旁急得拍大腿,孩子的爸爸妈妈却不以为然,觉得孩子的抓握能力不错。

第二天,奶奶顶着重重的黑眼圈在吃早饭的时候满脸担忧地对大家说“孩子抓了纸牌,以后可能会成为赌鬼呀,我真的不应该给孩子准备纸牌,都怪我。

看到奶奶如此自责,孩子爸爸开玩笑说“拿纸牌也不一定成为赌鬼,有可能是魔术师呢!”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分析: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预期成长会在抓周活动上弄些手脚,比如说摆

放的都是代表家长希望孩子发展方向的物件。

显然”抓周”这种活动更多时候是寄托了家长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仅仅凭着孩子无意识的一种举动来断定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一周岁男宝宝“抓周”,抓住一样东西不撒手,奶奶气得整宿没睡

家长们完全可以把”抓周”当成是一种娱乐活动,至于其代表的含义家长们则不必在意,毕竟孩子的一时兴起,并没有道理而言。

家长如何做到尊重孩子的爱好

(1)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

很多家长在孩子兴趣爱好方面,抱有一种过来人的姿态,更加倾向于按照自己的利弊权衡进行选择,这就导致孩子失去了选择的自由,迫于无奈之下只能按照父母指引的方向努力。

(2)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能力认知更加倾向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比如说父母认为,孩子在对其感兴趣的方面不具备一定的天赋,于是阻碍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可以说,这样做的父母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孩子的兴趣发展,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才能够看到孩子的进步。

一周岁男宝宝“抓周”,抓住一样东西不撒手,奶奶气得整宿没睡

(3)给予对孩子失败的包容

即便孩子对某一项兴趣爱好极具天赋,那也不可避免会有小挫折、小失败的发生。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克服难关,而不是对孩子进行否定,在兴趣培养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失败。

一周岁男宝宝“抓周”,抓住一样东西不撒手,奶奶气得整宿没睡

如果孩子可以拥有一项引以为傲的兴趣爱好那么孩子的人生是必须非常丰满的。

兴趣爱好带给孩子的快乐以及成就感是其他活动内容很难企及的,父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尊重和支持会使得孩子最深的天赋得到激发,由此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会使其受益终身。

大家对于孩子的兴趣发展有哪些看法呢?对此又有哪些建议分享呢?

我是@洛芸妈咪,家有两宝的90后妈咪一枚,在教育孩子的这个方面,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到你,解决教育孩子的一些烦恼,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