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洋:這屆年輕人怎麼帶?

不知道你的用戶在想什麼,你就找不到你的用戶在哪兒。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很多企業開始逐漸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這屆年輕人怎麼帶?

李洋洋:這屆年輕人怎麼帶?

2019年12月28日,由《銷售與市場》舉辦的以“中國營銷40年,驅動未來的中國力量”為主題的“2019中國營銷跨年演講暨第17屆中國營銷盛典”上,我們邀請到了北京星光奇蹟MCN機構總經理李洋洋,就以上問題做了深入闡釋。

以下是李洋洋女士的精彩分享。

精準的媒介選擇

媒介渠道的精準程度直接影響傳播效果。選錯渠道,就等於是在機場等輪船。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互聯網遊戲案例,客戶希望投放平臺是微博,後來我發現微博的重度活躍用戶在二三線城市,而我覺得更應該投給誰?是那些有閒有錢的人。所以,我們決定選擇投放快手平臺的網紅,其中一個網紅靠一己之力給我們帶來了36萬的新增下載。

所以,投放廣告就是一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過程,你面對不同的人群,就要選擇不同的渠道和話語體系。

李洋洋:這屆年輕人怎麼帶?


比如,微信是什麼樣的平臺?是我自己的圈子。我認識的朋友,一定是屬於熟人。微商為什麼發展得好?其實是熟人關係網。我們在做很多大牌的時候,會慢慢發現選擇媒介特別重要(年輕人追星打榜也是這樣)。

關於媒介選擇,我有幾個建議:

1.清楚第一批受眾。

2.切忌大而全。

3.抓核心。

4. 內容充分適配。


不是社交媒體過時了,是你過時了。你不去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你就找不到年輕人在哪兒。

那麼,這屆年輕人他們都在想些什麼?

網感與年輕化

為什麼說“年輕”無法靠努力彌補?因為你的目標用戶正在給你製造高門檻。

現在你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了。他們不盲從品牌,不在乎價格,但是,如果你的產品能切中他們的感覺,並且有極度的、可視化的個性展示,那你的產品說不定就能突然火起來。

為什麼街頭文化和潮流的圈子很重要?因為它們代表著年輕,代表著整個時代的未來。即使是法拉利的老闆,他的汽車未來始終還是要賣給這些孩子的。有一項調查問孩子們長大想做什麼?很多人都說要做網紅;問他們想買的車是什麼?法拉利。你會發現他們不“站”貴的,只“站”酷的。

“套路”年輕人

現在的年輕人,每週停留在互聯網上的時間超過二十個小時,但他們的注意力只能專注5—10秒,公眾號劃三下,如果沒有引起關注,就划過去了。抖音是什麼?是6倍速的電視劇。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只用兩倍的速度看電視劇。你會發現,他們是在瘋狂地進化。

我們每年都會對當下的年輕人做一個關鍵詞總結,幫助品牌來發現年輕人的真實狀態是什麼。2019年的關鍵詞是:生活方式、頭部影響力、即時消費、跨界、特別單品、個性展示、獵奇、擴列、極限、安利、養成、次元、天生來電……


我有個預測,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逐漸取消關注頭部平臺,轉而去關注中腰部的平臺,同時他們還會取關粉絲超過一千萬的博主,因為他們覺得粉絲超過一千萬的話,這個博主就不屬於自己的了。

我們公司有一個男孩追女團(他只追成長型的愛豆),這個女團裡有50個女孩,他會買100張握手卷,跟愛豆們握手,每人10秒,有人在那掐表,然後10秒到了,下一個,握一個小時,特別有意思。年輕人進化的下一站永遠是小眾化,所有的小眾文化都有機會成長為大眾流行。而如何應對年輕人的變化,企業不能只靠分析、學習,最好的方式是找到更當下的人,然後用年輕人的“套路”去“套路”年輕人。

用逆向思維做營銷

你自己去看自己產品的時候,就覺得哪點都好,但其實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個痛點打下去就夠痛了。

有時候痛點的找尋需要逆向思維。舉個例子,很多同行做電影營銷的,都是先看完電影后,說痛點、賣點、淚點是什麼,我覺得這樣做是錯誤的。我們做過很多電影營銷,但我們做營銷不會先去看電影。走進電影院的那批人是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他們是先看海報,被海報的某個點所吸引。如果我都把你的電影分析透徹了,觀眾還看什麼?所以,你會發現在當下的電影營銷有一個特別有效的宣傳方式,就是靠明星在抖音裡拍攝各種各樣的相關的短視頻宣傳素材,若隱若現,適可而止。

不去做逆向思考的下場是什麼?比如,打敗了百度的其實是微博。百度永遠想不到,現在年輕人搜熱點不會去百度,而是第一時間去微博。微博不是做搜索引擎的,但你會發現,它把內容和用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所以說,如果你認為你的產品整體都好,沒有唯一突出特點的話,就用逆向思維來尋找,它怎樣才能成為一款爆品。

洞悉需求與人性

人無法避免“貪、嗔、痴”,而這,我覺得也是營銷的本質。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買到最好的,更貪婪地讓自己變美,去永葆青春……大家的消費動機就是這樣。

我認為其實大家想要的不是好,而是比別人好,是相對而言的優越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朋友圈裡曬收入、曬旅遊、曬美食……其實做營銷就是用不同維度去創造優越感。那麼,當人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優越感的時候怎麼辦?一部分通過看不起、貶低別人來找到自己的優越感。比如,有人看到女孩買迪奧就說是假的,看見別人開了輛寶馬就覺得是小三……還有一部分人把優越感投射到另外一群人身上。比如,現在的養成類追星,我支持你,我希望你好。

這是我做營銷的時候會關注的“人性的本質”,有沒有幫用戶創造出優越感是最直接的判斷標準。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做營銷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吾日三省吾身”:


你幫用戶“裝X”了嗎?

為什麼用戶沒拿你“裝X”?

你是在幫用戶“裝X”,還是在你自己“裝X”?

這也是我們做營銷的三原則。

總之,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下,面對更年輕的用戶群體,你必須明確你最終想要的是你個人期待的所謂爆點,還是和你的品牌適配的方案。

好的營銷事件不是神話故事,而是在不摻雜自戀的理想預期的前提下,對人性的思考。

李洋洋:這屆年輕人怎麼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