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小鋪,阿里電商的潛在殺手鐗

淘小鋪,阿里電商的潛在殺手鐧

測試了整整半年之久的淘小鋪終於公測了,打著“一鍵創業”旗號的它似乎被阿里寄予了厚望。

在社交電商的賽道上,面對拼多多的強有力挑戰,阿里也陸續通過推出特價淘寶、“復活”聚划算等招數還以顏色,但始終更像是作為一種防禦策略而非真正地大舉反擊。畢竟,特價淘寶也只是拼多多的後來者和模仿者,要打敗老師,還得出其不意。

定位為“能賺錢”的社交購物平臺,淘小鋪著實和拼多多不一樣。拼多多的“佔便宜”是針對自身購物行為的節省,而淘小鋪則是把概念放大為只要是和你有關的購物行為(不管是自己購買還是引導其他人購買)都能獲得收益。節省做的是減法,獲益做的則是加法。

對賣家而言,在拼多多是拿去買平臺廣告的錢轉而補貼給消費者降低單價,而在淘小鋪裡,無非則是把這部分錢分傭給幫助其進行營銷的用戶,同樣都是薄利多銷的打法。

在這個社交電商生態中,每個角色的需求都是存在且明確的,淘小鋪的模式確實從中創造了價值,不管它是否能成為淘寶、天貓般航母量級的平臺,至少它會成為促進這兩位老大哥的GMV邁向新臺階的重要推動力。

淘小鋪,阿里電商的潛在殺手鐧

下一個淘系戰略級業務?

從阿里相關業務負責人的話語中,可以窺見阿里對這塊業務的重視。從目標來說,2020年,通過淘小鋪實現的交易就期望達到千億級別,同時還期望授權10萬家社區運營中心,這個目標甚至比天貓小店更為激進。

為什麼阿里那麼重視淘小鋪?在其履帶戰略的指引下,現階段電商仍是阿里最重要的現金牛業務,這塊業務雖然仍佔據市場上絕對的領導地位,並且淘寶直播創造出了新的增長場景,但仍然不能忽視來勢洶洶的拼多多所帶來的競爭壓力。

淘小鋪,阿里電商的潛在殺手鐧

在社交電商的賽道上,由於本身不具備C端社交流量的優勢,且遭到友商鵝廠的分享封殺,阿里淘系此前向拼多多學習的一些嘗試(如拼團玩法)均未能取得很明顯的成效,至少從阿里對外的媒體聲量來看也甚為微弱。

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2個,一是停留在複製,二則是做得不夠純粹。

淘小鋪雖說是“舊瓶裝新酒”,把常用的利益拉新手段從主App中抽離出來,變成一個獨立App的核心賣點,但它勝在與淘寶天貓、拼多多相比是個社交電商模式,把“賺錢”而不是“省錢”作為新的產品認知。

這是一個可能“三贏”的模式?

淘小鋪,本質上不是個電商平臺,而是個電商分銷平臺,在這樣一個分銷模式下,參與者有3種角色,分別是商家、消費者、帶貨者(分銷者)。

商家角度,尋求更低的渠道營銷成本是一個永恆的需求

。對於一般的平臺廣告而言,總是會有水漲船高的效應,總的流量池子是有限,越多的廣告需求就會帶來越高的推廣成本,到最後只會不斷強化頭部商家而讓中小商家失去商品通過廣告進行曝光的機會。

然而,如果廣告流量來自於C端的用戶,則雙方的地位則可能發生轉變。在特定的分傭比例下,隨著作為帶貨者的用戶日益增多,則很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分銷商品,此時商家反倒具備調低分傭比例的條件以此進一步壓縮營銷成本。

淘小鋪,阿里電商的潛在殺手鐧

帶貨者角度,顯而易見的獲益點是佣金,平臺也相應提供了帶貨的直接佣金、拉來的分銷下級所產生的間接佣金以及成為導師的團隊抽成佣金等多種模式。(具體激勵計劃可以查閱淘小鋪相關官方介紹,此處不做詳述)。

而消費者,則和帶貨者並非是涇渭分明的。由於極低的掌櫃(帶貨者)註冊門檻以及作為帶貨者本身享有自購優惠,當一個新戶被帶貨者吸引準備買貨之時,往往也會轉化為新的帶貨者。這樣的發展下線模式,可稱之為直銷,當然,也可能會被理解為傳銷。

對於時間和麵子比起零花錢更為重要的白領、高收入群體而言,這樣的模式設計當然沒有任何吸引力。但對於時間較為充裕的學生、大媽或是藍領、工人等低收入群體而言,這可能是比刷趣頭條更為可控(瞭解身邊朋友的購物需求)和可賺(多模式,能組團)的賺錢方式。

淘小鋪,阿里電商的潛在殺手鐧

如開篇所述,不管淘小鋪自身是否能成為又一個大體量App,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將為淘寶天貓帶來全新的增長動力,尤其是近年來鏖戰正酣的下沉市場。

雖是一塊測試了半年才上線的重要產品,但阿里卻是一改過往高舉高打的做法,並沒有帶來鋪天蓋地的媒體聲量。然而,低調,並不代表不重要,只是它很可能仍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打磨優化。


作者:君健,學金融的互聯網人,愛折騰的熱血青年。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UptoY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