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是世界上最大的补给舰,美海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补给船,为航母编队提供了支撑其在海外长期作战的浮动基地。“萨克拉门托”级的排水量仅次于航母和“依阿华”级战列舰。“萨克拉门托”级凭借其身长体宽的优势兼任3个角色,集舰队油船、军火船和冷藏补给运输船3种后勤支援舰的功能于一身。此外,由于空间和排水量大,所以该级舰也配备一些可对其他舰艇进行有限维修和保养的设施,并能执行一些特定任务。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一个世纪以前,世界各国海军都尚无能够进行航行补给的补给舰,因此作战舰艇在战争过程中需要补给时,必须退出战斗并停靠港口,利用码头设施才能完成燃料、弹药和其他物资的补给。美、西(班牙)战争中,美国海军就尝到了不能在航行中补给的苦头,美军舰艇在古巴港口封锁西班牙军舰时,需要重新加煤(当时海军舰艇主要以煤为燃料),于是只好派遣海军陆战队在古巴登陆,抢占港口让舰艇靠岸加煤。然而当西班牙战舰从港口逃逸时,美海军4艘战列舰中的一艘却因去港口加煤无法投入战斗,失去了追堵敌舰的良机。美、西战争之后,美海军就着眼于下一场海战,开始研制航行补给系统和现代补给舰。一战期间,美海军油船AO-2“莫米”号的副舰长兼总工程师切斯特?尼米兹发明了一种被命名为“尼米兹应急索具”的加油系统,成功地为30余艘从美国驶往欧洲的驱逐舰进行了横向航行补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属有很多油船、弹药船及补给舰,但缺少拥有航行补给系统的综合补给舰,在策划硫磺岛战役时仍然遇到了补给的难题。当时美海军陆战队要求海军在登陆前对该岛实施10天的连续炮击,但美海军没有掌握航行补给弹药的技术,所载弹药仅能够炮击3天,如果要补充弹药则必须退到远离战区的锚地。为解燃眉之急,在海军后勤编队任职的伯顿上校提出了被称为“伯顿传输索具”的航行补给系统。美国海军使用这些被奉为“秘密武器”并被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戏称为“豆、弹、黑袖”系统的“伯顿传输索具”和“尼米兹应急索具”,进行海上加油、弹药和给养补给,一定程度地解决了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海上补给问题。这在二战后期对日本本土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表面看,美海军海上补给问题在战时似乎得到了解决,但指挥舰队远征作战的阿利·伯克却敏锐地洞察到:问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当时海军补给舰的航速非常低,而且只装备有简单的通信系统和传感器设备,因此要实施一次海上补给必须提前数天制定计划。然而受气候和战术情况变化的影响,海上补给的时间、地点、任务等经常发生相应改变,这就造成以下尴尬的局面:作战舰艇编队最需要补给的时候,补给舰却总是不在需要的地方。加之,那时候的补给舰功能和任务单一,如油船只能载油,弹药船也只装载弹药,所以往往需要多艘不同功能的补给舰才能完成一艘作战舰艇的海上补给。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便赢得下一场海战,一种“多种物资一站式补给舰”的概念便在阿利?伯克的头脑中开始酝酿。

阿利·伯克海军上将在50年代出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后,“多种物资一站式补给舰”的概念便从头脑中走上设计图纸,并走进造船厂最终成为现实。阿利·伯克在1957年由他亲自主持的海军航行补给会议上,正式提出设计建造“一站式补给舰”和研制一种从补给舰的货舱、油舱到接收舰的弹药舱、干货舱和油舱之间的自动化航行补给系统。阿利?伯克要求新的补给舰能够兼具弹药船、干货船和油船的3种功能,并且拥有较高的航速(能够跟上航母编队的速度)和配备作为航母战斗群组成部分所必要的武器系统、传感器和通信设备。阿利?伯克强调指出,这是解决他在二战期间遭遇到的后勤问题的最佳办法。

在阿利·伯克的直接推动和主持下,“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诞生了。首舰“萨克拉门托”号(编号AOE-1)于1961年6月30日在华盛顿州布雷默顿的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1963年9月14日下水,1964年3月14日正式服役。2号舰“坎登”号(AOE-2)由纽约造船厂承建,1964年2月17日开工建造,1965年5月29日下水舾装,1967年4月1日交付使用。3号舰“西雅图”号(AOE-3)和4号舰“底特律”号(AOE-4)都在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建造,其中“西雅图”号于1965年10月1日动工建造,1968年3月2日下水,1969年4月5日服役;“底特律”号于1966年11月29日铺设龙骨,1969年6月21日下水,1970年3月28日加入现役。美海军原本打算建造5艘同级舰,但由于单舰造价高达4.58亿到5.68亿美元,平均每年的操作费用为3700万美元,所以5号舰计划被迫取消。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该级舰全长242.32米,水线长234.70米,最大宽度32.60米,设计吃水11.90米,吃水限制12.50米,空载排水量20144吨,额定负载31820吨,满载排水量51964吨,最大排水量5.3万吨。使用4台燃烧工程公司的V2M型锅炉(压力4.14MPa,温度480℃)和2台通用电气公司的总功率10万轴马力的蒸汽涡轮机,转速4829转/分,通过减速齿轮驱动两部6叶片螺旋桨。减速齿轮的直径4.37米,螺旋桨的直径7米,这是美国海军舰船中最大的。主机均来自于半途而废的第16艘“依阿华”战列舰,“萨克拉门托”号和“坎登”号两舰的主机来自“肯塔基”号(编号BB-66),“西雅图”号和“底特律”号两舰的主机则挪用自“伊利诺”号(BB-65)。最大航速26节,可跟上航母的“步伐”,航速25节时的续航力为6000海里,航速17节时的续航力增至1万海里。舰员编制600人,其中军官24名。

“萨克拉门托”级在60年代建成服役的时候,运载的燃油比当时最大的油船还多,携载的弹药比最大的军火船还多,同时也可以运载一般补给运输舰所能运载的大部分补给物资。该级舰通常情况下可运载17.7万桶燃油(BBL,每桶119升)、2150吨弹药、500吨干货和250吨冷冻补给品。舰上共设15个补给站,其中左舷9个(4个液货补给站,2个导弹补给站和3个杂货补给站),右舷6个(2个液货补给站和4个干货补给站)。此外还有3个双软管燃油接受站,5个单软管燃油接受站。有的补给站采用双软管双探头加油系统,可同时向航空母舰传送船用油和航空用油。船上配置2部5吨起重机,1部15吨起重机。除装载能力惊人外,战时该级舰还可从来回穿梭的舰船上接收燃油、弹药和补给品,然后再将这些物资重新分配给航母战斗群中的作战舰艇,通过减少停靠码头的时间来增强舰艇的持续战斗能力。

“萨克拉门托”级采用平甲板型结构,货舱、弹药舱及油舱均设在露天甲板以下,露天甲板以上部分大致分为5段:最前面是舰首区,安装有防卫作战武器;舰尾为直升机平台,可搭载2架CH-46E“海上骑士”直升机;在舰首区之后和舰尾直升机平台之前,是前后两段上层建筑,驾驶室、军官居住舱以及医院等设在前部上层建筑内,布满雷达天线和其他天线的主梳杆紧跟其后;士兵居住舱、火控室和直升机库等设在后部上层建筑内;烟囱位于后部上层建筑的前面稍靠右侧,舰中部是繁杂的补给作业区,有6个大型补给门架,在这里配备有多种先进的航行补给系统,设有多达15个干货和液货补给站,左右两舷可同时对两侧的作战舰艇实施航行补给。补给作业区看似杂乱,但分工明确,熟练的舰员操作起来井井有条,各个补给站的补给作业互不干扰。除导弹和其它弹药外,舱内物资的垂直搬运均使用升降机或输送机,横向搬运采用托板搬运装置和铲车等。海上补给作业采用高速自动传送系统(FAST)。该系统采用液压和电子技术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补给精度好。输油管直径为150~175毫米,输油速度达400~700吨/小时,干货补给90秒传送一次,每次传送量为3,000千克,每小时干货补给量为120吨。

两个纵向隔壁把全舰分成3个部分,货、油装在两舷,弹药装在中央部位,弹药舱周围做成没有曲面的垂直壁,这就增加了弹药舱的有效容积。

作为航母编队组成部分的“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除具备较高的航速外,还必须配备较强的火力(用于自卫)和完善的传感器及通信设备(目标探测和与编队联络)才行。建成之初,该级舰安装4门双联装MK-33型76毫米50倍口径舰炮,配备MK-56火控系统。在1976年进行的定期检修期间,位于舰首的2门76毫米舰炮被拆除,换装为一座MK-29型8联装“北约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同时用MK-91 Mod l型火控雷达替换了MK-56火控系统。位于烟囱后面的2门76毫米舰炮则在1981年的检修中被2座“火神/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取代。

换装“北约海麻雀”防空导弹和“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后,该级舰的防空能力增强,但反导特别是对抗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能力欠缺。“北约海麻雀”为早期“海麻雀”的改型,属近程低空点防御舰空导弹系统,虽然性能较“海麻雀”有所提高,但还不足以对付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且易受电子干扰的影响。“密集阵”是一种能实现自动搜索、探测、评估、跟踪、锁定和攻击威胁目标的近防武器系统,能有效地拦截其他防空系统漏掉的目标,但对抗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能力仍显不足。

在电子系统方面,“萨克拉门托”号和“坎登”号的对空搜索雷达选用洛克希德公司的AN/SPS-40E型两坐标雷达(探测距离150-180公里)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SPS-58A型E/F/D波段雷达,“底特律”号只安装有AN/SPS-58A雷达,“西雅图”号使用休斯公司的MK-23 TAS型D波段雷达。对海搜索雷达都使用雷声公司的AN/SPS-10F型G波段雷达,导航雷达为雷声公司的AN/SPS-64(V)9型I波段雷达,另安装有URN-25战术导航系统。在1981年的检修期间,还安装了卫星通信系统。

对抗措施采用洛拉尔?海柯尔公司研制的6管MK-36“超速散放箔条”(SRBOC)布撤器,80年代末期又加装了一套AN/SLQ-32(V)3电子战系统。SRBOC布撤器可发射箔条弹或红外弹,最大射程4公里,一枚箔条弹的雷达反射面积可掩护一艘护卫舰,一枚红外弹的红外辐射强度足以模拟一艘大型舰船的红外辐射。AN/SLQ-32(V)3电子战系统由雷声公司研制,具备截获概率高和反应时间短的特点,主要用于防御反舰导弹的攻击,担负点防御任务。两套系统结合使用对雷达和反舰导弹具备较强的干扰能力。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实质上就是一座大型“粮仓”。如果在码头对其他舰船实施补给,这一过程被称为“接管补给”,当然其主要功能是航行补给,即伴随航母特混编队航行,为编队舰艇进行一步到位的补给。前两舰“萨克拉门托”号和“坎登”号隶属于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母港设在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后两舰“西雅图”号和“底特律”号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母港设在纽约的厄尔勒港。通常每个航母特混编队配备一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由于4艘舰不足以满足战时需要,因此美海军后来又设计建造了4艘稍小一些的“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担任油船角色时,“萨克拉门托”级能运载(95%满载)520万加仑舰用油和270万加仑航空用油,每年输送给其他舰艇的燃油大约6000万加仑;担任军火船角色时,它能在3到4小时内为一艘航母补充其所需的全部军械,并且还为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运载各种各样的导弹、弹药等,满载时最多可载6000吨;担任冷藏运输舰角色时,该级舰最多可装载1000吨冷冻或干燥食品。实际上该级舰可运载多达数百种的补给物资。邮件对舰员来说就像食品一样重要,该级舰在一次部署期间可向海上部队转运重约4.53万公斤的邮件。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利用航行纵向补给、横向补给和垂直补给等多种方式,“萨克拉门托”级提供一步到位的后勤支援能力,大大提高了在任何作战海域的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戒备大队的战术效能。如一艘“萨克拉门托”级舰能为一艘搭载一支完整飞行联队的常规动力航母以及3艘以燃气涡轮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提供后勤支援,使这些舰艇可连续航行10000海里、舰载机飞行4000小时,而且还为每艘舰的弹药舱填满弹药。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航行纵向补给系指补给舰与接收舰纵向列队航行,通过纵向补给系统向接收舰进行物资传送,较适合补给液货;航行横向补给是补给舰与接收舰横向列队航行,通过横向补给系统进行物资传送。“萨克拉门托”级多采用航行横向补给,这样既可传送液货也可传送干货,且补给速度较纵向补给快。要进行补给作业,必需首先将货舱内的物资提升到补给甲板上来,“萨克拉门托”级舰上共有7部升降机和一部设备传送机,其中1到6部升降机为4个弹药舱服务,第7部升降机和设备传送机为物资供应舱服务。弹药及其他物资的水平移动则由33辆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寸的叉式起重车来完成,这些叉式起重车装卸货物速度快,并能对货物准确定位。

“萨克拉门托”级最初安装的是“快速自动穿梭传送系统”(FAST),用以完成弹药和补给品等干货的横向传送,70年代末换装了7套(4套重型和3套标准型)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标准横向补给系统”(STRE/AM),使传送速度进一步加快。燃油等液货的补给通过4条双软管和2条单软管进行,所有输油软管口径均为178毫米,燃油由大型涡轮驱动的油泵灌进软管,每管每小时可输油约500吨,这一过程被称为“海上加油”(FAS)。双软管输油线路使用双探头加油系统,可同时向航母传送舰用油和航空用袖。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垂直补给是“萨克拉门托”级运送弹药、补给品、邮件及人员的另一种方式。舰上搭载2架波音公司研制的CH-46E“海上骑士”直升机,但机库内可容纳3架,这意味着战时可增加载机数量。CH-46E直升机的起飞重量11032公斤,最大速度268公里/时,航程176公里(单程),续航时间1.75小时,它能以2720公斤/分的补给速度向接收舰的飞行甲板运送货物。垂直补给能力使“萨克拉门托”级可对疏散队形的舰艇实施补给,而且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完成各种物资的补给。除CH-46E外,该级舰也可搭载其他型号的直升机用于垂直补给。

作为战斗支援舰,“萨克拉门托”级不仅要完成航行补给任务,而且必须在各个方面自给自足,所以该级舰也就是一座浮动的海上城市,作战和生活设施样样俱全,600名官兵训练有素且擅长各种各样的技术技巧,以维修保养和操作使用所有的舰载设备。舰上官兵共分为7个部门,包括驾驶、工程、作战、补给、医疗、航空和行政,各部门各司其职,但又相互配合,协调完成作战任务。该级舰设有医院,可为舰员提供医疗以及牙科诊疗。另外,还设有高级客舱、健身房和图书馆,供日夜忙碌的舰员在空闲时使用。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船

人员编制601人

标准排水量20144吨

满载排水量51964吨

长 度242.32米

宽 度32.60米

吃 水11.90米

续航力6,000海里/25节;10000海里/17节

经济航速:25节

最高航速26节

直升机:3架UH-64E“海上骑士”直升机

导弹:1座Mk-29型八联装“北约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

舰炮:2座Mk-15“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4挺12.7毫米机枪,

火控系统:Mk-91型导弹火控系统。-

雷达:SPS-40E型对空搜索雷达,SPS-58A型对空搜索雷达(AOE-1、AOE-2、AOE-4),Mk-23型目标捕获系统(AOE-3),SPS-10F型对海搜索雷达,SPS-64(V)型导航雷达,URN-25型“塔康”战术导航系统,Mk-95型舰空导弹火控雷达。

电子战:Mk-36型6管固定式SRBOC诱饵发射装置,SLQ-25“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SLQ-32(V)3型电子战系统。

动力装置:4台燃烧工程公司的V2M型锅炉(压力4.14MPa,温度480℃)和2台通用电气公司的总功率10万轴马力的蒸汽涡轮机,转速4829转/分,通过减速齿轮驱动两部6叶片螺旋桨。减速齿轮的直径4.37米,螺旋桨的直径7米,

推进器:双轴3  

船员:601(军官24)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