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过去你一直崇拜的历史人物,现在变成了你特别讨厌的?

侃聊天下


上中学的时候一直很钦佩康有为,那会儿觉得他敢跟“一顿饭100多道菜”的慈禧太后刚正面;还带领学子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觉得他不仅非常有勇气,还特正能量!

当时还非常纳闷儿,为什么康有为没有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当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时,才知道,康有为就是个私德甚差的伪君子!他不仅不敢跟慈禧刚正面,他引以为豪的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也和他没多大关系。

有个非常有名的段子,这么说的:

“自古以来,未尝闻为变法流血者,如有,请自嗣同开始。”

这段话本来是谭嗣同自己说的,可是段子讲说话人改为康有为,这段话的本意不变,可是实际却相去万里!

谭嗣同的意思是,凡是变法都要有牺牲,如果没人牺牲的话,拿就从我谭嗣同开始;段子的意思是,变法固然都要有牺牲,我康有为赞同这点,既然如此,那就从谭嗣同这个傻小子开始吧。

于是,当康有为听说慈禧要拿变法派下手时,和他的爱徒梁启超逃之夭夭,一起跑到日本避难去了。

当然了,有人说这是趋利避害,留得青山在。请看他是怎么留得青山的:

离开中国之后,康有为就开启了他的游历海外生涯——从日本到美国,又到欧洲,最后来到东南亚。游历12年合计42个国家,每到一处,都会购置房产以作私用。当康有为游历到瑞典时,还买了一座小岛,将其命名为康有为岛。

是个人都知道,旅游是要花钱的,而且,价钱不菲!康有为足迹遍布亚欧美,还跑到北极圈看极光,免不了囊中钞票。

康有为的老家,自然支撑不了那么多钱;他的钱,都是所到之处的华侨捐赠。

因为康有为手中有一张诏书,传说为光绪皇帝亲笔所书,内容大致是: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身陷囹圄,特诏康有为到海外寻求帮助,以拯救皇帝;等皇帝被救出来之后,所有捐款的人,加官进爵封赏无数。

这个操作,是不是有点儿画大饼骗钱的某某某?

也不能说康有为满世界寻找救光绪,没有一点收获。当康有为周游11国,游历到巴尔干半岛时,忽然想到,为什么别的国家弑君都是常态,而中国很少——

“别国城墙太矮。”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怎讲呢?怕是紫禁城城墙太高,想要就光绪难度太多,还请各位同袍多捐几块钱啊。

除了怕死、骗钱之外,康有为还特别好色,而且转好“幼女”之“色”——

康有为43岁时,娶了18岁的梁随觉为妾;50岁时,纳17岁何旃理为妾;56岁时,纳17岁的日本女人市冈盒子为妾;58岁时,纳17岁的廖定微为妾;62岁时,纳19岁的张光为妾……这些都是康有为记在本本上的。

康有为全家

这样的康有为,除了其思想超前,私德真不敢沟通。与他同时代的思想家章太炎,就曾这样评价康有为: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意思是说,康有为这样的老妖贼,为何还不死呢?


祗树


我第一次知道李自成是通过读姚雪垠先生花费三十年写成的鸿篇巨著《李自成》,特别是前两卷,感觉写得太好了。在当时得知第二卷和第三卷上半部分是姚雪垠先生在困境中坚持写作的后,感到由衷地钦佩。

那个时候还懵懵懂懂的,但是书中的情节非常引人入胜,一开始就被带入到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大潮中。记得书中开篇就写到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在潼关中伏,一万多农民起义军在官军的包围圈中奋力拼杀,李自成最后带领十八骑突出了重围在商洛山中隐藏下来。



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芳亮身骑白马,一杆红缨枪上下翻飞,将拦路的官军一个个挑落马下,护送高夫人和女兵们冲出重围。现在想来在姚老的心中是按照赵子龙的模子刻画刘芳亮。

赵云有了,那么张飞自然落在李过的头上。不过李过不像张飞那么暴躁,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描写他率领的一万名最精锐的骑兵队,每员骑兵都备有两匹马(在当时并不理解为啥骑兵需要两匹马),后来好像是在与左良玉的部队交战时,李过的骑兵杀出,将官兵打得大败。



至于刘宗敏按照的就是关二爷的路数,每次攻城拔寨多是他独挡一面。田见秀的印象不深,估计是按照一般的偏将来描写。

军师中把宋献策写得神神叨叨,也没见他出过什么高招,估计就是个江湖骗子。牛金星写的很有才干的样子,不过事实上他确实是有点才干,正是他建议李自成先袭取长安,然后再攻取北京。不然照着李自成东敲一锤西放一炮的架势,终归是一个比较厉害的流寇,早晚会被官军捉了去。李岩出场比较晚,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如若他比牛金星早一点见到闯王,甚或是他早一步独自领兵打出自己的旗号跟闯王争天下,也许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



张献忠活脱脱就是项羽的模子,张李古城会像极了鸿门宴。书中把孙可望描写成一个比较坏的人,后来读史他确实不是啥好人。

书里的忠臣印象中有两个。一个是卢象升,在他率军战死后,八旗兵依然向着他的尸体射箭。还有一个是杨嗣昌,好像是他布下的口袋被张献忠破了,被攻破了襄阳杀奔四川而去,同时洛阳又被李自成攻破,福王被点了天灯。杨嗣昌知道事态已无可挽回,崇祯皇帝必找他算账,于是喝了毒药。

《李自成》描写的总兵卢象升殉国



关于崇祯皇帝有几件事印象较深:一件事是周后过生日,宫里的十几位宫女拿针刺血书写《金刚经》,每人得了二十两赏银。由于周后的生日是在冬天,为了给娘娘做一口可口的食物,太监们到集市采购,刚好遇到一个卖黄瓜的,只有三根。一问价,十两银子一根。太监刚说了句忒贵了,卖黄瓜的直接吃了一根,于是太监赶紧把剩下的两根黄瓜买了去。



另一件事是皇上批改奏章累了,也许奏章上有件什么事让崇祯龙心大悦,于是他闻到了在旁边伺候的带班宫女身上的体香,就拉过来闻了闻,刚巧有大臣求见,坏了这件好事。宫女心头那个小鹿乱撞,晚上特意收拾收拾,把身上弄得香香的,期望皇上晚上抬头看一眼,闻上一闻,就此怀个龙种。然而当她接班时却发现,皇上眉头紧锁,时而咆哮。书中的原文借宫女之口:“天呐,出大事儿了!”

所谓的大事就是李自成攻开封。那时候对开封还没有什么概念,然而却对书中描写的开封被围后的惨状记忆深刻。人们先是见啥吃啥,为一只老鼠能打得头破血流,到后来走路都得当心,防止背后出来个人一棍子打下去。到最后,李自成攻不进城,城外救援的官军也打不破包围,于是把扒开黄河的帽子扣在了解围的官军头上。农民起义军被黄河水淹了,活着的被迫撤走。而古老的东京汴梁城在历史上最后一次被淹,仅仅留出一个铁塔还露在水面上。官兵趁机进城抢劫、强奸。太惨了!

书看到这儿没有再看最后一卷。个人感觉,《李自成》前两卷在文学上绝对是大作,甚至可以提高到红楼、水浒这样的地位,后面的反而感觉有点不像同一人写的。

看了这本《李自成》后,觉得皇帝、王爷、官府、官兵都太坏了,普通百姓太苦了。因此,对于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这个黑暗朝代的李自成是由衷的崇拜。



然而,随着对历史更多的了解和思索,李自成在心目中高达的形象逐渐崩塌。诚然,他只是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没能跳出他狭隘的农民利己自私的圈子,没能跳出他的深厚的帝王思想,这都可以原谅。但是,他成功后贪图享乐,大肆杀戮;他嫉贤妒能,杀害李岩,说明他心理太阴暗。他自己不懂而他倚重的牛金星、宋献策等人也不知道在攻取一地后应委派官员恢复民生,说明他和他的一班人马根本没有什么治国理政才能,只懂得四处攻城掠地,要么会被称为流寇。



明王朝到晚期确实已经够烂了,但是起码能将满清挡在关外。而李自成的起义军对官军虽然能取胜,但是靠的并不是大顺军的军功有多盛,仅仅靠的是群殴。真遇到八旗兵时立马被打回原型----一群乌合之众。如果起义军足够强,就算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你给他打出去就是了。然而,李自成没这个本事。

历史选择了把重担压到了李自成肩上,然而他没能够挑起来这副担子。


我淡如菊


曾经我们听着“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的故事长大,用匡衡的故事激励自己要用功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家匡衡小时候家里穷,点不起煤油灯,但是匡衡从小就爱看书,晚上没有灯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借邻居家的光看书学习。这样热爱学习的一个人成了我们的好榜样。可是现在,随着我了解的故事越多,曾经被我视为榜样“凿壁借光”的匡衡却成了我最讨厌的人物。为什么呢?请听听下面的讲述,相信你也会发现“不一样”的匡衡:

一:贪污受贿。



匡衡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世代务农。匡衡为了能够读书,只有依靠帮助别人做工来挣取读书的花费。小时候穷怕了,匡衡长大之后就要极力避免再度过上这样的生活。匡衡虽然读书勤奋,也参加了好多次科举考试,但没有一次考上。幸好,匡衡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第九次考试后考中了最次的科目,但是好歹也可以做官了。当上了官之后,匡衡又因为熟读《诗经》,得到了学士们的推崇,也被皇帝所欣赏。

这下不得了,匡衡因为《诗经》的缘故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最后官至宰相。匡衡在朝廷为官期间,只要是贿赂,就没有不收的,只要是钱,就没有不要的。皇帝封赏了30多万亩的土地给匡衡做食邑,匡衡却不知足,暗地里扩大吞并周围的良田,最后匡衡的田地达到了40多万亩。匡衡最后也因为被人检举告发私吞良田,皇帝下令将匡衡贬为庶人。

二:结党营私。



匡衡为官期间趋炎附势的能力可谓是一流。汉元帝在位时宠幸大宦官石显,匡衡为了飞黄腾达,便与石显勾搭在一块。二者在宫中府中,打击异己,大肆收刮钱财。匡衡无论是仕途还是钱财,这都是他春风得意的一个时期。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继位,石显失去了皇帝的保护,汉成帝也有对石显下手的趋势。匡衡眼看形势不对头,立马与石显划清了界限,同时向汉成帝上呈了一份奏折,上面细数了石显的各大罪名。汉成帝得到匡衡的检举信后也没有迟疑,石显随即被捕入狱。匡衡因为他的识时务获取了汉成帝短暂的信任。

三:迫害功臣。



石显被处死后,朝中权力空虚,朝政混乱。匡衡以为汉成帝会因为自己举报有功,让自己接替石显的位置。却没有想到汉成帝重用陈汤,将匡衡晾在了一边。匡衡那叫一个不甘心,凭借着陈汤曾经和石显以及匡衡三人一起做的那些龌龊勾当,匡衡又是一纸奏折将陈汤扳倒。但是匡衡没有想到天道轮回,这次也轮到他自己被别人告发检举。匡衡因为贪污受贿,欺上罔下,被汉成帝革除了一切职务贬为庶人。一代“榜样”匡衡终于走下了历史舞台。

曾经“凿壁借光”,如今“贬为庶人”,如果匡衡不胡作非为,他应该还会是我们心中学习的好榜样。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我小时候上历史课比较喜欢康有为。后来长大自己看书觉得这家伙简直是中国最大的伪君子。出事自己先跑。拿个假衣带诏在国外诈骗,组织帮会敲诈海外华侨。成天说支持一夫一妻,自己纳妾,年纪老了以后不行了还要装个猿猴的睾丸。别的坏人是人渣,这怂真可称是人渣中的战斗机。


张磊30812


陶渊明,我当场真的特别喜欢他,说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然后,历史是三亩的地,两亩半种造酒的米,还是老婆再三恳求的,有人送了好多钱拿去酒庄赊酒用,你很棒棒哦!五个孩子,他们不是人吗?老了老了,嫌儿子没有用,自己一天天吃不饱,我呸,你不是喝酒就饱了吗?

当官不能忍受向乡里小儿折腰,种地不知春及,还要乡人告诉他什么时候种?

服了


我是你三十九度的风


说是崇拜倒称不上,但的确有一位以前很讨厌,现在不那么讨厌啦,还有些喜欢啦,那就是刘邦。

01

之所以讨厌

出于两个原因,一是靠耍泼皮赖的手段把大英雄项羽给战败啦;二是把替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给杀了。

从小就听说蒲松龄家门口有副对联,说的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知道项羽是有志者,做人要向项羽学习。而且破釜沉舟,何等的气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可鸿门宴,刘邦耍流氓,骗过了项羽。最后反而是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采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把项羽逼得自刎乌江。

总感觉刘邦不仗义。

特别是又知道了李清照的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都这么崇拜项羽,那就更应该崇拜项羽啦,也就更讨厌刘邦啦。

特别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居然把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给杀了,这就更可气啦。

以前,特不喜欢语文,更不喜欢阅读,对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了解,仅仅局限在这个感觉上。

上大学之后,由于大学语文老师古诗词讲解的特好,就开始喜欢语文,喜欢阅读啦。、但由于我们这位老师不喜欢刘邦,也就觉得刘邦的确很讨厌。

时间一长,却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啊。

项羽也不是伟大,韩信也不是那么可爱,刘邦也就不那么讨厌啦。

02

刘邦很伟大

项羽的确是个大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

但刘邦也很不赖,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毕竟争夺天下,不是两个人PK,需要的是团队的合作。

项羽自恃英武,刚愎自用,不能集合众人的智慧,调动大家的力量来对付刘邦;

恰恰相反,刘邦能够把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一大帮英雄豪杰集聚在一起,发挥大家力量来对付项羽。这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

而且,韩信等人也不是死心塌地的跟随刘邦,还时常打打小九九,讨价还价。

与狼共舞,既要让他们出力,还得提防他们咬你一口,这个火候不好掌握啊。

而刘邦做到啦,而且做得很好。

项羽的确英雄无比,但败在刘邦手里,毫不冤屈。

韩信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不能审视自我,被杀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看来,刘邦就不那么讨厌啦,还越来越喜欢啦。


豹眼看历史


李广,小时候觉得飞将军名字真响,被俘虏还能逃回来好厉害,射虎真勇猛,四千人被十万人围攻居然可以安稳突围,最后迷路自杀好可惜。现在发现,李广根本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战绩!四路大军出动,老资格李广全军覆没,新人卫青却长驱龙城,扬汉朝天威。说是名气所累,被大举围攻,可是一个自称与匈奴交战多次的老将连战前侦查都做不好,有什么资格领兵。汉朝兵败是死罪,没死已经很幸运。同情李广的总说他没机会,汉武帝给李广的机会少吗?不到二十岁霍去病带800人长驱直入,立不世奇功而封侯。李广带万人不是迷路就是兵败。让他守右北平,杀敌三千自损四千,同年霍去病横扫河西走廊打垮匈奴二王,杀敌数万,俘虏数十万。能比吗?想封侯,有人家一半本事吗?四千人被十万人包围,怎么看都不现实,就算是真的,换做是卫青霍去病可能让匈奴包围了吗?漠北之战李广又是日常迷路,5万骑兵少了一万多,卫青完美的歼灭战险些万劫不复,亏得卫青指挥有方,化被动为惨胜。汉军多损失数万人还放跑了大单于,使得汉武帝倾尽国力想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化为了泡影。也使得汉匈多打了数十年,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彻底打服。就凭这点,李广够被灭族的了。自杀已经便宜他了,临死有脸说,打了一辈子,七十余仗,有进无退。兵败几回了?打了一辈子仗,不会侦查,不会用骑兵,不会长途奔袭,连敌人都找不到,要他有何用?霍去病二十上下,敢统帅匈奴人打匈奴,李广七十岁还不敢,所以屡次迷路。连这点魄力都没有,拿什么打仗。至于射虎,有没有还不知道,司马迁和李家关系好一顿吹。《史记》毕竟不是历史,人写的就难免掺杂感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是打了汉匈反击战第一场胜利,血战龙城的卫青!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是吹李广防守能力,唐唐汉朝只满足防守吗?有卫青霍去病在,胡人自己老家尚且不敢留恋,远撤漠北,何谈袭击阴山。自己没本事,怪领导不提拔。



突突突图片


由被崇拜的人变成被讨厌的人,往往是骗子被识破的结果。历史上有很多骗子,说一套做一套,明一套暗一套,当人们逐渐了解到真相后画皮被揭穿,最终会遭到唾弃。因为孽债太多,轻则扫进历史垃圾,重则就像伍子胥鞭打楚平王一样遭到清算。

尤其是历代很多政治名人,靠的就是演戏和冷血,以高尚的名义来搞权谋,把自己包装成救世主,搞一些假仁假义的表演,比如清朝道光皇帝,穿补丁衣服,招待大臣只吃一碗面条,看似没有贪心,实际搂着权力不撒手,他贪的是权,而一个补丁的费用顶老百姓一年收入,靠权力来维护这些骗人表演,一旦有识破皇帝新装者,则心狠手黑绝不留情,就像曹操干掉吕伯奢一样,这就是政治权术书《厚黑学》要求的:假仁假义要脸厚,对待对手和底层要心黑。权谋者的冷血,一切都为了权谋,是没有所谓的“亲情”的,甚至“亲情”也被权谋者利用为表现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等“美德”的笼络人心的工具,比如为了权力杀死亲爹的隋炀帝,干掉亲儿女的武则天,谋害亲兄弟的唐太宗,表现最精彩的是摔孩子的刘备老先生,感动的那个赵子龙稀里哗啦的,眼泪鼻涕的一通乱冒,激动的差点得了心肌梗死……。

其实,底层人识破骗子很容易,就是不听他说,只凭感受和看结果。骗子说让你当老板发大财,结果你饿了肚皮,你的财富到了他手被他支配,事事听他安排,他颐指气使活的快活,他不论怎样喊着我都是为你们好,绝对是骗子和大忽悠。


康142341986


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比如谭嗣同。

受阶级史观的影响,以往的很多历史人物都被强行赋予了正义的标签,尤其是农民起义领袖如李自成、洪秀全。但随着历史资料的不断丰富,这些人的真面目陆续暴露,以往高大伟岸的形象也轰然崩塌。

而谭嗣同,虽然没有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但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他们的所作所为还是能令后人由爱生恨。

根据以往的历史教科书记载,戊戌变法是伟大的,虽然它只有103天的寿命,但他开启了政治改革的序幕,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戊戌变法也严重冲击了慈禧太后等邪恶的守旧势力的利益,所以最终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反扑,变法也最终夭折,我国也失去了变法图强的宝贵机遇。

儿时的静夜史每当读到此处,不禁拍案而起,对慈禧等守旧势力深恶痛绝,从而唤起了对正义且弱小的维新派的深切同情。虽然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骨干闻风而逃,但这是为了保存变法骨干,是曲线救国的具体表现。而留下来从容赴死的戊戌六君子,尤其谭嗣同,则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个年轻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的赴死决心,以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凛然大义,时至今日都令人荡气回肠。

所以一直以来,慷慨赴死的谭嗣同一直都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光辉化身,静夜史也为他的精神深深震撼,毕竟有生还机会却选择用生命唤醒国民,无论何时,这样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但是当静夜史走近谭嗣同,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且不说谭嗣同身为官宦之子,不能因为自己的逃出生天而连累家族株连,以及自己有病在身迟早英年早逝的尴尬现状,单说谭嗣同幼稚的政治思想,就足以褪去其身上所有的光环。

尽管历史教科书给了这场103年的戊戌变法极高的评价,但地球人都知道,这场不成熟的变法是多么的荒唐和可笑。

且不说变法主力康有为的卑劣人品,单说他在变法期间提出的种种无脑方针,就足以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除了像发朋友圈一样在103天内发了200多道圣旨,大刀阔斧地胡闹一通。维新派还上书光绪帝,建议聘请日本前总理伊藤博文、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为清朝的国策顾问,于是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英、美、日四国“合邦”的提案,简单说就是将清朝的内政外交交给外国管理,毕竟清朝自己管不好。

这种行为在当时看起来只是无脑,但在今天看来就是典型的卖国。

而除了出卖主权,谭嗣同还在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信中指出: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并补充道“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


简单说来,因为西北部土地太荒凉不好管,又没有什么收益,所以不如全部卖掉换变法经费。

这种鼠目寸光的提议不仅令辛辛苦苦派左宗棠收回新疆的慈禧勃然大怒,直到今天依然可以有足够的理由令亿万儿女唾弃不已。

作为清朝的变法先锋,开眼看世界的人,就看了个这,谭嗣同参与的戊戌变法能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而在变法越来越过火的情况下,感觉事态严重的慈禧终于叫停变法。要知道,没有她的支持,变法一天都进行不下去。

而被泼了冷水的维新派不仅不反思,反而决定铤而走险。因为康有为听信了慈禧太后和荣禄将要在秋操时废掉光绪皇帝的谣言,为了“保护”光绪,更为了保护自己,康有为认为应该先下手为强干掉慈禧太后。

于是康有为派谭嗣同找到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出兵包围颐和园,然后谭嗣同命湖南豪杰毕永年等带100多号人杀入颐和园干掉慈禧,简单明快。然后看透了维新派的袁世凯选择了告密,于是慈禧最终决定大开杀戒,于是有了戊戌六君子,康有为等人则逃之夭夭。

可以说,谭嗣同的赴死无论如何慷慨和大义,终归是咎由自取的结果,而且他们的政治主张也极端幼稚,如果任由他们胡闹下去我国的前景将更加危机四伏。

所以,无限拔高维新派,尤其是鼓吹谭嗣同实在是不应该。而历史也应该给慈禧、袁世凯等人一个公正的评价。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拿着手机去评价几十年前或者几百年前或者1000多年前又或者2000多年3000多年,没有切身体会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是体会不到感受的,清朝是座高楼,先是洪秀全拿着榔头砸了半天没有砸到,有些革命分子一看清朝也是可以推翻的,其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发动无数次革命方才成功,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各地15个省宣布脱离清朝独立,比太平天国对清朝的打击还要大,我们要是处在那个年代我们会做些什么?

历史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历史是胜利者所写确实有点道理,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去了解那些被胜利者击败的失败者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历史上的皇帝哪一个是干干净净的登上皇位的,那些在百度上搜都搜不到的历史有些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穿越时空可能性不大,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历史就随意猜测,后朝改写前朝历史,那请问一下你们是怎么知道被改写以前的历史,难道穿越时空了?现在谁能改写历史?是每个人手中的手机,同样一个历史人物被现在的人有的定位为好人有的定位为坏人,到底谁才是对的,都是站在现代的社会去分析处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历史人物,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当时的南京市民心里是什么感受?有谁能还原吗?曹操真的如三国演义所说遇到诸葛亮一胜难求吗?关羽千里走单骑是不是真的?华容道放走曹操是不是真的?华佗到底是不是被曹操所杀?

历史本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必然的,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彩票选那几个号码就好了,这样的如果不觉得可笑吗?要是有时光隧道就好了,想去那个朝代就去哪个朝代,看看到底谁说的历史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