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同時研製和裝備了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超音速反艦導彈?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YJ18和YJ12這兩款反艦導彈是不同的,他們屬於海軍不同的打擊方式和不同的任務領域,具體點說的話,就是下面3個不同了:

首先,YJ18導彈是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YJ12導彈是高拋彈道的反艦導彈。YJ18反艦導彈因為巡航段是亞音速飛行,在末端在達到超音速突防的速度,因此他在中距離飛行階段是依靠掠海飛行來實現突防和降低被發現概率的。YJ12導彈則不同,全程都在超音速,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飛在高彈道上,根本就沒想別人看不見,而是希望利用自己極快的飛行速度來壓縮敵人的反應和攔截時間。

其次,YJ18導彈屬於亞超結合反艦導彈,他集合了亞音速反艦導彈射程遠、掠海飛行和精度高的優點,以及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速度快、攔截反應時間短的特點,射程可到600公里以上,因此他屬於一種新型概念的反艦導彈,類似於俄羅斯的俱樂部3M54反艦導彈。但是YJ12導彈不同,YJ12導彈屬於一種傳統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飛行速度在4馬赫左右,突防性強,但是射程較短,只有400公里左右,導彈威力比較大。

最後,YJ18反艦導彈屬於一種靈活部署的導彈武器,他可以傾斜發射,也可以垂直髮射,他可以在陸地上使用越野機動平臺發射,也可以在052D和055等驅逐艦上的850毫米大口徑冷熱通用垂髮中發射,他甚至還可以在潛艇上的魚雷管中發射,這款導彈的適配性非常好,適合海軍多種平臺發起立體化火力打擊使用。

YJ12反艦導彈則比較單一,目前只有軍艦傾斜發射型和空射型兩種,主要佈置在我國海軍改造的現代級驅逐艦上,以及海軍航空兵的轟6轟炸機上,使用平臺比較少,而且產量不會太大,適用性不好,不會在國產神盾艦上使用。因此總的來看,兩款反艦導彈各有優劣,屬於不同的類型,可用於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不能彼此取代,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海事先鋒


謝邀。中國作為反艦導彈第一強國,全是被美國航母打擊群逼的啊,壓力山大。其實中國不光是搞了這兩款反艦導彈,而是搞了一大坨反艦導彈,壓力越大,搞得越多,手裡多備點貨總不會錯。

圖一:鷹擊12。

美國航母確實非常煩人,動不動航母打擊群在全球到處跑。把希望全寄託在一型反艦導彈上顯然是不靠譜的。馬島之戰中,阿根廷把所有的希望全寄託在飛魚反艦導彈上,結果一斷糧,阿根廷就哭了,沒了飛魚,只有靠鐵炸彈了。

中國現役的反艦導彈我們可以盤點一下:鷹擊62,鷹擊83,鷹擊91,這三型這第三代反艦導彈。鷹擊12和鷹擊18是第四代反艦導彈。另外別忘記了東風21D,能打航母的彈道導彈。這麼多種導彈,總夠美國軍艦吃一壺。

圖二:上為鷹擊18,下為原版俱樂部。

鷹擊12跟鷹擊18各有所長,鷹擊12是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巡航速度約2馬赫,末端衝刺速度約3馬赫。優點顯然就是速度快,比美國魚叉這種亞音速反艦彈快了一倍多。缺點就是射程短,即使採用高彈道射程也很難超過500千米。

圖三:鷹擊18技術相當先進。

鷹擊18更先進一些,它實際是山寨俄羅斯的俱樂部巡航導彈,並且有了性能的巨大提高,至少翻了兩倍。它在巡航段,並不能超音速飛行,而是在低海面約5-10米的高度亞音速飛行,在進入末段鎖定敵艦後,進入2倍音速飛行,這種急劇的速度變化,會讓美國宙斯盾軍艦攔截非常困難。它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射程遠,達到600千米以上不是難事。

未來中國也不會放棄研發新的反艦導彈,反艦彈道導彈肯定會接著幹,畢竟這是強項。同時隱身的巡航反艦彈,也會出現。


厲兵


世界上的反艦導彈主要分兩大流派:俄式和西式。

俄式反艦導彈走的是高速、超音速路線,它早期比較出名的日炙導彈可以達到2.5倍音速,號稱航母殺手。還有後來的寶石反艦導彈,也是2.5倍音速。

雖然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高速導彈也有它的弊端。首先它體積大,因為它需要裝更多的火箭燃料。不論是裝艦艇上還是掛飛機上都非常的佔地方,使用起來不夠靈活。更主要的是高速導彈飛行的時候,尾部的紅外特徵太明顯。簡單的講,它想高速飛行,火箭發動機就得燃燒的更猛烈,尾部就得噴出長長的火焰。這樣一來,就導致高速導彈非常容易被探測到。而根據現在的科技,現在的攔截水平,只要能被探測到,發射導彈把它打下來就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美國和歐洲這些西方國家在反艦導彈上沒有走高速路線,走的是低調、亞音速路線。美國的魚叉只有0.8倍音速,是俄式導彈的三分之一。而它目前正在裝備的新式反艦導彈也依然是亞音速的。這些西式導彈速度慢下來了,但體積小,在飛行的過程中,發動機燃燒比較平穩,導彈的尾部沒有明顯的火焰,這就導致它很難被探測到。

俄式導彈:速度快,但體積大,紅外信號強烈,容易被發現。
西式導彈:速度慢,但體積小,紅外信號低,不容易被發現。

這兩種思路到底哪個好?其實誰也說不清,大家沒有共識,只能說是有各自的理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有長短。

那麼問題就來了:站在中國人的角度,在準備研製自己的反艦導彈的時候,你會選哪條路?

在反艦導彈這塊,我們是後輩,前面兩個前輩趟出來了兩條路,我們跟誰走?其實最科學,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都試試。

固然是人家已經做過充分的論證和實驗了,但我們也得自己動手試試,不然這裡面的門道,到底咋回事,我們還是不知道。人家為啥是這樣考慮的,為啥不那樣做,咱們只是站在旁邊看人家宣傳資料,肯定是體會不到裡面的精髓。只有動手自己也搞起來,才能把裡面的秘密全吃透。

咱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你來做主管反艦導彈開發的領導,現在讓你來拍板做決定:咱們走高速路線還是走亞音速路線?最負責的決策就是都搞一下,哪條路走得通,就走哪條路。這也是多一份保險,一個方案失敗了,還有另一個方案託底。

於是我國就有了:鷹擊12和鷹擊100。

鷹擊12走的就是俄式路線,高速,以1.5倍音速巡航,末端突防的時候可以達到3倍音速。而鷹擊100走的是西式路線,亞音速。還有鷹擊83,這走的也是西式亞音速路線。

但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事情走到這一步,一個新想法的誕生也就是必然的了:既然高速有高速的優點,低速有低速的有點,那我們為什麼不把俄式和西式結合一下呢?於是就有了:鷹擊18。

鷹擊18是一款亞超結合的導彈,也就是一款俄西結合的導彈。鷹擊18實際上是兩節發動機。先是西式發動機工作,推動導彈在亞音速的狀態下飛行。這樣尾部火焰不強烈,很隱蔽。等到離目標近了,這節發動分離,第二節俄式高速發動機啟動,加速,以3倍音速衝過去。

最初,中國肯定是亞音速和超音速都試試,後來靈感來了,又加了個亞超結合的。初衷就是都先發展,看看最終那條路可行。估計是後續的進展非常的順利,結果3條路都走通了,拿出來3款產品:鷹擊12、鷹擊18、鷹擊100。一實驗,還都挺好,各有千秋。

怎麼辦?全裝備吧。


銳度何老師


中國在研究超音速反艦導彈歷史可以說:曾經是非常糟糕的!C101和C301兩次都沒有突破。在20世紀末期,我們後從俄羅斯手裡引進了“現代級”驅逐艦,和基洛潛艇。隨之我們也獲得了SS—N—22和SS—N—27超音速導彈。為啥要同時發展兩款呢?

1.SS—N—22與鷹擊12。

SS—N—22是和現代級一起到中國的。中國這時候超音速導彈已經完全失敗。

幸好我們有鷹擊83和鷹擊61,前者射程250千米,後者500千米😎

但他們都是亞音速導彈!

中國在準備以SS—N—22為標準研發新導彈時,發現他太大了。要想三軍通用必須大面積縮小。通過努力,我們研發出了縮小版:鷹擊12。

彈長6.5米(22超過9米)

彈直徑0.85米,含衝壓發動機(22超過1.3米)

彈重1.5—1.8噸,含艦載,機載,岸防。(22超過4噸)

射程低空150千米,高空400千米(22分別為90千米和120千米)。

全程超音速飛行,但只能由轟6G攜帶,飛豹不行,蘇30系列沒有裝備(也許可以)。

這就是鷹擊12的能力。總結就是:射程近,速度快,體積有所減小!三軍通用,典型的面對艦導彈!

2.SS—N—27和鷹擊18。

由於空氣阻力,全程超音速除非使用高彈道,否則射程很近。於是研發了亞超結合的反艦導彈成為了蘇聯和我們的選擇。

蘇聯研發了SS—N—27,彈長8米,彈直徑55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重量不足2噸。亞音速巡航階段採用R95—300小型渦扇發動機,0.75馬赫。末端採用固體發動機,3馬赫。有效結合了速度和射程!射程達到400—450千米。弱點就是戰鬥部只有80千克。太低!

中國接受了不大於2噸的最大噸位,在利用自己的技術。巡航階段換成了國產小型渦扇發動機,0.85馬赫,節油30%,距離加大了60%。考慮到太遠無法遙控。我方適當減少了燃料,加大了戰鬥部。這樣戰鬥部達到300千克🤓射程更是加大到600千米。

由於彈體太長,中國轟炸機沒有裝備。目前裝備在055和052D上!

這就是鷹擊18的特點:射程遠,但中間速度慢,末端速度快!只能海軍使用,典型的艦對艦導彈!

中國裝備的兩種導彈,鷹擊12屬於高速,鷹擊18屬於高航程!各有各的特色!

但中國目前正在融合高速與高航程。就是70年閱兵式上出現的東風17。雖然才發展出岸防型號。隨著技術的發展,艦載,機載也一定會陸續出現的!


鬥天鬥地鬥自己


武器裝備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戰爭的不斷演變,武器裝備也在逐漸形成體系,也就是標準。但是問題就在於,無論是什麼武器裝備,都很難做到盡善盡美,研發成本、裝備成本和使用成本等都影響了武器裝備的使用。因此,在一些領域,往往會出現高低搭配的情況,比如說美國的F-15和F-16,蘇聯時期規劃的蘇-27和米格-29等等。

當然,高低搭配並不是說某種武器是另一種武器的絕對下位選擇,僅僅是說明二者在軍隊體系中的關係而已。而鷹擊-12和鷹擊-18正是這種關係:二者的使用範圍有一定的重合之處,但是區別也是非常之大的,鷹擊-12可以稱作是鷹擊-18的下位選擇,但是絕不是一無是處的導彈。中國海軍同時裝備這兩種導彈,自然是根據實際需求來決定的。

鷹擊-12使用火箭助推器和衝壓發動機來提供動力,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則可以達到4馬赫。但鷹擊-12的高彈道飛行高度在1萬到1.5萬米之間,艦載雷達對這一高度的導彈的探測距離較遠,換言之可用於攔截鷹擊-12的距離和時間要比超低空突防的反艦導彈更遠、更長。雖然鷹擊-12的威力巨大,足以一發擊毀敵方軍艦,但是突防能力並不出色,很難在敵人有所準備之時強行攻擊,這是其缺陷所在。

而鷹擊-18則使用了不一樣的動力系統,在巡航階段依靠火箭助推器和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確保飛行高度在5米以下;當進入最後的攻擊階段時,則會由固體火箭發動機來提供動力。因此,鷹擊-18在巡航階段的飛行速度遠沒有鷹擊-12的1.5馬赫那麼快,僅有0.8馬赫左右,但是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卻可以達到3馬赫以上。這就使得鷹擊-18在躲避敵方探測和攔截的性能上要比鷹擊-12更加出色,命中敵人的概率也會隨之大大增加。

此外,鷹擊-18還有一個鷹擊-12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可以使用垂髮系統進行發射。這使得鷹擊-18在應對突發情況時的表現要比鷹擊-12更加出色。而鷹擊-12由於脫胎自蘇聯的3M-80E反艦導彈,整體設計已然定型,雖然中國方面對其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卻很難將其巨大的身軀進一步縮小,只能夠使用傾斜發射架,而無法裝進垂髮系統中。

從這一系列的說明不難看出,鷹擊-12有其侷限性,繼續發展的空間並不大,但是巨大的威力以及全程超音速飛行使得其仍能在中國海軍中保留一席之地;而鷹擊-18的發展空間巨大,無論是052D還是055驅逐艦都列裝了這款導彈,強大的突防能力使得其成為了打擊敵艦的首選。

二者的高低搭配,並非是簡單的射程或者威力的高低,而是不同使用範圍和使用方法的高低。只要思路做出一定的改變,很容易就能夠理解鷹擊-12和鷹擊-18共存的道理了。


科羅廖夫


首先先說下鷹擊-12,這是一款四個衝壓發動機的反艦導彈,主要以超音速(2-3馬赫)速度飛行,對敵方艦船進行突防攻擊。其最大射程為300公里。

而鷹擊-18導彈則是亞音速、超音速結合的一型導彈,比起鷹擊-12更加突出遠程打擊能力。射程可達到500公里。


相對來說,鷹擊-12採用的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衝壓發動機技術,技術上比較成熟,但可以突破的空間不大。

而鷹擊-18則採用了分段推動技術,初期利用火箭發動機進行推進,巡航段使用小型渦輪發動機配合升力翼面進行亞音速掠海巡航,後期啟動火箭發動機高速衝向目標。這種分段技術我們國家還沒有完全充分掌握,所以鷹擊-18作為技術探討和研究的一型導彈更加具有研究價值。


而且由於鷹擊-18初期使用火箭發動機發射,那麼其適應性其實要比鷹擊-12強很多,可以很簡單的從陸地、軍艦等多種平臺發射。這一點鷹擊-12雖然也可以做到但必須增加助推火箭裝藥,這樣結構就會相對複雜。

所以兩型號的導彈中,鷹擊-12更適合利用轟-6、殲轟-7這類的機載平臺發射,而鷹擊-18則可以直接利用艦艇的垂直髮射井進行發射。


後期實際上我們裝備鷹擊-18這樣的遠程對艦導彈才是重點。最近又有消息說鷹擊-18有增程改進,現在的射程可以達到600公里左右。


軍武數據庫


鷹擊12是由航天科工四院和“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在借鑑俄羅斯3M80E“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和KH-31空基反艦超音速導彈,加上以前研製海鷹-3的部分經驗後聯合研製的。


其採用的是四進氣口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的設計方案,全程兩倍音速飛行,末段突防速度可達到3-4倍音速,制導模式採用GPS+北斗“聯合衛星制導”+末段寬頻主動雷達制導+紅外圖像識別的複合制導模式。

而鷹擊-18則是由航天科工三院在俄羅斯3M-54“俱樂部”反艦巡航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亞超”結合(亞音速巡航、超音速突防),複雜航路規劃的反艦導彈。

兩者除了速度不一樣外,兩者的射程也不一樣,鷹擊12由於採用的是一體衝壓發動機全程超音速飛行方案,它的射程較近(高彈道最大射程400公里,低彈道可能只有150-200公里),而鷹擊18由於採用的是亞超結合飛行模式,其最大射程有可能超過600公里,據官方介紹說:鷹擊18的射程比國外同類產品提高了一倍。


▲鷹擊18具備複雜航路規劃能力。

並且鷹擊18是一款艦載為主多平臺發射的反艦導彈,而鷹擊12則屬於一款主力的空射反艦導彈,兩者的側重點不一樣。

所以說鷹擊12是一款以空基發射為主的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較近。


而鷹擊18則是一款艦載為主多平臺發射的反艦導彈,採用亞超結合彈道射程相對較遠。

我國同時裝備兩者並不衝突。


武備趣科普


鷹擊-12和鷹擊-18,他們就是個協同作戰的關係,是CP的關係!除了鷹擊-12在空射方面有絕對優勢外,兩種導彈在水面艦上都有裝備,互相配合,在很多性能上互補。這種配合屢見不鮮,其實他們,跟俄羅斯的"寶石"Оникс,和"口徑"Клаб兩種導彈,也就是П-800和3M54兩種導彈的協同關係,是完全一樣的。具體如何呢?




鷹擊-12與П-800"寶石"一樣,屬於超音速反艦導彈,使用衝壓發動機,而且速度上,比2倍多音速的俄國貨還要高。超音速導彈,第一優點,是突防能力強,雖然高度高,物理特徵明顯,但是畢竟"天下武功,無快不破"!敵方為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必須裝備先進防空彈,引導體制必須精確,而且引信和戰鬥部配合要好,術語叫做"引戰配合"一定要好,否則速度太快,引信來不及動作,攔截成功率低。第二優點是,己方作戰準備時間短。因為導彈飛完全程很快,時間短,敵方目標偏離瞄準點不可能太多,精度上易於保證,所以射擊組織方便。當然,全程超音速,速度這麼快,很費燃料,往往打不了太遠!





鷹擊-18與3M-54"口徑"一樣,屬於亞/超音速結合導彈,亞音速巡航,超音速突防。這種做法,節省燃料,飛行距離遠射程大,而且巡航段飛行高度也低,不容易被人發現預警。可以說,是把以前亞音速導彈和超音速導彈的優點,都結合到一起的結果。但是,射擊同樣距離時,畢竟比全程超音速的慢多了,在此期間,敵方目標可能遠離瞄準點。世界上第一種遠程亞音速導彈,美國BGM-109B"戰斧"反艦彈,第一個面臨這個問題。他的解決思路,就是一個是用飛機中繼引導,不斷糾偏;一個就是設立好多導航點,過一個糾一次偏差!當然,為確保精度,這樣確實射擊組織很麻煩。




所以,這就是兩種導彈的特性!優劣互補。有的射擊方便,瞄準時間短,速度快,敵方來不及攔截,簡單粗暴!有的打得遠,彈道低深,配合電子戰,敵方也不好攔截!在突防方面,一個從高空俯衝,一個從低空突擊,敵艦高擋低防,往往捉襟見肘!兩種導彈,相得益彰,一個編隊內不同艦隻,分別攜帶兩種,導彈齊射後形成"彈群"!俄國人甚至在一條艦上,使用УКСК垂直通用發射裝置,同時裝備兩種導彈!一條船就可以齊射不同導彈!


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導彈服役,使得我人民海軍反艦能力,一舉跨入世界第一梯隊行列!那今後怎麼發展呢?俄羅斯"寶石"和"口徑"導彈之後,未來是6-8倍音速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沒有任何防禦系統,可以對其硬殺傷攔截!這也是我們的方向!


軍事作家陳曦


你好,辰龍軍事為您回答!這兩款導彈是不同用途不同載體的的導彈,鷹擊12是空射型,未來也許會有艦載型以及反潛,但目前確實從官方曝光的消息看,確實沒有其它衍生型號,並且目前最多的也是曾經曝光過的是轟六K型在南海實彈打靶的圖像,確實威武,其它載機比如殲轟7等都是有過掛載的圖像流出。

而鷹擊18反艦導彈則是我軍目前較為先進的艦載型號,據稱也有潛射版曝光,我軍在海上演習中鷹擊18也有實彈發射打擊海上目標,官媒也報道過,從技術來源而言,兩款導彈都是外購型號的國產化,但確實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尤其是鷹擊18它的主要性能指標都超過同類型導彈。

至於說我軍為什麼會裝備兩款反艦導彈,一個是軍種上的需要,一個則是自造肯定要比買來省錢還有助於技術提升和借鑑,目前兩款都是我軍的主力反艦導彈型號,而鷹擊18因為在速度上是超音速和亞音速相結合的導彈,所以在射程上更勝一籌,而鷹擊12作為空射型,它的打擊距離也跟飛機高度以及自身姿態有關係,但它更勝在飛行速度。


長安小師爺


因為不是一個單位研製的,為了都有錢賺,妥協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