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代老照片:慈禧太后统治下的京城


推独轮车的男子。1880年代,在慈禧太后统治下,清朝呈现出什么样的社会面貌?相关的文字记载非常丰富,但是不够直观,小编搜集了一批老照片,来展示京城的街道和部分建筑,我们借此可以拼凑一幅晚清社会图景。

长安街牌楼。长安街上有东、西两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柱式木结构,庑殿顶绿琉璃瓦、脊、鴟吻、垂兽,高大宽阔,上面用满汉双语写着“长安街”三个字。通过这张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100多年前长安街的面貌。

顺天府贡院一景。顺天府贡院既是顺天府读书人乡试的场所,也是全国会试的地点。考棚十分简陋,有九千多间,按《千字文》排列。右侧的楼阁为明远楼,考官在此监考。画面内有很多水缸,考试期间盛满水,以防火患。

站在正阳门西侧城墙拍摄京城的中轴线,可见大清门、天安门等重要建筑。

八达岭长城。很多人都去八达岭看过长城,没去过的也在电视上看到过。100多年的时间距离,长城景观真的差别很大,以前没有现在壮观。晚清时候长城到处有坍塌的地方,显然已有多年没有维修过;另外,长城两边的山包光秃秃的,没有绿植。

城墙根的骆驼。赶驼人将货物从骆驼身上卸下来,它们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得以休息。陆上长途运输,骆驼为先。城内老百姓家用的很多日常物品,都是靠这种耐力极强的牲畜从山西、蒙古等地运来的。正因为骆驼在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清律例》规定不能随意宰杀。

国子监院内一景。清廷沿袭明朝制度,设立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教授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等课程,教材以儒家经典为主。晚清时期,国子监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于1905年裁撤。

站在崇文门上拍摄崇文门大街。崇文门大街非常繁华热闹,路两边店铺林立,旅店、小吃店、中药店、茶庄、绸布店、油坊等等,应有尽有。崇文门是京城的税关,所有进城货物都要在此纳税,而后经崇文门大街运往城内各处。

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此桥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北京使馆区的水井,周围放着大大小小的水桶。1880年代,上海租界内出现了外资经营的自来水公司,当时京城的人们还不知道自来水为何物,生活用水都是从水井内打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