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自然,取經山水


師法自然,取經山水


師法自然,取經山水

福馬《紙上夜晚》賞析

我最佩服的是中國的一些畫家,他們常常師法自然,取經山水,所以他們“幾於道”。八大山人的畫已熔鑄成中國文人的精神,雖然他是潦倒的明皇室後裔,但他的精神卻照耀了中國畫壇。

福馬的這首詩,以心情為紙,以黑夜為墨,為我們潑成了一幅絕妙的中國畫。畫中瘦月斜掛,寒星滿天,小河靜流,柴門半掩,小狗不吠。如此美景,我們幾乎醉去。然而,他並未至於此,卻一躍入畫,走進了唐朝。當他從歷史的隧道穿越而出,已經到了宋朝。時空如此短暫而狹小,盛唐弱宋也是一彈指。一切都可改變,只有那枚瘦月不變。瘦月是福馬詩中最為常見的意象,幾乎每首詩中都有它的影子。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代已,江月不變,人所要留住的和所能留住的只是那份詩情,一切浮華皆煙雲。詩情不古,明月可鑑,我們在塵囂中還折騰什麼呢?

第一節是作畫,入畫,出畫,第二節是賞畫。他的賞,並不是贊,而是直接回歸本源。這幅畫的主題是夜,夜的原料是墨,墨的本色是黑。在黑“越來越濃,越來越遼闊”的現狀下,他只好“摸著黑,在宣紙的右下角偷偷蓋上紅印章”。這裡要特別注意“右下角”這個方位詞,它與“左上角掛月亮”的“左上角”相呼應。紅心向寒月,此情寄千古。雖然濃黑的夜最終吞噬了一切,但因有紅心鈐在瘦月的對面,這份詩情將會千古不變。所以這個夜晚只能是屬於他的了。

此詩最妙處在結尾“我的前世”四字,它與第一段的唐宋穿越相呼應,反溯而上,形成一種迴旋美,如書法用筆這回鋒,將意韻內斂於心。

《紙上夜晚》不是紙上亂塗,而是紙上抒情,紙上流韻,它確是一幅流淌著千古詩韻的好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