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人都练颜体楷书,人人都能写出极似颜体的字,那还有哪些意义呢?你怎么看?

汶水才子


人人都练颜体楷书,不要发愁还有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学颜体,主要是学笔法,而不仅仅是学字的形体。我们教书法一律让学生学颜体,但是学生学的颜体从一开始就不一样,因为是通过颜体练方法,学笔法。最后则从颜体过渡到自己喜欢的其他书体了。即使专学颜体,也有《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祭侄文稿》的区别。

如果不懂书法,只练书写,即使不练颜体,但无论练什么字体,都只能是一体——俗体,形体可能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写楷写行,下笔便俗。难道这类字不是到处都能见到的吗?不练颜体一练欧体便成了二田,一练魏碑便成了丑书。

所以练书法关键是在于练笔法,不在于练什么体。











王乃栋说书画


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一个普遍的认识问题,一直从唐宋争到明清,一直到你这里。

实际上还是一个假设性,以假设为前提的是问题。这个假设就是,临习书法者把某个书体的创始人的书体临摹得一模一样。

据我拙见看:其实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人 把某一书体临得一模一样。每一个字,都是一次性地创作——这就是书法不是艺术但高于艺术的原因所在。一幅作品更是如此。眼前的例子非常明显,田氏兄弟书法都是以临欧入手,很长时间师从其伯父。但两人有差异。田蕴章与卢中南两位领军人物,有明显差异。我感觉在书法的临习中,“神似酷肖”仅仅是个目标,几乎没人做到过。

田蕴章因而有一句调侃的话:你能达到王羲之的水平,这个世界还放得下你吗?他说自己临欧,今生不能,来世也达不到欧阳询的水平。

假设有一个人达到颜真卿的水平,起码有三个作用:1.教授颜体学习者 ,少走弯路,金针度人,大家都有一手颜体字,岂不美哉?2.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请他书丹。3.可以编一本颜体书法大字典。因为颜真卿没有写过许多字。——仅仅是假设。

若果颜真卿在世,我会高薪聘用,他一个字收……v钱,看他写字,再收门票,与他交谈书法……。——哈哈,做梦了。

第二层意思,就是临习书法的目的。

不仅是颜体,还有其他书体。首先要学的像,做到形似,再到神似,再到全篇创作。笔画、结构、笔意、创作意境、书法境界完全一致。这才可以再探索颜体的行书,草书。最后还是要创作。有这个基础,你的创作才有基本的规范、根基。

我想说的第三个意思是:

假设有人做到酷似神肖,再进行创作,在掌握“法则”,并融会贯通,真正达到“心手双畅”,再进行探讨创作,才是可行的。

提此问题的人,持临摹无用论者,其实许多人就没有好好临摹古人楷书行书,自由握笔乱抡。

过不了临谁像谁这一关,你说要有自己风格,那是假话,只要上过小学一年级,学会汉字笔顺笔画,会捉毛笔,一写字,都是自己风格。

一句话,当代谁达到颜真卿的书法水平,谁会被供起来。光说写字。

如果你像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以后,受文人士大夫和李唐宗室的推崇程度 一样,被当代推崇,那你肯定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大使——毫无疑问,集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于一身。







文物陈列策划设计梁子


这个问题确实有讨论的意义,就像现在遭到很多人议论的“田楷”一样,学者甚众,写出来的作品面目甚似,不看落款很难分辨到底是谁写的。题主的问题只不过是把“田楷”换成了“颜楷”,如果大家都写成一样的字练书法还有什么意义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看起来很多人学“田楷”写的都差不多,那有没有通过“田楷”入门之后,然后博临约取,走出不同书法风格道路的呢?我想一定是有的。

我们送孩子去学校学习,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教,为什么学习成绩各不相同呢?这个问题跟题主的问题是一样,只不过换了个领域而已。

从古到今,学习颜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例如柳公权通过学习颜楷,最终形成了“柳楷”;苏轼通过学习颜楷,最后形成了“苏体”;董其昌也是学习“颜楷”起步,后来形成了“董体”。这真正诠释了老话“师傅领进门,修心靠个人”。

颜真卿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后世誉为“颜筋”,后世者学习颜楷者的人很多。通过学习颜楷,让我们走入书法殿堂的大门,这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这个要搞明白。

古往今来,学习书法人士最终追求的目标,都是希望自己的书法能在书法史上留下一笔。那么关键就是你要有自己的风格,而不能只是前人的复制品。但是书法风格的形成,不是无根之水,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的创新,而不是拿无知当个性的恣意挥洒。

写字只为取悦自己

写字是自己的事,只为取悦自己。那么同样是学“颜楷”或者“田楷”入门,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未来走的路也会不同。

例如有的人不喜欢老是临摹一家,喜欢多种不同风格的书体尝试;有的人的性格就是喜欢这一种书体,写了几十年了也不愿意改变。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有钱难买乐意”,人家就是喜欢“颜楷”或者“田楷”或者别的什么楷等。这些人觉得我把这种书体写得好、写得像心里就开心,就会感到愉悦,别人爱怎么说关我啥事,我自己愉悦了就好。

还有些朋友是这样的,你老让我写一种书体我都闷死了,我就喜欢多临摹几家的书体,我喜欢创新,未来想自成一派。OK,这样也没丝毫问题,只要内心感到愉悦,开心就好嘛。

成功有迹可循

当然,如果我们想在书法这片天地里,未来能有所成就,那么我们就要去遵循一些成功的轨迹。当然不是说你这样做了就一定能成为大书法家,而是这样作了成功的概率会比较高,不然我们就没必要学习了。

想要在书法上取得一些成就,其实也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修炼内功,一条是修炼外功。外功就是书法的技法方面,这只有通过不断的临摹先贤的法帖,不断的读帖,认真把玩,才能让功力不断加深。

内功就是,多读一些书,例如书法史方面的书,肯定要去读的,对不同的书家多些了解,了解他们的书法师承,了解他们的学习书法的过程,了解他们的书法论述,对我们的帮助会非常的大。还有就是多读些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古代美文等等,增加自身修养,这样你以后写出来的书法才会有书卷气,才会有韵味。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不知亲爱的网友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不妨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翰墨今香


这就是对书法学习的误解。

宋四家都是学颜真卿的,苏黄米蔡,各具形态,出自王羲之的颜真卿,又何尝像极王羲之?


形体的模仿,不是学习书的目的,只是借助于学习的一个手段。这是一定要清楚的认识。我们临摹古帖,临的越像,相似度越高,说明你的用笔方法和他的就很接近。我们学习颜真卿,要学的是颜真卿的笔法。学会了他的笔法,就要应用所学到的东西去写自己的东西。怎么可能会全天下人一个样呢?

我们现在的书法学习,观念没有明确。把写的象某人的样当作是最终的目标。学欧,就必须像欧,学颜,必须像颜。人人都以像欧颜为目标,当然就全天下一个样。但再像,也不可能像过他们本人。就永远的被他们的形体困住。天下人学习书法,都是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不管什么体,都是去追求外在的这个体去。体,不是我们要学的东西,它只是一种风格流派。借助于颜体,学习到的,是颜真卿的用笔方法,就能写出颜真卿风格的书体。并不是最终写的和颜真卿一样的书体。



古人学书,学的是法。法通了,理既明了。所以古人书法笔法相通而形质各异。今人书法要不就是尽力的模仿,要不就是胡来,原因便是学习观点弄不清,把手段当成了目标。


子衿书法


为什么颜真卿自己的字可以说是百颜百态?

你们可以自己仔细观察,颜真卿相同的字都有变化,你们觉得是他自己故意这样做的吗?如果那样认为那就是太肤浅了。

写不出不同的细微变化那是你笔法错误,颜真卿为什么列为楷书第一家,有人说他是忠烈符合古人道德观念才给他第一,我想说简直是胡说八道,不懂装逼。

颜真卿列为楷书第一家就是因为百颜百态,在古人对待书法的态度更本就和我们现在人不一样,他们要求书法得有变,变才代表灵动,而不是把子写死。那么这个变是怎么来的?答案就是笔法。

颜真卿是继承了王羲之楷书笔法的传人,也就是羲之笔法第十二代传人,这是有史料记载的。王羲之绞转,篆籀笔法在颜真卿这里完全继承 ,并且融入了魏碑的雄浑笔势进去,修成了自己特有的笔法,可以说是创新了。

绞转及篆籀笔法加上悬腕,这一点我可以肯定的说,颜真卿及其之前肯定是悬腕,没人枕腕写字。两个原因1,笔不同,唐笔一心四幅,是很硬的,工艺及其复杂,后来太废物力就没人做了。2,还没有高桌子出现,都是案,不可能爬着枕腕写字的,唐人吃饭都是跪坐,就是小日本现在那一套。铺一张席子,没有桌子的。

这两点就可以明白颜真卿用的是弹性极好,悬着腕,写字还喜欢大幅度转腕写出篆籀笔法和捻管写出绞转之势,再加上他对魏碑的研究,写字力度大,那么可以想象了,这种笔法能写出馆阁体?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刻意寻字形的变化是不对的,笔法决定了字形的千变万化。

综上我可能告诉你,只要笔法对,人人学颜体 人人都不会写出一模一样的字。颜真卿自己都不会写出一模一样的字。谢谢






扬州八怪爷


中国书法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就是因为他的丰富性,要是人人练习颜体,虽然每一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但是写出来的字肯定都是大同小异的,差别不是很大,那书法也就没有意义了,只是一种文字了,就像英语一样,写不出太多的风格的变化的。

现在其实就有一批人这样练习,它们都选择了一种欧体风格的楷书,写出来的字千篇一律,毫无变化,一个初学者经过我一定的指导,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和老师写的一样了,还有人把这种书体称为“会流传后世”的一种书体,实在可笑。

想在书法上取得一项成就,必须要学会兼容并蓄、转益多师,掌握了一种书体的写法以后,要去尝试着练习下一种书体,不断的尝试各种风格的写法,最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风格,一直坚持下去。

在坚持自己喜欢的风格的同时,还可以旁涉其它的书体风格,开阔自己的视野,化百家而成一家,加上自己的性格和修养,才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书法风格。

我们看历史上这么多书法家,每有风格一样的,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风格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表现风格的人的水平有所不同罢了。


不二斋


一、棘手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棘手。其实很容易解决,我先问一个问题,那就是——

我们为什么要摄取食物?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些动植物来维持我们的生命呢?摄取食物就是为了摄取食物还是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和诉求?

我想,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变成我们所吃的那些东西的模样而吃他们。我们不会为了变成香蕉的模样而吃香蕉,吃葡萄变成葡萄的模样。我们不会这样。

我们吃这些东西的唯一目的,或者说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获取我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这是最基本的目的。当然追求口味的享受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事情了。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想这些事情的话,其实就很清楚了。

二、模仿不是目的,模仿只是手段

我们学习书法完全是同样的道理。那些古人的字帖,比如颜真卿的书法、欧阳询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我们其实就可以想象成这些极具营养的食物,而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消化吸收这些食物营养的过程。

很多人说,这个过程比喻的不太恰当吧,吃食物是分解食物,而临帖的过程是模仿的过程,怎么是分解的过程呢?

三、临帖的本质——分解、消化的过程

我认为这两个过程完全相似,但是大多数人对临帖的过程涉及、了解不多,对其本质掌握不足,因此会认为这两个过程不一样。

临帖,其实大体上分为好几个种类,比如对临、意临、通临等等。但是不管这些方式是多么的不同,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把每一个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细节,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复现,只不过是以模仿的形式进行的罢了。

模仿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对这个书法作品彻底的掌握、了解它每一个细节的样子、每一个细节为了达到这样的样子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技巧,我想,这是我们模仿的目的。

如同食物的咀嚼,如何咀嚼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咀嚼之后我们吸收了多少它的营养成分。我想从来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吃鸡蛋就是为了变成鸡蛋的样子吧?

也同样没有人会为了咀嚼食物而吃食物,咀嚼只是手段,目的是吃食物。

四、摄取精华、抛弃形式

因此,现在我想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那就是我们学习书法,从来就不是我为了写成书法家已经写成的那样,我们学习他们的书法是为了获取他们的技法、技巧,这是最为根本的东西。

就好像我们说要学习道德模范一样,难道学习道德模范就是变成和他们外表一模一样的人吗?难道我们都要去整容变成他们的样子吗?当然不是,我们是要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良好的思想作风。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处境、面对同样的人生选择时候,都能向他们一样,守护道德规范,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难道不是吗?

学习书法,不应该也是如此吗?

五、我们应该写什么样的书法?

最后,当我们把前面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最后终极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了。对于一个书法家而言,他应该写什么样的书法?

我认为一个书法家,应该写那些符合书法法度规范、但是又有自己风格创新的艺术作品。艺术从来都不是模仿的艺术。模仿只是艺术的学习方式而已。到最后,模仿的一切,都要为艺术家个人主观的艺术创作来服务。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已经有了王羲之,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有第二和他写的书法一模一样的书法家了,我们需要的书法家,是能够像王羲之那样,做出千古艺术独创性的书法家。而这样的书法家写出的书法,就是一个书法家应该写的书法。


松风阁书法日讲


人人都练颜楷,人人都能写出近似的颜楷还有什么意义?

人人都能写!写到什么程度呢?书法人写颜楷写了一千多年了,谁能写到颜鲁公的地步呢?就是写得近似的有几人?

是的!网上有很多写不错的,历史上好像也有几个颜楷出色的。那些都是自觉得不错而已!达到颜鲁公水准还没有,近似的历史也没有几人!

所以,你不必为颜楷烂大街而烦恼,因为不可能烂大街!因为他高不可攀!你如果真的攀上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离书法大家一步之遥了!也就是说,你已经高出书法家的层面了!


一笑貫长天


首先,提问者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提问者在仔细地揣摩书法,这种精神是现在大多数普通大众身上见不到的[玫瑰][玫瑰]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如果人人都练颜楷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虽然我就是学颜鲁公的,从楷书《勤礼碑》到行草《裴将军诗》《祭侄文稿》。但是毕竟楷书的书体很多除了颜柳欧赵还有褚河南、虞世南、钟繇、魏楷等,我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进行学习;然后就是人人都写的极像这个问题,现在普遍没接触过书法的大众学习书法都是仅仅追求横平竖直写得规范认得出来以及看上去和所临摹的写的像,这种眼光呢着实比较低。我们要是真的想学好书法就算你只学楷书,那么除了追求临的像之外还要揣摩每个字的笔法,墨法以及整篇字的章法以及经过不断磨合后追求不仅形似还要神似。就拿颜鲁公的楷字来说吧,初学时我们往往只想要写得像,但你停一段时间不写之后来看,你会觉得你之前写得根本不像,那是因为神不似,当你静下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颜鲁公的字笔笔雄浑圆厚遒劲有力。也就是对这种字体有了自己的见解入了帖还要出帖,这才算是学习书法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还请各位高手指教


云鼎居士


这个问题,可作如下分析:

“颜体”风格端庄雄浑,大气磅礴,加上颜真卿忠诚之品格,为历朝历代学书法的首选书体。

时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学“颜体”成风,这是普及书法,回归传统文化的好现象。

这时,处于学书练字阶段,必须要像,要入帖,不像,才没达到目的。故出现“像极了”,不但值得,而且很有必要。

这个阶段,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临帖,熟练掌握“颜体”

点画笔法、字体结构和字形空间布局的法则和共性规律 ;清楚“颜体”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明白各种书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点。

因此来说,尽管大家都学颜体,而且貌似极像,其实,每个人的性情有别,理解能力不同,越是深入临帖,越会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

这就是书法的魅力。从有我到无我,再塑造新我,修炼到家,功到自然成。这是书法的属性即独立性决定的。故真正的书法大家皆大器晚成。 当然,也有个别现象,如足球射门,天赋、功力加运气,一脚踢进,但这种凭运气,终究靠不住。

既是出现了“人人练颜体,人人写出颜体”的局面,也不必担忧。楷书的风格如同其它书体, 也可以千姿百态。 楷书的规整性,虽然容易束缚笔势、书家性情和情趣,难以实现神采奕奕。但也不是绝对的,楷书也自有风神,钟繇小楷的古雅,晋人的恬淡自如,“初唐四家”的内含风韵,“四大家”楷书各具风规。就是上千种的魏体,也是各显风貌。

何况出自颜真卿一人之手,不同时期皆有不同书风。

何况出自每个人之手,就一定风格迥异。故像,其实还是书法的初级阶段,达到不像,从“颜体”里走出来,才是书法的真谛,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的。

没能从像里走出来,是个人问题,与学颜体有没有意义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