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苟活于世


造成这一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拥有强大实力的瓦剌,根本看不上实力弱小的日本倭寇。在瓦剌人看来,倭寇与自己都不在一个档次。瓦剌认为,与谁做战友,都不会与倭寇做战友。正所谓“不怕熊一样的对手,就是怕猪一样的队友。”

一 倭寇实力弱小,瓦剌不会联盟

在明初,瓦剌、鞑靼、兀良哈都是蒙古族黄金家族的后裔,在草原上都是叱咤风云。

瓦剌部落的崛起,其实是依靠大明朝才能雄霸北方蒙古草原的。当时,明朝为了牵制对自己有威胁的鞑靼部落,就封赏瓦剌汉人的官职,命令他们管辖蒙古草原各个部落,与大明朝建立一种“朝贡”关系。

在明成祖朱棣没有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还在北平当燕王,主要任务就是对付蒙古的鞑靼部落。当时,他的兄弟宁王朱权在辽东地区一共建立了十三个卫所,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压制兀良哈部族。之后,朱权管辖的“朵颜三卫”就是来源于兀良哈部族。

之后,瓦剌在也先率领之下,也渐渐强大起来,与鞑靼部落互为融合又相互牵制,构成明朝北部边境的巨大压力。在某种角度说,朱棣把都城由南京迁在北京,制定“天子守国门”的政策,主要就是解决鞑靼与瓦剌给明朝带来的军事压力。

在瓦剌最强大的鼎盛时期,都不远考虑联合日本的倭寇对付明朝。因为日本的倭寇,本来就是一群在明朝沿海一带流浪的日本海盗而已。如同游击战一样,没有组织与情报,只是打家劫舍。这些日本海盗数量最多也不过千人,与万人为单位做战的蒙古军队来说是不能并举。再加上人员素质、武器装备也达不到中等军事集团的强度。因为,倭寇的实力弱小,瓦剌是不会看上那一点兵力的。

再说倭寇的战斗力来说,倭寇也是抵御不了当时明朝沿海的当地民团,与倭寇建立联盟对付明朝,对瓦剌来说是一种侮辱,也是一种笑话!

二 瓦剌与日本没有联盟的条件

明朝时候的日本,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国家本来就不统一,内战使国家都乱为一锅粥,是没有攻打明朝的心机。而且,一直在沿海一带猖狂的倭寇,本质上就是一群没有出路的浪人武士结伴出来当海盗,然后打家劫舍而已,并没有吞并明朝国土,颠覆政权的野心。

其实,瓦剌与倭寇也一样,都没有想吞并明朝的江山或者要明朝的一官半职。战争打仗的目的,就是想如强盗一样,抢一票然后过一点小日子。只不过瓦剌强得比较凶猛,倭寇也只是小打小闹。

由此看来,日本的倭寇与蒙古的瓦剌是没有联合的条件。瓦剌是大盗,倭寇是小贼,大盗看不上小贼那一点能力,小贼也高攀不上大盗。无论是大盗的瓦剌还是小贼的倭寇,在明朝面前被打了几个耳光,就老老实实了十几年。

至于后来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借助朝鲜跳板进攻大明王朝的时候,瓦剌也四分五裂,两者联盟也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七彩飞扬


瓦剌,其实就是卫拉特蒙古,算是元朝灭亡之后最强的一支蒙古部族了,比如后来固始汗在青藏建立的和硕特汗国,以及清初时称霸西域的准噶尔,都算是其分支。

一开始,瓦剌并非是蒙古人,或者说,蒙古人并不认为瓦剌是自己人,在蒙古帝国兴起到元朝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与蒙元成吉思汗系通婚,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瓦剌积极参与草原诸部的战争,强盛一时。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失温,将其击败,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

到明正统十四年时,瓦剌太师也先因封贡问题进攻大同、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兵亲征,最终于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也被俘虏了,这就是明代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土木堡之变”。

但也先死后,草原上再没有出现过一位霸主,直到鞑靼(蒙古)的小王子,也就是达延汗的出现。达延汗征服了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统一了漠南蒙古,瓦剌被迫移师西北地区。

事实上,自也先和他弟弟死后,瓦剌就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对于明朝而言,从1455年也先在内忧外患下被杀之后,就再也不算是威胁了。明朝中后期主要的敌人,主要是鞑靼,也就是中央蒙古喀尔喀,短暂的达延汗时代也没有持续多久,漠北蒙古就再也没有统一过。

瓦剌很强么?其实并不然,他短暂的辉煌只停留在了也先时代,瓦剌一直希望统一蒙古,比如征服一直不把自己当蒙古人的——鞑靼部,也就是喀尔喀蒙古,毕竟人家喀尔喀才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所以,也先他爹脱欢迎立了鞑靼的君主脱脱不花为大汗。脱欢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阿鲁台,最终干掉了阿台汗,重新掌握了蒙古高原。

此时的瓦剌看似强盛,其实内部矛盾也不少。首先,瓦剌的首领是也先他们绰罗斯家族,而他们名义上的大汗是从鞑靼“迎”来的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这样一来瓦剌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的瓦剌部族,而是有了鞑靼人的加盟,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人帝国。

显然鞑靼人是不愿意看着瓦剌人掌权的,而瓦剌人又希望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草原的主宰,双方之间的矛盾,从瓦剌再次兴盛从开始就为日后埋下了衰落的隐患。

土木堡之变瓦剌的胜利,并不是其实力所导致的,纯粹就是明朝指挥系统的问题,后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了,即便是全胜时期的瓦剌,想要让明朝服软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攻明无望的也先,致力于整顿内部,想要取代脱脱不花成为草原的大汗,击败脱脱不花后,僭称“大元田盛大可汗”,最终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杀,也先死后,瓦剌逐渐衰落,鞑靼的达延汗后来居上,无奈之下瓦剌退出了蒙古草原西进,再无与明朝交手的机会。

至于东海边上的倭寇,他们连正规军都算不上,根本就不是以国家名义进行军事活动的。实质上,他们只是日本战国时代,战败的大名家落魄武士,以及在国内活不下去的平民们漂泊在海上以抢劫为生的海盗,组织松散,势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劲。

之所以从明朝建国以来一直威胁沿海地区,是因为明朝海岸线那么长,到处设卫所也防不住倭寇们跟海商勾结,直驱内陆啊。到了嘉靖时,东南卫所已经不堪任用,完全没有战斗力,所以才会出现几十个倭寇深入浙江无人可挡的局面。

他们也没有野心进攻明朝,只是为了生存劫掠而已,真要打堂堂正正的战阵,是根本无法与当时明朝边军相抗衡的。只是其“劫匪”的身份使得其机动性很强,跟游击队一样,没有细致的情报工作,是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他们的老巢和行动目标,所以才会长期为患。

至于万历时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的野心,最终不也葬送在了朝鲜么?

两个都不属于当时亚洲比较强的势力,也都处于不同的时期,瓦剌强的时候,日本还在“十分友好”地跟明朝进行朝贡贸易,毕竟利润惊人,回报率高,没道理自不量力跟明朝过不去,至于倭寇,身份虽然是日本人,但并不是日本官方的势力,日本政府也管不住。而这些倭寇本身也没有什么政治野望,谈不上联合瓦剌,瓦剌人也看不上这些打游击的盗贼。

而等到日本战国时代结束,丰臣秀吉做征服明国的春秋大梦时,瓦剌已经四分五裂,各奔东西了。


江畔初见月


明朝时期的瓦剌曾经盛极一时,怎么可能看得上倭寇那三瓜两枣的兵力,纯粹不在一个档次上,瓦剌联合谁都不可能联合明朝。

瓦剌部族的崛起其实是依靠大明朝才逐渐称雄北方草原的,当时明朝为了牵制离明朝更近的鞑靼部,就赐予瓦剌汉人官职,令其统率草原诸部,与大明建立“朝贡”关系。

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其实都是蒙古族黄金家族的后裔,明朝时期,这三大部族在草原上叱咤风云多年,各有所长,同时也给明朝带来了不小的边境压力。

朱棣还没造反的时候,在北平当燕王时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付鞑靼部,他的兄弟宁王朱权在辽东地区建立十三个卫所,主要工作就是为了压制兀良哈部族,后来朱权手下的“朵颜三卫”就是兀良哈部族的前身。

瓦剌在也先的带领下日益强大,甚至一度形成了蒙古草原北部的帝国,他与鞑靼部相互融合,又相互的制约,这一点对明朝来说压力很大,从某种角度来说,朱棣迁都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主要就是针对瓦剌、鞑靼部队明朝的军事压力。

鼎盛时期的瓦剌联合谁都可能,就不可能去联合倭寇来夹击明朝。倭寇本就是一群流浪明朝沿海的日本海盗而已,人数最多不过千人,武器、人员素质远远达不到中等军事集团的效果,瓦剌不可能看得上哪点兵力。

就算瓦剌需要倭寇在南方牵制大明的军力,指望倭寇那点人手,不够当地民团打的,这样的联盟对瓦剌来说完全是一种笑话和侮辱。

就算瓦剌联合整个日本,无论是在日本哪个时期,这样的联盟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首先是日本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其实是南北分裂状态,国家本来就不统一,自己都打成了一锅粥,哪还有心思入侵明朝呢,至于那些为患沿海的倭寇,就是一群浪人武士没有出路,结伴出来当海盗,打打劫而已。

本质上讲,瓦剌和倭寇的都一样,在政治上对明朝政权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既不想要明朝的江山,也不想要明朝的官职,其战争的终极目的是抢一票,过日子,说小点就是要点过年钱,无非是瓦剌玩得大,倭寇小打小闹。

大盗看不上小贼,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瓦剌看不上倭寇那点出息,倭寇也高攀不上瓦剌的强大,但是无论是大盗的瓦剌,还是小贼的倭寇,在大明王朝面前都是小兄弟,伸伸手就打上几耳光,打了几耳光,这两小兄弟就得老实十几年。

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瓦剌与日本相隔太远,一个在今天蒙古国以西的地方,与日本岛国相隔四个国家,鞑靼、兀良哈、明朝和朝鲜。要让两个异族人进行政治、军事联盟,交往一次就跟唐僧取经一样困难,就为打个劫,没那个必要。

其实,根源上的瓦剌与倭寇不联盟在于他们双方对明朝完全没有政治的需求,也就没有联盟的基础。


沉墨I方之城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strong>(倭寇)

<strong>瓦剌和倭寇可不是一个水平,请不要侮辱瓦剌,当时的瓦剌可是盛极一时,甚至明朝京城都告急,而倭寇算什么东西,一帮臭要饭的海盗,要不是在古代通讯方面和军事科技不像现在这么先进,不知道倭寇的准确位置,不能马上消灭。所以倭寇就趁着明朝的海岸线长,主力调动疲惫,所以时常骚扰,导致明朝比较疲惫,而且倭寇也不敢和正规明军作战因为打不过,只能骚扰,真是恶心人,而瓦剌则是不同结果,当时的瓦剌极为强大。所以一定程度上,瓦剌在实力方面都是不屑于和倭寇合伙夹攻大明,而且草原上的汉子也不屑于这么做,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游牧民族蛮化彪悍,但是我也不讨厌的原因,很讲义气,血性。还有就是古代和现代不一样,通讯极差,倭寇在海上,瓦剌在草原上双方怎么沟通?而且大明又不是傻子,根本联合不了。就像最经典的一句诗句一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道理。(瓦剌)

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双方为什么要联合在一起呢?而且双方联合起来就能打败明朝吗?这也是太天真了吧。至少双方都要获得一些相应的好处才可以吧。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吧。得需要利益共同体吧。瓦剌一个在草原,一个在海上,有啥利益共同体,没有合作的资本,所以与其合作还不如各自为战获得的利益最大。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我要说一下,倭寇的确在朱棣时代就已经有了,但是毕竟是小打小闹,几十年也就那么一次,都害怕朱棣讨伐,所以都不敢轻举妄动,而倭寇盛行的时候是嘉靖年间,瓦剌最强的时候是朱祁镇时代,双方差着不少事呢!!!!(明英宗朱祁镇)


鹏正


首先,要指出,这两股势力到底是什么来源。瓦剌,是指元朝被明朝打败后,躲到草原上的残余势力,是蒙古族的一个分之。而倭寇,并不是日本政府的军队,而是一些流浪的日本武士私自渡海来到中国沿海组建的军队。

二者没有联合的原因

1. 二者目的不是推翻明朝:

不管是瓦剌还是倭寇,他们的目标都不是为了推翻明朝,也不是为了抢占明朝的土地,他们要的就是物资,他们的做法就是掠夺,他们想的便是从明朝百姓手里直接抢夺物资,而不是抢占土地,所以二者根本不需要联合,各自都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这种目标,又何必联合呢!而且就算二者联合,共同对付明朝,也未必能讨好。

2. 古代缺乏长距离通讯手段:

咱们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瓦剌和倭寇,打算联合了,但是他们地理位置上,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中间可是隔着幅员辽阔的明朝,那个时候可不是现在,来个视频通话,或者搞个卫星电话,那个时候面对这种局面。二者联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都没有联系怎么合作呢?

3.明朝自身的强大:

这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点,明朝自身并不是弱小的,比如,日本著名的丰臣秀吉,他就是有跟明朝叫板的野心,他进攻朝鲜,打算以朝鲜为跳板,最后进攻明朝,但是却被明朝军队打会老家,这使得倭寇对于明朝势力也有所了解,故而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而瓦剌更是,他是蒙古的一个分之,蒙古建立的元朝就是被明朝给灭的,所以很自然,瓦剌对于明朝的强大也心知肚明,面对这样的强敌,你说让瓦剌和倭寇联合以卵击石,那自然不可能。

故而瓦剌和倭寇,虽然都为禍中国的一方,都是中国的敌人,但是,二者并没有联合攻击明朝。


影视剧中学历史


瓦剌说白了就是之前的蒙古,自从蒙古人被朱元璋所率领的明军打回大漠时,蒙古人就注定要面对这个强悍的王朝了,明朝初年,在蓝玉等其他猛将以及永乐大帝的率军打击下,蒙古人已经无力跟明王朝对抗了,但是随着“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明朝大军全军覆没,蒙古人终于看到了恢复蒙元王朝的曙光,但是在于谦的率领之下,北京军民同仇敌忾,硬是守住了十万蒙古瓦剌的进攻,自此之后,蒙古人日益衰落,已经没有昔日的战斗力了。

倭寇主要在现在的福建、浙江沿海一带作乱,倭寇不属于正规军,而且它们本质上属于海盗集团,他们的目的就是掠夺财物严重的甚至烧杀劫掠。

除此之外,二者兴盛的时期也不相同

蒙古瓦剌在明朝初年已经在大明朝的轮番进攻之下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到了后期蒙古瓦剌中的一些部落甚至已经归顺了明朝,随着时间的流失蒙古瓦剌的威胁性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东北地区日益强盛的女真人。

而倭寇的主要群体就是日本人,他们原先在朝鲜半岛活跃,后来将目标转为中国东南沿海,倭寇在嘉靖以及万历年间非常兴盛,后来被戚继光以及明朝正规军所击败。

他们二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蒙古瓦剌还是非常痛恨大明朝的,因为明朝将他们从舒适的中原地区赶到条件艰苦漠北草原,他们还是非常希望恢复当年蒙古帝国的荣光,但无奈后来的蒙古人又回到了之前的分裂状态,想要团结在一起去进攻强大的明朝已经是不太可能了。

而倭寇他们本质上就是强盗,他们数量小众而且主要目标就是劫掠,他们对于进攻明朝没有任何想法,他们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资源以及防御自身才发动进攻的,所以这两者明显不同,更别提夹击明朝了。


汤姆猫谈历史


日本人和蒙古人在13世纪末结仇,明朝时还谁都瞧不上谁,根本走不到一块去。


早在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两次派军攻打日本,遇到台风,饮恨而归,心说要没老天帮忙,我大元早灭了倭国;


日本则不用说了,天生岛国的贱骨头。663年和唐朝白江口海战惨败,开始学习大唐,换来了中日近900年和平;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被明朝击败,换来了200多年和平;1945年被美国击败,又开始向美国学习,不知道有多少年和平……


那么,对于侵略他们的失败的蒙古人,日本人断然看不上,还会记仇。


其实现在俄罗斯和日本关系也不好,一般认为是二战遗留的“北方四岛”问题;还有人说是美国人在背后支撑日本。


总之,关系不好各有各的原因,明朝倭寇和瓦剌、鞑靼和兀良哈的互动很少。这两股势力更多追求的是眼前利益,并不能联合。


(忽必烈两次入侵日本)


涛说乱世史


瓦剌:打家劫舍的小儿怎能和我草原壮士相提并论?

瓦剌贵族权势显赫,在草原上过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而倭寇呢?是一群小儿从事的海盗活动,虽然都是为了生活,但是在瓦剌壮士的眼中,这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想合作是万万不可能的。

瓦剌在草原上自由奔跑:我生存不下去,我就明目张胆的和你打!

瓦剌原是蒙元时期的蒙古的一支,叫做斡亦刺,其贵族与成吉思汗系建立世代通婚关系,地位一直比较高,主要活跃在十四世纪前中叶,瓦剌攻打明朝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想攻城略地,而是为了贸易和生存,盛极一时的瓦剌发动“土木之变”,虽然瓦剌胜利了,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阿失帖木儿不时遣使向明朝通贡,也就是说瓦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

倭寇在海盗船上随风飘扬:我生存不下去,我就暗地里抢你东西!

反观倭寇干的什么行当?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其主要的主城是封建主花钱雇佣的武士、商人和浪人,原因是明朝减少了贸易,为了生存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说白了,这种行为上不了台面,这和瓦剌的攻打明朝绝对不是一个概念,估计瓦剌也耻与倭寇为伍。

同样是抢劫明朝,为啥瓦剌就那么的优秀呢?

瓦剌相比于倭寇,骨子里流的血就有血性,瓦剌堂堂正正做事,不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打得过就打,打不过也要打,可是倭寇呢?专挑你的弱点下手,只要赚到便宜就行,就这样的倭寇,怎么会让瓦剌与之合作呢?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这个道理。


谈天说地评历史


在文章开始时需要指出的是:您这个问题有不严谨的地方。正确说法是:蒙古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自从北元被朱元璋击败后,黄金家族内部分裂,在经过长时期的相互攻战后形成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部。被朱棣击败的马哈木和土木堡之变得也先均属于瓦剌,兀良哈由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衍生而成。


回到题主的问题,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首先来说,它们并没有联合夹攻明朝的动机。他们进攻明朝并非想占领中国大陆,他们只是想抢一把东西就跑。试想下,抢了东西自己独占好还是有人和你分好?所以这两个盗贼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其次来说,一个活动在塞北,一个活动在东南沿海,通信不便的他们无法进行合作。在它们之间横亘着土地辽阔的中国,在北部还有中国的仆从国朝鲜,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效沟通,走到一起。而且倭寇中汉族流人占很大比重,它们也是不屑于与蒙古进行合作的。

最后,即使他们联合起来,也打不过中国政府的正规军。土木堡的失败更多是明朝自身的原因,成华犁庭事件也表明明朝实力可以碾压蒙古,直到明朝末年由于和农民军的两面夹击才会对明朝构成致命威胁。从日本方面来说,东南沿海的侵袭始终是小规模骚扰抢劫,双方在朝鲜的战局才是实力的真实写照。在朝鲜战局中,明将李如松率领5-6万明军让丰臣秀吉彻底打消了进攻明朝的念头。


物质文化史


首先说瓦剌,蒙古残余势力经明初数次打压,已近式微。瓦剌只是死灰复燃的一个部落,根本不具备挣衡中原的实力。那时候日本还是诸侯割据时代,几十个势力集团各自为政,如一盘散沙。劫掠我东南沿海的倭寇,主要由落魄武士、浪人,及部分汉奸组成。其目的只是烧杀抢掠为主的强盗行为,并没有如甲午海战之后有预谋的侵略型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