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怎麼才能練好行書?

大小眼


不管是學習哪種書體,方法都基本上是一樣的,簡單總結一下

第一步:選帖;選一本自己喜歡或者是適合自己的字帖,一定要記住一旦選定就不要輕易更換。

第二步:讀帖;認真觀察字帖當中的每個字的字形結構,包括每個筆畫的角度長度及起筆收筆位置,線條粗細力度輕重的變化等等,然後自己還要需要思考一下這些筆畫細節的體現是怎麼用筆的。

第三步:臨帖;這一步是比較重要的,是將你觀察和思考得來的方法用筆體現到紙上的一個實踐過程,初學者書寫一定要慢,切記不能著急,對於比較複雜的筆畫或者漢字可以適當描紅,但是不能多。在這裡我建議對臨,就是把字帖放一邊照著寫,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第四步:比較;按要求寫完一個字可以跟字帖上的範字進行對照。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後再訂正,就這樣反覆讀帖,練習,對照,直到寫出來的字跟字帖上的一樣為止。

第五步:堅持;按照前邊四步的方法堅持練習。每天保證一定的時間去練習,直到把字帖上漢字的書寫牢記於心,形成肌肉記憶從而變成自己的習慣。

以上幾點拙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墨悠然硬筆


個人以為,練實用硬筆行書,有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作為初學者,你要有不錯的楷書功底,或有點書法性的“江湖體”。

對!要有點書法基礎的。

需要強調的是,有的朋友,若一直練楷書,而不練行書,時間久了,楷書也會比較呆滯,不靈動的,若楷書和行書能交叉練習,互相促進,最好不過!


第二個境界,通過大量的臨貼,隨練後,能正常速度或稍慢寫出查對規範點的行書,大多常見字的寫法,能寫的規範。但有些不常用字的構架,寫的不是很到位。

這時,每寫隨抄一幅字,都要⭕️醜字,有重點練習了!

第三個境界,能正常速度或稍快,隨意寫出漂亮規範的硬筆行書。常用簡體字行書寫法,都掌握到位,對!行書能寫的遊刃有餘了!

行書水平的提升,境界的提升,是要臨貼要和隨抄相結合的,臨貼好理解,而隨抄,是需要下實打實功夫的,就是在掌握行書構架、筆法後的反覆鞏固。

目的是快寫狀態下,寫出流暢自然下的書法美。對,實用硬筆行書的書法美,是流暢舒展,和古風墨趣的軟筆書法根本不是一個風格。

當然,若是工作學習中,把寫字當作練行書的機會,把構架、筆畫寫到位,進步自然快!那就不需要刻意的隨抄了!大量隨抄,同時學習各位大佬的章法、學習百家所長;

我覺得,我目前也就剛剛第二個境界,正積極向各位大佬們學習中。

好吧,以上思考,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全部是個人實踐出來經驗和感悟!路過的大師請留情,若感覺有收穫的也請點贊!


行書一點通


行書是一種統稱,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其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

行書具有連貫流暢、靈活多變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才顯得姿態萬千,欹正對比讓行書更具姿態。



行書不僅僅是楷書的快寫,它是有筆畫省減的,結構形態也是千變萬化的。學習方法跟楷書略有不同。關於學好行書有什麼秘訣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30多年的學書經歷做了一個小結,歸納如下:



一、選好碑帖範本最關鍵。

古人說:取法乎上 ,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行書應從魏晉南北朝書家的法書入手。先學“二王”可以事半功倍!《聖教序》和《蘭亭序》都是很好的學習範本。米芾的《苕溪詩卷》,還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趙孟頫、黃庭堅的很多行書碑帖都可以作為臨摹的範本。



二、掌握好行書的基本筆法。

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學習行書首先要從點畫入手,從簡單的筆法開始,在提、按、頓、挫、收、轉等各個筆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領,打牢基礎。

三、臨摹交替練習。

臨摹要刻苦,細心讀帖,認真體會古人用筆,包括點畫粗細、方向,角度,結體、字形等的變化。



四、加強對比性練習。把相同的字,相同的部首放在一起練習,比對,力求神形兼備!

五、小字和大字練習相結合;臨摹和創作相結合。



六、力求墨色變化豐富。

同一個字裡頭,筆畫少的那邊要寫粗一點,獨體字墨色要濃,筆畫要寫得稍粗一些,力求協調,筆畫多的字要注意筆畫的穿插,線條要細些,力求穩健而不臃腫!



七、注意點畫的呼應、字與字的銜接和連帶以及間距的處理。

八、計白當黑,疏密得當。留白處有寬有窄,寬處走馬觀花,密處密不容針!



九、、中側鋒並用。中鋒得法立骨,側鋒得勢求變。中鋒是理性的要求,是書法審美的核心所在;側鋒是情性的化身,是書法通神的手段。



十、意在筆先。創作前要深思熟慮,反覆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十一、一氣呵成。書法是感情、個性、思想、審美、氣質的流露,不僅僅是技巧的表現。



十二、力求結體多變 ,對比強烈。大小參差,錯落有致!

十三、力求動靜結合、剛柔並濟、氣勢磅礴、神采飛揚!




綜上所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好行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才能事半功倍!


廣州廖成文


由楷入行,是很多書法朋友都要經歷的過程。楷書主要用途不在觀賞性而在工具性,向書法藝術領域更深入探索,由楷入行入草是必然的。比如中國歷史上,有天下第一行書,卻沒有第一楷書,有草聖但沒有楷聖。



楷書快寫就是行書的觀點是荒謬的。楷書有楷書的法度,行書有行書的技巧。像題主這樣,有顏歐的底子,再練習行書不能說駕輕就熟、水到渠成,至少比沒有基礎的人直接練行書,效果上又好又快得多。由楷入行究竟怎麼過渡,抱庸結合自身體會,簡要談談自已的看法。



一是讀在寫前。習寫之前要閱讀一定量的行書法貼。一千多年的行書說到底脫不了二王風味,練行書首先要看二王。然後可以有選擇地看一下名家經典,重點是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三人的。個見,最得二王筆法即此三人,尤其是文徵明。行書關鍵就是起筆行勢、俯仰之姿、呼應關係,大體有個直觀順暢的印象,再開始動筆。



二是悟在習中。沒有實踐的書寫,就沒有真正的領悟。在習練之初,主要的目標是模仿,主要的方法是補差。楷書習練很久的人,在點畫習慣、書寫節奏、結字技巧上會有定勢,行書習練時要注意克服這些定勢,讓行書真正的運行起來。書法貴在悟性,也就是領悟能力。之所以說頓悟、大徹大悟、番然醒悟,就是一定要有新的認識,並且尋找到這個新認識與自身書法技法技巧的聯繫之處,觸類而旁通。否則,就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



三是持久融塑。融塑的過程,就是融匯與轉化的過程,把別人的變成自已的,理想狀態就是既不失法度,又獨具特色。這個過程最艱難、也最漫長,十之七八的書法技藝將終結於此。如果從這個領域能夠走出來,放蕩不失法度,飄逸有別凡俗,你就真的是成功了。當然,大多數人習書只圖陶治性情、尋找樂趣,如果功利心太強,反而適得其反。淡泊最好。


抱庸詩書


練習行書,要掌握行書的基本特徵,並在書法練習過程中分析、把握行書的要領,才能快速提高書法學習效率。下面麓風軒老師分享幾條行書練習的技巧:

1.變長為短,縮短行筆量度

楷書筆畫,特別是一些行筆距離較長的長橫,長豎、長撩,均要求書寫到位,面書寫行楷,為節省時間,則可把楷書中的長筆畫簡化縮短。

2.變慢為捷,調整書寫筆順

寫楷書,要遵循“先橫後豎、先撇後掠、先內後外”等筆順規則,面書寫行楷,為了連寫的便捷,有時可適當改變楷書的筆順,但不可生選筆順。

3.變大為小,改造筆畫形態

寫楷書,點、橫、豎、撇、捺等筆畫均要完整地表現出來,而書寫行書,則可對一些筆畫進行合理的變形,以點等形體較小的筆畫代替形體較大的筆畫。如以點代橫、以點代撇、以點代捺等,變化豐富多彩。

4.變直為弧,減少方折頓挫

寫楷書時,對於有些方折筆畫,要求有一定的頓挫,做到梭角分明,而書寫行楷,則常將一些方折筆畫用弧線表現出來,顯得更為流動。

5.變多為少,連寫相鄰筆畫

書寫楷書,每個筆畫各自獨立,面書寫行楷,往往將相鄰的筆畫連寫,以戰少起、收筆的類率,有的字一筆便可寫成,簡捷明快。

6.變繁為簡,引用草意寫法

寫楷書,無論多麼複雜的筆畫,都不能省略,面書寫行格,則可適當將一些字草化,即勾畫出字的輪廓,合理引用草意,增強線條流動感,可以調節行書的行氣。

初學者,需要找一個優秀的行書範本,根據上述技巧,仔細揣摩,臨習書寫。


“麓風軒”開展公益性書法教學,發佈了很多優秀的課件資源和學習書法的心得體會。歡迎書法同道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麓風軒


行書練習的關鍵點就在於,字體結構的練習。

其實行書歸根結底就是楷書演變而成,所以當然就是要先練好楷書,究竟是如何演變,仔細分析應該是這樣的:舉個例子,比如這個“想”字行書的演變。

  • “想”字的上半部是由“木”和“目”組成,楷書“木”字的一撇一捺轉化為行書則為一撇一提,同時連著“目”字一豎,這樣連筆更美觀,書寫更快!也就演變成為行書。
  • 說明白行書是由楷書演變而來,接下來就說楷書如何練習。

楷書練習是基礎練習,也就是簡單的字體結構的練習,如果對於字體結構的規律仔細分析,那麼練字就會更快、更有效。

舉2個字的例子供參考,這裡為大家講解如何讀帖,分析字體結構、字體間距等。

  • 掌握楷書字體結構的規律,練好楷書,然後分析楷書轉變行書的規律,那麼行書練習就會更簡單,但是最主要的就是離不開堅持不斷的練習,俗話說: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要想練成字,那少不了堅持練習,祝:加油!


我是手寫咖,原創手寫自媒體,關於手寫練字方面的問題,歡迎私信,記得關注喲!


以上建議,希望對正在練習行書的你有用,如果有作用記得點贊喲👍!


手寫咖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學好行書的秘訣就是臨古人的名碑名帖。臨摹古人的名碑名帖,不僅僅是學好行書的秘訣,而且也是學好行書的必走之路。做為一個行書愛好者,一定要堅定不移的按照我的話去做,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不然的話,必定會走彎路。



學習行書,建議從《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入手最好,先臨其形似,再臨出神韻。在臨摹《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的同時,可以讀一讀王羲之《蘭亭序》,但不耍先臨王羲之的《蘭亭序》,這叫學書以碑為上,帖為下。《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是碑,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帖。



另外,學行書,晉之後的行書先不要學,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行書也先不要學,就盯緊《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下大功夫認真臨帖,要把重點放在對臨上。在臨帖階段,心要專,神要聚。還要做到邊臨,邊讀,邊悟。只有這樣,才能進步得快。還要提醒題主一下,臨帖階段先不要急於寫作品。

在臨摹王羲之的行書時,題主可抽出一定的時間臨臨漢隸和唐楷,這些對學習行書會有一定幫助的。


中州耕牛堂主


我們的傳統書法中,行書可以說是使用率最高的書體了,歷代書家行書高手遠遠多於楷書高手,這是因為行書在情感的表現和創作方面比楷書更有力度。楷書和行書可以說是一個書家必學的兩種書體。

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時候,可以尋求一種與所學習楷書風格相近、筆法相似的碑帖來學習,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事半功倍了。

首先選貼

你既然學習的顏楷和歐楷,那你行書的學習範圍就可以更大一些,你可以直接學習顏真卿的行書,例如《爭座位貼》《祭伯文稿》《祭侄文稿》等;也可以學習歐陽詢的行書,例如《張翰思鱸帖》《夢奠帖》等。

歐體的行書作品因為不多,字數也少,你不喜歡的話,還可以選擇與歐體同出一脈的《聖教序》。因為歐體是歐陽詢繼承了魏碑並且融合了王羲之的筆法而成,只是比王書更加險勁峭拔,而緊結、挺秀的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選帖完成後,臨帖之前先讀帖,對所要臨習的範本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分析一下它的用筆有哪些特點。

行書的用筆特點

學習楷書的時候,在起筆、行筆和收筆的時候,各有要求,必須有所交待,如藏鋒、露鋒、回鋒、折筆、頓筆等等。

到了行書的時候,因為書寫的便捷,便將楷書行筆中的一些繁雜的筆法進行了簡化,但這並不意味著行書就好寫了。行書用筆要求在點畫的表現上保持楷書所要達到的或者基本遵循的藝術效果,筆畫該重的地方要重,該輕的地方還要輕,粗細的變化比楷書更加豐富。

行書的起筆中有采用“逆勢切入”的用筆,這基本與楷書相同,但是由於行書行筆較快,因此這種逆勢往往是在空中完成的,筆尖不著紙,稱為“意逆”。而行書的一般起筆都是順勢落筆的,逆鋒起筆是少數的。

行書的行筆過程一般都是中鋒和側鋒相兼的,二者不斷地變化,這也是行書學習的難點。書法學習中有一種說法,就是要“筆筆中鋒”,這種說法有失偏頗。縱觀歷代名家前賢的法書,古人寫行書的時候往往都是中鋒兼側鋒的,都是以“中鋒取勁,側鋒取妍”為準的。

就連以多用中鋒著稱的顏真卿的行書,也是經常有側鋒之筆。行書的特點是中鋒立骨、側鋒取態、微露鋒芒,而富生意,隨著筆勢的往來,翻騰起倒,筆意到處,則體勢也就自然圓活,風骨勁健。

臨帖的時候多讀帖

要想寫好行書,除了用心臨帖之外,用心讀帖更為關鍵。有條件最好把要臨的法書,掛於牆壁上,常常心摹手追,你對原帖印象越深,臨帖的時候越輕鬆。

有的人學習書法,臨帖三個月就能臨的很像,甚至可以脫帖創作。有的人臨帖一年還不能完全上手,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讀帖。讀帖的時候從點畫、結構及基本形態特徵去觀察分析範本上的字,因為經常觀察、分析,時間一長範本就被印在腦子裡了,臨摹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以上是我學習行書的一些心得,不當的地方還望大家提出,您如果有好的學習方法和心得,也希望您能在下方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


翰墨今香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的結構、點畫近於楷書,而又帶有草書筆畫連帶的特點,比楷書靈活多變,方便快捷,比草書清晰易辨,因此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字體。

漢字字體之演變,由篆而隸,由隸而章、楷、行、草,其間隸書擔當了承前啟後的任務。書體在漢代變化最多,隸變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漢代以前的文字統稱為古文字,漢以後的文字稱為今文字。字體由篆書演變為隸書是我國漢字字體上的一大改革。

漢字自誕生起,一直就向著嚴謹、整飭和急速、潦草兩個方向發展。漢代居正統地位的規範字體是像《禮器碑》、《曹全碑》那樣的"碑版體"隸書,蠶頭燕尾、一筆不苟、裝飾性很強而書寫速度極慢,因此漢人不處處用它。他們在竹簡、木牘上書寫一些日常文書時,便採取一種相對率意的寫法,這就是當時的"行書"——"簡牘體"。比簡牘體再進一步,運用省略筆畫,簡化構件的手段,便又形成了當時的草書——"章草"。簡牘體和章草,都是隸書的快寫體,由於它們的廣泛運用,便推動了正統碑版體隸書筆法和形體結構的改革。到魏晉之際,終於改革成了取隸書而代之的新的正統字體——楷書。

與隸變楷同步,沿著簡牘體和章草的思路,誕生了楷書的快寫體——行書和草書(今草)。楷書從漢末萌芽到唐代最後成熟定型,其間經歷了漫長的歷程,而行、草書卻早在魏晉時代就已成熟,這與王羲之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行書成熟雖早於楷書,但從字體的相互關係來說,它是楷書的一種快寫體。唐人張懷瓘在《書斷》中說:"行書者,……即正書之小訛(變化之意)。"因此欲學行書,必先學好楷書,如果初學一上手就臨習行書字帖,結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這一點應引起每個有志於行書書法學習者的重視!

行書的主要特點有:

一、解散楷法。行書是楷書的直接快寫,楷書的許多原則,行書仍宗之不變,但它又比楷書自由,對楷書的一些法則進行簡化,從而使書寫快捷,產生流動感。行書筆法不是另起爐灶,它只是"解散"了楷法,而贏得了時間。

二、省變筆畫。行書可以省略、合併楷書的一些筆畫或改變某些筆畫的形態。

三、放縱體勢。楷書字體趨於方正,每字所佔面積基本相同,具有端正、莊嚴之美。而行書則不同,它加大了橫畫的斜度,字形左低右高,以欹側取勢,不僅在筆法上"解散楷法",在結構上也是"放縱楷體"的。

四、強化聯繫。楷書的筆畫之間、偏旁結構之間的聯繫主要是"意"的呼應,而非"跡"的溝通。行書比楷書更重視意的呼應,並經常將這種呼應強化為有跡可察的聯繫。溝通聯繫的方法有筆連和牽絲兩種。牽絲的連接有一個字中筆畫之間的連接和字和字之間的連接。意的連綿比有形的連筆、牽絲更難掌握、層次更高。

學習行書應注意兩點:

一是行書起筆露鋒居多,但在入紙前仍要凌空取勢,即在空中完成逆入藏鋒的動作而後著紙,否則將會落筆尖細,入浮滑之途。

二是行書中相當多地保留著楷書的筆法,初學應細讀原帖,注意楷行並用,從行楷入手,進而行草,不斷提高書寫水平。

三是選好字帖。王羲之在行書的發展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因此學行書,從臨摹王字入手,才能得到基本方法,不致隨流入俗。大王的名帖有:《姨母帖》、《何如.奉橘帖》、《喪亂帖》、《得示帖》、《蘭亭序》、《聖教序》等。

《聖教序》是唐代懷仁和尚摹集王羲之墨跡的單字拼合成文的石刻,共有兩千四百多字,歷來是行書入門的最佳教材,其缺點是行氣不如上述諸帖通暢自然。不過對初學而言,應先學好單字再成行結篇,故先學《聖教序》再轉其他王帖,是較為合理的程序。王字既熟,還要廣泛臨習歷史上其他名家名作,從中汲取營養,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行書書法藝術水平。


耑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