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今日話題,朱元璋那些事——猛將張定邊!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身在紅塵走一遭,是勝是負已無要,只求此生全力赴,只留身前身後名!

歷史上有很多“打虎”英雄,以一敵十敵百的猛將,但是大多數卻都是相貌粗鄙,行為野蠻。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而張定邊英俊瀟灑,行動飄逸,身材魁梧,留有五綹美髯,頗有一副武林中的“大俠”風範。

不,他就是武林中名副其實的“大俠”!

身在江湖,行江湖之事

很多人都看過金庸的小說

大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行為舉止令人佩服,武藝高強萬人莫敵,重情重義光明磊落。

張定邊就是現實中的大俠!

他相貌偉岸,勇猛無敵,精通兵法,董天文,知地理,會醫學,談百家,急公好義,敢作敢為,他註定了不平凡!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張定邊也曾有過三結義一段壯舉。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陳友諒、張定邊、張必先,黃蓬鎮三結義

只可惜張定邊雖是關羽,而陳友諒、張必先卻不是劉備與張飛!

在元朝末年亂世中,張定邊在未起事時就是一江湖大俠。

能文能武的張定邊

自張定邊投身陳友諒的起義事業後,隨陳友諒轉戰各地……

定都武昌,征伐兩江等地,所向披靡,屢戰屢勝。

陳友諒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成為最強割據勢力,這與張定邊的能征善戰是分不開的。

而由於

“史書往往都是勝利者著寫的”

關於老張輝煌的歷史記載並不多。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但我們可以想象,張定邊能征善戰,為陳友諒開疆拓土,迅速幫其坐穩第一割據勢力,過程中的驚心動魄。

江以南惟友諒兵最強”——《明史》

即便是與徐達、常遇春等相比,也不逞多讓。

可惜老張跟錯了領導,導致最後無法建功立業,

我們可以從幾件事情側面的分析一下張定邊!

第一件事:勸阻陳友諒稱帝

陳友諒的皇位來之不正,是建立在血腥的政變之上。

陳友諒攻下太平城,成為了懸在朱元璋頭頂上的寶劍

朱元璋何時人頭落地,取決於陳友諒何時揮劍,陳友諒是這樣認為的!

除掉了朱元璋這位大敵,奪天下便如探囊取物,陳友諒此時空前的膨脹。

於是他做了一件轟動天下的大事:滅了他的老大徐壽輝“徐皇帝”!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陳友諒是這樣想的,如今我兵威正盛,且今日也已扼住了朱元璋的咽喉

滅了“徐皇帝”,封賞自己身旁大將,則大家上下一心,氣勢最望,定可一舉夷滅朱元璋,坐穩天下!

於是,陳友諒代替了“徐皇帝”,成為了“陳皇帝”!

對此,我們的主人公張定邊出場了

眾人癲狂而唯吾獨醒

張定邊就是那個唯一清醒的人,力阻陳友諒稱帝,併為其說明稱帝的種種弊端

大概內容如下: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老陳自起事起邊開始做皇帝能,如今終於要成為皇帝了,哪裡還聽得進去其他之言

於是,不顧他人勸說,皇帝寶座,我來了!

陳友諒成為了“陳皇帝”。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陳友諒稱帝后,封張定邊為最高軍事長官太尉

但張定邊卻沒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反而冷靜的分析天下局勢

幾番勸阻陳友諒,不要急於稱帝,可見張定邊的遠見卓識!

第二件事:勸阻陳友諒出兵江東橋

陳友諒稱帝后,沒多久便有一個“好消息”到來,朱元璋部大將康茂才要來投降自己

老臣又驚又喜,驚的是自己的“王霸之氣”如此氣勢如虹,敵人主動前來投靠

喜的是自己即將一舉破敵,消滅朱元璋,完成自己統一大業!

對此,很多人表示質疑,陳友諒的“王霸之氣”真的有這麼強嗎,敵人主動來降,陳友諒沒有懷疑嗎?

答案還真是沒有,老陳不是沒有懷疑過康茂才,而是沒有懷疑過自己

沒有懷疑過自己的無敵戰艦,沒有懷疑過自己的百萬雄師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在自己的絕對實力面前,敵人定會摧枯拉朽一般,被自己碾成碎末!

對此,張定邊又掃興的進行勸諫

康茂才無緣無故來投,恐怕有詐!

陳友諒對此,自然是說:

賢弟,不要過於謹慎嘛,此戰定可一戰定乾坤!

於是,陳友諒十幾萬大軍開向江東橋

張定邊見此,沒有辦法,只好儘自己所能,準備好一切,希望此戰可勝

事實證明,存在僥倖心理是不對的

在這裡要提一下背景,康茂才來投誠信說:

“康茂才鎮守江東橋,江東橋為應天(朱元璋老巢)門戶,且江東橋為木橋”

陳友諒想法為裡應外合,直接拿下應天的門戶江東橋(木橋,大船一撞便可撞開),在直取應天,打敗朱元璋。

但是,放陳友諒來到江東橋卻發現,此橋本根本不是木橋,而是石橋鐵橋,根本撞不開,且康茂才也沒有個影子

此時,陳友諒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但陳友諒頗有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令船隊開向較寬闊的龍灣,準備建立“根據地”,再尋朱元璋主力決戰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陳友諒沒想到的是,還沒等其下船呢,朱元璋各部迅速殺出,喊殺聲、奔跑聲、混戰聲不斷

朱元璋以逸待勞、陳友諒部將士疲憊,朱元璋知己知彼、陳友諒部慌不擇路

結果自然是陳友諒部大敗,十多萬部隊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幸好張定邊早有準備,挺身而出,邊戰邊退,硬是帶陳友諒殺出一條血路,逃之昇天

陳友諒此戰,元氣大傷!

此戰可看出張定邊的臨危不亂,是“主心骨”似的人物!

第三件事:擒賊先擒王,萬軍從中,猛攻朱元璋

陳友諒江東橋大敗,很是憤怒,決定重整旗鼓,再戰

起初,張定邊力勸,理由是:

“新敗不久,邊防不穩,不宜再戰,應強邊禦敵,等待戰機”

但同上幾次一樣,陳皇帝認為應以雷霆之勢,速滅敵軍,於是築大船,60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向應天

鄱陽湖大戰即將爆發……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鄱陽湖大戰,張定邊顯神威,發現朱元璋帥船後,“擒賊先擒王”,勇往直前,連斬朱元璋三元大將

而此時不巧,朱元璋帥船碰巧擱淺,形勢十分危機,幸好有常遇春一箭射中張定邊

張定邊不得不退,朱元璋方化險為夷

張定邊在此次斬首朱元璋的過程中身中數十箭,也未曾吭聲,可見他的勇猛

張定邊,此次雖然失敗了,但他“萬軍叢中取敵將”的氣勢卻令無數人膽寒,無數人敬佩,包括敵人。

無奈,朱元璋“火攻”陳友諒,陳友諒部大敗,無力迴天,被困於鄱陽湖

“煙焰漲天,湖水盡赤,死者大半”——《明太祖實錄》

最後,陳友諒本人也在突圍途中被流矢射中眼睛、貫穿頭顱而死

“友諒在別舸,中流矢貫睛及顱而死”——《明太祖實錄》

陳友諒部大多數投降朱元璋,張定邊痛定思痛,硬是待著陳友諒的屍體以及他的兒子陳理,殺出一條血路,逃回武昌。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此戰,可見張定邊的勇猛與忠義!

終是一場空

張定邊帶陳友諒的兒子回到武昌後,立陳理為帝,嚴防死守,準備做困獸之鬥

朱元璋率大軍圍困武昌城,長達四個月之久,後張定邊的的三弟張必先也被朱元璋擒獲

武昌城中,彈盡糧絕,皇帝陳理等人也再也堅持不住,宣佈投降

陳漢王朝覆滅!

關於張定邊最後的歸途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是,隨小皇帝陳杰理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為贏得人心,以及私人對張定邊的欣賞

並未為難這個曾經一心要取自己性命的人

而是封了他一個爵高位低的職位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張定邊投降後心如死灰,再無心於紛爭

歸隱於山野之間,終年九十歲!

二是,張定邊不甘心失敗,率領一支效忠於他的軍隊,誓死突圍

起初還無朱元璋打游擊戰,但是張定邊認識到已經無力迴天

最後只好解散了軍隊,從此隱姓埋名浪跡天涯,成為一名江湖中的大俠,享年九十歲

三是,遁入空門

張定邊失敗後,再也無心紅塵,隱姓埋名,遁入佛門,成為了一位得道高僧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壽終正寢,享年九十歲!

陳友諒營中第一猛將,朱元璋唯一真正認可的敵軍將領——張定邊!

無論是那種結局,均有一個共同點,“壽終正寢”!

這也是人們對這位“有情有義、不同凡響、英雄人物”的美好祝願吧!

時刻錄品歷史

張定邊作為失敗者,卻被所有人所尊敬,即便是一向“成王敗寇”的史書,也不忍心對張定邊進行抹黑。

雖然正史中記載張定邊的史料不多,但我們可以想象,張定邊為陳友諒開疆拓土的那種豪情與輝煌。

倘若,張定邊跟對了領導,他一定是那種可以與徐達、常遇春等名將爭鋒的人物!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