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關心婷


《雍正王朝》的話題帶火也讓“九子奪嫡”的一眾阿哥,十分具有可聊性,其中八阿哥作為勢力最大的一位阿哥可以說處處為人稱道為“八賢王”。《雍正王朝》劇中有刻意拔高四阿哥胤禛,貶低八阿哥胤禩。那麼我們今天就翻開史書,看看歷史中的八阿哥。

八阿哥母親良妃身份低微,所以八阿哥由大阿哥的母親撫養。八個字小熟讀四書五經,聰明伶俐,通曉滿文,漢文,蒙古文等多種文字語言,十分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他為人隨和,謙遜,多受到大臣們的認可。當時朝眾多的朝廷重臣馬齊,佟國維,鄂倫岱,阿靈阿等等都屬於八爺黨的成員。八阿哥17歲的時候就被封為了貝勒,是阿哥中最年輕封爵位的了。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八阿哥被康熙皇帝命令管理內務府總管的職務。第一次被廢太子後,這個敏感的時間段,康熙皇帝卻重用了八阿哥,可見對其倚重很深。

八阿哥開始被康熙猜忌,失去了奪嫡的機會,主要是八阿哥第一次廢太子後,道士張明德相面說他有帝王之相,八阿哥卻知而不理,任謠言流傳。雖然這件事後來查出來是大哥所為,不僅要舉薦八阿哥,還要替康熙除掉廢太子,張明德也被凌遲處死。但是康熙已經從心底裡認為八阿哥一直覬覦皇位,所以削去其貝勒爵位。尤其在接下來的舉薦新太子事件,眾多的朝廷重臣都舉薦了八阿哥,這讓康熙十分震驚。

康熙感受到了來自八阿哥對他的威脅,所以這件事後,復立的廢太子,為安撫百官也將八阿哥的貝勒爵位回覆。滿朝文武,自然唯唯諾諾,唯康熙是從。八阿哥真正的失寵是在歷史上有名的斃鷹事件中。康熙熱河巡獵的時候帶著八阿哥,中途八阿哥因為母親的祭日而沒有繼續跟隨,後來他委託康熙的隨從太監帶一對“海東青”過去。沒想到這一對“海東青”到了康熙手裡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康熙為此大怒,因為八哥在詛咒自己,所以和八阿哥更加疏遠。

ps:只能說這個死鷹是康熙自己導演的一齣戲,目的就是為了打壓八阿哥的勢力,因為第二次廢太子後,八阿哥哥的勢力再一次躍躍欲試。

十四阿哥胤禵當上大將軍王以後,八阿哥自知己奪嫡無望,全力支持十四阿哥。之後康熙和八阿哥的關係有所好轉。但是康熙去世以後,八阿哥的噩運卻開始了。雍正登基以後,一直忌憚八阿哥的勢力,所以處處為難八阿哥。雍正將八阿哥封為和碩廉親王管理工部,後來又處處找事為難八阿哥。就因為刷油漆味道太大,這是歸工部管理,就罰八阿哥跪了一天。後來類似的事情又處處為難,最後不斷的將八阿哥爵位削去,將其改名為“阿其那” (狗)不久以後八阿哥就去世了。


廣聞視點


“斃鷹事件”又稱“死鷹事件”或者“海東青事件”,這裡簡單說一下海東青。海東青是鷹的王者,“萬鷹之神”是滿族的最高貴的圖騰,意思是世界上飛的最快,最高的鳥,據說每萬隻鷹才出一隻海東青,他是翱翔在北國上空的皇。《本草綱目》中對其記載時 這樣說:

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

八阿哥胤禩送康熙海東青可以說是對皇阿瑪的最高尊重,但是這次事件卻成為八阿哥胤禩人生的第一個大低谷。關於這次事件撲所迷離並沒有完全確定的解讀。事件起因是八阿哥胤禩隨駕出行,碰到母親的忌辰所以沒有隨行,事後他送康熙兩隻海東青作為賠罪,但是鷹到了康熙手裡卻已經奄奄一息。此次事件後,康熙大怒甚至說出

父子之情絕矣

這樣的狠話,八阿哥從此脫離了奪嫡的核心,“九子奪嫡”只剩下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十四胤禵“存活”。

關於這件事後世有諸多猜測

1,八阿哥胤禩送海東青是為了賠罪不可能送死鷹,況且因為八阿哥胤禩結黨父子關係緊張,此次賠罪八阿哥胤禩沒必要自掘墳墓。

2,海東青可能在運輸途中出事,可能是他人陷害,陷害的矛頭直指康熙自己。因為廢太子復立時,朝廷文武百官共同舉薦八阿哥胤禩的情況太過震撼,難以置信,萬一逼宮,康熙年老,自然疑心更重,從他凌遲道士張明德這些事上看得出老年的康熙疑心和殺伐心都大於從前。

3,有人覺得海東青其實是康熙自己調換的,為的就是給四阿哥胤禛登基鋪路。八阿哥胤禩黨羽眾多,十四阿哥有要繼任大將軍王,這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康熙剪其羽翼,通過這次事件徹底打擊到八阿哥胤禩的黨羽,以防後面裡應外合以兵變。

《雍正王朝》將這個事件放在了康熙大壽上,作為八阿哥胤禩奪嫡的重要一環,讓人們看到了八阿哥胤禩表面“仁至義盡”實則“狼子野心”,也從側面美化了為康熙獻上祝壽血書的四阿哥胤禛。

因為電視劇中的“斃鷹事件”完全由八阿哥胤禩主導,康熙大壽十四阿哥胤禵在西北打了勝仗,以刻有“壽”字天外隕石為康熙祝壽。十四阿哥胤禵策反了八阿哥胤禩安排在身邊的內應鄂倫岱,開始自己想登基當皇帝。八阿哥黨出現了一定的嫌隙,當初十四阿哥胤禵當大將軍王前,要勤王保駕的推老八當皇帝的誓言煙消雲散。八阿哥胤禩在這樣的情況下打算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老八要製造大混亂,一方面氣倒康熙,另一方面讓康熙降罪老十四,老十四擁兵自重南下“清君側”,他好順勢趁亂逼宮登基。所以八阿哥胤禩親手把十四阿哥胤禵的隕石換成了“死鷹”。果然康熙被氣暈在病床上並且大限將至,但是老謀深算的皇帝沉住氣做了一番應對,穩住了隆科多這一個掌管九門兵力的步軍統領,多方安排下雍正順利登基。

“斃鷹事件”在歷史上是“九子奪嫡”從四個中心(三,四,八,十四四位阿哥)到三個中心(三,四,八三位阿哥)變化的過程 。在電視劇中則是“九子奪嫡”登基前夕八阿哥胤禩的“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


紅雨說歷史


在康熙六十八歲大壽的當天,接到了一件很特別的禮物,滿族最高圖騰海東青,這可是傳說當中十萬只神鷹才有可能誕生出一隻“海東青”屬於真正的萬里挑一。

原本正在舉國同慶的時刻,這隻被送上來的神鷹卻半死不活的躺在哪裡。

當時康熙彷彿看到了自己老態龍鍾躺在病床上面的樣子,瞬間勃然大怒,將送禮的八皇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要知道此時的大清太子之位,呼聲最高的人就是八皇子,可是在這麼一個緊要關頭,卻幹了一件如此讓人失望的事情,康熙當場表示要跟八皇子“恩斷義絕”。

這件事不用想肯定是陰謀,但誰是幕後的黑手就不太好說了,一般來說誰受益誰就是幕後的黑手。

可在當時的情況下,太子直接被廢,四皇子也受到了打壓,八皇子也因為這件事直接在康熙的心中一落千丈。

也就是說從表面看起來,好像大家都是受害者,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康熙是一個對於權勢掌控力非常強的這麼一個人。

雖說當時的康熙已經六十八歲了,但是在他的眼中,自己依然可以為大清的江山添磚加瓦,反正不到最後一刻,康熙是絕對不可能退位讓賢的。

從康熙八歲登基到現在,朝中大臣們的權力幾乎都讓康熙給收了回來,可以說大清的臣子們並沒有多少權勢。

所以康熙並不擔心朝中的大臣奪權,因為這些所謂的重臣早就讓康熙給打壓的找不到北了。

不過只要康熙還在天子這個位置上,就一定會有敵人,比如說自己的兒子們,以前的太子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待的太久了,久到太子快要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了。

說實話不要說皇帝這個位置了,哪怕朝中大臣們的爵位都有可能讓兒女們打得頭破血流。

所以康熙對於太子的一舉一動都很關注,生怕他起了什麼不該有的想法。

不過太子也可能是當的太久了,於是各種毛病都跑了出來,康熙很輕易的就將太子給廢掉了。

原本康熙認為太子不存在了,自己就可以在天子的位置上面穩坐江山,但是朝中大臣們又開推選八皇子當太子。

這就讓康熙很不開心了,自己廢掉太子用了多大的努力,又費了多大的力氣,好不容易現在搞定了太子,朝中的大臣們又開始推選八皇子了,這是給自己添堵嗎?

因為只要太子在位一天,不論這個太子是誰,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轉正,而轉正的方法就是把康熙給弄下來,從某種方面來講,康熙跟太子之間幾乎是死仇。

都說天家無父子,康熙真心不希望自己現在就立太子,可是朝中的大臣們又天天跟自己叨叨,已經六十八歲了,腦子跟以前也不一樣了。

天天聽大臣們這麼叨叨,自己也心煩,於是“斃鷹事件”就出現了,說白了就是康熙在封大家的嘴。

你們不是看好八皇子嗎?現在八皇子就巴不得自己跟這隻死鷹一樣,早早的躺在病床上等死。

其實當時的海東青並非半死不活的樣子,畢竟被關在籠子裡,它也需要休息的,所以在打開籠子的一瞬間,其實這隻鷹剛睡醒,還處於朦朧的狀態。

然後就讓康熙看到了機會,直接借題發揮,對八皇子進行破口大罵,等康熙罵爽了,這隻鷹也開始活蹦亂跳了,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

所謂的鷹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康熙藉著這次的機會將八皇子狠狠的罵了一頓,朝中的大臣也不敢再推選八皇子為太子了。

可是大清的天下畢竟還是需要太子的,不然的話會引起朝野動盪,所以康熙就選擇了最年輕的兒子十四皇子來當接班人。

畢竟十四皇子還年輕,還可以多等幾年,就算立他為太子,康熙也可以用太子還年輕的理由,讓自己在天子之位上面好好的教導一下十四皇子。

就算十四皇子有了想當皇帝的想法也不要緊,大不了自己再努力的生一些新的皇子出現就好了,反正自己的身體還很硬朗,還可以在為大清的江山再奮鬥五百年。


虎頭山小妖


歷史上的“斃鷹事件”的確比《雍正王朝》裡面的更精彩,因為“斃鷹事件”後,即宣告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遭受康熙皇帝的沉重打擊和清洗。而在《雍正王朝》裡,“斃鷹事件”的外化影響完全被康熙皇帝所壓制,他根本就沒有追究這件事的始末。

我們首先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斃鷹事件”始末:

為了緩和九子奪嫡的矛盾,康熙皇帝在一廢太子後,以沒有找到合適的繼承人為由,重新復立太子胤礽,對於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推舉出來的那個新太子胤禩,康熙更是以他年少不經事、獲罪過(張明德案件)以及“辛者庫賤婦所生”等理由給予否決,還對胤禩進行了剝奪爵位的處理(後恢復爵位)。一直公開直挺胤禩的上書房大臣馬齊和康熙皇帝的丈人兼舅舅佟國維皆遭到康熙皇帝的斥責,馬齊家族在這件事中受創嚴重。

然而,康熙皇帝再立胤礽並沒有平息或者緩和九子奪嫡的情勢,反而讓皇子們爭奪儲位的鬥爭愈演愈烈,這直接導致了皇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廢。

很多讀史的人關注的焦點在於:二次罷黜皇太子後,康熙皇帝心中到底默定了誰是未來的繼承人?其實不然,對於當時的朝野具體情況來看,諸王大臣更加關注的焦點在於:一廢太子之後,康熙皇帝啟動的所謂公推太子的結果是否依然有效?

這樣的認識誤差在於對當時的清廷制度規則不甚瞭解。按照清廷的規則,如果康熙皇帝沒有再立太子或者沒有合適的理由否定那個公推結果,那麼康熙皇帝駕崩後,這個公推結果是有效的。換句話說,不出意外,胤禩將會是未來的皇帝繼承人。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胤禩自作孽不可活,犯下嚴重的錯誤,那個公推結果自然而然失效。

胤礽的第二次被廢即意味著他永無翻身之日,而胤礽的再次被廢,與胤禩其實也脫不了干係(不在此贅述),這是胤禩期望看到的結果。

所以說,胤礽再次被廢可謂人所不驚,沒什麼奇怪的。那個公推結果是否有效並啟動才是朝野最為關注的焦點。

按照老八胤禩的為人處世,康熙最信任的哥哥福全、近臣李光地都曾對他印象良好,並多次舉薦他為皇太子,這位八皇子應該是眾望所歸。

《請聖祖實錄》曾記載了一段史事:二廢太子之後,八阿哥曾寫信給康熙皇帝,對他說:如今兒臣該怎麼做?要不兒臣就裝病,免得再有舉薦我的事兒。這無疑是胤禩赤裸裸的試探,言下之意是說如今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了,應該啟動那個公推結果了,我還有機會麼?

康熙皇帝對胤禩的這種試探十分厭惡,於是揭露道:“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請聖祖實錄》)

恰遇二廢太子當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外出打獵,住京北遙亭。胤禩出京祭奠自己的生母去世兩週年,完事後住京北湯泉,派人送去康熙打獵用的的幾架“海東青”。誰知道,這些“海東青”送達康熙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差不多要死了。康熙皇帝雷霆大怒,認為這是胤禩在故意藐視自己,氣得差點心臟病發作。

康熙皇帝藉著這件事對胤禩大加指責,說他“不孝不義”,還將他與皇太子胤礽作比較,說:“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禩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百倍於二阿哥也。”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康熙皇帝以胤禩“行止卑汙,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的罪名,停發他及屬下護衛官員們的俸祿(《請聖祖實錄》)。康熙皇帝表示,廢黜胤礽,並不是要立胤禩,他們都不符合儲君的要求。

這意味著,胤禩的那個公推結果,也隨著“斃鷹事件”煙消雲散,八爺黨遂遭康熙的打擊和清洗,流放的流放,監禁的監禁,死的死。“斃鷹事件”後,雖然還有阿靈阿、赫壽等人積極為胤禩奔走,但是除了胤禩留下的“人心”之外,基本沒剩下什麼牢固的政治力量。

有人會問,為什麼康熙皇帝就沒有好好查一查“海東青”出事的具體原因?

這已經成為一樁無頭公案,因為沒有人有膽子以此來戲弄皇帝斷送自己的前程,即或是栽贓胤禩也會因為收買運送海東青的太監難度太大而無法實行。所以,很多人推測,除了康熙皇帝自己之外,沒有其他人會做這種掉腦袋的事,這根本就是康熙皇帝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其目的在於打擊他十分厭惡的“八賢王”胤禩,推翻一廢太子之後那個公推結果。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運送“海東青”的太監管理不善造成的,但是奇怪的是並沒有俱事的太監關於運送“海東青”情況的報告。假設,“海東青”是因為運送太監管理不善造成的,也許康熙皇帝正是藏匿了報告,利用這個問題來打擊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

儘管要完美完成這件事實在大費周章,但是不管怎麼說,胤禩垮了,公推結果沒了,這對康熙有意保護的默定繼承人還是大有好處的。

而在《雍正王朝》裡,“斃鷹事件”發生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壽禮上,大將軍王胤禵將一塊上有“壽”字的天石作為壽禮讓鄂倫岱帶回北京祝壽,路過八爺府的時候,被老八胤禩給調換了,調換的就是一隻死去的老鷹。結果,鄂倫岱呈送壽禮的時候,死鷹從盒子裡滾出來,滿朝皆驚。

這明顯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之間的鬥爭,按照鄔思道的說法,康熙皇帝無意傳位於他們之中的任何一位,所以在此關鍵的時刻,為了保持政局的穩定,為真正的繼承人創造穩定的條件,康熙皇帝未予追究。

《雍正王朝》是戲劇,將“死鷹事件”戲劇化,延長了以老八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的“壽命”,是為了突出九子奪嫡之戰,延續奪嫡鬥爭的精彩衝突和故事。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似乎更有“咀嚼性”,那就是康熙皇帝對於老八胤禩,為什麼採取了“打而不滅”的措施,反而一再加封,直到康熙皇帝駕崩(臨死罷黜能員幹吏不算)。這和歷史上康熙五十一年“斃鷹事件”後,於五十四年獲罪,八爺黨遭受打擊清洗完全不同,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說是康熙對八爺胤禩“打而不滅”呢?

黃河發大水,管理戶部失察,對於救災泛泛而談,沒有實際措施,除了遭受康熙斥責之外,沒有懲罰他。

刑部冤獄案,老八胤禩繞過老十三胤祥,誘騙肖國興出賣太子胤礽,康熙皇帝直言“其心可誅”,可仍舊加封廉郡王。

《百官行述》是八爺黨門下的任伯安一手操持,康熙皇帝洞若觀火,卻貌似置若罔聞。

八大山莊老十四胤禵偽造太子調兵手諭,說起來,也是出自他八爺黨內啊,康熙也沒有追究。

再就是這次“斃鷹事件”,老十四胤禵與老八胤禩互作“亂”局,康熙皇帝還是不予追究。

老八胤禩是賢能,也會說話,辦事還滴水不漏,相比於老大胤褆,其實陰險得多。但是,老大胤褆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就被康熙皇帝永遠圈禁了,老十三胤祥俠義光明,也被圈禁。為何陰險之人沒事,反倒是胤祥這樣的人卻換來牢獄之災呢?

其實說到底,這也是為了保護他心中的默定繼承人所為。當西藏叛亂的事件發生後,康熙將八爺黨內的老十四胤禵分化出來,讓他擔任大將軍王,挑起八爺黨和老十四之間的爭鬥,轉移滿朝文武的目光。

這和皇太子胤礽復立的作用類似,只有滿朝文武的目光都聚焦在八爺黨和老十四身上,那麼老四胤禛,作為真正的繼承人才是安全的,才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對老八胤禩“打而不滅”的妙用就在於此。可是歷史終究不是戲劇,其殘酷性要比戲劇嚴重得多,“斃鷹事件”就是如此。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的劇情:康熙執政六十年時舉行千叟宴,在宴會上顎倫岱帶來了一個特殊的禮物:這是坐鎮西北戰場,又是聖心眷顧的十四阿哥胤禵千里送來的一顆天外隕石,上面清楚可見一個“壽”字。

這禮物在康熙六十八歲大壽,又是普天同慶的千叟宴上出現,自然是意義特殊,滿堂矚目,也得到了康熙親自下去迎接的殊榮。可是盒子一打開,裡面卻沒有什麼“神石”,而是兩隻死去的鷹,把康熙氣得半死,差點在宴會鬧出一場血案。

這就是有歷史原型的“死鷹事件”,也稱為“斃鷹事件”,和電視劇不同的是,“斃鷹事件”發生於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當時康熙正在熱河巡視,本該隨駕從行的八阿哥胤禩因為是母親衛氏去世兩週年的祭日而沒有一起去,就派了太監送了兩隻海東青鷹去獻給父親,並表示自己會在回駕途中迎駕,然後一起回京。結果當鷹送到了康熙手上時卻已經是奄奄一息,也氣得康熙大罵胤禩,連帶他母親也罵了,還說出了“父子之情,恩斷義絕”的狠話。

“斃鷹事件”是歷史疑案,真相撲朔迷離

我個人相信,胤禩是不可能會送死鷹給康熙的,因為沒這必要,電視劇裡胤禩故意把隕石換成死鷹一事,最主要的是趁著康熙身體不好的時候,火上加油刺激一把康熙,最好把他氣死,自己趁亂奪權,再不濟把他氣倒,自己也可以加快奪權的步伐。

而正史上,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時候,康熙皇帝的身子骨還很硬朗,胤禩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會在康熙無病無恙的時候,用這樣的蠢招來達到氣倒康熙,自己奪權的目的,所以胤禩是不會故意送死鷹的。

目前關於這樁懸案的說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鷹被換了,一個是鷹是正常死亡,有可能是保護措施沒做好導致的。當然第一個說法很難自圓其說,像換死鷹給皇帝這樣的大事,稍不留意就是滅門大禍。


雖然胤禩是讓太監送去,接手送給康熙的也是太監,可太監也不是就不怕死。要是康熙徹查起來的話,碰過鷹的人無一倖免,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接手的人都會仔細查看鷹的狀況,確保無誤後再獻給皇帝,不可能會發生“接手時是好的,送到康熙手上就是死的”這樣的情況。

在當時要想買通一連串接手人,讓他們一起合謀冤枉胤禩也不太現實,誰敢保證康熙就不會查,直接就把矛頭指向胤禩呢?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接手人洩了底,那幕後主使也得被揪出來,這事風險太大,所得利益又太少(此時太子被廢,八阿哥胤禩奪嫡無望,康熙看重的是十四阿哥胤禵,黑手的目標應該是胤禵,而不是失去聖心的胤禩),所以死鷹也不太可能是被人換了。

至於第二種說法也讓人很難滿意,當時雖然十一月的寒冷季節,可海東青本身就是出生於嚴寒的遼東,而要進獻給皇帝的海東青,那保護措施自然也得是最高等級,加上太監、官員的重重把關、照顧。海東青因為保護措施不好而死去的結論雖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既然這樣,“斃鷹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

從上面我們知道:海東青在運輸途中並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但是它們在送到康熙手上確實是快斷氣了。對於這種情況,唯一解釋就是:這“斃鷹事件”是康熙親自謀劃的,因為在當時只有他一人有機會和動機做手腳。

先說機會,康熙是皇帝,他有無數個機會可以把鷹弄死,或者是死鷹換活鷹,甚至鷹可能本來就是活潑亂跳,可康熙就故意把它說成死的。反正誰也不敢質疑皇帝的話,皇帝說是死的,那它就是活著也是死的。

以康熙當時如此惱怒的程度來看,不說興起大獄吧,至少徹查此事也是必要的,可康熙就是沒查這案子,只是把胤禩罵了一頓,停了他的俸祿和糧米而已。原因就是:這案子是康熙犯的,所以他才不會去查。



再說動機,康熙五十一年(斃鷹事件前兩年)剛發生了康熙二廢太子的事件,此事件中還包含著一件大案:康熙五十年的“託合齊會飲案”,託合齊是康熙大舅子、十二阿哥胤裪的舅舅,康熙四十一年出任九門提督(看過清宮劇的人都知道,這個職位對清朝政權的重要性)。

康熙五十年,二廢太子之前不久,康熙收到消息:刑部尚書齊世武、九門提督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在家中宴會,期間討論了儲位問題,似有圖謀不軌的跡象。康熙聽後大怒,下令捉捕宴會眾人,還派了數位皇子去查抄他們的府邸,蒐羅罪證。之後二廢胤礽,圈禁於府裡,當事人託合齊在獄中死去,被康熙皇帝開棺戮屍、挫骨揚灰,不許任何人收葬,康熙皇帝對宗室如此狠毒,這是唯一一次。


太子被廢后,儲君之位空虛,對於已經習慣了有五十年太子存在的朝廷來說實在是不適應,官員們紛紛上表再立太子,以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群臣的立場來看,他們第二次推薦的人選無疑還是那位聲名遠揚的八阿哥胤禩。這就是康熙陷害胤禩的動機。

胤禩在一廢太子時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統治,那時候的康熙還能靠著再立太子來打壓胤禩,可二廢太子後,胤礽已經不可能再被康熙復立,而立其他人則群臣不服,不立群臣又總是打騷擾電話,讓康熙煩不勝煩。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安個罪名(畢竟皇帝也不可能毫無理由地就把皇子給辦了),把群臣擁戴的那個人給一巴掌打倒,打得他在地上起不來,這樣的話,既可以不立太子,又免得群臣老是騷擾,胤禩就這樣栽在自己老父親的手上,再也翻不了身。

康熙是皇帝,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涉及到權柄的時候,別說大舅子,就算是親生兒子都不能留手,可康熙又是一個老父親,“斃鷹事件”這場無妄之災不久後胤禩就得了重病,病好後康熙就把之前停了胤禩的銀糧還給了他,也讓他開始負責一些政事。不過對於群臣依舊上表立胤禩為太子的建議,康熙還是一律駁斥,原因嘛,自然還是那場康熙一手策劃的“斃鷹事件”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小雪微鑑:說起康熙爺,恐怕沒有人不說他精明幹練,“康雍乾盛世”就是在康熙的時候開創的,到了乾隆時期到達了頂峰。但是,人無完人,康熙皇帝的晚年,可是一點也不光彩。“九子奪嫡”這件事在歷史上,是一大丑聞,康熙皇帝的汙點就是從這個時候發生的,而題主所說的“斃鷹事件”,正好發生在九子奪嫡時期,故事情節堪稱在世“狸貓換太子”。

皇位面前,親兄弟也會變成路人

在康熙皇帝晚年,他自己親立的太子被自己給廢掉了,在眾多皇子中,只有胤礽被認為是康熙最可能立儲的皇子,可是,當時的胤礽在很多人眼中,年齡尚小,在很多大臣的眼中,胤礽並不是太子最好的人選。

選太子在封建時期可是一件大事,如果選不好,輕則動搖社稷,重則危及統治,所以,康熙皇帝也不敢掉以輕心,胤礽也沒有被冊封為太子。

而在康熙皇帝大壽的時候,十四皇子在送給康熙壽禮的時候,被八皇子給用死鷹換掉了,結果被康熙皇帝看到以後,龍顏大怒,後來,兄弟二人成為仇人。

九子奪嫡,雍正偷樑換柱,繼承皇位

據史料記載,當時康熙立的太子其實是十四皇子,但雍正卻偷換概念,把十字改了之後,就成為了第四個皇子,因此,雍正皇帝的皇位得來的也並不光彩。

康熙皇帝光明一生,但是九子奪嫡,還上演了“斃鷹事件”,實在是醜聞一樁,怪不得後世一代不如一代,原來康熙並沒有開一個好頭。

但話又說回來了,雖然斃鷹事件挺狗血的,就像小說一樣,是實實在在發生的宮廷皇子爭鬥事件,但雍正後來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皇子爭奪皇位的風險,也算是給自己的父親一個瞑目的機會吧。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高手過招,比試的往往不是誰的招式更高明,而是誰犯錯更少。朝堂之上的皇子以及臣子,誰先失誤,誰就提前出局,失誤少才能笑到最後。康熙晚年,胤禩的一次失誤就曾讓其奪嫡之路變得前途無“亮”。

《雍正王朝》中,在康熙的萬壽節上,發生過一次“斃鷹事件”。該事件由胤禩操作,他將胤禵送給康熙的天石調包成死鷹,目的是攪亂朝局,然後混水摸魚,奪取皇位。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康熙穩住了局面,並未給胤禩可趁之機。

無獨有偶,歷史上也出現過一次“斃鷹事件”,而且當事人同樣是胤禩,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但情節比《雍正王朝》更詭異,主謀是誰至今也是未解之謎。

歷史上“斃鷹事件”發生時的前前後後

康熙廢胤礽後,曾公開議立太子,結果胤禩得到朝堂大多數人的擁護。對於胤禩,康熙深知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這個票選結果讓康熙大感意外,與他默定的人選也不符,無奈之下只好出爾反爾。

事後,康熙對諸臣保舉胤禩為太子之事耿耿於懷:“惟於茲事,忿恚殊甚,務必追其根源。”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來侍衛內大臣、滿漢大學士、尚書等人,當場追查舉薦胤禩的“首倡之人”。經康熙一再追究,有人供出由領侍衛內大臣渾德先發言保舉胤禩。康熙立即批示:

“朕知之矣!此事必舅舅佟國維、大學士馬齊以當舉胤禩喻於眾,眾乃畏懼伊等,依阿立耳——《清聖祖實錄》”

又經追查責問,證實是由馬齊暗中串聯。於是,康熙將馬齊交胤禩看押;馬齊之兄李榮保按律枷責,由胤禩審問;其弟弟馬武以及家族中其他在京任職人員均被罷官。此外,佟國維也受到康熙的嚴厲責斥。康熙此舉,意在敲打胤禩,你不是和馬齊關係好嗎,那我讓你親自審問他。

胤禩雖然受到打擊,但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爭奪皇位的競爭力還在。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胤禩還陪同康熙出遊好幾次,但後來的“斃鷹事件”,卻讓他一蹶不振。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準備前往熱河度假。這次巡遊,正逢胤禩母親良妃去世兩週年的祭日,他要前往祭奠,因此並未隨行。

胤禩祭奠完母親後,也沒有忘記塞外的康熙,他派遣太監帶著禮物(兩隻獵鷹)去給康熙請安,並表示在湯泉等候父皇回京。誰知等康熙收到時,兩隻獵鷹已經奄奄一息。

康熙極為憤怒,認為胤禩在詛咒他快點死,一時“心悸幾危”。他當即召來諸皇子,責罵胤禩“系辛者庫所生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人品不肖、結黨營私等等。

胤禩得知“斃鷹事件”後,更加密切地關注康熙的動態,並買通太監馮進朝等人,在康熙營帳前探聽消息。康熙對此深表擔憂:

“日後必有行若狗彘之阿哥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構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者。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歿已耳——《清聖祖實錄》”

並表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句話,徹底將胤禩打入奪嫡“冷宮”,也宣告他徹底與皇位無緣了。

“斃鷹事件”的嫌疑人

胤禩在送鷹前已經被康熙刻意壓制過,要奪嫡肯定要想辦法挽回聖心,他沒有任何理由與動機,給康熙送死鷹。何況,以他的智商,也不會故意去刺激康熙。這件事的發生,有四種可能:

一、對手故意給他挖坑。當時,所有人都知道胤禩有實力,正在角逐皇位,但爭奪皇位的不止他一人。胤禛、胤祉等人為了上位,指使別人用點拿不上臺面的小伎倆打擊胤禩,也是可能的。

二、隊友故意陷害。胤禩奪嫡時,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幾兄弟抱團取暖。內部爭鬥的殘酷性,絲毫不亞於外部爭奪。胤禩集團的九爺、十爺以及胤禵,面對皇位的誘惑,恐怕也非鐵板一塊。內部只要有一個人動了歪心思,對胤禩的危害更大。

三、康熙故意小題大做。胤禩結黨營私,實力強大,心懷叵測,康熙對其早就不滿。為了徹底斷送其妄念,或者給其他皇子清理障礙,康熙有可能是借小題發大怒。

四、保管措施不當導致鷹奄奄一息。即使利用現代物流技術,也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何況是古代。鷹在運輸途中,餵養不善或者包裹過嚴,都有可能出事。

秋媚說:朝堂之上,波詭雲譎,在利益面前,對手與隊友並不絕對,甚至可以相互轉化。“斃鷹事件”是胤禩爭奪皇位的“滑鐵盧”,他成了最大受害者,其他阿哥也因此少了一個有力競爭者。


秋媚讀史


大清王朝在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的時間裡,曾發生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其中“斃鷹”事件也叫“海東青事件”,是最為撲朔迷離的懸案。儘管後來的人們有各種多解讀,但都莫衷一是。

這事還得從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六日數起。

當時康熙大帝巡視熱河途中,本來八阿哥胤禩是陪待一旁的,可巧是當天是他母親良妃去世兩週年祭日。所以稟告父皇后就先行離開祭奠亡母了 ,但想想為了討康熙歡心,就挑了兩隻上好的“海東青”送過去。沒成想,本來活蹦亂跳的鳥兒送到了康熙那裡卻死掉了!

這下子康熙是勃然大怒,他認為是八阿哥故意為之,以死鷹暗示他垂垂老矣,離死不遠了。於是當即把所有皇子叫來開了一個批鬥大會,大意就是說:你胤禩 一個辛者庫賤婦的兒子,打小我就看你陰險狡詐,長大了你就變得更壞了,揹著我結黨營私,做一些見不得人的的勾當……最後更說出了更絕情的話:“從次朕與胤禩父子之情一刀兩斷”,這一番話下來等於宣告了胤禩政治生涯的結束,也就是說別想什麼皇位繼承的事了,這都跟你沒關係了 ,讓你活著就不錯了,真真是最是無情帝王家呀。

那麼問題來了, 康熙為什麼對自己的親兒子如此絕情呢?不就是兩隻死鳥嗎,以康熙大帝的睿睿、胸懷。他應該不會這麼的小題大做吧!所以呀這其中大有隱情,那麼我們就從“九子奪嫡”說起吧。

“九子奪嫡”被稱為歷史上最激烈的帝位之爭,這是為什麼呢?

一:人數多,競爭壓力大。

康熙有24個兒子,這在古代皇帝中是絕無僅有的,這兒子多,皇帝的位子只有一個,當然有競爭了,其中最有實力,真正參與奪嫡之爭的有九位皇子。九人當中又分成了大阿哥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八爺黨。

其中又以四爺和八爺黨勢力最強。

在經過幾輪明爭暗鬥的大洗牌後,當太子黨、大阿哥黨…紛紛倒下後,基本上能一爭高下的,就只剩四爺黨和八爺黨了。

二:性格既命運。

在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在這場奪嫡之爭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阿哥胤禛,生母出生平庸,在眾皇子中也是不起眼的 ,早期並沒有得到康熙的關注,但這也是好事,能讓他更好的隱藏起來,厚積薄發。

胤禛位人低調、內斂、知進退,善於韜光養晦。他表面上和諸皇子維持友好,私下裡籠絡,結交年羹堯、隆科多等大臣,同時向父皇康熙極盡孝道之事。

那麼再來說說老八胤禩。

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個兒子,生母良妃,出生於辛者庫。從這一點上看,八阿哥可以說從一出生就沒拿到一手好牌。但胤禩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待人寬和有度,辦事能力一流,深得上下朝臣擁戴。可以說是個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

總結下來,老四、老八這兩人就個人能力上來說,可謂旗鼓相當了。可能老八還略勝一籌。那為什麼最後出局的卻是老八呢?

我想八阿哥可能表現的太優秀了,所謂的目秀於林,風必催之。他錯就錯在過早的爆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這從張明德一案就可看出來。

張明德本是個小小的江湖術士,也就靠給人算命騙點錢花。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見到了胤禩,馬上就拍起了馬屁,對八阿哥說了十六個字:

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這話八阿哥聽了當然受用了,就把張明德養在府中做了謀士。不想後來這事被大阿哥向康熙打了小報告。這讓康熙心存了介蒂,又暗地一查,原來八阿哥也在偷偷結黨營私,有篡位之嫌。

就這樣康熙暗下決心要清除八阿哥一黨,給胤禛清除一個競爭對手。因為康熙覺得八阿哥雖有才,但謀略不足,遇大事不夠沉穩,缺乏深謀遠慮。只知道耍滑頭的人;而反觀四阿哥,則是一個沉穩有度,低調務實,剛柔相濟,還孝順的人。

比較來比較去也只有四阿哥才是合適的接班人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分析:“斃鷹事件”只是康熙用來打壓胤禩的一個藉口罷了。


春朝青牛


海東青事件

“斃鷹事件”在歷史上確有其事,而且跟《雍正王朝》的出入很大。公元1714年11月26日,清康熙皇帝在前往熱河一帶巡視途中,得到了皇八子胤禩送來的一個禮盒,胤禩上書稱自己因母親良妃去世前往祭奠,未能陪同康熙皇帝前往熱河巡視,所以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進獻,表明心意。

結果康熙皇帝打開禮盒之後卻差點氣的背過氣,原來盒子中盛著的不是上等的海東青,而是兩隻已死多日的死鷹屍體。隨後康熙便以此為由,對八阿哥胤禩嚴加訓斥,覺得胤禩此舉是在詛咒他早日駕崩,有不臣之心,是賤人辛者庫的兒子,是最下等最卑微的皇子,而且認為胤禩心狠手辣,為了太子之位不擇手段的去殘害同胞,詛咒皇帝。

父子背情,一敗塗地

熟悉草原政權歷史的人應該明白海東青在遊牧民族心中的地位,就當時而言,一隻上等的海東青在滿人心中和我們漢人的麒麟、龍鳳是一個概念,象徵著地位、權力和神聖。皇八子胤禩在康熙年前將海東青換做死鷹,可以說是觸碰了康熙的底線,再加上先前對太子的加害事件,導致康熙從此對胤禩恨之入骨,更別說什麼太子之位了。



“海東青事件”之後,康熙和八阿哥胤禩之間的感情溫度降低到了冰點,聲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可以說從這一刻開始,皇八子胤禩在康熙心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可以當太子的希望,數十年來的苦心經營全部化為泡影,究竟這兩隻死鷹是誰放的,至今仍然不得而知,但皇八子胤禩被人擺了這一道後,卻直接墜入地獄,永世未得翻身。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斃鷹事件”,也就是“海東青事件”,是康熙王朝中“九子奪嫡”中的重要環節。這件大事發生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這一天,康熙皇帝經過密雲縣、花峪溝等地,八阿哥胤禩因為這天恰逢生母良妃去世二週年的祭日,因此不能隨身跟隨康熙皇帝一起通往。故他事先跟康熙皇帝請願,說明不能隨他在旁侍候的緣由,方安心去祭奠母親。然而,棋差一招,八阿哥胤禩能想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可惜的是他只派了一個太監去跟康熙請假,並未親自前往道明原因。並且為表他的忠心與歉意,他還親手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派人送予康熙,然而,生機勃勃的兩隻海東青到康熙皇帝手裡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




這種晦氣的情況讓康熙皇帝怒不可遏,認為這是八阿哥胤禩對自己的詛咒,於是乎大發雷霆,馬上下令召集其他阿哥們,當著他們的面對八阿哥胤禩進行責言,呵斥譴責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無奈,將不可冊立之胤礽放出,數載之內,極其鬱悶。胤禩仍望遂其初念,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

雖然說海東青事件是八阿哥胤禩徹底失寵的導火索,但是由康熙皇帝對他的責罵可知這事件是康熙皇帝對他徹底失望的“最後一根稻草”。八阿哥胤禩一直以來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早就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嚴重不滿,可康熙皇帝念在父子之情的份上並未對他做出極其過分的處罰,如今兩個奄奄一息的海東青讓康熙皇帝受不住了,勃然大怒,直接向眾人宣佈八阿哥胤禩就此被踢出了“九子奪嫡”這一輪遊戲。

怒髮衝冠的康熙皇帝還跟八阿哥胤禩斷絕父親之情,道“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還對他做出了幾個很差的評價“行止卑汙,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胤禩之險,實百倍於二阿哥也!”,並且停他本人及屬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因此,八阿哥胤禩棋差一招,就滿盤皆輸,從此一病不起,再也沒有機會參加奪嫡大戰了。



有的人推測海東青事件是有人陷害八阿哥胤禩,不過康熙皇帝並沒有查明此事,反而是將計就計,就此休了八阿哥胤禩的奪嫡之心,但是誰知道真假呢?畢竟我們都不是康熙皇帝肚子裡的蛔蟲。不過他想打擊八阿哥胤禩和他背後的八爺黨這一事所言不虛,乃是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