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刚登基的朱高炽管不住两个弟弟,历史上朱高炽怎么对他们的?

孤独的爱影室


最近一部《大明风华》火了,这部电视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观剧的体验,与以往严肃的剧情不同,这部剧以幽默风格演绎朱家父子的相爱相杀和当时的那段历史,总的来说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当然也因为这部剧,让我们对一些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朱高炽剧照)

朱棣有4个儿子,分别大儿子朱高炽、二儿子朱高熙、三儿子朱高燧,四儿子早早夭折。大儿子朱高炽在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被封为世子,朱高炽从小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但是喜爱读书,才华横溢,宽厚善良,待人谦和。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不喜欢的,他更喜欢和他性格相似二儿子朱高熙,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熙和朱棣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大儿子也不差,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李景隆带50万大军围攻朱棣老巢“北平”,当时,朱高炽因为行动不便就留守根据地了,根据地只有 1万人,面对50万大军,朱高炽愣是守住了,凭此威望大涨,也为朱棣的靖难胜利提供了一定保障。

三儿子朱高燧也是带兵打仗的料,也战场上也是有万夫莫敌之勇,在靖难之役中也立下一定功劳。


后来在经过各方的争议和妥协后,最终确定立嫡长子朱高炽热为储君太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立为皇长孙,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朱棣爱屋及乌,朱瞻基从下聪慧过人,深得朱棣的喜爱。

在朱高炽被封为太子后,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不满现状的朱高熙开始蠢蠢欲动,十分眼红皇位,甚至出格的密谋造反,因为败露了,被朱棣打入大牢,处以死刑。

(朱高熙剧照)

本来兄弟就少,而朱高炽本性宽厚善良,又博爱兄弟,在他的求情下朱高熙免除了死刑。这不但没得到朱高熙感恩,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也就是在这样惯着下,使得朱高熙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后来,朱棣在北伐的途中死了,朱高炽继位,虽然他继位不但10个月就死了,但是,他的贡献和功绩是不可抹去的。

在他继位期间,把二弟和三弟都做了妥善的安排。给三弟朱高燧优厚的俸禄和好的封地,汉王朱高熙也同样不错的待遇。可以说,朱高炽对兄弟仁至义了。

但是,这个朱高熙却是个不知感恩的小人,在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位后,他发动叛乱,不过被朱瞻基御驾亲征分分钟打败了,最有趣的是,他瞒着城中将士偷偷自己出城投降。当然,朱瞻基根据父亲的意愿,并没有杀他二叔,而关押起来,还去大牢去看望他。可是,这个不知道好歹的东西,想着精神胜利法,把朱高熙用腿绊倒了,你说,这不是作死呢吗,气坏的朱瞻基直接让人杀了他。

真是可悲可叹!

我是历史守夜人,坚持原创,持续为您提供优质内容,加个关注吧!


DU史明智


历史上的朱高炽是一个非常宽厚的皇帝。他的性格早在他父亲朱棣发动靖难战争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朱棣派他在大后方坚守大本营,敌人来攻,朱棣在前方同建文帝的军队作战,分不出兵支援朱高炽。他在这种敌强我弱情况下,毫无畏惧,组织仅有的兵力,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做后勤的在中国古代军事战争中一直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但朱高炽一直任劳任怨,从无怨言。 至于朱高炽和他弟弟关系是有矛盾的,而且制造矛盾的或着说加剧他们之间矛盾的正是他们的父亲朱棣,朱高炽有一个弟弟特别能打仗,在靖难战争中,有一次战局紧张,朱棣为了鼓励朱高炽的弟弟更加英勇的作战,曾暗示朱高炽的弟弟说,靖难成功之后让他当太子。朱高炽的弟弟听到他父亲的话非常非常高兴,果然不出朱棣所料,打仗更加英勇了,战争形势好转,捷报频传。并赢的了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胜利后,朱棣登基称帝后并没有封朱高炽的弟弟做太子。而是选择了稳当的朱高炽做太子。从这一刻起,他们兄弟的梁子就算结下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重。在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继位。而他的弟弟却选择了造反。但造反并没有成功,结局很惨!


菏泽小赵


历史上的朱高炽在登基十个月后就溘然长逝,其实还没有来得及决定如何收拾两个不省心的弟弟。

真正对朱高煦、朱高燧二人痛下杀手锏的,其实是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所以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封为皇太子。

然而,他这皇太子的地位可不稳,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一直在挑战他的地位。其中,朱高煦有军功,所以得到朱棣的喜爱;朱高燧是因为年龄小,也得到朱棣的恩宠。

这两个兄弟经常联手,在父亲面前诬陷太子朱高炽,但最后都被逐一化解。

永乐十四年(1416),朱高煦的夺嫡计划彻底失败,被父亲朱棣打发到山东乐安州的封地。

永乐二十一年(1423),朱高燧原本想要勾结太监造反,但正所谓烂泥扶不上墙,这些计划也破产了。

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继承皇位,他就是在位仅10个月的明仁宗。

朱高炽手握权柄的日子很短,还没想好怎么收拾这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就驾鹤西去了。最终,这个历史使命由明宣宗朱瞻基来完成。

在朱高炽突然去世时,朱高煦想趁机发动叛乱,结果被朱瞻基干脆利落地给平定了,还把朱高煦押到北京监禁。

但由于被监禁的朱高煦还不老实,朱瞻基干脆派士兵把这个叔叔罩在一个大铜缸内,外面堆上木柴,点火加热,把他活活给烫死了。

看到朱高煦的惨状,朱高燧被吓老实了,知道朱瞻基这个侄子会跟他们动真格的,于是安安静静地交出一切护卫,只想做个顺民保命。

这就是朱高炽两个弟弟的最后结局。


HuiNanHistory


用《大明风华》里,用朱棣评价朱高炽的话说,朱高炽开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这恰恰是朱高炽的厉害之处。老朱家造反起家,却冒出你一个圣人君子,就像阴沟里冒出个棉花球。


历史上,朱高炽是否的确如梁冠华所演的那样,不可考。但是正史对朱高炽的评价却异乎寻常的高,也可见其仁义道德甚至影响了整个明朝后续的发展。

虽然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他的儒家理想主义的影响在以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仍能感觉得到。

在朱棣时代,朱高炽虽然时太子监国,但是对于两个弟弟,在朱棣的眼里,都是要优于朱高炽的。所以朱高炽并不能实质性地对两个弟弟产生任何制约。相反一度因为朱棣重信朱高煦,而怀疑朱高炽,导致太子府的很多属官、幕僚甚至被关进了诏狱。而朱高煦的仪仗礼节甚至可以与朱高炽看齐。


虽然两个弟弟巴不得朱高炽早点死掉,但是朱高炽队两个弟弟可谓仁至义尽。

不过后来朱高燧谋反泄露之后,朱棣要杀了他,确是朱高炽求情免于以死;而朱高煦在青州的封地后也暗中招募死士,纵容爪牙烧杀抢掠,残害百姓,甚至以私刑处决朝廷命官,后被朱棣得知,抓到京城问罪,也是朱高炽予以求情,最终削减亲卫,改封乐安州了事。

朱棣死后,朱高炽即位后不久。就下令增加了汉王朱高煦的俸禄,另赏赐宝物数以万计;增加赵王朱高燧岁禄二万石;并授予他们的几个儿子爵位。


朱高燧逐步认清形势,人也变得温和起来;饭跟可惜的是,朱高煦却连一个歉都未道,一个恩都未谢。

十个月后,朱高炽驾崩。朱高煦准备在路上劫杀朱瞻基。未果后,又起兵谋反,兵败被囚。最终朱瞻基不是朱高炽,在若干年后,把朱瞻基烤成了叫花鸡。


炒米视角


1. 朱高煦的条件比朱高炽要好很多,相对于朱高煦,朱高炽雄才大略没有,大肚子到是有一个。他连走两步都得人扶着,这点上,朱高炽完全担不起。而且朱高炽登基的环境也不安稳,朱高煦对这个位置一直是虎视眈眈,更是小动作不断。但就算如此,朱高炽最应该感谢的人还是朱高煦。

2. 对此会有人说最应该感谢不应该是朱棣吗,要不是他起兵翻盘,把皇帝的位置给抢过来了,能轮到朱高炽当皇帝吗?别说皇帝估计连王爷都不能做。对此,小编表示这根本无关紧要,因为事实就是事实朱棣夺位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自然不能成为感恩的理由。而且朱棣还很不待见朱高炽。数次想换下他给朱高煦上去。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朱棣是个喜欢打仗的人,他看着我朱高炽那肥胖又不爱动的身体和性格,想让朱棣喜爱起来很难。而朱高煦就很有朱棣的风采了。不喜欢都不行。因此多次动了要立朱高熙为帝的念头。但最终还是被朱高炽熬过来了。

3. 可能会有人说他应该感谢他儿子朱瞻基,要不是他的存在,也就没有朱高炽什么事了。毕竟那一句“好圣孙”是十分关键的。不过看着好像很有道理,事实上跟朱瞻基一点干系都没有,为何我要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斗争中,不管是帮朱高炽说话还是帮朱高煦说话的,都是以他两为主心骨来进行斗争的。而所涉及到人物事件,都是为了两兄弟的最终胜利而拿来铺垫的。朱瞻基里面最多算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是锋利的武器,但也就仅此而已。


喵喵惊悚密信


《大明风华》热播,在这部剧的前半段,朱棣在世的期间,他们三兄弟明争暗斗,甚是有趣。朱高炽明明是太子,却表现的非常的窝囊,总是被弟弟“欺负”,在父亲朱棣面前,更是怕得连话都说不清楚,表现的十分委屈,总是靠儿子朱瞻基替他解围,导致连朱瞻基都有些轻视他了。与汉王的军功赫赫,盛气凌人,更加衬托的朱高炽懦弱无能,让观众觉得太子连二个弟弟都压不住。但是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么?

历史上的朱高炽,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明君。明朝有三大盛世,其中之一就是“仁宣之治”,说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由此可见,朱高炽绝非是等闲之辈。

朱高炽之所以在电视剧中表现的这么窝囊,实在是因为形势不同了。他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父亲,自然不会有一个锋芒毕露的太子。如果你表现的太突出,这风头不是盖过了皇帝么?就像《琅琊榜》中的祁王。

历史上的朱高炽,在汉王造反的时候,他一味地忍让,表现的很懦弱。实则他是在做二手准备。他深知汉王很恨于谦、杨士奇,所以明面上他答应汉王的要求,贬太子、罢于谦、杨士奇。还开出丰厚的条件,只要他们退兵,就藩,还说出把北京让给他们的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低汉王的防备心,第二可以让天下百姓看清楚,到底是谁在造反。失去了民心,你再怎么折腾也是徒劳。

所以不是朱高炽管不住他二个弟弟,他只是觉得都是一家人,靖难之役朱家人的血已经流的够多了,不想在看到朱家人自相残杀。在他驾崩之前留给朱瞻基的话就是别再看见朱家自家人的血,说白了就是让他放过二位叔叔。


8090看看


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基本是采用了明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四代皇帝的历史记载,在历史记载上进行演绎故事和宫廷内斗,有些还是非常贴合历史的真面目的。

明仁宗朱高炽在记载中比较肥胖,而且走路有点瘸,这和电视剧中的形象是非常符合。明成祖朱棣只有四个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四子朱高爔(未封爵,夭折),活着的三兄弟都是徐皇后所生的亲兄弟。朱棣比起他的父亲朱元璋的26个儿子,确实有天壤之别啊!(朱棣剧照,《大明风华》)

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帝位争夺战。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已经将朱高炽确认为燕王朱棣的世子,也即是王爵的继承者了。靖难之役开始后,朱高炽由于肥胖,走路还有点瘸,不太适合征战,因此就留在了北京做朱棣军队的后勤工作。而第二子朱高煦随着父亲朱棣南征北战,并且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功劳很大 。

朱棣做了皇帝之后,太子这个位置谁来做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儿子是嫡长子,在靖难之役中做后勤工作,人比较贤明;二儿子跟随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功劳很大,人有些缺点。朝中大臣们也是各执一词,这让朱棣左右为难,不知道立那个儿子好。(朱高炽剧照,历史记载他胖胖的,腿有点瘸,需要搀扶)

著名的文臣代表解缙支持朱高炽,毕竟他是嫡长子,又是朱元璋立的世子,人比较贤明。如果朱高炽担任皇帝,文臣们的日子会好过很多啊。解缙这个人鬼点子比较多,他劝说朱棣的方法很特别,他不谈立谁为太子,而是特别夸奖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明宣宗)为“好圣孙”,这让朱棣看清了一个事实,立长子为继承人,可以两代皇帝无忧啊,于是下决心马上立朱高炽为太子。解缙虽然劝诫了朱棣,但也为以后自己被杀埋下了祸根,二皇子朱高煦不是那么好惹得。

狡诈的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朱高煦自认为居功至伟,在朱棣眼中的地位很高,这个儿子不管做什么,他都宽容。

1404年,朱高炽被封为太子,朱高煦封汉王,朱高燧封赵王。既然已经封为藩王就要就藩,朱高煦的封地在云南,他很不愿意,直接拒绝前往,一直留在北京。朱棣面对自己立了大功的儿子也没有办法,也只有留在北京了。(汉王朱高煦剧照,《大明风华》)

为了夺得帝位,汉王朱高煦经常诬告自己的大哥及其支持者,只要抓住把柄就想置于死地。那个对朱高炽立太子有大功的解缙就被他抓住了小辫子,违反了朝廷规制,直接弄死了。

1415年,朱棣觉着该给朱高煦一点补偿,将他封在了山东青州,但仍然拒绝就藩,而且私底下招募了不少精锐的武士。这下朱棣明白了,这是盯着帝位不放啊,于是将大臣参奏朱高煦的奏折全部收拢起来,将他囚禁,并且打算废为庶人。

太子朱高炽这下明白了好多事,马上出来保护自己的弟弟,这也是朱棣希望看到的,假如太子不保自己的弟弟,估计他的太子之位也不保险了。1417年,汉王朱高煦就藩乐安(山东乐陵),总算离开了北京!

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也不是个省心的主。封赵王不久,朱棣就命令他不要就藩,居住在北京,这样朱棣活着的三个儿子都留在了北京。朱高燧也是朱棣宠爱的儿子,经常干出一些不法的事情,他居然把朝廷配给他的赵王长史杀了,多亏了自己太子大哥的求情才得以免罪。

1423年5月,几个朱棣的贴身官员居然密谋毒死病重的朱棣,然后骄诏废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参与密谋的都是原来朱高燧的人。不想阴谋被举报,朱棣获得了“伪诏书”,下令逮捕朱高燧之后,差点没把他吓死,又是多亏了太子进言才得以脱罪。

太子朱高炽博得爱护兄弟、贤明的好名声,群臣绝大多数都拥护他了。(解缙剧照,《大明风华》,被朱高煦陷害致死)

登基的朱高炽如何对待自己的弟弟?

1425年,朱棣病死在北征途中,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他对待自己的这两个亲弟弟还是蛮照顾的。

1、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封赵王,封地在彰德府,治所在河南安阳。明仁宗朱高炽让久居北京的朱高燧就藩,每年增加他的薪酬20000石米。赵王朱高燧本来有常山三护卫,分别是左、中、右三卫,群牧所、仪卫司等,人员差不多20000了。得到赏赐的朱高燧心领神会,距离北京这么近,又拥有这么多人马,必须得让哥哥朱高炽放心,于是放弃了常山卫的左右两个护卫的人马,将自己的附属军队直接减掉了三分之二。

这也算是朱高炽、朱高燧兄弟相知了。汉王朱高煦被自己的侄子朱瞻基打败后,反口咬住了老三朱高燧有参与谋反,给自己的侄子出难题。朱瞻基没有处理自己的三叔朱高燧,就是让人问了话。这下朱高燧吓坏了,赶紧把常山中护卫也交了出去,其他军队人数多的官衙也交出去。朱瞻基只收回了护卫军的人马,其他照旧,并且赏赐了80倾的田园,大约合计现在4000亩。(朱高燧剧照)

2、汉王朱高煦

朱高炽对待不安心的二弟汉王朱高煦也是一如既往的宽大。他即位之后,明明知道自己的侄子在北京探查虚实也不放在心上,反而对朱高熙大加赏赐。封赏了不少财宝、批准立了汉王世子,其他的侄子也都封了郡王,一切以安定为主。

朱高炽在朝臣中的威望很高,汉王朱高煦也不敢轻举妄动,真要做出不轨行为,等同于鸡蛋碰石头,俗话说“仁者无敌”。不过朱高炽的做派也为朱高煦谋反壮胆了,仁慈在某些人看来就是软弱的代名词。

不作死不会死——朱高煦。

朱高炽比较好色,朱棣去世之后他就沉湎于女色之中,当时有一个大臣叫李时勉的,曾经上奏折劝谏朱高炽“戒色”,气的他够呛,差点没把李时勉打死!他只做了10个月左右的皇帝(1425年8月——1425年5月29日)就去世了,和沉眠女色、吃仙丹养生有很大关系!

朱高炽去世之后,汉王朱高煦就开始谋反行动,当时企图劫杀从南京返回北京即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走的太快,他根本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1426年8月,朱高煦在山东乐陵叛乱,同月朱瞻基亲征。双方还没有开战,朱高煦的部下就开始叛变了,都想捉拿汉王朱高煦献给皇帝,面对这种情况,朱高煦只好自己投降了。(朱瞻基剧照,《大明风华》)

到了北京之后,朱瞻基本来也没打算杀了自己的二叔,还到狱中看望他。朱高煦居然在狱中故意绊倒了朱瞻基,气的朱瞻基下令蒸死了他,其他儿子也全部被杀!


穿越再现彼岸


从历史上看,朱高炽对于两个弟弟始终是仁慈的,并没有把他们怎么样。而且朱高炽登基继位也就是九个月,时间很短,也没有精力前去处理朱高煦和朱高燧。

首先朱棣的只有四个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这三个是朱棣的妻子徐氏所生。还有一个儿子朱高爔,但是生母不详,出生一个月就去世了。所以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是嫡子,但是朱高炽是嫡长子,从礼法上讲只有朱高炽是唯一合法继承人。而且朱棣继位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恢复洪武旧制,甚至连建文帝的建文年号都给废除了,改建文纪年为洪武纪年。所以朱棣面对朱元璋敕封的燕王世子朱高炽,是一定要立为太子的,以此显示合法性。但是朱棣的二子朱高煦有战功,在靖难之役后的军队中有威望,而且面对朱高炽会有优越感,于是想要图谋作乱。从一定意义上讲,朱高煦对于当时太子朱高炽的打击,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明成祖的纵容,因为明成祖长期征战在外,明朝是太子监国,为了防止太子权利过大,于是纵容朱高煦攻击太子,以此形成对于太子朱高炽的牵制,以免太子威胁到皇帝。

朱高炽和朱高煦矛盾的由来。

朱高煦的野心的膨胀是在靖难之役里面滋生的,其实最开始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之间还是有感情的。在建文帝在位的时候,当时明太祖去世一周年的祭礼上,朱棣让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煦前去南京祭拜,朱棣派他们去之后就后悔了,万一建文帝把两个儿子扣押作为人质就使得朱棣很被动,建文帝虽然当时有遣返三人的想法,但是朱高煦当机立断,偷了舅舅徐辉祖马厩里面的马,带着两个兄弟直接渡过长江回到北方的北平。

但是接下来是燕王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朱高煦在这个过程里跟随朱棣征战,而朱高炽留守后方的北平,在朱棣兵败东昌的时候,朱高煦帅兵赶至击退了南军解救了朱棣,而后在灵璧之战中朱棣被何福大败,又是朱高煦出现,击败了何福使得朱棣转危为安,可谓是劳苦功高。在江上之战时,朱棣和朱高煦说了一句话。

“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

朱棣的这句话无疑是朱高煦野心的催化剂。在朱棣登基称帝之后,朱高煦被安排在开平领兵,当时商议建立太子的事情,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结交朱高煦,称朱高煦可以作为太子。但是

朱棣下了结论,他说

“居守功高於扈从,储贰分定於嫡长。且元子仁贤,又太祖所立,真社稷主,汝等勿复言。”

这句话记载于《明史纪事本末》,大概意思是朱高炽留守后方的北平功劳是要高于朱高煦的跟随朱棣的作战功劳,太子之位由嫡长子朱高炽继承,并且长子朱高炽仁德贤厚,又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立,是社稷之主,你们不要再说了。

也就是太子定为朱高炽,并且把朱高煦封为汉王,建国云南;朱高燧封为赵王,建国彰德。朱高煦得知消息后,怏怏不乐,于是不肯就藩,还说:“我何罪,斥我万里。”朱棣听说后很不开心,朱高炽于是在朱棣面前说好话,朱高煦这才得以留在南京。朱高煦也在南京期间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是把天策卫划分为自己的护卫,随后又请求增加两个护卫队,常常以唐太宗自诩,他先是说唐太宗当年是天策上将,我现在有天策卫,不也一样吗?随后又说我这么英武,不也和唐太宗一样吗?此后朱高煦就开始参与夺嫡。而在此期间朱高帮助了朱高煦。

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的明争暗斗

朱高煦先是攻击支持太子朱高煦的解缙,最后解缙被杀。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北征回来,太子朱高炽迎驾迟到,朱高煦以此为借口攻击朱高炽,黄淮下狱。但是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高煦被封在青州,赵王高燧封国于彰德,朱高煦不愿意就藩,上奏愿意侍卫在朱棣左右,但是被朱棣强行就藩,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高煦召集的军队,但是被朱棣强行解散。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意图迁都,此时的朱高煦被迁徙在山东乐安州,朱高煦招纳亡命,私募军队到达三千人,同时劫掠纵容军队在南京城劫掠杀人,甚至僭越使用皇帝的仪仗,朱高煦的意图也很简单,他想在朱棣迁都之后,控制南京城,以此为基地夺取皇位。朱棣回到南京后并没有处理朱高煦,但是此后又听闻朱高煦招纳亡命之徒的消息,朱棣大怒,把朱高煦抓回来当面审问,并且剥夺朱高煦的衣冠,囚禁在西华门,最后是朱高炽力救朱高煦,朱高煦才得以保全。

在朱棣驾崩,遗体前往北京的时候,朱高煦当时留在北京的儿子朱瞻圻帮着朱高煦打探消息。当时的信使来往北京和乐安州一个日夜跑了六七个来回。但是在朱高炽和朱瞻基的安排下,朱高煦始终没有作为。最后明仁宗朱高炽登基称帝,给朱高煦增加岁禄,赏赐钱财万计,让他归藩。封其长子为世子,其余儿子皆为郡王。

朱高燧此人长年是和朱高煦勾结在一起的,《明史》记载:

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

在永乐七年(1409年)被朱棣剥夺衣冠,最后是太子朱高炽劝解,朱棣才放过了朱高燧。但是朱高燧搞出了大案,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朱棣突然生病,护卫指挥孟贤等人暗中勾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密谋毒杀朱棣,等到朱棣去世,再从中宫下诏,废太子朱高煦,立赵王朱高燧。总旗王瑜的亲家高以正为孟贤等人画谋,高以正把密谋告知了王瑜。王瑜却把密谋告知朱棣。朱棣大怒,下令逮捕孟贤,居然真的找到了伪诏。孟贤等人都被杀害,王瑜高升为辽海卫千户。最后朱高燧被逮到了朱棣面前,面对杀气腾腾的朱棣,朱高燧一时之间不敢说话,最后是太子朱高燧说“这一定是下人所为,高燧肯定不知道事情。”就这样朱棣放过了朱高燧,朱高燧此后收敛很多。明仁宗朱高炽登基称帝,增加朱高燧的俸禄,朱高燧辞去常山左右二护卫。

可以说朱高炽对于两个弟弟还是不错的。在朱高炽继位九个月去世之后,朱高煦意图谋反,但是兵败被抓回北京,最后被杀,朱高燧由于参与密谋。但是明宣宗朱瞻基没有处罚朱高燧,之后百官抨击朱高燧,朱高燧惊慌失措,辞去自己的护卫,安心养老。


人者仁义也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却是有些管不住自己的两个弟弟,这和他的性格有关。说好听点他是比较仁义,说不好听他就是有些软弱,但这个性格也是他能继承皇位的关键。


朱棣在位的时候,对立谁为太子很是为难。当时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朱高炽非常仁义,并且是嫡长子,二儿子、三儿子全都能征善战,野心勃勃。真正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是因为两件事,一个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比较出色,让朱棣非常喜欢,朱棣认为立朱高炽为太子相当于后面两代江山都能稳固。


另一个是朱高炽为自己的弟弟求情,二皇子朱高煦当时在京城犯下很多罪责,最终惹的朱棣下令将其抓起来。此时朱高炽表现出自己的仁义,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弟弟求情。这让朱棣非常高兴,因为他是篡位而当得皇帝,本来就很担心自己的名声。看到朱高炽的仁义,认为朱高炽能够为他们家挽回名声,并且相信他当上皇帝也能好好的对待弟弟,不至于赶尽杀绝。


历史上的朱高炽,与《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非常相似,可以说在朱高炽的人物设定上,电视剧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曾经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朱高炽当上皇帝的时候,他们更自认为功高盖主,所以并不是很服气。


朱高炽却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仁义,二皇子朱高煦有心谋反,让自己的儿子在京都探听朝廷内部的虚实。朱高炽明明知道实情,却并没有在意,反而对朱高煦大加封赏。三皇子拥兵自重,朱高炽则越加赐给他封地和权力。朱高炽的做法其实非常高明,把两个弟弟的野心化解于无形当中。因为他的仁义,朝廷上下对朱高炽都很信服,朱高炽的威望也很高。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朱高炽在位的时候,全都没敢轻举妄动。


可惜的是,朱高炽虽然非常仁义,但由于身体肥胖、比较虚弱,并且好色,经常的吃一些丹药,妄图能够长生不老。最终,朱高炽在位仅仅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朱高炽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朱高煦和朱高燧先后谋反,但朱瞻基都沉着应对,并且一一化解。最后,朱高煦和朱高燧也都死在了朱瞻基的手里。


雨天论娱乐


永乐二年,朱高炽立为皇太子。在朱棣北征蒙古各部的时候,朱高炽监国,处理日常政务,当国内发生灾害的时候,派人抚恤,为他赢得了仁厚的美名。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经常诬陷他,有人告诉朱高炽:“有人在诬陷你,你知道吗?”朱高炽说:“不知道,我只是尽我的本分而已。”永乐十三年五月朱高煦改封青州,他找各种理由不去封地,他私自招募了三千人的私人武装,这些朱高煦手底下的人经常胡作非为。有一次兵马指挥徐野驴惩罚了几个朱高熙的人。朱高煦竟然亲手打死了徐野驴。

在靖南之乱中,随着父亲朱棣起兵靖难,之后屡次担任先锋立下很多战功。特别是在朱棣兵败东昌的时候,大将张玉战死,之后朱高煦奋力杀敌前来救驾。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口子被南军击败,朱高煦再次前来救驾,此时朱棣大喜并说道:“你要努力啊,太子体弱多病!”这也成为之后朱高煦不愿意就藩的理由,并且以此为由夺嫡。此人和朱棣很像,在战场上多次帮助朱棣转危为安,他觉得自己的父亲也不是太子,最后通过造反当了皇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由于自己父亲朱棣的榜样,导致朱高煦从内心不服气。但是正是由于朱高煦比较残暴这就让朱棣感觉不可以担任皇帝,如果这个人当了皇帝那么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等人就肯定死。毕竟朱棣并不希望自己家里面的发生骨肉相残的事情,于是在永乐二年立皇长子朱高炽担任太子。

朱棣曾经对朱高煦许下过诺言,所以在靖难之役后,朱高煦多次挑战太子东宫之位。先是以称病为由迟迟不去就藩,并且在朱棣面前调拨是非,使得力保朱高炽太子之位的解缙被贬被杀,并且在京城私养武士,击杀兵马指挥官,僭用御车马器物等来挑战皇权。后来知道真相的朱棣对朱高煦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且剥夺了他的冠服和爵位,准备将他废为庶人。身为长兄和太子的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所以跪在朱棣面前为朱高煦求情,此为第一次爱护兄弟。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从北方的归途中病逝,在英国公张辅和阁臣杨荣的安排下,秘不发丧,将朱棣的尸体运回北京,遗诏由朱高炽继位,身居乐安的朱高煦和在北京的朱高燧都不知道这事,完美地避免了一场宫廷争斗。朱高炽继位后,把朱高煦召来北京,给钱给人,还把他儿子朱瞻圻封为世子,其他儿子都给了个郡王位,再把他赶回了乐安,而有过谋反实情的朱高燧,朱高炽又是恩威并施,加了他的俸禄,但也削弱了其护卫,让他迁出北京去彰德就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