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是发动夺门之变的朱祁镇?

红星照耀神州


朱祁镇远比司马懿赵匡胤更无耻,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毫无道德底线恬不知耻!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夺门之变而非土木堡之变。因为土木堡之变的惨败虽然损失了五十万精锐和大量军事物资,但主要是物质领域的损失,完全可以通过再生产来弥补。但是夺门之变使得朱祁镇在孙太后支持下,为了一己私利诛杀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朱祁钰,这位在土木堡之变中导致五十万精锐全军覆没兵败受辱苟且偷生贪生怕死的朱祁镇却二次登基做了皇帝明显得位不正甚至胜过司马懿赵匡胤,导致大明民心涣散人心不在,官场从此由清廉变得索贿成风,大明蒸蒸日上势头急转直下,于谦朱祁钰的死为大明敲响了丧钟。朱祁镇堪称有史以来最厚颜无耻的帝王,手无尺寸之功,胸中无半点文韬武略,败军之将全军覆没,大明差点亡国,差点成为第二次靖康之耻,却在母亲孙太后的支持下通过诛杀功臣再次登基做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和奇事!大明只有战死的将军和武士,却可以有投降的帝王?为了保护那个兵败被俘受辱的废物朱祁镇,孙太后为了儿子能活命释放了大明将士浴血奋战俘虏的五千瓦剌兵,于谦本可以在北京城下全歼瓦剌联军,为了保护朱祁镇不敢追击,结果就眼睁睁地放走了瓦剌大军,而大明土木堡之变中五十万精锐全军覆没。大明由盛转衰是夺门之变造成的。盛世的衰落亡于统治者的私心。国君兵败则身死以避免受辱,若苟且偷生贪生怕死则凌迟处死,为何只有战死的将士却可以有投降偷生的皇帝?或者下罪己诏将自己贬为庶人发配边疆终生为奴服重徭役永世不得返回中原。同时,她母亲孙太后教子无方导致国家蒙难应该下罪己诏废掉自己太后之位,重新立太后,立新帝和太子。朱瞻基有私心爱孙太后和儿子,没让孙若薇殉葬,使得孙若薇一手遮天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孙若薇有私心爱自己儿子,让兵败被俘受辱的朱祁镇回来二次登基继位导致大明人心不在。徐宾有私心,为了当官礼部尚书,去保护朱祁镇。


红星照耀神州


最近《大名风华》正在热播,本是窝窝囊囊的俘虏英宗,复辟成功,立马就把大明的肱骨大臣于谦等给杀掉了,大明朝从此走向了衰落和混乱。

从情感上来说,都认为朱祁镇是一个历史的罪人,也就追究到其复辟、重新取得帝位的来路不正。

但在豹眼看来,其得位没有不正,更称不上最为不正。

影视剧那些东西,就是看个热闹,历史的事还是依据史实说话。

皇位之争,历来都是残酷的,没有正与不正之说,只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

评价一个帝王,也不是看他的皇位如何来的,还是要看他得到皇位之后干了什么?

逆取顺守,这也是自古以来所主张的道义。

土木之变后,英宗朱祁镇失掉了皇位,等到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回来之后,依然有许多大臣请求代宗朱祁钰归还朱祁镇的帝位。

当初,于谦等人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时,他再三推辞,不肯就位。但登基后,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自然不想把帝位再交给别人。

在迎立朱祁镇回归的时候,朱祁钰就不很满意,曾经对大臣们说:“我并不贪恋帝位,是你们把我推上这个宝座的。”

其意思很明白,你们不能说把我推上了就推上来,说把我赶下去就赶下去吧。

之所以朱祁钰对这个帝位不很热迫,其实,不用争也是他的。

朱瞻基就只有朱祁镇、朱祁钰两个儿子,朱祁镇被俘后,皇太子朱见深是嫡长子,才仅仅两岁,这种情况下,既然于谦等人建议孙太后立朱祁钰为新君,已经表明了天下大势,朱祁钰不干,已经没有其他人可干了。

朱祁钰也清楚,他不是孙太后亲生,朱祁镇万一回来,他不仅帝位不保,恐怕性命也不保,做一个摄政皇叔,有多好呢?

可是局势不允许,不得已而为帝。但做了帝王之后,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不仅自己不想退下来,还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皇太子朱见深是孙太后所立,孙太后自然希望将来的帝位还是属于英宗朱祁镇一脉。但朱祁钰通过贿赂宦官和朝臣,终于废掉了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一年后,太子朱见济就夭折了。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成功。

此时,朱祁钰已经病重,而且没有儿子。更为巧合的是,于谦等大臣就在正月十六日白天,已经拟定了奏折,表奏立原太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于已经天晚没有上奏,只等第二天一早上奏。就在当天夜里,就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成功。

朱祁钰被拉下了皇位,一月后朱祁钰病逝。

由于这些原因,朱祁镇的复辟,被称作毫无意义的皇位之争。

因为朱祁钰没有儿子,其死后,不是迎立朱祁镇复位,就是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朱祁镇一样结束囚徒生涯,起码做一个体面的太上皇。

但是朱祁镇,包括孙太后都没有一点政治眼光,起码的政治智慧都没有。

起初是兄弟不和,给一心投机的野心分子以机会。在朱祁钰病重之际,已无子嗣,皇位自然理当归还朱祁镇一脉。道理很简单,事情很明白,但是孙太后、朱祁镇昏庸不明,让那些小人从中滋生事端。

因此,从这个过程来看,帝位早晚是朱祁镇的,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辟,重新取得帝位,也没有来路不正之说,仅仅是毫无必要,徒留后世诟病。

特别是朱祁镇复辟之后,有意无意之间,任由迎复的臣僚冒功滥赏,大肆报复,于谦等许多对社稷有重大贡献的功臣都被冤屈杀死,虽然事久以后,朱祁镇也有所后悔,但为时已晚,这才是朱祁镇真正被后世瞧不上的地方。




豹眼看历史


哪个皇帝是得位正的?

有什么标准?

如果要说不是夺人家位子,全靠自己一刀枪建立帝国,且又是为了天下苍生福祉来说的话,估计只有盘古开天地才能算数…

比起弑兄弑父,抑或让孤儿寡母“禅位”,或是兵临城下,城头换了大王旗之类来,朱祁镇也就是“复位”,收回他原来的东西罢了。

朱祁镇的皇位丢了八年,责任在他自己,非要发中二宝气,体现个人风采,跑去“建功立业”,又信任不懂军事的王振,终酿“土木堡”之祸。



事情发生了,在京城监国的异母弟朱祁钰在群臣拥戴下即位,让朱祁镇这个“肉票”瞬间掉价,倒也是稳定了局势。

好在朱祁镇情商高,虽然成了弃子,却没有丢命,然后还让瓦剌给送了回来。

他这一回来,朱祁钰就尴尬了:迎还是不迎?让还是不让?

老弟没让,不仅没让,还改封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眼看朱祁镇要成旁系了,自己也被囚了,和钱皇后两个正日日难过呢。谁知朱见济没了,朱祁钰也病重了。

江山眼看无主,慢着,还有前皇帝在…

“夺门之变”就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它来得正不正?

来得正好啊。


钱多多读文史


1457年发生在大明王朝的“夺门之变”让大明王朝在历史上又镌刻了一场重大的事件,自明宣宗朱瞻基将帝位传给嫡长子朱祁镇后,大明王朝就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1449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这是北宋“靖康之耻”后的又一个封建王朝的巨大耻辱,明英宗被俘,弟弟郕王朱祁钰挑起重任,继位为明代宗,主持和维护大明王朝向前发展。

而至于题目所问的问题,为何有人说朱祁镇是中国历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指的是夺门之变,

但这种说法我认为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发生夺门之变不是明英宗在暗地里勾结朝臣发动的,而是朝臣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而主动发动的。

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生病较重,朝中大臣石亨、徐有贞看到此种情况认为此时正是迎明英宗再次登基的打好机会,所以联合朝中其他大臣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将被代宗软禁起来的明英宗恭迎到大内,宣布英宗复位,而此时代宗还在后宫内养病,当他听到发生夺门之变后,仰天长叹,无奈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为他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先于自己死去,自己当前又身染重病,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能力。

实际上从石亨、徐有贞发动的这场夺门之变,完完全全是出自对于自身政治利益考虑,如果明代宗朱祁钰病情日益严重,最终去世,那他去世后皇权还是会重新落到朱祁镇的手中,因为:

1. 明代宗朱祁钰仅有一个儿子而且已经先于自己去世;

2. 明宣宗朱瞻基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朱祁钰去世后,皇权必然会重新回到朱祁镇手中。

3. 即便皇权未能重新回到朱祁镇手中,也一定会落到他的儿子朱见深的手中,因为明代宗去世后,皇权不可能交到其他旁支的手中。

所以,石亨、徐有贞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先发制人,如果代宗朱祁钰去世,大权重新回到英宗朱祁镇手中,那么对于重新掌握权力的英宗,对朝中的大臣势必要有一个极为不好的印象,甚至是部分还要受到惩罚和打压,甚至是丢掉性命,而大臣们主动出击就完全能够化解这个问题,大臣们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算是拼了。

说英宗得位不正有点过了,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的也很贴切,这在明英宗重新继位后对弟弟代宗的一系列处置上就可以看出。

1. 将代宗重新废为郕王,将其软禁在永安宫。

2. 代宗朱祁钰死的很蹊跷,应该是英宗暗中所为。

3. 代宗死后,朱祁镇将其修建好的陵寝拆除,将其葬在西山即景泰陵,没有进入十三陵。

4. 赐朱祁钰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


朱祁钰之所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完全是哥哥朱祁镇一手造成的,也是弟弟朱祁钰才保住了大明江山的持续发展。虽然在迎回英宗的问题上,以及软禁英宗方面朱祁钰确实做的有些残忍,但是换做是朱祁镇,他也会做如此的选择,在皇权面前有几个能够拿得起、放的下呢!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后,应该以仁对待弟弟朱祁钰,而不是以恶来对待他,而且对于已死的弟弟朱祁钰也不放过,足可见英宗的心胸。



这种说法是源于西方文化的一种说法——景泰八年的朱祁镇夺门之变是全球历史中,最成功的政变之一。

事实上,若是深究下去的话,明景帝(明代宗)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仓促上位取代明英宗朱祁镇,也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政变。

为什么说明景帝朱祁钰也算上一次政变?

一、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皇明祖训》)。

现代社会是无法去想象这种制度有任何的先进性。可是明朝却能用这项制度完全杜绝了元朝时期,因继承法的因素而导致的皇位流血战争,从而致使国家动荡的因素。

事实上,朱祁钰并非如《大明风华》中所说的,直接登基为帝。他(郕王)只是他哥哥亲征前留下来监国的藩王而已。

当年他们的父亲英年早逝,只留下孤儿寡母,宫里流言说祖母诚孝昭张皇后要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内阁阁老“三杨”和朝野上下人心晃动之时,皇祖母诚孝昭张皇后召众臣到乾清宫,哭着指朱祁镇说:“这是天子!”随后又拒绝垂帘听政。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明史卷一百三 列传一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传》

连皇祖母都不敢违背祖上制定的嫡长子继承,作为郕王的朱祁钰确实也是被于谦和孙太后推上去的——当年瓦剌太师也先放太上皇朱祁镇回来的时候,明景帝朱祁钰懊恼地跟于谦这些大臣说,“当初老子都不想做的,是你们要死硬推”。后来有听了于谦说的一定要接回朱祁镇,懊恼说,听你的、听你的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明史·于谦传·是第一百七十卷·列传第五十八》

这说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的,作为监国的朱祁钰内心是不想做这个皇帝的,除了是违法之外,应该也是怕守不住,沦为北宋徽宗和钦宗这样的下场,估计也是于谦拍着胸膛扑扑响,还有孙太后的坚持,才勉强接受这个皇位的。

二、朱祁钰成为明景帝,只是明朝危机时的一种折中手段而已

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监国……己巳,皇太后诏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明史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景帝传》

从这里也能看出,朱祁钰根本就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他哥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当土木堡事变的消息一传回京城,孙太后就立马立了朱见深为太子。

而他朱祁钰当时可是在朝堂里,亲眼看着马顺等三人被那群文官给活生生打死的。是于谦劝说他,莫怕,只要坐着就行的。

1、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2、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3、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明史卷一百七十 列传第五十八 于谦传》

孙太后先立朱见深为太子,再立朱祁钰为皇帝,其实用意也是很明确的,明景帝朱祁钰只是个代理皇帝,一个为了保国的折中方法而已,百年之后,依旧是朱祁镇明英宗这一脉的。

现代是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的。那个时代,经历了太多苦难,是明太祖朱元璋用礼法、重典重塑了华夏文明,才避免胡化。因此那个时代的人民是对待嫡长子继承制、法制是看的于天一样持平的位置。

所以当瓦剌也先被打跑后,当明景帝的野心在稳定中慢慢成长后,他所面对的困难是与他祖上朱棣靖难一样的场景——正统,已经深入人心,要么用杀戮来掩盖一切,要么就淹死于唾沫之中!

明景帝虽是一代明君,却得位不正,明英宗虽昏庸无能,却是正朔!要么他朱祁钰能联合于谦,用杀戮、鲜血来洗涤皇位,要么这是一条不归路!

在和平时期的明景帝同样是有野心的,当太上皇朱祁镇被瓦剌送回来时——十六日,自东安门入。上(朱祁钰)迎拜,太上(朱祁镇)答拜。拜毕,相抱持而哭。各述授受之意,推逊良久,乃送到南内。”

看起来是兄弟情深,可若是深究下去,太上皇朱祁镇从东安门进京城的那一刻就只能是个罪人了,东安门,又称安定门,古代时是军队出征时的“生门”(注意是出征),平时显贵们是不会选择从这里入城的,因为这里平时是走粪车的……

太上皇朱祁镇没有从凯旋门(德胜门)入城,也没有从大明门(正门)入。所以,太上皇朱祁镇可不仅仅是在哭诉兄弟之情,而是哭他的囚禁之苦……

一切就这样,朱祁镇住进了南宫里,一住就是七年!

朱祁钰囚禁他哥哥太上皇朱祁镇,天下没人敢去帮他(除了朱祁镇的正妻),就连他哥哥的亲生母亲孙太后也不敢去帮,因为这是朱祁镇应该要承受的责罚,是对土木堡之变、紫荆关被攻破、京城保卫战死难的将士、人民所要承担的责任。

但朱祁钰不应该去触碰《皇明祖训》的底线,不应该那么急躁去否定孙太后确立起来的正朔礼法。

之前若是说朱祁钰上位只是一种折中的方法,那么他去废掉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政变了。

开始时,别说孙太后和大臣们,就连太监都否定废太子的做法,可后来当朱祁钰选择贿赂、提拔等方式,终于让太监和大臣们选择沉默时,反对他废掉朱见深这个太子的人,竟然是他朱祁钰的结发之妻汪氏——他的皇后竟然是最后的障碍!

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明史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景帝传》

他做到了,废掉了皇后,立了自己的儿子,可是才一年,他独子朱见济夭折了!

壮年时期失去幼子,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可还有一件更痛苦的事情在等着朱祁钰——那就是大臣们在揭他的伤疤——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再这样的揭伤疤的打击之下,明景帝疯了。为了能生出儿子来,他不顾一切,竟然让教坊司送所谓能好生养出儿子的妓女进宫里来——“放纵地淫乱、酗酒,信任奸人。毁坏奉先殿(皇家家庙)的偏殿建宫殿让妖妓居住”(孙太后废朱祁钰的诏书)。

那个时代的人并不认为朱祁镇是非法的!

夺门之变时,戍卫大殿的侍卫们看到有人走过来,就例行公事问了句:“前面是于谦大人吗?”得到的答复是“我是太上皇朱祁镇!”所有的侍卫全跪了下来,随后东华门随声而开……

事实上,于谦早知道夺门之变了,可他并没有做什么。那时候他也不敢做出什么来。

因为景帝朱祁钰当时病重了!若是他敢镇压,那么参与其中的太上皇朱祁镇是忤逆,而孙太后的家人也一样的忤逆。他若是镇压,太上皇和孙太后要么死于乱刀之中,要么只能被贬为庶人。可要是这时候景帝朱祁钰死了,谁登基?朱见深?

天下的藩王会信于谦是个忠臣吗?朱见深会信任于谦不是“董卓”?不是“曹操”,不是“王莽”?

有人说,景帝朱祁钰在太上皇朱祁镇回来后应该让他暴毙的

孙太后早想到了,所以先立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若是景泰五年,景帝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没有夭折,朱祁镇应该活不到夺门之变。

但是朱见济夭折了,朱祁钰疯了一样四处找能生儿子的女人进宫。这足够是让孙太后的家人开始与其他人一起串联起来了。

最为关键是他病重了,连一些大臣都怕他挂掉——帝舆疾宿南郊斋宫。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

而且,若是一开始就让太上皇朱祁镇“暴毙”,认为有于谦在!可谁又知道,当时已经出现有人在讨论于谦“功高震主”了——但知有于谦,而不知有朝廷。

可于谦是忠于他内心中的明朝,而非是朱家的明皇朝。

所以当朱见济夭折时,于谦去并没有去“信任”壮年的景帝朱祁钰能再生出儿子来,反而是劝景帝从新立朱见深为太子。

所以当景帝朱祁钰病重时,当于谦的儿子于冕听闻石亨南宫图谋,急告于谦处断时,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

所以,当朱祁钰病重时,听到大殿突然响起鼓声时,忙问近侍,是“于谦吗?“(这里可不是问候于谦,而是在问是于谦在发动政变吗?),当得到的答复是太上皇复位了,景帝朱祁钰连说:“哥哥做,好!”

虽然后人说“英宗不得正始,景宗不得正终”。但在那个时代,英宗就算在景帝的内心,依旧是正朔的存在


史之为用


明朝明英宗朱祁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二次登上皇位的人,而原因自然是因为土木堡之变。但是要说他得位不正,到没有必要,他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出生四个月就被立为皇太子,可谓根正苗红。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兵败被瓦剌俘虏,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在于谦等重臣的支持下,皇太后命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监国。

而后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镇被尊称太上皇。

没过太久,朱祁镇竟然传奇般地从瓦剌南归,从种种史料记载中我们能够大概猜测出朱祁镇南归时的心理:明英宗朱祁镇当时应该已经无意于重新拿回本属于自己的皇位,只希望能安稳地度过余生。但朱祁钰并不这样想,朱祁钰时刻防着朱祁镇复位,于是将朱祁镇软禁。

直到朱祁钰病重,在重臣石亨等的支持下,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称帝。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朱祁镇根本没必要发动夺门之变、而夺门之变不过是再填耻辱一笔呢?

这要从当时的情况说起。

当时,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临危,正是因为朱祁钰病重,失去对局势的控制,夺门之变才能成功。那么假设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钰之后的皇位传承该如何?

按照中国古代皇位传承习惯和明代的嫡长子继承制,首先最合乎朱祁钰意愿、最有资格继承朱祁钰皇位的当然是朱祁钰的儿子。事实上,在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登基之后,已经顶着朝堂压力废除了朱祁镇长子、原太子朱见深而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但是很不幸,朱见济太子之位从未得到正式承认,并且早夭。

而直到朱祁钰病重,再无子嗣存活再世。

那么很显然,无论朱祁钰愿不愿意,在他时候,皇位都会传承到他的侄子、明英宗朱祁镇长子、原太子朱见深手上,甚至明英宗朱祁镇顺其自然复位的可能性也极大。

也就是说,朱祁镇的皇位其实不过是从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儿子手上夺过来的罢了。

再分析石亨等大臣为何会在朱祁钰病重时发动夺门之变扶持朱祁镇登基而不是让皇位顺其自然传递到朱见深手上呢?

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大臣第一大功劳:拥立之功。

瞧瞧夺门之变之后,石亨被推首功,加封忠国公;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曹吉祥执掌司礼监,成为宫中宦官之首。

而为了证明“夺门之变”的正义性,那明代宗朱祁钰得位就必然被退到得位不正的立场,正因为这样,当年力主朱祁钰临危登基的重臣如北京保卫战第一功臣于谦就不得不处理。

于是,因为石亨、徐有贞等人的陷害和推波助澜,于谦含冤而死。

于是在历史上,朱祁镇的人生又多了一一项错杀功臣的污点。

其实,明英宗在后来也意识到自己被石亨等人利用了,夺门之变根本毫无必要,所以也开革了很多在夺门之变中有功的大臣。


历史上的小秘密


其实夺门之变发不发生都没有多大必要。首先太子是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祁钰一脉已经没有能继承皇位的皇子了。其次,朱祁钰病重,连祭祀都需要大将石亨代替。说白了,朱祁钰死了,皇位不是朱祁镇就是他儿子的,夺门之变夺得是什么,夺的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皇位。赤裸裸的一出闹剧。

所以说,不存在得位不正,这个皇位本来就是他和他儿子的,只不过时间提前了一个月罢了。


历史的宠儿


朱祁镇不是得位不正,而是完全没这个必要,要说得位不正的,那靠杀戮上位的李世民、武则天,靠逼迫幼主上位的司马懿、杨坚、朱温、赵匡胤就更不正了,甚至连被史书黑出翔的杨广和雍正,他们的争议性都比朱祁镇要高好几倍。

最近的一套热播剧《大明风华》,把朱祁镇推上了风口浪尖,也把他母亲孙太后塑造成了一个勾心斗角、为了权力不折手段的腹黑心机婊。可实际情况是:朱祁镇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不管各方面来说都是帝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即使是土木堡之变后,帝位空虚,孙太后也是先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再同意郕王朱祁钰继位,就是要昭告天下:朱祁钰只是代理摄政,其皇位最终还是得回到朱祁镇一脉。

虽然朱祁钰最后利令智昏,废掉皇储朱见深,另立亲生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另建轨道,将帝位转移到自己一脉,可此举却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反对,连自己的老婆汪皇后因不同意而被废了,可见朱祁钰这样强行偷天换日的做法是很不得人心的。

而且朱见济也没有做皇帝的福气,立为太子第二年就去世了,三年后其母杭皇后去世,景泰帝身边没有了支持的人,也失去了希望,加上群臣不断要求确立皇储的事宜(由于景泰帝无后,皇储的人选只剩下两个:要么归政太上皇朱祁镇,要么按照孙太后的安排,让侄子朱见深继位),景泰帝内外交困,不久后就病倒了,也就这样被石亨、徐有贞等人捉住了空隙。

据《明史纪事本末》所记,从景泰元年朱祁镇回国后,八年的时间里不断有官员上书要求易储(归政太上皇或让位朱见深),只是景泰帝凭着皇帝的身份一一否决了,罢免了不少官员,还有因此事被杖责打死的,尤其是朱祁钰最为倚重、事事听从的股肱大臣于谦,也要求立朱见深为太子:

先是,景帝不豫,以储位未定,中外忧惧。兵部尚书于谦日与廷臣疏请立东宫,盖谓复宪宗也

所以只要朱祁钰一死,朱见深继位可以说是铁板钉钉的是,只不过石亨和徐有贞这些人想有拥立之功,不愿让于谦拔得头筹而精心策划了一出“夺门之变”,把朱祁镇拥上了皇位,也把他给推上了“得位不正”的舆论之中,朱祁镇是着实地又被石亨等人坑了一把:

时武清侯石亨知景帝疾必不起,念请复立东宫,不知请太上皇复位,可得功赏。

也无怪乎谷应泰评价其“夺门”二字,英皇不得正始,景皇不得正终。始知曹、石所谋不臧,小人贻误人国,刻薄寡恩如是哉!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说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朱祁镇怎么丢的皇位。还统14年的时候,朱祁镇亲率大军去改打蒙古,因各种因素自己的军队全军覆没,导致战役的失败自己也被蒙古所俘虏,失去了人身自由。就这样朱祁镇被蒙古软禁了一年,也没有为难他。本来蒙古想以朱祁镇为人质,让明朝割让疆土,那曾想朱祁镇被俘后,朝堂不可一日无君那,于是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蒙古一看明朝又立新君,留着朱祁镇也没有用便将其放回朝。

这时朱祁钰的皇帝当的正上瘾呢,听说哥哥被放回来了,还没等哥哥入宫便派人在半路上将其抓获软禁起来。由于朱祁珏害怕朱祁镇复位,但又不能杀他于是派人严加看管。

然而朱祁珏上位后,唯亲是用打击异已,治理朝政的能力远不如朱祁镇。在当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他们还是觉得朱祁镇当皇帝更适合。于是大臣们联手趁朱祁钰一个不注意,将软禁朱祁镇的大门撞开,迎接朱祁镇当上了皇帝。而朱祁镇复位后,勤政爱民唯贤是用,使当时的经济得以稳健的发展。对于弟弟朱祁钰也只是将他

的权力缩小了,并将帝号改了回来,独独没有改年号。

右弟弟病故后,朱祁镇以非常隆重的仪式进行了安葬。因此这一场事变被称之为夺门之变。

朱祁镇也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所谓得位不正是历史的必然,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玉洁507


明朝时期,景泰八年,发生了一件政变,法器政变的这个人不是王爷,而是曾经当过皇帝的朱祁镇,因为那个时候的他已经被软禁了七年,正好弟弟朱祁钰病重,所以他联合了一些政治阴谋家进行了政变,趁着朱祁钰病危,朱祁镇重新夺位。

在正月十六的那天晚上,朱祁镇在士兵的拥护下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而病危的皇帝朱祁钰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没过多久就暴毙而亡了,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让明朝延续两百多年的忠臣于谦,这个事件也是明朝最大的冤案。

朱祁镇的这场政变,其实无处不充斥着宫斗的阴谋和侥幸,如果当时有人带兵平叛这场政变,想必朱祁镇会死在这场斗争里面,不过很多人都说,其实着这场政变很没有必要,为什么呢?其实这样从明朝当时的皇位继承人开始讲起。

当初朱祁镇其实有一个儿子叫做朱见济,可是爱朱见济五岁的时候就夭折而死了,后来朱祁钰为了能够多生一些儿女,便宠幸了很多的妃子,可是却都没有效果,更无奈的是,因为努力造人,掏空了身子,身体年纪轻轻就直转下滑了。

于是立太子这件事情就被提早进入了商讨的阶段,朱见深肯定是不能列入储君之位的,因为若是朱见深重新当了太子,那么明英宗朱祁镇就会重新掌管朝政,因为自己软禁了明英宗,如果朱见深以后当了皇帝,朱祁镇肯定就会被放出来,况且朱见深还小,朱祁镇这个太上皇就能重新管理朝政。

不过除了朱见深之外,就只有一个人选了,那就是襄王朱瞻墡,可是即使朱祁镇想要这做,自己的身后还有太后阻止,出于种种的顾虑,朱祁钰只好将立储的事情放在了一边,可是没想到却发生了一件大阴谋。

后来的事情就是多门之变了,后来朱祁镇重新当皇帝的第四年里,贤臣李贤才将真相给揭露出来的,当时朱祁镇问李贤当时政变的细节,李贤回答说:迎驾的这种说法是可以的,可是夺门这种说法,怎么能向后人展示呢?这个皇位本来就是陛下的,说是“夺”这个名声就不好了,幸亏当时成功了,若是提前败露了,陛下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这是的朱祁镇一下子被点醒了,说道:郕王(朱祁钰)重病不起,群臣肯定会让复位,根本用不着这样的动乱,这帮人又怎么邀功获赏,也不至于会做出如此的杀戮,被老天以天象警醒,于是朱祁镇便,马上下令:从今以后奏章之中,不能出现夺门的字眼,并且还将当年冒功的四千多人全部废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