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她的被废让天下人同情,她为什么被废?

鱿鱼游客


秦始皇一统六国确定了皇帝的名号并制定了后妃制度,而秦始皇一生并没有立下皇后,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才有了第一位皇后,那就是我们熟知的吕雉。皇帝为天下第一人,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妃自然同样拥有无上的权利,并且有母仪天下之风。

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位皇帝想要废除一位皇后也是及其的不易,除非这位皇后做出了有失皇家最严的事情或者有祸国殃民之举,也就说一位皇后除非做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才能够被皇帝所废除,皇帝废除皇后当然也要先要布告天下,列举出皇后所犯过错才能进行废后一事。

可是历史上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她的被废让天下人同情,可是如此之下这位皇后为什么被废呢?

胡善祥既然能从皇太孙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肯定是一位有母仪天下之风的女子,胡善祥从皇太孙的妃子到被废处皇后之名这段时间一直待人宽厚,心底善良,更是没有任何过错,可是这么一位优秀的皇后还是被朱瞻基给废除了。

朱瞻基之所以要废除胡善祥主要还是因为不爱这位皇后,胡善祥能嫁给朱瞻基完全是因为朱棣的缘故,当时胡善祥的善良仁厚被人们口口相传,朱棣得知之后就派人把胡善祥招进宫内。朱棣一见到胡善祥就认为其与自己喜爱的孙子朱瞻基异常般配,加上胡善祥的善良之名,朱棣就做主让胡善祥嫁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和胡善祥完全是朱棣做主才走到了一起,显然符合当时的局势,毕竟古代都是父母之命占主导位置,胡善祥的家人自然也接受这门婚姻。胡善祥是一位善良的女子,自然不会做出违背父母之命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的嫁给了朱瞻基。

可是问题出在了朱瞻基身上,朱瞻基在迎娶胡善祥之前就已经心有所属,朱瞻基爱的一直是与自己青梅竹马也就是后来的孙皇后,孙皇后虽然同样拥有母仪天下的风度,奈何朱棣心中已经认定了胡善祥为朱瞻基正妻,按照明朝传统胡善祥必定会称为一代皇后。毕竟明朝一直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朱棣传位于嫡长子朱高炽,朱高炽也会传位与朱瞻基,胡善祥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称为一代皇后了。

朱瞻基面对朱棣断然不敢说个不字,毕竟朱棣是一位甚有威严的皇帝也是朱瞻基的爷爷,出于孝道朱瞻基也不敢反对朱棣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病逝传位与朱高炽,可是朱高炽却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就驾鹤西去,皇位也就落到了朱瞻基的身上,胡善祥也就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可是朱瞻基一直在找胡善祥的过错,希望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废除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可惜一直没有结果。偶然间朱瞻基灵光一闪,以胡善祥没有为其生下太子的名义将胡善祥废除。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朱瞻基此举简直是儿戏,一代皇后岂可因为没能生下太子而废除,朱瞻基废后之举看似无可厚非,可明眼人眼里都知道朱瞻基因为不爱胡善祥才把其皇后之名给废除。

胡善祥一生善良仁厚本来嫁给了朱瞻基让人觉得是天赐好运给这位心善的女子,奈何最后却被废除了皇后之位,原因竟然是皇帝爱着是第三者,人们自然会对胡善祥产生同情之心。

我们也可以从朱瞻基废后之事看到一个道理,第三者不受人待见原来古之使然,那怕现在我们依然是看不起第三者插足,同情原配。


豫北老崔


如果胡善祥长得像邓家佳,我想朱瞻基也就不会废她了吧。


胡善祥和孙氏一同被封给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胡善祥为妃,孙氏为嫔。


历史上孙氏大约不叫孙若微,这名字是小说家言,但是孙氏应该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在《明史》中,居然记载了她的美貌,四个字:幼有美貌。


小时候就长得很好看,长大了应该更好看了。


朱瞻基很喜欢孙氏,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嘴里说喜欢贤惠的女人,喜欢有文化的女人,喜欢道德高尚的女人,其实最喜欢的还是漂亮的女人。


朱瞻基有多喜欢孙氏呢?


他初即位时,封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按照大明的规矩,皇后有金宝金册,皇后以下有册无宝。


宝和册是啥呢?宝就类似于印章,册类似于证书,皇后有印章有上岗证书,嫔妃们只有上岗证书,没有印章。


但是朱瞻基太爱孙氏了,破例给她金宝金册,这待遇和皇后一样了。


朱瞻基宠幸孙氏对胡善祥这位皇后就有点冷落。


当了皇帝,30岁的朱宣德帝瞻基却还没有儿子,宫里宫外都盯着皇帝那些妃子的肚子,谁能第一个生下皇子,在皇室的地位就会飙升。


《明史》记载,孙氏知道一个宫女有了皇帝的种,她就假装怀孕,十月临盆她把小宫女的孩子抱了来,当成自己所生,这个孩子是个男孩就是朱祁镇。


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宣德帝朱瞻基,本就喜欢孙氏,这时候见她又生了儿子,对她就更宠爱有加了,但是孙氏这时候已经是贵妃了,在后宫地位已经到头了,除非封她为皇后。


这时候宣德帝进行了一波很神奇的操作,也不罢免皇后,毕竟这是自己爷爷给自己指的婚,自己下旨罢免未免不孝,他劝胡善祥自己上书辞职。


帝令后上表辞位,


让胡善祥自己说,这个皇后我不干了,谁爱干谁干。


谁爱干呢?当然是孙氏了。


不过孙氏还是假惺惺的推辞了一下:


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辞职的皇后胡善祥被封为静慈仙师,居住在长安宫。


宣德废后的时候,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曾想劝阻,但是朱瞻基显然已经下了决心,谁劝也没用。


虽然几年后,提到废后这事儿时,宣德曾经叹息一声说: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啊。


这话未必是后悔,很可能是写史书的人替他后悔,废后那一年朱瞻基都三十了,还小?


而且他是个连自己叔叔都能清蒸的狠人,封自己喜欢的女人为皇后,这种事他后悔个球啊。


只不过无错而废后,大约他也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分,毕竟胡善祥也和自己同床共枕了很多年。


宣德他妈张太后,就是《大明风华》中吴越饰演的那个角色,虽然对儿子废后没有说什么,但是胡善祥被废后她经常找她谈心,有时家里举办家宴让胡善祥坐到孙皇后的前面,还拿她当儿媳妇对待。

对这事儿,孙皇后很不爽。


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


因为有张太后罩着,胡善祥在后宫的日子不算太难过,只是没了男人的滋润而已。


不过那个叫朱瞻基的男人,几年后也将驾鹤西去,她和孙氏都成了寡妇,唯一不同的是孙氏的儿子成了皇帝,就是著名的明英宗。


明英宗正统七年,张太后去世。


胡善祥的靠山没了。


孙皇后这时候已经是太后了,吊孝时她安排胡善祥的位置和宣德别的嫔妃一样,这就是打压。当年郭圣通的皇后位被废时,阴丽华见了郭圣通都是以姐妹之礼相待,绝对没有你被废了,就低我一头的高傲。


张太后的葬礼上,胡善祥哭的惊天动地。


她知道贵为太后的孙氏在用太后的身份打压自己,而她的苦日子大约才刚刚开始吧。


张太后去世当年,胡善祥也就忧郁成疾去世了。


孙太后对自己这位当年的竞争对手下手挺狠:用嫔御礼葬金山。


嫔对于胡善祥这个没有犯错被迫辞职的皇后来说,简直就是侮辱了,嫔是刚刚够格是皇帝的女人,再往下面的姬就是皇帝女人的候选人,没有品级。


胡善祥无故被废,天下人一直很同情她,但直到孙太后去世,英宗在众大臣的倡议下才恢复了她的皇后的身份,但是陪着宣德依然是他喜欢的孙皇后。


这大约是最好的安排吧。




薛白袍


在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孙若微和胡善祥是御史景清的女儿,在朱棣攻破南京的时候,景清遇到了故旧孙将军,连忙把大女儿托付给了孙将军,孙将军给她改名孙若微,加入了朱允炆的秘密组织中,在一次刺杀朱棣的行动中失败。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接受朱棣的命令,加入锦衣卫,秘密调查靖难遗孤刺杀事件的来龙去脉,希望从中找出朱允玟的下落。

在调查这起刺杀事件的过程中,朱瞻基和孙若微相识,最后相爱。

她的妹妹胡善祥在靖难之役的破城之日,被朱高炽用他肥胖的身体藏在了身后,躲过一劫。事后,朱高炽把胡善祥领到了主管宫廷礼仪的胡尚仪那里,认胡尚仪为姑姑,由她扶养成人。

因为自己不愿意找太监对食,了却残生,于是,利用选秀女的机会,跑到朱高炽那里,主动提出要伺候他儿子朱瞻基。而朱高炽也认出了这个女孩就是自己当年救下的靖难遗孤。由此和朱瞻基有了一段姻缘。

以上是《大明风华》里的剧情。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孙姑娘能够入选太子妃,多亏了当时是太子朱高炽妃子的张氏,太子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和孙若微是同乡。在一次回乡省亲的过程中,接待工作由孙若微的父亲孙忠负责,孙若微就有了接近彭城伯夫人的机会,当时孙若微年幼,但是她的相貌和伶俐,让彭城伯夫人印象深刻。

永乐九年,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朱棣觉得需要给朱瞻基选太孙妃了。这时,太子妃张氏在母亲彭城夫人的授意下,向朱棣举荐了孙若微,朱棣下令孙若微进宫,当时孙若微年仅10岁,由太子妃张氏抚养。

如此说来,孙若微和朱瞻基从小解除的机会自然就多一些,属于青梅竹马的那种类型。

永乐十五年,朱瞻基满20岁,到了真正给皇太孙选妃的时候了,据司天监来报,说是后星照耀鲁地,就这样出自济宁的胡善祥入选,成为太孙妃。

这样一来,原本属于孙若微的太孙妃被胡善祥截胡,自己成为嫔妃,二人的矛盾由此而来。

胡善祥生于济宁,父亲是锦衣卫百户胡荣。胡善祥稳重善良,仪态端庄,对婆婆张氏非常孝顺,张氏也愈发喜欢胡善祥。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驾崩。他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母亲张氏晋升为张太后,胡善祥晋升为皇后,孙若微自然成为孙贵妃。

孙贵妃长相妖媚,心机颇多,加上自幼跟朱瞻基相识,在感情上,朱瞻基偏向孙氏。

婚后两年,胡善祥为朱瞻基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位是顺德公主,一位是顺清公主,没有儿子。这是她的硬伤。

而孙贵妃却为朱瞻基生下了儿子,取名朱祁镇。据历史记载,这朱祁镇并非孙氏亲生,而是宫人之子,是朱瞻基一时起性而为所生,孙氏把孩子抢了过来,把那位宫女杀死。

这些事情,孙氏当然不会跟朱瞻基说。

母以子贵,生下儿子的孙氏,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朱瞻基决定废除胡善祥的皇后位子,让给孙氏。

但是,这件事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他们皇后还年轻,说不定以后会生出儿子。而张太后那里,自然是偏向胡善祥的。

遭到阻碍的朱瞻基一时间无计可施。与心腹杨士奇商议,杨士奇建议让胡善祥自己提出让位。


接下来,胡善祥以体弱多病为由,提出让出皇后之位,朱瞻基再三挽留之后,答应胡善祥的请求。

既然过不下去了,又何必强求!胡善祥没有哭,也没有闹,静静的搬出了坤宁宫,住进了长安宫,做了静慈仙师。

宣德十年,宣宗驾崩,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改年号正统。孙皇后成为孙太后,张太后成为太皇太后。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薨,胡善祥在宫里从此没有了依靠。在丧事期间,孙太后严厉指责胡善祥,认为她没有资格为太皇太后守陵。

归去一年之后,胡善祥病逝。孙太后召集重臣商议以何仲礼仪安葬胡善祥,杨士奇坚持认为应当以皇后礼仪安葬,进入景陵。理由只有四个字——后世骂名。

然而孙太后没有听从杨士奇的建议,以一般嫔妃的礼仪下葬,埋在了金山。


明英宗天顺六年,孙太后薨。明英宗知道了自己的生母并非孙太后。又对孙太后打压胡善祥的行为感到不妥,于是下令恢复了胡善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的谥号,修寝陵,但是不入宗庙。

两个女人的恩怨至此结束。


品读春秋001


朱瞻基废掉胡善祥后,天下人同情她,可见她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好皇后。在宫里有皇太后喜爱,在民间也很受爱戴,可为什么就被废掉了呢?


胡善祥,女,山东济宁人,1402年生,1417年为皇太孙妃,1426年立为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皇后,1429年被废,她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被废掉的皇后,史称“恭让皇后”。

胡善祥的父亲因为大女儿入宫做了尚官,因此被封为锦衣卫百户。后来因为自己做了东宫皇太孙的妃子,后为皇后,父亲被升为光禄寺卿,可见胡善祥的家境一般,父亲也没有富多大的势力。但是为什么能被成为皇太孙的妃子呢,日后还成为皇后?


一、胡善祥被选为黄太妃是因为司天监?

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

根据《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为皇太孙到诏选皇太妃,司天监就上奏朱棣说后星直指山东地济宁地区,上天旨意是皇太孙妃在济宁,在古代,尤其是皇家都很相信迷信,因此朱棣也就下旨并派人去选妃,就这样,胡善祥被选中,但是胡善祥并没有直接被册封,而是经过好几月的观察。


胡善祥被安排独居小楼,没想到她住的小楼有红白相间的仙气萦绕,好几月都不散去,邻里们觉得这是祥瑞,看来确实是上天的旨意。之后便被册封为皇太孙妃,宣宗登基后,立为皇后。


二、胡善祥是个好皇后,性格温顺,无媚态被废

封建社会的皇家后宫,从皇太后到妃子,勾心斗角、争宠夺位,很是残酷,人好恰恰不是很适合宫斗,另外长得好看是其次,再说被选为妃子的人,没有那个会像比嫫(mó )母但是在后宫,重要的是要有权谋之术,妩媚之态,御夫之术要掌握一点,宫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胡善祥的为人忠厚善良,是老好人型的,无城府,无媚态,不会去献媚皇帝,抓不住皇帝的心。幸好是黄太孙时就是原配,不然定会当不了皇后。

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

张太后是仁宗的妃子,他对胡善祥合适关心爱护,在被废之后,经常把她诏进后宫来一起吃饭,并让她坐在孙皇后之上,令孙后很是愉快。可见张太后对胡善祥的喜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胡善祥与孙后的紧张关系。


孙贵妃进宫后,皇后上面胡善祥就失宠,直至被废。


三、没有为宣宗诞下皇子,与之感情不深,被废。

胡善祥进宫后,我宣宗生下两个公主,是为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作为皇后,最大的职责就是承担着皇族的龙脉延续,如果不能诞下皇子,按照历史规律,多半被废或者失宠被打入冷宫。当时的孙贵妃很是幸运,为宣宗诞下了儿子,是为皇长子,宣宗得了皇子,便以“母以子为贵”为理由想废掉胡善祥,但是自己拿不定注意,随即召集大臣商议,于公元1429年被废。

宣德三年春,宣宗令皇后自己请辞退皇后位,被废之后,在长安宫出家,赐号静慈仙师,于公元1443年逝世,终年41岁。不久便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可见宣宗废胡立孙早有打算,可见与她没有深厚的感情。

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明史·后妃列传》

宣宗恭让皇后胡善祥无故被废,令天下人很是遗憾,因为他的为人善良,深受百姓爱戴,都为之可怜。据《明史·后妃列传》中记载,虽然宣宗后来很后悔自己年轻时的废后,但是斯人已去,任何的后悔都只能无济于事。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贤对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七年闰七月,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后来,英宗继位,钱皇后劝说英宗为胡善祥恢复名号,英宗在同大学士李贤商议后,为她恢复皇后名号,修建陵寝,但是按照明朝的法礼,她不能入太庙,也就是不祔庙(按照明朝的法礼,只有皇帝的原配皇后才能如太庙)。


以上的两点虽然都是胡善祥被废的原因,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皇后的胡善祥逃不出要为皇家延续龙脉的政治属性,她被废只不过是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政治牺牲品之一,况且在封建社会的皇族,女性很少有自己的婚姻!


南山居史


《明史 后妃列传》: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已,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

1428年三月,明宣宗朱瞻基以“自惟多疾,不能承祭养,重以无子”为由,废黜胡氏皇后之位;册立太子母亲孙贵妃为皇后,大有“拔乱反正”之势。何以言此?一切还得从为朱瞻基选妃说起。

青梅竹马

成祖朱棣与皇后徐氏都非常喜爱朱瞻基这个皇孙,对其颇用上心。到了读书的年纪,特意安排“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姚广孝,为其讲授经典,还为皇孙的婚姻大事,早早开始张罗。

朱瞻基外婆彭城伯夫人,回河南永城探亲。偶遇当地主薄孙忠之女,见其聪明伶俐,惹人怜爱,回京便将情况告知太子妃张氏(瞻基生母),将其作为朱瞻基的妃子人选。后又经朱棣等人“面试”,都颇为满意,小瞻基也看上了这位小姑娘。朱棣念其时年十岁,年纪尚小,将其留在皇宫,由太子妃张氏抚养。皇孙与孙氏有足够时间培养感情,可谓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胡氏入宫

或许出于太过疼爱,1417年,朱棣又下诏为皇孙朱瞻基选皇太妃。根据钦天监观测的“星象报告”,妃子“当在济南间求之”。后寻得锦衣卫百户胡荣女儿胡善祥,符合“天相星气”的特质。入宫后独居小楼,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的奇观。朱棣又根据钦天监的“评估”,册封胡氏为妃,孙氏为嫔。仁宗朱高炽继位当年,胡氏册封为太子妃,作为补偿,特赐孙氏得服妃冠服。

由此可以看出,不仅太子对孙氏非常喜爱,连作为“公公”的仁宗皇帝也默认孙氏的地位,只不过碍于朱棣在世时确定的妃、嫔,不好违背,才作出了补偿“机制”。封建时代是一妻多妾,正妻作为原配,只能是一位;妾可以多位,地位上是天差地别。

分析废黜

所以胡皇后被废的主因便是,宣宗皇帝心有所属,所属之人为青梅竹马的孙氏。碍于朱棣生前给胡、孙两人所确立的坐次。仁宗时,胡氏为太子妃,孙氏为嫔;宣宗继位后,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与父亲仁宗作法类似,宣宗软磨硬泡,为孙氏争取了金印。根据明朝的祖制,册封皇后应授予金印、金册,而贵妃只授予金册,从而区分出两都在地位上的差别。

史书记载:上颇事游幸,且好弄。后数数规讽,上稍厌后。适后疾无子。

说宣宗不务正业,胡皇后多次规劝以及无子都是其被废的诱因。在封建时代,皇帝虽然没有完全的独裁,但要铁了心做一事,也难有完不成的。上述的“适后疾无子”成了宣宗废后的“师出有名”,经宣宗耐心地作“思想工作”。杨士奇、杨荣等重臣也只能默许了宣宗废后的决定。

后记

至于宣宗答应杨士奇的“若此,则愿陛下待两宫当均一。昔宋仁宗废郭皇后,而待郭皇后恩意加厚”,鬼才信。若“待两宫当均一”,又何来废黜一说。也幸亏“婆婆”张太后的庇护,出于补偿心理,张太后常常对胡氏加以宽慰,不用独自面对“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冷宫生活。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胡善祥端方贤良,所以被朱棣选为太孙朱瞻基的妃子,后来又无争议地成为皇后。不过比较之下,朱瞻基更喜欢他的孙贵妃,所以不管不顾地废了胡善祥。朱瞻基此举虽不孝又无情,更对胡善祥造成极大伤害,但却在无意间为大明王朝延续了生命,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胡善祥的父亲是锦衣卫百户,虽出身低级武官家庭,但胡善祥却自幼就端庄有礼,心地善良,稍微长大一些后,更是获得了很多人的好评。朱棣在给朱瞻基选皇太孙妃时,胡善祥因为个人修养而顺利入选,被钦定为朱瞻基的配偶。后来朱瞻基当了太子,她就是太子妃,朱瞻基做了皇帝,她就成为皇后。

胡善祥无论是言行举止和内在修养,都无愧于她母仪天下的身份如果没有意外,她必然成为时人敬仰名留后世的一代贤后。但可惜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强大到不可战胜的对手,此人就是孙贵妃。而孙贵妃之所以不可战胜,是因为朱瞻基站在她的背后。


孙贵妃的经历也十分传奇,她是山东邹平人,和朱瞻基的姥姥是同乡。孙贵妃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因为容貌美丽而声名远播,朱瞻基的姥姥也听说了这事。老太太琢磨着自己家已经出了一位皇后,如果下一任皇后是自己的老乡,而且又是自己介绍的,必然对整个家族有大大的好处。于是老太太热情高涨地向自己的女儿,也就是朱瞻基的妈妈张皇后进行了推荐。

孙贵妃入宫时才十岁出头,和朱瞻基可谓是青梅竹马,感情自然十分亲厚。不过在册立太孙妃时,她仍然败给了胡善祥,因为在朱棣的心目中,将来的皇后不仅要容貌出众,更重要的是要人品端方,有母仪天下的范儿。

朱棣这个决定,让朱瞻基、孙贵妃还有朱瞻基的姥姥都很不爽,但是他们全都无能为力,在一言九鼎的朱棣面前,他们的战斗力都是渣渣。


不过朱棣毕竟不能长命百岁,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又是个短命鬼,即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朱瞻基登上了皇位。他虽然按照爷爷和老爸的意思,将胡善祥封为皇后,但内心却仍倾向于青梅竹马的孙贵妃,更何况孙贵妃有一点占据了上风:她为朱瞻基生下了儿子,而胡善祥却只生了两个女儿。

朱瞻基开启了他的废后之旅。胡善祥行为举止没有任何差错,无辜被废自然会引起物议沸腾,但这难不倒朱瞻基,他逼着胡善祥自己辞职,然后自己还再三不准,最后营造出“皇后铁了心辞职让贤,皇帝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的局面,将胡善祥赶下了皇后的位置,孙贵妃自然成功上位。

朱瞻基假惺惺地下旨说:胡皇后身子骨一直不好,皇后这个岗位工作任务又很重,所以她平时很辛苦,再加上一直没生出皇位继承人,所以自己屡次请求辞职。我俩人夫妻一场,再加上我又很重情义,所以坚决不答应,可是无奈她态度十分坚决,我也只能如她所愿了。辞职以后她就住在长安宫修道,一切待遇不变。


朱瞻基做戏做全套,还给胡善祥赐了个道号:静慈仙师。这个道号大有深意,静,是让胡善祥消停地别闹事;慈,是让胡善祥有委屈也憋在心里。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其中的猫腻,但朱瞻基是皇帝,自然无人违背他的意愿,也只能默默替胡善祥不平,朱瞻基的老妈张太后就是如此。儿子当了皇帝她也管不了,只能在行动上表示对胡善祥的亲厚,有事没事就找“静慈仙师”聊天,遇到宫里有宴会的时候,还把胡善祥的位置安排在孙皇后的前面,这也算是无声的表态了。

胡善祥很感激张太后的照顾,对张太后的感情很深。在张太后病逝后,她也因为伤心过度,仅过了不到一年也伤心而逝,当时的明英宗用嫔妃的礼仪规格埋葬了她。

朱瞻基废后之事虽然做的过份,给胡善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对大明王朝却有续命之功。朱瞻基驾崩之后,孙贵妃的儿子朱祁镇做了皇帝,孙皇后也自然升格为孙太后。朱祁镇是个不靠谱的皇帝,听了大太监王振的忽悠,御驾亲征去打瓦剌,结果被生擒活捉,成了瓦剌人的“肉票”,大明朝廷里顿时乱成一团,很多人都建议迁都南下,避开瓦剌人的兵锋。如果真如此决定,那大明很可能成了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



这时候孙皇后显露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决断,她听从了于谦等人的建议,训斥了建议迁都的大臣,同时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把朱祁镇奉为太上皇,让瓦剌人手里的肉票直接失效。正因为孙皇后主持大局,明军才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成功,延续了二百年的生命。孙皇后之于大明,绝对功在社稷。

话说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来之后,直接被弟弟朱祁钰(明代宗景泰帝)关起来,直到八年后才复辟成功,又登上了皇位。苦难的历程让他变得十分仁慈,又是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养老钱,又是废除了过人殉葬的制度。对于被他老爸伤害过的胡善祥,他也比较同情,在老妈孙皇后去世后,给胡善祥恢复了皇后的名份。

这对于已经去世的胡善祥,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李飞叨


大家好,我是江东小吏,今天借着大明风华热播,给大家讲一下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被废的前因后果。

一、事出皆有因,只怪她遇到了个性皇帝朱瞻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胡善祥的基本情况。胡善祥的父亲当时是一名锦衣卫百户,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姐姐,底下还有五个妹妹。姐姐名叫胡善围,在明太祖初年被选入宫中做了一名女官,之后升为尚宫。虽然,胡善祥的父亲在锦衣卫这种爪牙机构当差,但是对子女的家教很好,尤其是胡善祥,端庄贤淑,温柔大方,远近闻名。可能是由于姐姐在宫里当差或是父亲的缘故,胡善祥的品行就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于是,在为皇孙朱瞻基挑选正妃时就将胡善祥作为了优先人选,之后也确实被选为了正妃。她的父亲和哥哥们也沾了她的光,都升了官。

事情却没有如她想象的那样发展下去。因为在胡善祥之前,朱瞻基身边就有了一位从小亲梅竹马的孙氏(也就是之后的孙皇后)。其姓名不详,后人称为孙氏或孙皇后。

自九岁就被选进宫陪伴朱瞻基,并由朱瞻基的母亲亲自教授礼仪。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朱瞻基当皇帝后肯定会立孙氏为皇后。可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到了朱瞻基成婚的年龄,朱棣却为他选了胡善祥作为正妃,而让孙氏做了侧妃。

朱棣的话朱瞻基不敢违抗,但朱瞻基毕竟是有个性的皇帝,当他登基后,仍将胡善祥立为皇后,而将孙氏立为贵妃。将象征皇后身份地位的金宝金册赐予孙氏。按照明朝后宫规定,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由此可见,朱瞻基对孙氏的偏爱,同时也看得出朱瞻基的个性,为了所爱不管不顾。

胡善祥皇后被废,实属无奈,却也在情理之中

宣德皇帝朱瞻基即位后,对孙氏宠爱有加,逐渐将胡皇后边缘化。再加上胡氏一直没有诞下皇子,而孙氏却为朱瞻基生下了长子。这更坚定了朱瞻基要为孙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在《明史 列传一 后妃》有记载,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常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孙贵妃生下皇子后,朱瞻基就想法设法把胡皇后废掉,而把孙贵妃扶正。如果按正常来讲,就算孙贵妃生下皇子,也即便胡皇后没有儿子,身体多病;至多孙贵妃得到的宠爱更多一点,但也不至于到废后这一步。而且,朱瞻基为了此时的合法性、合理性也是大费周章。

在《胜朝彤史拾遗记》就有记载:宫中传言贵妃生皇第一子,上逐诏张辅、杨荣、杨士奇等入内。谕之曰:“朕有一事与卿等议,固出不得已,然亦决矣。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为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

由此判断,朱瞻基确实很宠爱孙氏;其次,这里边必然伴随着一些复杂的事情。什么复杂的事情呢?宫廷斗争。这样的事情任何时候都避免不了。

以历史上对胡善祥和孙皇后两人的评价来看,两人的能力水平不在一个层面。了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土木堡之变”。儿子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孙太后顶住压力否定了部分人南逃的建议,立庶子朱祁钰为帝,化解了危机。可见,孙皇后的处事能力超然。而胡皇后只是德行好,但是处事能力并不出众。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是无法与孙皇后比较的。

我是江东小吏,欢迎大家关注。


江东小吏


《大明风华》里的胡善祥显然被黑化了,如果真实历史里的胡善祥有一点邓家佳的智商也不至于被废。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与她个人无关,完全是明宣宗朱瞻基个人不喜欢胡善祥所致,有明一代,朱元璋规定皇后不得是高官勋贵之女。因此大明王朝的皇后都是平民之后。朱棣不算,他娶的徐达之女。这是唯一的特例。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第一任皇后,结发妻子。史称恭让章皇后,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胡荣这个官还是女儿当皇后以后加封的)。朱瞻基这个媳妇是明成祖朱棣选的,可以说,无论朱瞻基喜不喜欢都得要,朱瞻基比胡善祥大三岁,在永乐十五年19岁的朱瞻基与16岁的胡善祥奉旨完婚。选为皇太孙妃。在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立为皇后。但仅仅过了三年,朱瞻基以中宫无子为由。胡善祥被废,出家为道姑。天顺七年,英宗为其恢复皇后位份,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在明朝皇帝纳妃很容易,但废后很难。有明一代被废的皇后就胡善祥一个人。那胡善祥因何被废?仅仅是因为无子吗?二人结婚十年有两位公主(成年的就一个),可见胡善祥是有生育能力的。而且胡善祥宽厚,深得皇宫上下尤其得到了婆婆张太后的喜爱,可以说,张太后对这个儿媳是十分满意的,待胡善祥成为皇后以后,并没有地位的提升而趾高气扬,按照皇家惯例,皇后之父一律为伯爵,胡善祥多次不肯用印,不希望父亲被加封(朱瞻基也不想加封,在这一点上,胡善祥很有政治头脑)在位三年,胡善祥善良厚重的性格、举止端庄的姿态让她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但最关键的是,他没有得到她的丈夫朱瞻基的宠爱,说白了,朱瞻基不爱胡善祥。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在宣德三年春。命运不幸的胡善祥被朱瞻基以无子多病被废。入长安宫出家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呵呵,多病。人家胡善祥活的可比朱瞻基还长。朱瞻基活了36岁,胡善祥活了41岁。

得朱瞻基宠爱的是孙贵妃。这个孙贵妃史载就是因为容貌俊美被选入宫(看看汤唯真是美女)。孙氏与胡善祥一起嫁给朱瞻基,但她只能为嫔。但孙氏和朱瞻基感情很深。朱瞻基即位之后,胡善祥皇后,孙氏为贵妃。宣德三年改立孙贵妃为皇后。但张太后很喜欢这个儿媳,经常让胡善祥入宫与自己一起住,出席皇家宴会,也让胡善祥坐在孙氏之上。在张太后去世以后,胡善祥痛哭不已,知道自己的依仗没有了,第二年胡善祥也郁郁而终。应该说,胡善祥的被废和去世与孙氏都没有关系。晚年的朱瞻基也颇为后悔废后,一再说自己的年少不懂事。但事已至此说啥也晚了。

公元1435年。明宣宗逝世,明英宗朱祁镇登基为帝,孙氏为皇太后。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终于化解了危机。。公元1462年九月孙太后崩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你好!关于胡善祥的事情我来回答下

1.胡善祥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胡善祥是明媒正娶的皇太孙妃,也是名正言顺的胡皇后,然后她的深爱却一直得不到对等的回应。多年的求不得,在姐姐的筹谋下,她一次一次地陷害若微,把自己和朱瞻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她被困在皇宫里,寂寞地荒废了一生。孙若微越得宠,她就越可悲,就更别提那些白头的嫔妃。

孙若微出身书香世家,九岁便被送入宫中,名为咸宁公主伴读,实则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妃子人选。所有人都以为,就连他们二人也是,最终他们会成婚,她会成为他的妃。七年后,明成祖朱棣赐婚皇太孙,新娘不是孙若微,而是济宁胡氏。

2.胡善祥怎么死的

《大明风华》胡善祥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胡善祥,也就是恭让章皇后。她后来被废后,皇后之位被迫给了孙氏,退居长安宫,当了道姑,赐号“静慈仙师”。

胡善祥是朱瞻基的太子妃兼皇后,为人善良大度,毫无谄媚之态,行为举止都特别端庄。可惜这样的女人并不受宠,她的老公朱瞻基根本就不正眼瞧她,反而特别宠爱孙氏。最后胡善祥被逼退位,被废后,退居长安宫,变成了道姑。而孙氏也顺理成章坐上了皇后之位。而太后却怜悯胡善祥,经常召她入宫,宫里设宴的时候,太后让胡善祥坐到孙氏的上边,这也让孙氏感到不快。后来太后死了,胡善祥哭得很伤心,太后死的第二年,她也死了。

胡善祥为何被废

胡善祥墓志铭对于其被废的原因是这样说的,“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从之,敕谕礼部曰:”比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间。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恳辞再三,益加惓切,已从所志,就间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退居长乐宫,事黄老清静之说。“遂更立贵妃孙氏为皇后,事在国史。”

  从这段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到, “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也就是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无嗣,二是多疾。而且貌似皇后之所以被废,是她自己请辞的原因。这当然是皇帝为了不沾染恶名,而命其自己上表。既然皇帝都这样命令了,胡善祥又如何能反抗呢?

  第二个原因多疾,自然也就可以排除掉了。毕竟历史上,大多数皇后,到了后来都常生病,没见过哪个人因为身体多病被废的。

第一个原因,倒是一个重大的原因。明宣宗已经三十多岁了,却没有一个儿子,无论是皇后还是妃嫔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皇后生了两个公主,虽然不算无后,但是皇位需要儿子继承。所以依照礼法,确实有过。


影子创作者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过去女人的一生荣辱这都全拴到了男人身上,胡皇后这事和她男人明宣宗朱瞻基有着莫大的联系。

而朱瞻基这人您要是说起来他也是个明君,而胡皇后这事却成为了朱瞻基一生当中最大个的污点。这事到了晚年,他自己都说,那会年幼,啥也不懂。

其实说道根子上,这就是个说辞,毕竟你都是个三十岁的人了,还年幼?这不胡咧咧呢吗?但也说明他这事办的也欠妥的厉害。

那么这事是咋回事呢?咱不妨先了解一下这胡善祥。

胡善祥是山东人济宁这块的人。一说到山东,大家伙感觉不管男人女人这都好爽,大大咧咧的。咋说呢?您这是被影视剧误导了,山东人人家文文静静的人也大有人在。

而这胡善祥就是属于那种文文静静的人,不是那种遇到啥事吵吵把火的人,而且还秉承了山东人的忠厚善良,贤德之名在外边那也是属的上号的。

所以明宣帝朱瞻基的爷爷朱棣就把胡善祥选成了孙媳妇,也就是说胡善祥和朱瞻基的婚姻是朱棣保媒拉纤的。

要说这婚姻算是铁杆婚姻,这要是没遇到啥大事,绝对不可能闹掰了。但事情就是这么奇,朱瞻基这人他就不按套路出牌。

好了,咱接着说。胡善祥她这娘家人不是啥高门大户的人家,她爹也就是个锦衣卫百户。

就这章法也是当年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定下来的,娘家人他是不论门第的,您就算是个宫女,父母感觉行,他也能进了老朱家的大门的,这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的一个措施吧!

那么这也是为嘛朱瞻基能轻易的废掉胡善祥的原因。

接着说。

这不后来朱瞻基的老爹做了皇帝,朱瞻基这就成了皇太子,说道根子上朱棣能把皇位传给朱瞻基的老爹,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瞻基,因为这人打小就聪明,很讨朱棣的欢心。

所以朱瞻基的老爹一坐了皇帝,他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那么胡善祥因为朱棣保媒拉纤的关系,这就成为了太子妃。

而朱瞻基的老爹坐了皇帝就五个月,这就走了,那么朱瞻基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大明第五位皇帝——明宣宗。

那理所当然的胡善祥这就被册封为皇后了。

按理说这事就这么滴了,可这事在朱瞻基和胡善祥之间又插入一个孙氏。

这孙氏长的特别的水灵,比胡善祥要高出一截。男人嘛?尤其是过去的男人,就那么回事,那个漂亮他就瞅那个。

所以这孙氏就成了最得宠的一个,她这一得宠,朱瞻基就想把最好的都给这孙氏。

啥是最好的呢?名分。这女人最为在意的就是这个,尤其是皇帝的女人,不在乎这个那叫胡咧咧。

所以朱瞻基就产生了想要废了胡善祥,立孙氏为后的念头。

但人家胡善祥本身就没毛病,也没有干啥出格的事。

您这废后,这搁了国家层面上,这可是大事,不是啥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废就能废的。

这也赶巧了,胡善祥这辈子就给朱瞻基生了俩公主,而这孙氏后来就给朱瞻基生了个长子,这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话虽短,但这事搁古代那可是大事。

所以朱瞻基就利用这一点,再加上胡善祥本身多病,就这两点就要废后。

最后这事还成了,胡善祥被废,孙氏这就成为了皇后。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要问了:“废后这么大的事,就没有人反对吗?”

有!咋就没有!但废后这事,朱瞻基这理由特别的充分,所以在大臣们当中这就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但这事搁到民间,却怨气有点子大,毕竟人家胡善祥,搁书上讲那叫素有贤明。您着废后不说,还搁到了长安宫做了道姑,您说这事弄的。

别人不说朱瞻基,但他的老母亲对这事,就比较生气,这还叫个事?

所以朱瞻基老母亲没事就喜欢叫胡善祥搁清宁宫里边居住,每次整那宴会的时候,都会把胡善祥搁到孙皇后的前边。

弄的孙皇后比较尴尬。

朱瞻基的老母亲就不怕这个:“不服?你就过来咱辩一辩?”

朱瞻基压根就不敢在母亲那里提这档子事,你就更加别说孙皇后了。

这不后来朱瞻基的母亲,也就是作为太皇太后的张氏崩了,哭的最厉害的就是胡善祥,第二年就去了。

后来她是按照嫔御礼葬在了金山上。

咋说呢?朱瞻基这事办的不地道,太不地道了。所以后来他的儿子也就是孙皇后生的那儿子——明英宗,又给胡善祥恢复了皇后位。

修了陵寝,上了谥号,没有祔庙,把她的小女儿和她葬在了一起,也算是个结尾吧!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