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基是劣币驱逐良币吗?大明从此由盛转衰了吗?

红星照耀神州


首先要纠正题主的说法,夺门之变不是朱祁镇发动的,应该是在石亨和曹吉祥的发动下,在徐有贞的策划下,他们把朱祁镇从南宫里请出来登基。在整个过程里,朱祁镇都是被动接受的,没有主动谋划过。


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良币谁是劣币?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从结果推导原因。如果一个皇帝被认为是明君,人们就会从他的生平中找出许多符合明君的例子,反之亦然。这样做的结果有失公允,亡国的不一定就是昏君,同样所谓的明君就不做坏事。

说到朱祁镇,因为宠信王振,导致明军在土木堡大败,皇帝本人也被俘,所以人们认为他一无是处,是个昏君。其实仔细梳理会发现,在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不是太祖朱棣时期的明军了,战斗力低下,例如,成国公朱勇率4万人(其中有3万骑兵)在鹞儿岭阻击瓦剌军队时,也先也只有骑兵2万,此战的结果大大出人意料,朱勇带领的4万人全军覆灭。

鹞儿岭战败至少反映出2个问题,一、明军将领的指挥才能不足,二是战斗力下降的厉害。这也应该是土木堡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朱祁镇不信任大臣武将的原因,不在他本人而是文臣武将自己造成的。举两个例子:

1.朱祁镇刚即位时候,正统元年(1436)十二月,9岁的英宗主动要求向久经沙场的张辅学习打仗的本领,张辅却抗命不遵,不予理会。反映出张辅对英宗治国才能培养的漠视。可以说张辅此时的不作为,埋下了英宗不信任他的种子,成为土木堡之变时的祸根之一。试想,如果张辅认真教导英宗军事,一可以增长英宗的见识,不会犯后来土木堡之战中的错误,二可以赢得英宗的信任,在土木堡之战时,就不会沦为随从,能参与到军事指挥上,有可能避免英宗被俘的发生。从这一点看,张辅也要为土木堡之变担上一份责任。

2.正统元年(1436)十二月,英宗命代理兵部尚书王骥汇报西北军情,结果王骥置之不理。年幼的英宗十分恼火,当面召见王骥,责问他:

"边情紧急如此,尔等何故迟延不议?欺联年幼邪?"
——《明英宗实录》

意思是说,军情这么紧急,你们为什么拖延不商议汇报,欺负我年幼吗?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英宗虽小,却也心系国家,然而没有人把他当回事。

从文武大臣对待英宗的表现看,他们在土木堡的责任也不少。

再说说景帝朱祁钰。人们对他的评价高源于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其实此战的最大功劳应该归功于于谦。

朱祁钰在位不长的时间就暴露出他的贪权的心态。他多方阻挠从瓦剌迎回太上皇。

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也先表达了送英宗回京的意思,愿意与明朝讲和。朱祁钰派使者李实出使瓦剌,带去的敕书里却没有迎回太上皇的只言片语。李实只能探望了一下朱祁镇就回去了。

经过近一年的扯皮,英宗才回到了北京。他回到北京的待遇是被圈禁在南宫,不仅不能出门半步,连平常的开销都要靠钱皇后做针线活补贴。在瓦剌时,也先除了按时送牛羊之外,还经常送他野味,甚至要将女儿嫁给他。朱祁钰的表现不如一个外人。

此外,朱祁钰改立太子的做法,也使他失去了臣民之心。

所以说,景帝朱祁钰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再次登基为帝,无所谓劣币驱逐良币。

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谈不上,只能说是由明朝初期向中期的转折点。


闵不克


夺门之变虽然把朱祁镇重新扶上了皇位,不过夺门之变并不是朱祁镇发动的。在发动之前他毫不知情,夺门之变是一些居心叵测并且有野心的人,以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为首,在看到明代宗朱祁钰不行了之后,打算通过雍丽朱祁镇的方法来获得利益。

事实上夺门之变不管发不发生,皇位都将重新转移到朱祁镇这一系来,所以也谈不上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当时的皇帝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已经快不久于人世,而他唯一的儿子前太子朱见济已经在他之前夭折了。所以当时朱祁钰和群臣讨论新皇帝的人选的时候,大家都集中在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身上。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让朱祁镇重新登位,只不过在朱祁钰面前不敢提出来而已。

因此那天晚上发生的夺门之变,事实上并没有多大意义,即使不发生朱祁镇仍然有很大可能性登上皇位。即使不登上皇位,皇位也将会落在他儿子朱见深身上,由于朱见深当时年纪非常小,朱祁镇将作为新皇帝的父亲执掌大权。因此从这点上来讲,夺门之变对朱祁镇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被囚禁在南宫中的朱祁镇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政变发生的时候还非常感激石亨等人,在成功登上皇位之后,还重用这几个人。

当然后来朱祁镇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这几个人自然就产生了成见,结果这几个人不久就被贬斥,石亨和曹吉祥甚至因为造反身亡。至于这个时候的大明江山,实力还非常的强大,远远没有到衰落的时候,大明江山真正衰落的时候,至少要到万历皇帝时候了。所以朱祁镇的夺门之变对大明江山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这场政变不管发不发生,朱祁镇都将重新执掌大权。而且当时大明江山正是鼎盛时期,还远远没有到衰落的时候。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朱祁镇并非劣币,朱祁钰也并非良币!明亡,亡于万历!

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的丑闻被称为昏君,实际他为明朝中兴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被世人诟病称其为昏君,是因为朱祁镇在孙太后以及“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先后离世后宠信太监王振,进而导致土木堡之变,堂堂一朝天子沦为阶下囚。以及夺门之变后轻信夺门三功臣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诛杀代宗朱祁钰旧臣于谦、王文等,从而明英宗朱祁镇就背负上了昏君的罪名,被世人骂了五百多年。

我觉得,说朱祁镇为昏君其实有点冤,我们评判古人,总是以功遮其恶,以恶遮其功。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实际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措,反而对后世影响颇大。拿朱祁镇来说,他继位初期,完全是被架空的皇帝,权力把控在孙太后以及孙太后钦定的辅政五大臣手中,待孙太后和三杨去世后,朱祁镇才算亲政,他这些年压根儿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没有得到好的锻炼,所以在他第一次当皇帝的十四年中,朱祁镇就是一个摆设,他不知道应该如何作一个好皇帝,空有一番梦想,却无处施展,他太压抑了。所以朱祁镇亲政急需要证明自己,所以才会听从王振的怂恿,贸然出兵迎敌,结果惨败被俘。

朱祁镇被瓦刺放回来之后,又遭受了弟弟朱祁钰的不公平对待,经过八年的非人遭遇,他成长了,夺门之变后,重用徐、石、曹三人也是迫不得已,只怪他没有做皇帝的基础,最终在他们的谗言佞语下杀害了于谦、王文等一大批忠臣。

任用李贤、王翱等能臣,平定了石曹之乱,尽显英主风采。将北京的“行在”改为京师正式定都北京,并放出了被明成祖朱棣圈禁了50年的建文帝朱允文之子朱文圭,同时恢复了胡皇后的封号,最重要的是他在临终之际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他做了这么多有益于后代的事情,能称之为劣币吗?

朱祁钰虽然救大明与为难,但其贪恋皇权,导致文官势力过于膨胀

明代宗朱祁钰的皇帝等于是白捡来的,丝毫没费力气,英宗朱祁镇刚被俘时便纵容文官弑杀王振一党残余,酿成午门血案。

在于谦等人的拥立下,朱祁钰临危受命,成了大明太子,随即组织了北京保卫战痛击瓦刺。瓦刺见捞不到好处,意图放回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而刚刚获得帝位的朱祁钰大权在握,不愿意放手,拒绝了瓦刺的要求。

朱祁镇回国后,朱祁钰不仅没有将皇位还给明英宗,反而将其幽禁在南宫,并派重兵看守,禁止英宗与外界联系。不久又废除了英宗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转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迹象表明,朱祁钰要将这本属于英宗的皇位据为己有,并传给后世万代。

朱祁钰在政治虽然是广开言路,吸纳了不少对国家有利的人才,但其过度依赖文官,导致文官势力过于庞大,不少人身兼数职,名爵泛滥,最终导致生病时小人得势,发生了夺门之变。所以夺门之变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朱祁钰本身。这样一个贪婪权势的人能称得上是良币吗?

明亡,忘于万历!

众所周知,明亡,忘于万历!

朱祁镇复辟之后,任用李贤、王翱等人,在经济上、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图挽回明朝的中兴局面。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继续重用李贤,延续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改革思路,为于谦平反获得了朝臣的支持,安抚流民,体恤百姓,一时间有赶超仁宣之治的风头,可好景不长,在李贤死后,朱见深渐渐开始提拔宦官,并设立臭名昭著的西厂,为了一己之私设立皇庄,大肆兼并土地,上行下效,各地藩王、达官显贵,乃至宦官纷纷效仿。将官爵视为己有,设置传奉官,卖官鬻爵严重泛滥,吏治败坏不堪。明宪宗朱见深的种种恶行为万历年间的大明衰落埋下了隐患。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他确实是一位“神”,在当政的48年时间里,前期重用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让大明帝国重现生机,但张居正一己之力救不了大明。自从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便开始长达27年不上朝,导致朝中有大臣为官几十年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

万历年间,明朝还发动了抗倭援朝、宁夏之役、播州之役这三次战争,史称万历三大征,彻底把明朝数年的积蓄消耗一空。这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明神宗执政晚期重用权臣,党争不断,导致朝政日以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也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古曲古风


朱祁镇再次登基,的确算是劣币驱逐良币,但如果说大明王朝自此由盛转衰,则是不妥当的。朱祁镇的实力,但凡对明朝历史有所涉猎,都应当印象深刻,用干啥啥不行的战五渣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他老爹和奶奶留下了一手好牌,这厮却打得稀烂,可谓明朝十六帝中下限最低之一。

土木堡一战,令明朝元气大伤,当然,皇帝朱祁镇被俘虏并不是对明朝最大的损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帮了明朝一把,没有让这个皇帝继续祸祸明朝,给了明朝充足的喘息时间。土木堡之战,明朝最大的损失在于两点:猛将贤臣在此战中被蒙古军队诛杀殆尽,由于朱祁镇几乎带着朝廷所有的高级官员随他亲征,结果失败之后,这些官员成为了瓦剌的刀下之鬼,朱瞻基和张太后时期的稳定,几乎全靠这些人,可想而知他们的死对于明朝的损失多么巨大;二则京城三大营,明朝最为精锐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明朝在军事上遭受巨大打击。

可以说,能把稳赢的局完成这样,朱祁镇配得上“劣币”的比喻,不仅配得上,还实至名归。

他的弟弟朱祁钰,则比他要强得多。朱祁钰一辈子做的最错的事情,便是没有将朱祁镇斩草除根,而是仁慈地将他软禁。朱祁钰的个人能力不说多么顶尖,但完爆朱祁镇这个废物还是绰绰有余。至少,明朝危急时刻,朱祁钰敢于相信于谦,并且将他委以重任,能凝聚起全北京军民的力量,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仅这一点,给朱祁钰“关键先生”的评价丝毫不为过。按理来讲,朱祁镇被蒙古俘虏,并且帮助蒙古叫开边境城门,这种无耻之徒没什么资格回来,但朱祁钰还是让他回来了。

在朱祁镇被迎回北京后,一般正常皇帝的做法是表面好好款待,暗地里弄些小动作,让他下地狱。因为自古以来,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君,尤其是非正常权力交接的两位君主。但朱祁钰没这么干,仅仅是让朱祁镇在南宫待着,这给朱祁钰埋下大患,最终造成了他的失败。

夺门之变的发生,标志着朱祁钰的统治彻底结束,明朝的黑暗时刻再次到来。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被杀害,边境守将郭登因为朱祁镇被俘期间叫门不开而被流放,诸如此类迫害功臣之事,再次上演。

因此,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说它是劣币驱逐良币,一点儿不错。但要说明朝自此由盛转衰,则不准确。实际上明朝在永乐后期已经由盛转衰。


庭州行者


封建王朝有哪一个不走向灭亡的,所谓的盛世只不过是少数统治者的狂欢,来百姓还是被压榨的一方,只有天下为公,民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才算是盛世。封建社会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最大利益的得益者,皇帝只会维护自己的利益,怎么可能给民众利益呢,决定国家命运的主体是人民,不是皇帝,不管这个皇帝是好是坏,该亡的还是要亡!



朱祁镇是个败家子,他少少就被宠坏了,少时就当了皇帝,内有忠臣辅助,母亲和皇太后也宠溺他。没想到长大后,却宠信太监王振,被王振一怂恿就打了鸡血般要亲政瓦刺,结果在土木堡惨败,自己也当了俘虏,明朝的骨血在这一战被全部端了,导致以后明朝对付北方的敌人都是防守为主而没有进攻,可以说朱祁镇是个败家子。相对来说他弟弟朱祁钰就干的不错,朱祁镇被俘虏后,朱祁钰捡了个大便宜当了皇帝,然后他任用于谦等忠臣良将成功保证了北京城,几次抵挡住了也先对京城的进攻,保住了大明朝的延续,可以说朱祁钰确实干的不错,当然他不死保住北京城,他也完蛋,也当不了皇帝,反正大家有好处,那就顺势而为吧!朱祁钰的一个妃子是个名妓,他在民间看上了一个妓女,就把她纳入后宫当妃子,可见朱祁钰也不是什么真正好人啊!



朱祁镇当了一年俘虏后回到了北京城,被朱祁钰软禁了,度过了凄惨的7年囚禁生活。朱祁钰暗地里总想干掉朱祁镇,只是朱祁镇心理素质好,都扛过去了。1475年朱祁镇趁着朱祁钰病重时,被石亨和曹吉祥等人拥戴复辟,重新做回了皇帝。朱祁镇再次当了皇帝后,变得成熟了,也有了心机。当上了皇帝,就对朝廷进行清洗,首先干掉了忠臣和功臣于谦,那些保卫北京城的功臣们几乎被他杀光了,然后又逐一清除掉当初帮助自己复辟的功臣们。朱祁镇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自己后代着想,避免朝廷出现功高震主的权臣出现。不管是京城保卫战的功臣,还是帮助复辟的功臣,对皇帝来说都是隐患啊,毕竟这些人都可能依仗功劳成为权臣啊!所以朱祁镇必须要清理干净,为后代的权力着想。所以朱祁镇一直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族,皇帝都是这样的,很正常,无所谓好与坏。朱祁镇到了晚年,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吧,不过也不能就说朱祁镇是好人!



朱祁镇没有复辟成功,朱祁钰没死继续当皇帝,明朝就不灭亡吗,显然不是啦!朱祁镇只不过是把明朝开始衰落的那块布给扒了下来,让大家看清楚罢了。就算朱祁钰继续当皇帝又怎样呢,明朝还是那个明朝,社会问题还会存在,换了一个皇帝还不是他朱家的嘛,有什么分别呢!当时的明朝已经出现土地兼并和流民问题啦,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民众生活并不好,还是被官府压榨,被大家吹嘘明君的也许会缓和一些社会矛盾,可依然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封建君主社会注定了皇帝和民众不会走到一起,表面的为民众谋福利那是做给人看的,愚弄百姓罢了,如果民众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第一个镇压民众的就是皇帝本人。皇帝阻挡不了王朝的灭亡,除非他交出权力,可是权力没有了,他还是皇帝吗,没有不变的王朝,只有不变的人心,千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纵观历史,通常歌舞升平出庸才。那些王子皇孙从小锦衣玉食,什么都有人安排好。自己完全无需操心或者思考,等他大了,当了皇帝,不给你乱整已经是大幸了。所以,从小教育千万车溺爱,让小孩多吃点苦不是坏事!


IPSC佛祖脚下的石头


朱祁镇复辟,复辟后的所作所为,灭人伦天理,明廷成了吸血的疆尸。


安平144796971


盛世都是被统治者的私心毁掉的,只有天下为公才能长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