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分别在哪?

离歌南筌


针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

一、学龄前的教育。

在孩子学龄前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这时候的家庭的教育的言传身教就很重要,主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溺爰。引导孩子树立边界: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是要禁止的,为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打基础。



二、上幼儿园的教育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走出家庭,去开始探索外面的集体生活,同时开始认识从书本中了解这个世界。

学校教育:学校主要是引导孩子过集体生活,结识同学,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认字、写字。

家庭教育:家庭主要是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去结交朋友,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世界。



三、孩子上小学的教育

小学阶段主要是孩子开始接触义务教育的所有的应知应会。

学校教育:学校主要是要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为孩子的形成正面价值观打基础。

家庭教育:家庭主要是为孩子提供引导、监督孩子完成学业任务,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孩子的上小学一年级和小学六年级是非常关键时期。小学一年级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六年级是为上初中做准备。



四、孩子上中学的教育

上中学,条件允许的地方,孩子基本上开始读住校了。学校的任务除了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监督孩子在独立于家庭的环境当中去生活。家庭教育主要是协助孩子完成学业任务,及时矫正不良的习惯。

初中的学习是为孩子的高中或者职业技校基础。

这个阶段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习教育,都要围着孩子的未来发展打基础,孩子进入青春期,家校共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显得特别重要。

五、孩子上大学的教育

孩子上大学是为职业生涯发展打理论基础。

学校教育主要是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为后续到社会独立谋生打基础。

家庭教育在这个时候大多是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侧重点不同,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是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践行者岳真清,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岳真清


比家里有个小学生更糟糕的是家里有两个小学生。

我这两天已经深刻感觉到她俩的存在了。

要么就是拉着我:妈妈,妈妈的说个不停。

要么就是玩玩具弄的噪声不断。

要么就是姐俩打架找我断官司……我这一脑门官司!

寒暑假家长头大,开学了老师头大,开学是为了不让家长疯掉,放假是为了不让老师疯掉……

关于陪学习段子有一条火一条,虽然是段子,却都真的戳到家长和老师心里。

关于孩子学习,老师和家长就像在拔河,拉过来拉过去。

关于孩子学习,老师和家长就是像做买卖,讨价还价。

如果你是经常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一定会非常熟悉一个词——家校共育。

(我家孩他爸那种参加家长会都找不到教室的人就算了)

共同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你干多少,我干多少啊!

你身边一定不乏这样的家长:

“现在的老师也太轻松了,事情都安排给家长!”

“为什么孩子的练习册要我检查签字啊?我把错误都检查出来了,要老师干什么?”

“我掏钱把孩子送进学校了,孩子的学习就是老师的任务!”

……

那孩子的学习到底是谁的事?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我们先了解一下背景知识——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

为什么会在这个节点产生现代教育?

因为机器大工业时代需要大量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而在农耕时代,教育是一种奢侈品,有很高门槛。教育方式也是各种各样,教授的知识也不统一。

当机器需要大量工人时,就催生了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以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做基础。

这个产生背景就注定现代教育必然具有基础性、公共性。

让最大量的人进入同样的学校,学习同样的知识,形成统一观念这就是现代学校的作用。

可以说学校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厂”负责生产标准化的现代人。

说完学校再来说说咱们的孩子。

有的孩子跑步好,有的孩子口齿伶俐,有的孩子善于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有的孩子对文字敏感,……

这世界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

当你把同样的东西装进不同的容器,会有什么结果?

你可以试着找出各种各有的瓶子放在出水量相同的水龙头下面,等时,你得到的水量一定不同。

教育也是一样啊!

学校的任务是把等量的水匀速加到瓶子里,可是有的瓶口大装的多,有的瓶口小装的少。

学校是批量化学习,没有办法做到精细化挨个手工罐装。

流水线也只能罐装一模一样的容器,我们的孩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那剩下的部分靠什么?靠家长啊!

那家长这部分有多重要?

我想告诉你家长的作用甚至比学校都重要!

因为学校是共性教育输出是等量的,哪怕孩子是统一容器,孩子即便是足量吸收也是那么多。

成绩100分是极限。课本知识全部学会就那么多。

孩子的未来最终拼的是什么?

拼的是不等量输入部分——家长给孩子输入的部分。

你能够给孩子输入多少决定他未来的高度。

“有教无类”是学校的义务,“因材施教”是家长的责任。

看看自己的孩子,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是谁?

不敢说中学,在小学阶段最了解他的一定是父母。

只有父母才能够给他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

只有父母才能够帮助他拓宽吸收学校知识的口。

只有父母才能给他输入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无法和老师讨价还价的底线。


立里言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根基,学校教育重在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教育是启蒙作用的。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步入校园,这中间,孩子在家庭教育当中就会很多很多细碎的教育。比如吃饭的时候。不用碗筷敲盘子,不发出大的声音,菜的时候要夹离自己最近的那个地方的,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尊重老人,尊老爱幼有礼貌,别人帮助了自己说谢谢……这些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完成的,而且这些是伴随孩子一生根本的最基本的教育。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形成了孩子的品质。这就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家庭教育一个人,如果家庭教育没有做好,那么很可能会给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最近特别出名的劳荣枝。但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和他的童年有很大的关系的。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有的人则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家庭教育重品质,学校教育重能力。

《三字经》里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基,所以家庭教育重在关注人的品质。他是为学校教育和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而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如果家庭教育没搞好,直接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品质。一旦家庭教育跑偏了,那么学校教育再用功再努力也不会成功。

结束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连起手来,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且不可断章取义。

欢迎关注我,专注解答教育问题,力求给您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助力您解开教育困惑。


吉老师


[前言]这是我自己写的。我正在认证,希望得到您的指正或评价。谢谢!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两者相依,异曲同功。学校教育以教育大纲为依据,设定各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场所,专门的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设定教学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学校有严明的校规校纪,制定了学生守则,强调课堂上的纪律,各门学科按照教学大纲设定了课程进度和目标,专科的教师在备课时都结合学科大纲备课,且有检测考试。所以,学校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人生理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要弱一些,隐蔽一些。

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影响学生做事的态度、方法和结果。积小成多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学生在学习上的目标性,在做事时的毅力和意志力,以及有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这些都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学校教育主要集中在抓学生考试成绩上,家庭教育主要集中在抓学生心理健康上。


王眼球爱您2077


学校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工作能力打基础。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这段话中,我认为学校教育的侧重点在技能的培养,教育孩子掌握语数英物理化政史地等各种为了生存的工作技能,更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而家庭教育的侧重点是生而为人,该如何做人?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三观,性格,情绪,处事方式等决定了我们会是与众不同的人,有的人性格温和开朗,有的人脾气暴躁抑郁,有的人情绪平和等,都是由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教育出来不同的人。

由此,我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培养孩子第一亲情,第二人格,第三成绩,但现在很多父母本末倒置了,先注重成绩,从而忽略了亲情人格等家庭侧重点的教育。目前社会上的高分低能现象,以及成绩很好,但有人格缺陷,甚至出现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

在此呼吁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报名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技能的培养,我们的侧重点是亲情和人格的培养。



北祁红云


《敬畏心缺失的文化缺陷是教育的难题》

(1) 这是个关于职能定位/划分的问题。开门见山,我的划分如下:

  • 家庭教育的职能: 人格性格培养。

家长即便不用工作,让家长把所有学科知识给孩子教授那就是开玩笑。所以重点放在人格性格塑造上比较妥。

  • 学校教育的职能: 教书授课解惑。

学校分各种学科,主要职能教书就OK。如果让一个老师负责40/50孩子人格性格问题,那一定是个好玩笑。

(2)实际中孩子出问题都是家长教师角色定位混乱造成。

  • 家长忽视孩子人格性格问题----老师,一切交给你了。

只负责教学是干脆利索的事情。外加处理孩子人格性格造成的问题就是麻烦,40/50学生的作业需要处理那!加上处理人格性格导致的问题,时间消耗大,老师会灰常疲劳。

  • 老师把作业留给家长,家长灰常疲劳。

你的活交给我,你干嘛去啊?再说那么多学科,我得成为全才才行吧,自己工作之余,再修几个学位证书?乱了。

(3)敬畏心缺失的文化缺陷是教育的难点。

都知道西方教堂多。可我们这里崇尚“人定胜天”,这是一个文化层面的缺陷。基于这个缺陷导致的问题有,一些孩子自负自大,把家长老师不放在眼里; 另一些老师惩戒没有底线,不让孩子上厕所,憋着等反生理操作就是很好的证明。部分家长和教师本身就不懂什么叫敬畏心。更不清楚怎么让孩子们心理长出这玩意儿。这时候这部分家长和教师想到了“惩戒权”。说这不收拾能行嘛?!“惩戒权”就这样被请出来了。

这是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社会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不论家长,还是教师,谁能处理好敬畏心缺失的文化缺陷,谁就能从容实现自己的职能定位,笑谈人生。

(4) 教师作为教育专家,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教学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当孩子人格性格培养缺失的情况下,一味的强调成绩只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这时候需要老师更多的宽厚包容,理解和鼓励,指责羞辱谩骂毫无用处!其中部分教师这个问题严重。

所以侧重这个词用的堪称美妙!

希望家长老师各司其职,斩获愉快人生!

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


翻书踢球笨小孩


学校教育应更多的关注社会性教育,知识能力团队合作为根本目标,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合作的培养,在教授知识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重视人生观,价值观培育。

家庭教育在于伦理意识培养,家庭观亲情观培育,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培养,配合学校、社会培育良好的人生观价值的形成。





遇见名师成就大师


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仅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

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老师不能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

老师教给孩子的更多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老师没有义务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大嘴英语


你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分别在哪?

从学校教育角度看,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系统性的,连惯性的。主要分两个方面


1. 通识性教育: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等都是人生阶段的通识性教育,其教育目的与教育方式以系统性教材教育以及普适性测试为呈现方式。采取最传统的大班式授课方式,课堂模式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teacher-centre)。


2. 专长性教育:技术学校,中专学校,大专本科等教育。这些是在通识性教育的基础延伸到专科应用或理论性学习,属于进一步的延伸性学习(further study),为将来工作做准备。


从家庭教育来看,孩子在家里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完全不一样。其习得方式较为琐碎,且时长极长


1. 价值观教育。 家庭文化与价值观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极其重要。简单的来说就是孩子三观的构建。 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且三观一但构建完成,在成长以后的为人处事上,处处显痕迹。比如说在一个家庭里父母长期不尊重老人,那这个孩子三观就会进行效彷式构建就是:老人无须得到尊重。如果一个家庭背后总说孩子学校的这不好,老师的这不对那不对,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经常会流露出对老师的不尊重,对学校的无所谓(有许多家长在背后评论老师教学时,是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负面评论,而孩子把家长评论的语气、情绪、态度以及结果直接记到心里,反馈到其日常行为上)。所以构建良好、正面、积极、宽容等的价值观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中国古语的----- 家风)


2. 生活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从孩子生活能力培养开始着手。


首先,家长必须先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开始。从儿童成长心理学来说,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的孩子,才能成长为完整的个人(而不是成长为一个巨婴)。生活能力包括日常自我料理能力(刷牙、洗脸、洗衣,房间收拾,基本家务活,还能去买菜动手做饭等基本能力)。


其次,生活能力的培养包括应急能力的培养,比如遇危救急,遇险躲避,遇事处理等能力。家庭教育必须要完整告诉孩子处理方法与步骤,而且带着孩子反复练习,才能让孩子养成遇到事情不慌张,处理起来有方法的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不是说你把孩子丢到一堆孩子中就能培养的,而是言传身教。比如家长出门见人打招呼说话(你的方式就是孩子交际的方式,你的热情得体,孩子就热情有礼。你不爱交际,不要指望孩子有多自来熟)。到外面跟朋友聊天时,当着孩子的面要大方热情(切记不要光说对方孩子的好来打压自己的孩子,说完对方孩子好,也必须回过头来找自己家孩子的优点来表扬,以增强孩子的信心)。



3. 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儿童习惯的培养。包括生活习惯,时间管理习惯,学习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专注力习惯等)。这些习惯都是家长在日常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中对孩子影响与教育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许多家庭往往忽略家庭教育最本质的内核,反而想去取代学校教育的工作(给孩子大量补习),虽然短时而言对孩子的学习有不少的帮助,但对孩子的一生而言,失去培养的时间与机会却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一生。

我是Jinna,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你也留言与我一起讨论吧。


新西兰幼儿教师Jinna


家庭教育是核心,树立底层的性格习惯,培养特长。

学校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渠道,家长尽量去适应配合和运用好,但根本上家长才是孩子的导师、教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