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PE亟需身份转化,把握控股并购基金的最好机会

在全球局势多变、国内经济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股权市场募资压力增大。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8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总募资13,317.41亿元,同比下降25.6%,其中人民币基金募资下滑明显,共募得10,814.12亿元,同比下降35.4%;另一方面,可投中国的外币基金强势回归,募资金额2,503.29亿元,超2017年一倍。


随着股权投资市场整体的调整,募资端的收紧,股权市场投资也略有放缓。2018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数10,021起,同比2017年下降1.2%;投资金额共10,788.06亿元,同比下降10.9%。从投资币种上看,与募资市场一致,2018年股权投资市场的外币基金投资增长明显。2019年保持增长趋势。


麦肯锡的私募基金运营调查认为,当前阶段为了让投资从“好”到“优秀”,私募股权公司需要表现得更像企业家:完全投入,愿意承担风险来创造价值。


PE 诞生于杠杆并购时代,而当前才真正出现控股并购基金的最好机会机会。


2018年开始的经济调整,到今天,大多数人都已经接受了经济变化L型的结论了,而不是V或者M了。虽然目前对是否到底还有不同的声音,但在底部区域这个事情,基本已经形成共识。既然是L型,就意味着高成长的结束,经济进入低成长周期。而这种经济周期内,Growth Capital的机会越来越少,Buyout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这个趋势下,未来有一个典型场景是同行之间更愿意进行并购,而不是各自狂奔,各个行业的集中度会开始提高。而这个过程,正是Buyout基金一个典型的操作模式。


其次是企业家“退休、接班”问题,受大环境的影响,原来还想扩张的很多60-70岁的企业家,最近都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未来方向了。很多人现在都比较迷茫,自己继续做,都不一定有信心,儿女本来就不愿意,交出去更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卖掉就成为了一个可选项。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未上市的家族企业,纷纷都在开始考虑资产处理的问题。


再次是受贸易战等影响的一些全球跨国公司,在重新思考其中国业务的布局,是否需要调整、迁移等。


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几十年前来大陆投资的港澳台商等企业,同时面临的年纪与环境的双重影响。


资产端的机会出现之后,零散的交易机会开始形成,慢慢发展成为具有系统性的商业模式,从而形成控股投资的潮流。


PE的杠杆并购又形成了投行化交易思维,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种投行化交易思维使得传统的PE在参股到企业当中时,很少会以风控以外的身份参与公司治理。


而随着市场发展与交易频繁,价格发现的窗口正在趋向于关闭,而PE机构为了保证其回报与业绩,价值培育机制的理解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时代--顺应时代


从历史上看,在繁荣的经济环境中。随着市盈率的不断提高,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并不总是需要积极的管理才能获得健康的回报。如今,私募股权投资交易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


市场上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即交易价格可能已经达到了顶峰。随着竞争的加剧,二级和三级收购已经成为常态,私募股权投资者创造价值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


尽管十多年来,PE公司一直称赞主动管理的优点,但很少有投资者具有建立积极管理资产所需的思维模式或实力。


为什么PE公司承认积极管理至关重要却很少有人去实践呢?


是因为该行业数十年来已经成功地运用了相同的投资流程,变革难度高?亦或是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在资产管理团队和组织中的关键角色会创造价值?或者,投资组合公司或私募股权公司没有足够拥有具有适当背景和技能的人员?


但时代已经不同,饱和式的竞争已经让PE投资长期沿用的商业模式显得陈旧和落后。信息效率越来越高的当下,优质的标的很难再存在于价值洼地。高速成长的拐点之前,同行们就已经蜂拥而至。


为了创造真正的价值,高绩效的公司必须从本质上变得更具企业家精神——也就是说,他们需要采取主动性,制定战略,愿意承担风险,承诺更高的回报,并且对创造价值抱有长远的眼光。高绩效公司在其资产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他们还证明了创造价值的活动不仅是一项练习,而且是改善公司健康状况和实现真正转型的更大计划的一部分。


此外,成功的私募股权公司会将他们的投资做到从“好”到“优”,也会通过正确的技能和结构来完善自己。


二、收割者--创造者

为了统计“具有企业家精神”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的普遍性,麦肯锡分析了2018年私募股权运营集团调查的结果。


该调查涵盖了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45家机构,他们描述了如何支持公司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组合中创造alpha组合,调查结果显示支持“主动管理”。"推动可衡量的绩效改进"的时间从2015年的40%增加到49%。


反之,用于"监控和报告"的时间从29%减少到19%。59%的受访者声称他们的私募股权公司有明确的价值创造模式。其中,75%的公司报告说,价值创造模式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得到了持续使用。这些结果都强调采取更多的主动性。


然而,根据经验,很少有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是被投公司管理层"积极的合作伙伴"。相反,大多数公司的合作方式并不严格。


事实上,麦肯锡最近一项研究中采访了20家机构,其中有9家机构认为,私募股权公司只有在存在管理层干预的情况下才进行干预,如至少连续三个季度偏离价值创造计划。


成功的私募股权公司从一开始就与其资产管理团队建立了信任的关系。他们与管理团队一起共同制定全面而详细的运营计划,甚至在收购完成之前,就设定了支持转型和退出计划的改进重点。


然后,它们在整个持有期内分配足够的资源,以实现真正的价值,并与管理团队持续合作。


三、创造价值:“企业家精神”

当然,投资者需要关注自己资产的日常业务。有时也会收购明显迫切需要转型的资产。


但根据经验,即使在资产表现良好的情况下,PE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转型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些拥有所有权并能像企业家一样思考的PE,更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除了具有转型心态来引导改变之外,私募股权公司成功创造价值还需具备两个关键因素。

1. 与资产管理层建立基于信任的关系

对于一家能够快速应对变化的PE公司来说,在早期了解资产的运营和管理团队是十必要的。


经验表明,PE公司能否快速决策和执行与组织中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建立牢固的、基于信任的关系对于创造价值至关重要。


这种信任通常是在投资者变得更加投入并尽其所能了解其潜在的新资产时实现的。在这一阶段的实操,事实上需要更多的资源。


通常大部分的私募股权公司更愿意投资提升其资产的数字化能力的领域,而不重视其他领域,尤其是与人力资源相关的领域,如人才、管理改革和组织健康。然而,这些方面都是有价值的投资。


2. 全面性及有针对性


最成功的计划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是全面的。经验表明,无论环境如何,只有当领导团队接受全面改变业务运营方式时,真正的转型才会发生。包括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商业模式和整体战略。

其次,它们是细致入微的。包括详细的程序、严格的会议、明确的责任以及对进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推动执行。


FOFweekly:麦肯锡:PE亟需身份转换,从“投资者”到“企业家”参与价值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