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为什么曹操不怕袁绍偷袭他的大本营?

兔牙传说


一、官渡之战时,曹操是背水一战,做出的态势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曹操没有退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二、官渡之战时,其他势力皆没有能力偷袭曹操的许都,曹操对局势有了十足的精算和把握。

官渡之战,曹操没有退路的背水一战

建安三年,吕布被灭,袁术病亡,张绣投降曹操,建安四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领和河北全境。此时,长江以北只有袁绍和曹操两家诸侯,而袁绍则占据着绝对优势。

占领河北的袁绍,打算南下以争天下,而曹操则是袁绍南下的第一道屏障,因此,两方势力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碰撞。但此时,袁绍实力远远强于曹操,且千里黄河可渡河的地方何其多,曹操如果分兵处处把守,不仅不能阻挡袁绍渡河的事态,更是将自己兵力处于劣势的弱点无限放大,自己必败。于是,曹操根据地形,做出了分兵三路,扼守要隘,重点设防的部署,遣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自己则率领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

而之所以将主力屯与官渡,是因为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也就是说,曹操在做了详尽的安排之后,将自己能调动的所有兵力都屯于官渡,打算与袁绍一决雌雄。所以曹操不是不怕,而是在实力悬殊太大的情况下,已经做出了能做的一切安排。

此时其他势力是否有偷袭曹操后方的可能

一、刘备。

刘备在官渡之战伊始就开始联合袁绍,反叛曹操了。只不过曹操为保持许都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并迅速瓦解了刘备势力。而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袁绍也因此错失了打败曹操的最好时机。

二、孙策。

袁术被灭后,孙策平定江东。此时,孙策的目标并不是北上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孙坚报仇。而且在讨伐袁术的时候,孙策就与曹操结盟,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王朗,以及已经投降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所以,孙策不论出于政治原因还是军事目的,都没有偷袭曹操的想法。

三、刘表。

刘表是当时长江南实力最强的诸侯,也是在地盘上于曹操地盘有直接接触的,而在官渡之战时,和袁绍结盟了。但此时刘表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当时刘表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但荀彧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决战。

刘表此时之所以不好过,是因为他左右两边的势力都与他有仇。首先说益州的刘璋,当初甘宁在益州叛乱的时候,刘表是公开支持的,甘宁被刘璋击败后,便逃入荆州,投到了刘表的庇护下。因此,刘璋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而孙策一直在打江夏的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出兵支援黄祖。此时盘踞长沙的张羡公开支持曹操,以长沙郡和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刘表。因此犹犹豫豫的刘表鉴于当下的局势,并没有派兵偷袭曹操。

由此可见,曹操之所以敢将主力全部置于官渡,是因为背水一战的局势,也是对各路诸侯情势的透彻精算与分析。


始终先生


曹操不怕袁绍偷袭他的大本营,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首先,曹操对袁绍的为人有深刻透彻的了解,知道袁绍自己的智力有限,不会想到偷袭许昌这样的妙计,又刚愎自用,忌贤妒能,有人为他想到偷袭许昌之计,他也不会采用。而且袁绍当时根本对曹操重视不够,自以为有绝对把握可以战胜曹操。

其次,曹操留荀彧镇守大本营,可谓万无一失。荀彧足智多谋,又很忠心,曹操外出总留他守大本营。以前在衮州时,吕布进攻,就是因为荀彧而保住了老巢不丢。另外,曹操在河防方面也做了一些准备。

再其次,最好的防守是消灭敌人。曹操深知这个道理。当时形势,袁绍与曹操各自命运决定于官渡之战,失败就意味着灭亡。所以双方都集中兵力于官渡。如果当时曹操首鼠两端,即要决战,又怕丢失大本营,分散兵力,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不是曹操不怕袁绍偷袭大本营,而是曹操智高一筹,算在敌先。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官渡之战前夕,南方的华夏地域基本上就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大阵营。

曹操虽然没有袁绍兵多。但曹操手里拿着一个傀儡天子。而且曹操手下基本上都是精英,军队素质较好。

建安五年曹操决意东征刘备。得知消息后,屯兵小沛的刘备望风而逃,驻扎在下邳的关羽战败后投降。曹操获胜之后迅速返回官渡。曹操前后用了不到二十天,就打败了刘备。

袁绍的根据地是在河北的邺城,如果他要偷袭许昌,需要渡过黄河。过河之后,距离许昌还有几百里远。

按照古代的行军速度,百里需要十天左右。所以,如果要偷袭曹操后方,只能派轻骑兵快速前进,赤壁之战前曹操就是用五千骑兵击败了刘备,影视剧中说是一日一夜行军三百余里,于是造就了长坂坡上的种种典故。

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是要偷袭曹操的大本营,如果只派少量的轻骑兵根本对曹操的后方造成不了多大伤害,因为曹操这个人极其看重自己的老巢。

官渡之战,曹操确实是以少胜多,但这里说他兵少,只是相对袁绍而言。曹操东征刘备时,根本不需要太多兵力,剩下的兵力肯定是驻扎在曹操的大本营。

东线战争结束之后,回到官渡之战的战场,袁绍竟然无知地在自己家中坐享其乐,然而他不知道官渡之战结束之后,他再也无力对抗曹操了。在曹操的手中,这场触犯士兵禁忌的两面战争,变成了士兵的利益,取得了圆满的胜利。东征的胜利使曹操巩固了自己右翼的阵营,为官渡之战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迅速崛起,这证明曹操个人是很有实力的。

所以,曹操之所以决意东征刘备,原因在于他知道东征刘备要不了多少兵力,而且也花不了多长时间,袁绍也同样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没有采纳田丰的建议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至于史书上说的,更多地是事后的附会以及成王败寇后的刻意扭曲罢了。


公元前


郭嘉己经帮曹操分析了十胜十败的战略大本营很安全,北方就剩袁绍了。南方刘表和孙权互相对峙无力北伐。猿本初的又把田丰下狱,从多谋士为争宠分成二派就象米国驴象二党一样互相掣肘,军事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凌晨依然没有方案,某日正准备开会突然内侍来报小儿子袁尚得流感很重,袁绍立即宣布取消会议。[抠鼻][惊呆][鼾睡][吃瓜群众][呆无辜][再见]


西瓜痞遇西瓜皮就怂


答:“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如是说。他的意思就是:“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郭嘉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郭嘉还算是不错滴👍!另一个人就惨了,以他的悲惨结局实践了郭嘉对袁绍的定义:“多端寡要,好谋无决”。这个人就是田丰!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从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每次接到诏书,总担心对自己不利,于是想要天子搬迁靠近自己,派人对曹操说许县低洼潮湿,洛阳又残缺被毁,应当将都城迁到甄城,以便靠近完整丰足的地区。曹操不答应。田丰对袁绍说:“迁都的计策,既然不被采纳,最好早点儿谋取许县,接来天子,动辄假托天子韶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是最好的办法。不这样做,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不起作用了。”袁绍没有采纳。这第一次!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领了沛县背叛曹操。曹操亲自率兵征讨刘备。田丰对袁绍说:“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去束边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很快结束,现在调动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平定。军队根据时机出动,正是时候。”袁绍推辞说儿子生病,田丰的计策没得到施行。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袁绍听到以后很恼怒,从此就疏远了田丰。这是第二次。😂,袁绍还生气了?(田丰)

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有情可原,前提必须是如果田丰没有成功的建议。但是,《先贤行状》:绍后用丰谋,以平公孙瓒。明明是田丰的计谋让袁绍成功的平定了公孙瓒,至少可以说田丰的计谋成功率是很高的!袁绍这是怎么了???

田丰的这两次袭击曹操大本营的建议,哪怕袁绍用一次,结局不堪设想……

我就不明白,田丰的计策不用?你为什么还要带着丰厚的礼物以及谦恭的言辞,招揽田丰呢?还任命其为别驾,对他很是信任和器重这是从何说起呢?《先贤行状》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以为别驾。

还有,不袭击曹操大本营没关系,不能失败。不但不能失败,还有成功的机会:

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田丰的意思就是,你袁绍在家坐着等两年,就能打败曹操!你为什么非要去打这一仗呢?😂😂😂!该打的时候你不打,不该打的时候你非要打?袁绍糊涂到了极点!甚至把田丰给抓起来了?!官渡之战,失败了。你不听田丰的正确建议失败了,还把田丰给杀了?自取其祸……(袁绍)

这样的袁绍又有什么可怕的!郭嘉对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中行偃1


战争史上,胆大勇为、魄力非凡的将帅不在少数。但是,能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敢这样做的却也不多。

一、大战在即,曹孟德置袁军于不顾,转攻刘玄德。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官渡之战即将打响的前夜,曹操(字孟德)却不在官渡,而是率领大军,去攻打与官渡之战没有直接关系的刘备(字玄德)了。


当时,很多人都对曹孟德说,和您冲锋对决在即的是袁绍(字本初),怎么能去攻打远在他方的刘玄德?

曹孟德说,刘玄德是一个真正的雄才、英杰,如果现在不打压他、消灭他,那将会后患无穷。

大家又说,现在,袁军已经大兵压境,我们去攻打刘备,如果袁本初偷袭我们的大本营怎么办?

曹孟德说,放心吧,袁本初“虽有大志而见事迟”,一段时间里,他一定不会有什么行动。


果然,一直到曹孟德打完了刘玄德,俘虏了关羽和刘玄德的老婆孩子,重新回到官渡时,袁军真的没有什么动作。

其实,当时他的谋士田丰曾经强烈建议袁本初,趁曹孟德出征刘玄德之机,袭击曹军。袁本初却说,我最喜爱的小儿子,正在生病,没有心情出兵。

田丰听见袁本初这么一说,怒火中烧,气得用手杖敲着地说,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却说什么儿子生病!

二、事出有因,曹孟德观敌方如观己,吃准袁本初。

曹孟德是袁本初的老朋友,他是早就把袁本初看透了的。他说,袁本初这个人野心大,智慧少;态度凶,胆子小;嫉妒刻薄,人缘不好。

还认为他志大才疏,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政治上短见、军事上弱智、组织上低能。

我们再来看一下荀彧(袁本初以前的、后来归了曹孟德的大谋士)对袁本初的评述,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袁本初的这种“脑残”行为。



荀彧说:袁本初这人,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嫉贤妒能;既想使用人才,又不能给予充分的信任;反应迟钝,优柔寡断,决策总是滞后;治军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人马虽多,其实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而且,他凭借“四世三公”的家族势力,装腔作势,沽名钓誉,只有那些自命清高的人投靠他。

可是,这些人大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田丰刚而犯上”(计谋不易被采纳)、“许攸贪而不治”(忠诚没有保证)、“审配专而无谋”(决策难以周全)、“逢纪果而无用”(做事容易霸道)等等。

人有毛病、缺点,不要紧。世界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是人都会有毛病的,只要“知人善任”即可。所谓“知人善任”,关键就在于知道这些人的优点、缺点是什么,然后扬其长、避其短也就是了。

但是,袁本初不太懂用人之道。他用人,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个人的好恶。好恶的标准,一般是谁拍马屁就喜欢谁,谁提意见就讨厌谁。

这样的主帅领军作战,碰上“明达不拘”、“能断大事,应变无方”的曹孟德这样的军事首领,焉能讨得了好去?

故而,大战在即,曹孟德也能置官渡于不顾,去解决真正的心头之患刘备了。

这一行动,曹孟德也是有点托大。好在来去迅速、快捷。不等袁本初明白过来,醒过味来,就已完成。


老王头谈历史


先介绍一下官渡之战。

战争过程

战争前期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官渡之战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陷入僵持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8]。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9]。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11]。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12]。

发动奇袭

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13]。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战争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从这个可以看出,曹操不怕袁绍偷袭大本营有许多原因:

1,袁绍的昏庸无能,虽说袁绍家大业大,但却不能唯才是举,听信奸人之言,安能不败?

2,荀彧的劝谏,荀彧对曹操认真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实力对比,让曹操认识到袁绍并非不可战胜,让曹操安定下来。

3,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当时形势下,退比败。

4,曹操对人才的信任,以及曹操部下对曹操的忠诚。

5,曹操能听信部下的意见,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

以上是我的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害羞][害羞][害羞]




时代话语


袁绍是那个阶段最强的诸侯,袁绍压根没把曹操放在眼里怎么会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

袁绍没瞧得起曹操

东汉末年袁绍是最强大的一方诸侯,而曹操在当时只能算是后起之秀虽然实力也不错,但是确实不及袁绍。曹操需要四处吞并小势力来壮大自己的实力,这些行为都是袁绍所不耻的。官渡之战袁绍随随便便就集结十万大军攻打曹操,而曹操才集结两万余兵马双方兵力近乎一比五。如果这样的比例袁绍再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岂不是被天下人耻笑。所以综合来看袁绍根本没瞧得起曹操,也没把曹操当成劲敌。



袁绍好谋无断

袁绍手下能人异士也不在少数,只是袁绍好谋无断。自己手上有实力膨胀的不行,把不如自己的人都不放在眼里。袁绍手下谋士说接汉献帝到自己地盘袁绍不听、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自己地盘袁绍后悔了又要抢。最主要的是十万大军将曹操军围住,袁绍围而不攻结果被曹操果断出击。


总结:小股势力没有能力偷袭曹操大本营,而大的诸侯又不屑如此。


青梅煮酒品三国


东汉末年,各地军阀长期处于混战之中,其中两支最大的军阀曹操和袁绍,他们在官渡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最终曹操取得了胜利,而袁绍也因为此役之后,实力大大削弱。那么为什么曹操知道去偷袭袁绍的粮库,而袁绍不去偷袭他的大本营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公元200年,袁绍率军数十万与曹操决一死战。袁绍出身高贵,祖上四世出了三公,很多小的诸侯都投靠了他,所以当时他是最大的军阀。

显然,如果硬拼的话,曹操肯定是打不过袁绍。但是天意弄人,明明一手的好牌却被袁绍给搞砸了。曹操听了许攸的建议,偷袭了袁绍的乌巢(粮库),导致袁绍大败,不久便病死了。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实,当时作为袁绍的谋士许攸有建议袁绍派一支军队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袁绍没有采纳。

如果当时袁绍接受许攸的建议偷袭曹操大本营的话,曹操必定首尾不接,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大势将去,其他诸侯必会以“清君侧”的名义群而攻之,曹操必败无疑。

但是,曹操老谋深算,他料到袁绍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认为自己势大肯定会打败曹操,所以不会接受别人的建议去偷袭他的大本营的,这也就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丧失了取胜的大好机会了…………


历史旧闻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官渡之战时,曹操是光脚的,袁绍是穿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