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台北街头车况如何?出租车不少,挺繁忙


小汽车现在普及了,相信没人会觉得稀奇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生活中还是不多见的。在当时的台北,街头又是什么情况呢?图为1978年台北市中心,做生意的出租车队伍,前后相连,足足有四五辆。

公交车,私家车,自行车同行的画面,路上也用白色标线区分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车流量密度,虽然远远赶不上现在,在当年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公交出行方面,那个年代的老式公交车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上下门处锈迹斑斑,左右推拉的简易车窗。看这样子,车内应该也没有空调。

为了缓解市区里繁忙的交通流量,当年台北还修建了人行天桥。周末时分也是人满为患,公交车显然忙不过来了。在当年,多数人对小汽车还比较陌生的时候,台北为何车辆不少呢?说起来是这么回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工业有目共睹。传统占据主导地位的农业成为历史,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大获成功。70年代末的时候,就已经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

在电脑主板生产方面,当年台湾也是小有名气。于是乎,街头往来频繁的小汽车也就不难解释了。至于七八十年代的台北火车,也是灯光明亮设施齐全。女乘客服饰时尚,男青年读书看报,文艺工作者的时髦打扮。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些暴露年龄的影视剧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