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个现代化历史只有40年的国际大都市,自从1980年被设为经济特区后,拥有了全国最好资源和机遇,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涌到这里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入90年代后,深圳的经济像搭上火箭一般,飞速前进,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好几倍。图为1993年深圳的一家酒吧,为了活跃气氛,他们请来了一支风格很“另类”的乐队,他们是在深圳活跃的第一批地下音乐人。
经济的发展归功于各个大型企业,而大型企业的成长则要归功于每一个为集体付出的打工者,大量的岗位空缺吸引来了比岗位多几倍的应聘者,他们大部分人没有高学历,初中没毕业的大有人在,但这不阻止不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阻止不了他们“挣大钱”的正常欲望。图为1998年,深圳的一场露天招聘会,密密麻麻的人群为了争取到一个高薪岗位而挤得满头大汗,远处有几名警卫人员在维持秩序。
娱乐业的发达程度最能体现一个都市的繁华,各大娱乐场所已经不再局限于用单一的、传统的表演方式来吸引顾客,图为1995年深圳某娱乐城的演员后台,一群年轻漂亮的女孩穿上特制的舞台服装,头戴“国际范儿”的假发,准备上台走秀,人们看到的只是她们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理解她们舞台下的辛苦和酸楚。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世界》关注到的就着这个人群。
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让所有人都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以前街边的“闲人”到处可见,露天的台球桌旁,总是会出现“两个人打台球一群人围着看”的画面,而到了90年代,深圳大街小巷“闲逛”的身影少了很多,就连最让人不齿的小偷行业都开始抓紧时间“创收”。图为1990年,福田的出租屋集中的巷子内,台球生意很冷清,两人在台球桌上下棋,旁边的墙边立着一块录像厅的“影讯”,下面写着“连场5元”,这个价格对于别的城市太贵了。
随着深圳的外来打工者增多,人员管理成了这里最重要最复杂的工作之一,“三证”成了这里证明自己身份的唯一“证据”,由于身份证丢失需要回老家补办、暂住证办理需要花费一两个月的工资,很多人的“三证”都不齐全,但查“三无人员”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缺少任何一个都要被带走问话,所以打工者们经常连一个踏实觉都睡不上,时刻警惕着被查证,这也成为他们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图为1993年,罗芳村被查到的“三无人员”。
90年代深圳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女同志们也开始注意自己外在美,看到商机的商人们早已经为她们准备好了各种港台以及国际化妆品,图中是1995年,罗湖区的一座商场里,一家化妆品店为了促销,请来国外的化妆师为顾客现场美妆,顾客们看到“神奇”的效果后,纷纷购买这“物超所值”套装,但600元对于那个年代,已经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90年代深圳的文化产业也开始多元化发展,杂志封面也越来越前卫时尚,美女、泳装、明星成为保证销量的最常见手段,但请不起大明星的小杂志只能找“籍籍无名”的模特。图为90年代的公园内,一个思想开放的漂亮年轻女孩正在拍摄杂志封面,旁边看孩子的老人好奇地看着,仿佛在说:“现在的年轻人,在公共场合穿着这样,还拍照,胆子真大!”
90年代对于很多到深圳打工的人来说,能进入一个大企业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那里有食堂有宿舍,工作稳定,收入也可以,大部分拿到工资都会攒起来或寄回老家,舍得用于大手大脚吃喝的人很少。图为1995年,宝安工业区的一个食堂内,职工们在排队打饭,不论男女都拿着大“海碗”,在跟食堂工作日指着自己要哪个菜,其实食堂的菜都是“水煮菜”,并没有什么油水,一点都不香……
人多了,服务业当然也跟了上来,当国内其他地方的人还以坐公交为主要出行方式时,深圳的出租车行业已经变得异常繁荣,司机们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大老板们节省时间,生意好的时候月入过万也常有,因此出租车司机也成为热门行业。图为90年代末,一家出租车公司停车场内,出租车师傅们正准备开始上路营业。(欢迎关注小辫儿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