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清水 兩全其美——恩施市探索示範建設和生態補償機制

記者 杜瑞芳 通訊員 呂鑫 馮坤 劉佳錦

留得住鄉愁,最美是河流。

2019年,恩施市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為實現“庫清、河暢、水淨、岸綠、景美”的優良生態環境,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提檔升級,提升全民生態意識,自省河湖長第3號令發佈以來,紮實開展全市碧水保衛戰“示範建設行動”,率先推行河庫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取得了紮實成效,通報表揚了一批示範單位、示範河流和示範人物。在全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理念,堅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將思想自覺轉化成行動自覺,共同助力河湖長制提檔升級。

一河清水 两全其美——恩施市探索示范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

河道保潔員在清理岸邊垃圾。

高橋河示範建設——

“洗個頭、理個髮”保持原生態 河長制層層管理+網絡化信息管理

1月16日,記者來到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辦事處高橋河。綿綿細雨中,一層薄霧冉冉升起,宛如仙境。幾名河道保潔員正在岸邊清理垃圾。

高橋河是清江上游右岸一級支流,主要水流源自高橋壩出水洞和貓子洞,自西南向東北於恩施城區西南的南門大橋下游350米處匯入清江,是中心城區水體保護的“一江九水五庫”之一。

“高橋河裡的水質特別好,兩岸的風景也特別美,許多白鷺等水鳥在這裡安家。”六角亭水利管理站站長陳仁自豪地說。

2019年7月,為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開展碧水保衛戰“示範建設行動”的命令》(湖北省河湖長第3號令),全面開展全市碧水保衛戰“示範建設行動”,恩施市河湖長制辦公室制訂了《恩施市碧水保衛戰“示範建設行動”實施方案》。

在碧水保衛戰“示範建設行動”中,高橋河不斷完善“一河一策”編制,推行市、鄉、村三級河長制管理模式。恩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冉茂和是高橋河的市級河長,“冉書記經常過來巡河,對高橋河的管護十分重視。”陳仁說。

河長管監管員,監管員管保潔員,層層管理。李文琦和黃靜是高橋河的河道監管員,她們的職責就是不定時抽查保潔員的在崗以及河道保潔情況。

河道保潔就像馬路環衛工人保潔道路一樣,每3到5公里就有一名河道保潔員,河道里隨時有工人,哪裡丟垃圾哪裡就有人去撿。一雙靴子、一套工作服、一件救生衣、一雙手套、一個水桶、一把火鉗、一根長杆鉤子……這些是每一名河道保潔員的裝備標配。除此之外,還配備了兩艘船,以備河道中間無法清理時使用。

今年58歲的向少金是高橋河的河道保潔員。2015年啟動河長制時,他便成了一名河道保潔員。河道保潔比較辛苦,向少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4年多。“我們主要負責管轄河道的垃圾清理工作,最頭疼的是兩岸居民將垃圾直接傾倒在河道上,我們發現這種行為後,首先會給老百姓做工作,勸他們不要亂丟垃圾,要保護河流,遇到實在說不聽的老百姓,我們就向上級彙報。”向少金說。

“我們有河道保潔、河長制兩個工作微信群,平時有任何情況都會隨時在群裡溝通交流。同時,我們的考核制度很嚴,平時隨機抽查,發現一次處罰一次。如果河道保潔員不在工作崗位,河道又有垃圾,現場處罰,年底還要進行綜合考評。”陳仁說。

2018年,恩施市投入2000多萬元,對高橋河、高井河實施了小流域治理工程。從以往的水泥堡坎到現在的生態河堤,治理時更加註重保護原生態,保持河道原來的景觀。“保留河道兩岸原來的植被,主要是將雜草、垃圾清理乾淨。”陳仁介紹。

陳仁將河道治理、保潔形象地比喻為“洗個頭、理個髮”。“洗個頭”即為將河中漂浮的垃圾清理乾淨,“理個髮”即為將河道兩岸的雜草收拾整潔。2019年12月,50名工人利用6天時間花費300多個工時,對河道及兩岸進行了一次集中維護,這種集中行動每年至少開展兩次。

陳仁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將藉助“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開展大型宣傳活動。“只有多做宣傳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才能減輕河道保潔員的工作量,保持河流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陳仁說,“看到老百姓往河裡丟垃圾,要多勸,多做工作,向老百姓宣傳保護河流的政策。”

為了更好地加強高橋河的管理維護,下一步將實行網絡化管理,對整條河流安裝監控,通過電子眼實時監控,一旦發現哪裡有垃圾,保潔員就要及時去那裡清理,這樣既可以減少保潔員數量,節省人力財力,又可以對沿河亂傾亂倒的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避免上游河道垃圾剛撿完、下游垃圾又堆成山的現象再出現。

一河清水 两全其美——恩施市探索示范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

清澈見底的舊鋪河。

舊鋪河生態補償——

義務護河隊守護生命之河 河流保護促進鄉村振興

1月16日,記者在恩施市盛家壩鄉二官寨村義務護河隊辦公室裡看到了幾份特殊的檢討書。其中一份檢討書中寫道:“我叫童某某,家住芭蕉侗族鄉,於2016年7月28日在舊鋪河用電網捕魚,因我不知道此處為風景區,禁止捕魚,犯下嚴重錯誤,通過各位護河隊員的深刻教育,我自願銷燬捕魚設備,保證不再犯錯。”

還有一份悔過書中寫道:“我唐某於2019年3月27日到舊鋪河裡用電網捕魚,被義務護河隊隊員發現,並對我進行了深刻的教育,我認識到我的行為已經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造成了深深的傷害,對此行為,我自願出1000元購買魚苗來彌補我的過錯。”

二官寨村因小溪、舊鋪河道水淨而美,野生魚類眾多,同時村裡的古院落保存較為完好,鄉村旅遊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電魚事件時而發生,漁業資源受到極大破壞。

“要想發展旅遊,必須守護好我們的舊鋪河。”義務護河隊最初發起人之一康敏告訴記者,2012年4月,村民自主發起成立了二官寨村義務護河隊,成立之初有隊員12名。

為護好河、守好魚,2016年6月,二官寨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共商河道管理辦法,與義務護河隊一起,制定村規民約,要求愛河護河人人參與,明確沿河村民輪流巡查,一旦發現電魚現象就收繳設備,並要求電魚人員寫檢討進行張貼,購價值1000元以上的魚苗進行增殖放流。

今年69歲的康倫山是舊鋪河的河道保潔員,也是二官寨村民義務護河隊最早的隊員。

“河道有人電魚”,河道巡查員一聲吆喝,沿河兩岸二十餘人趕赴現場圍堵,收繳電魚人員電瓶,要求其寫檢討,併購買價值3000元的魚苗在河道內增殖放流。這一幕發生在2017年5月26凌晨1點二官寨舊鋪河道。當時的情景,康倫山至今記憶猶新。

從最初的保護漁業資源,到現在的維護河道環境,義務護河隊數年如一日的河道守護,讓這條河流無論什麼時候都乾淨漂亮。沿河兩岸的村民也嚐到了河流保護帶來的甜頭。因為舊鋪河的原始美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前來遊玩。他們在河裡野炊、玩耍,在村子裡旅遊、住宿,給當地村民帶來了旅遊收入。2018年,盛家壩鄉二官寨村在恩施州八縣市鄉村振興試點競爭性申報評審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州鄉村振興試點村,全州僅兩個名額。

“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村裡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收益都是舊鋪河帶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義務護河隊更應該保護好這條美麗的河。”康倫山說,“為了讓遊客也愛護環境,當遊客來野炊時,我會收取20元的押金,待遊客將垃圾清理乾淨離開時,我便將押金退還遊客。”

村民康彥高興地說:“護河隊成立以來,河道生態變化非常大,前幾年河裡的魚越來越少,現在隨手都可摸到了,河道也越來越乾淨了。”

2019年10月,為進一步落實水環境質量管理職責,激勵各鄉(鎮、辦、處)不斷加強河庫環境保護,實現恩施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恩施市河湖長制辦公室制定了《恩施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方案(試行)》。該方案通過對恩施市96條納入河庫長制管理的河流(河段)、44座水庫實行生態補償,落實補償各利益相關方責任,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確保恩施市境內河流、水庫無垃圾堆放、無違章建築、無汙水直排。

根據年度考核結果,實施資金的補償。該市以日常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境內納入河庫長制管理的河流、水庫進行考核。年度考核結果由恩施市河湖長制辦公室通報。根據年度考核結果,排名前八的鄉(鎮、辦、處),按排名依次予以9萬元、8萬元、7萬元、6萬元、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的獎勵。

恩施市盛家壩鄉二官寨村舊鋪河,便在恩施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中排名第一,獲得9萬元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