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女性的月子期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段,不僅僅關係著產婦的身體健康的恢復,還關係到寶寶的成長,甚至直接與婆媳關係和家庭和諧大有關係。

本來就由於老一輩的人與現在年輕的夫妻在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上就有所區別,再加上在照顧孩子的方面上,老一輩的人總覺得自己有經驗,而年輕的父母覺得科學育兒才是最正確的方式,所以就很容易鬧得不開心。相當多的婆媳矛盾就是在月子期間形成的,很多人甚至縣城發明了一個詞彙——“月子仇”。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媽媽,奶奶怎麼又來蹭飯了”孩子的話讓奶奶傷心落淚,坐月子的矛盾不能忽視

張婧的婆婆雖然和他們小兩口生活在一個城市,但是很少來他們家,因為張婧公公身體的原因,身邊總是要有人陪著在,所以這也就導致了自己的婆婆很少來自己家。上個週末,張婧的大姑姐帶著自己的公公去醫院檢查身體,她的婆婆抽出空來家裡看看自己的小孫子。然而,婆婆在門口脫鞋的時候,孩子剛一抬眼看到自己的奶奶,說了一句話讓張靖的婆婆傷心落淚。婆婆正想換鞋來抱抱小孫子,哪想到孩子馬上說:“媽媽,奶奶怎麼又來蹭飯了?”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小孩子天性本善,況且孩子還小怎麼會說這樣的話,不用想,孩子一定是聽大人說的或者是大人教的。婆婆再看看自己媳婦兒冷漠的臉,老人一臉的無辜和滿肚子的委屈沒地方說。

其實,說起張婧和婆婆之間的矛盾還要追溯到五年前,張婧坐月子的時候留下的矛盾。這之間的月子仇就那麼難化解嗎?原來婆婆平時不喜歡來他們家,事實上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婆婆和張婧有矛盾,待在一起總是吵架。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當時,張靜在坐月子的時候聽自己的閨蜜和朋友說去月子中心好,自己也覺得去月子中心也省的的兩家老人來回照顧。但是婆婆卻覺得去月子中心太過於費錢了,就直接表示不同意,所以兩人的裂痕因為這樣產生。其實好幾次,看在孩子的面子上,老人就想著和自己的兒媳婦這件事過去就好了,但是實際上效果很少,再加上張婧公公的原因,也只能選擇儘量不來家裡。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可是,讓老人家沒想到的是,兒媳婦還把這樣的思想觀念傳給了自己的孫子,真是讓老人心寒。雖然當時真的鬧得很不開心,但是不至於把這樣的觀念還交給小孩子吧。

月子期間留下的仇,難道要記一輩子,這樣的做法真的正確嗎?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月子仇一輩子,還要灌輸下一代,這樣真的好嗎?

張婧的做法其實並不是那麼稀奇,相當多的媽媽都會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無意識的時候傳授給自己的孩子,當然選擇的方式大多是在孩子面前說老一輩的不好,讓孩子在心裡就認為老一輩的是壞人,讓孩子從小就比較討厭老人。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放在做人層面上來談,這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可以理解,但是不支持這樣的做法,

因為這樣的做法會給家庭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1.丈夫的位置上十分“尷尬”

往往來說在婆媳關係中,往往受到傷害和影響最大的,就是夾在中間的丈夫和兒子。假如是站在自己的母親一邊,自己的妻子肯定會不開心。回到自己的小家庭中也會鬧得十分不開心;可是假如站在自己老婆的一邊,又好像對不起自己的母親,一旦讓別人知道了,還怎麼做人。大人之間的矛盾還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假如這件事參合到孩子身上的話,整件事情處理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作為一個爸爸,他怎麼可以任由這件事情發展下去呢?這個時候,大多數是家裡的女性在逼著自己的丈夫做出事情的決定,將他們推上事情的天平上,向左不對像右也不對。其實,最後不管事情的結果是什麼,都是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和和諧的,其實何必讓自己不開心以及讓整個家庭跟著受影響呢?

2.激化本來矛盾,問題被擴大

在很注重“世代傳承”觀念的我國,做老一輩的為了自己的兒子可以忍受兒媳婦的冷嘲熱諷,但卻在孩子的問題上絲毫做不到讓步,這其實是上反應的是傳統文化的“反作用”。這裡談到婆媳矛盾事實上,就只是因為一件事活著是一種行為導致的這樣的結果,並不是什麼不共戴天的仇,現在很多人不斷的重複,只是在想著如何解決,而不是說繼續惡化或者是怎樣去報復老一輩。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將問題的重要性降到最小化,將問題擴大話,將會激化事情的嚴重性,原本可以心平氣和說的問題,到了現在只有站出來爭的臉紅脖子粗的才能解決,實在是得不償失,其實把問題擴大化,最後辛苦的只有女性。

3.孩子慢慢長大,也會反思自己母親的做法

身為孩子的媽媽,肯定沒人想讓自己在孩子的心裡的形象一落千丈把,但是如果將自己和老一輩的矛盾不斷惡化的話,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擁有認知能力的時候,孩子是會自己拿出來做比較的,孩子也有是非觀,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的媽媽,很有問題那麼對於當媽媽的來說該是多麼難受的一件事。

“媽媽,奶奶怎麼來了?”孩子的話讓老人傷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視

最關鍵的是因為家長給孩子塑造的這樣的和環境會導致孩子“有樣學樣”,在將來也會變成這個樣子,當他們今後成家的時候,是否也會用同樣的態度面對自己的長輩呢?

總而言之,不要求所有的女性都能放下心裡的隔閡,與自己的婆婆和諧相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碼要有一點的就是:切記不要將大人的矛盾或者是對長輩的什麼想法傳授給自己的孩子,適當就好。

事實上,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孩子好,也是對自己好的一種表現和做法,大家對於這樣的事情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