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到底可怕不可怕?

森林狼11670486


淋巴瘤是發生在淋巴結、淋巴組織以及淋巴器官的惡性腫瘤。

兒童淋巴瘤是兒童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兒童白血病和腦瘤,位於兒童惡性腫瘤第三位。

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約佔兒童惡性腫瘤的6%,非霍奇金淋巴瘤佔兒童惡性淋巴瘤的60%以上。

湖南省腫瘤醫院淋巴瘤血液內科每年收治新發淋巴瘤患者600餘例,其中青少年及兒童淋巴瘤患者約佔10%左右。

遺傳、環境汙染、放射線輻射、藥物、病毒感染、吸菸都是導致兒童淋巴瘤的誘因。

由於缺乏對該病的警惕,其早期症狀和體徵常不被重視或當作其它疾患來處理,誤診率可達60%以上。

湖南省腫瘤醫院淋巴瘤血液內科曾接診過一名5歲“霍奇金淋巴瘤”患兒小諾。

5個月前,小諾的右側頸部出現無痛感腫物並迅速增大,在多家醫院檢查後終於被確診淋巴瘤。

患癌5個月才被確診,都是因為兒童淋巴瘤“藏得深”。

凡小兒有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及發熱,尤其是淋巴結長期不消退、呈進行性增大或進展較慢,壓痛不明顯伴有貧血、消瘦、腹痛、盜汗等症狀時,應提高警惕,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以排除惡性淋巴瘤。

不過這個潛伏在孩子身邊的殺手並不“冷血”。

與成人淋巴瘤預後差異大不同,近年來,對兒童淋巴瘤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進展,兒童霍奇金淋巴瘤治癒率可達90%。

湖南省腫瘤醫院採用現代標準治療策略,霍奇金淋巴瘤#的長期生存率已達85%—9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長期生存率大於80%,早期患者達95%,晚期患者達75%以上。



湖南醫聊


  淋巴瘤當然可怕啦!

  淋巴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系統,而且如果確診為淋巴瘤的話,大部分都是惡性腫瘤。良性淋巴癌在患病期間其實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症狀,也沒有疼痛感,但是患者會明顯發現身體某個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常見腫大的部位是腋下和頸部,而且左側要比右側明顯,在併發過程中會有全身乏力和低燒的現象。

  良性淋巴瘤發現後也要到醫院及時診治,否則一旦惡化成惡性淋巴瘤,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淋巴是分佈在全身各個地方,惡性腫瘤細胞則會隨著淋巴游走在身體各個器官之間,很有可能會造成其他器官的癌變。

  一般淋巴瘤的治療手段有化療、骨髓移植、手術治療等等,經過手術治療後的淋巴癌患者可以延長5~10年的壽命。手術後的護理非常重要,關係到患者術後恢復情況及生存時間。


醫護有約


淋巴瘤不等同於淋巴癌,要正確認識它!

【淋巴瘤就是淋巴癌嗎?】\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9fd216d24f27621c950a4fb0336cced\

醫學微視


淋巴瘤是發生在淋巴系統,血液科的惡性疾病之一。淋巴系統是人體免疫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和清除自身的突變的細胞,當然是在一定程度上。淋巴瘤就是這個系統出問題了,本來保衛戰士淋巴細胞變成癌細胞,等於免疫系統功能有問題了。

其實淋巴瘤並不陌生,李開復就對外宣佈淋巴瘤4期,就在去年還對外說體內已無癌症蹤跡。


其實淋巴瘤也是分類型的,不同的類型決定它的預後,有惰性的,預後還可以,有認識一個遠房姐姐,結婚生子多年,生活依舊美好。如果運氣不好,得的是高度侵襲性的,那可能預後也就看命了,不過積極治療總是不會錯的


愛跑步的小醫生


這是淋巴分佈的一張簡易圖。稍微有些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淋巴遍佈全身。那麼得了淋巴瘤,豈不是壞哉?豈不是免不了全身擴散?其實不然。


淋巴瘤臨床上分80多種,和細菌感染有關的,甚至可以口服藥物就可以臨床治癒。

北京腫瘤醫院淋巴瘤專家劉衛平曾表示,淋巴瘤和肺部、肝部等部位的腫瘤相比,不過是小腫瘤,發病率排在10多位開外,而臨床治癒率(5年生存率)一般在2/3左右。

所以,淋巴瘤並不是那麼可怕的腫瘤。

淋巴瘤的發病原因,和某些感染有關,也和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化有關。高油高脂高蛋白高營養的飲食,都是不利於防癌抗癌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淋巴瘤的誘因。

一般來講,如果出現發熱、盜汗、消瘦和全身淋巴結及肝脾腫大,那麼要高度懷疑是淋巴系統疾病發生。在診斷方法上,通過胸片、B超和CT等都可以查出深部淋巴結腫大,而確診必須經過淋巴結病理檢查才行。

科學認識疾病,才是防病的前提。科學認識淋巴瘤,也是這樣的!

靠譜的健康科普,關注遼瀋名醫!


遼瀋名醫


說起淋巴瘤,很多人都“談瘤色變”,羅京、阿桑、高倉健等我們熟知的公眾人物就是被淋巴瘤奪走了生命。

據統計,全球平均每9分鐘就有1個淋巴瘤新發患者,是近10年來全球發病率增速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發的淋巴瘤患者約4.5萬人,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這些熟悉的人名與冰冷的數據,都為我們敲響了警惕淋巴瘤的鐘聲。

淋巴細胞是人體的健康衛士,他們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機體內衰老壞死的細胞,維護著機體內環境的“整潔有序”。淋巴細胞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至少有三大譜系:從胸腺發育而來的淋巴細胞稱為T細胞,從骨髓發育而來的淋巴細胞稱為B細胞,還有一些細胞是“天然殺手”,稱為NK細胞。這些淋巴細胞發育成熟後就會遷徙到全身的淋巴結和其他淋巴組織,包括脾臟和扁桃體。

蠶豆狀的淋巴結成群地分佈在淋巴管彙集地部位和靜脈周圍,築起了保護人體健康的“長城主脈”。另外,毛髮、指甲、角膜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器官,例如胃腸道、支氣管、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皮膚、甲狀腺等也廣泛分佈著大量的淋巴組織,是保護人體健康的另一道屏障。

淋巴細胞的天性就是永無休止的戰鬥,幾乎遍佈全身的淋巴結和淋巴組織就是它們的戰場。因此,從我們出生到生命終老,這兩大主戰場上就充斥著激烈的廝殺。如此慘烈的環境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淋巴細胞發生質變也就不足為奇了。淋巴瘤是一種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即人們常說的淋巴癌,醫學上一般稱為淋巴瘤。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所有的淋巴瘤都是惡性的,沒有良性的。

淋巴瘤根據瘤細胞可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兩類。我國主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居多。淋巴瘤可發生於各年齡階段,高發年齡為45至60歲。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高峰前移到20至40歲的中青年群體,平均死亡年齡低於45歲。但是由於淋巴系統的分佈特點,使得淋巴瘤屬於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組織和器官,這就是淋巴瘤的恐怖之處,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奪命殺手”。

淋巴瘤的具體發病原因尚無明確的定論,主要為以下4個因素:

1.病毒感染(HTLV、HIV、EBV、HCV);

2.免疫缺陷(艾滋病、器官移植、類風溼關節炎、乾燥綜合徵);

3.環境(農藥、染髮劑、放射暴露)。

4.遺傳:若近親患了某種血液/淋巴系統惡性疾病,則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病風險可能會增加2-4倍。

為什麼淋巴瘤一經發現,基本都是晚期?

淋巴細胞存在於我們整個淋巴系統裡面,相當於我們的血管系統,具有流動性,淋巴細胞在淋巴系統裡面一直循環。淋巴瘤細胞隨著它的流動會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此外,淋巴系統發生惡變以後是沒有特別明顯症狀的,比如說乏力或者說有點低燒,這都是人們最常容易忽略的一些症狀。所以很多淋巴瘤的患者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比較晚。

淋巴瘤有哪些臨床表現和症狀?

1.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現是淺表部位的淋巴結無痛性腫大,表面光滑,質地較韌,觸之如乒乓球感,或者鼻尖的硬度。以頸部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最常見,腋窩、腹股溝淋巴結次之。也有患者以深部的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比如縱隔、腹腔、盆腔淋巴結腫大,起病比較隱匿,發現時淋巴結腫大往往比較明顯。

2.腫大的淋巴結有可能對周圍的組織器官造成壓迫,並引起相應的症狀,如縱隔巨大淋巴結可壓迫上腔靜脈,導致血液迴流障礙,表現為面頸部腫脹、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盆腔、腹腔巨大淋巴結可壓迫胃腸道、輸尿管或者膽管等,造成腸梗阻、腎盂積水或者黃疸,並引起腹痛、腹脹。

3.淋巴瘤也可以侵及淋巴系統以外的器官,表現為相應器官的受侵、破壞或壓迫、梗阻,如胃腸道淋巴瘤的表現如同胃癌、腸癌,可出現腹痛、胃腸道潰瘍、出血、梗阻、壓迫等;皮膚淋巴瘤常誤診為銀屑病、溼疹、皮炎等;侵及顱腦,可致頭痛、視物模糊、言語障礙、意識不清、性格改變、癱瘓;侵及骨骼,可致骨痛、骨折;侵及鼻咽部,可出現鼻塞、流涕、鼻出血等,類似於鼻咽癌的表現。

4.淋巴瘤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除了上述局部症狀,約半數患者還可出現發熱、盜汗、乏力、消瘦、食慾不振、皮疹、搔癢、貧血等全身症狀。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是淺表部位的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有可能會提醒我們早發現,深部病灶往往長到比較大的時候才有症狀,因此很難早診斷。

為何淋巴癌常見於青壯年?

與胃癌、肺癌等其他以老年人為主的癌症不同,淋巴瘤的患者中很多都是年輕人,如15-30歲是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年齡高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從10歲便開始緩慢上升,25歲後急劇上升,55歲之後達到高峰。

許多年輕人有著不夠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不好好吃飯,不按時休息,吃垃圾食品。醫學界有一個共識是,作為免疫系統疾病,淋巴瘤的發病與患者的生活方式有一定關係。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共同的體驗:當熬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時,就容易感冒、痤瘡、拉肚子等等,其實這都與免疫力下降有關。如果長期處於這種不良生活方式中,免疫系統就是最有可能出問題的,從而導致淋巴瘤的發生。

淋巴結腫大一定是淋巴瘤嗎?

很多人誤以為淋巴結腫大就是得了淋巴瘤。其實,淋巴系統是人體的哨兵,當人體受到外敵入侵,如感染細菌、病毒等,哨兵們就會啟動防禦反應,召集大批軍隊來剿滅外敵,這個硝煙四起的戰場從外部看就表現為淋巴結的腫大。所以說淋巴結腫大可能是機體一種正常的反應,因此,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淋巴瘤。

什麼樣的淋巴結腫大提示可能是淋巴瘤呢?

臨床醫生一般通過淋巴結的大小、質地和形狀進行綜合判斷。正常淋巴結一般較小,而直徑大於1.5cm,則需要考慮惡變的可能。

正常淋巴結質地柔軟,如果淋巴結的質地如觸摸鼻尖或者額頭,那麼就屬於質地堅韌或堅硬,需要考慮惡變可能。超聲檢查時,正常淋巴結形狀是偏心靶環狀,而惡變的淋巴結常表現為低迴聲實心圓形。

如果腫大的淋巴結存在上述惡性的徵象,或者淋巴結表現為進行性無痛性腫大,臨床醫生可能建議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淋巴結的性質。

在此提醒大家,可以經常自我檢查摸摸腋窩、腹股溝、頸部、鎖骨、耳後處,看看有沒有腫大的淋巴結。如果有超過1釐米的淋巴結,或者是淋巴結迅速變大,就應該去醫院就診。如果有持續半個月以上不明原因高燒或者是消瘦,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就診。

確診淋巴瘤後需要做哪些檢查?

不同的淋巴瘤類型、不同的發病部位,需要檢查的項目也不同,但是一般都包括淺表淋巴結B超(至少包括雙側頸部、頜下、鎖骨上、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胸部增強CT、腹盆腔增強CT或B超、骨髓穿刺塗片或活檢。有時可能還需要做鼻咽、胃腸、呼吸道內鏡檢查,或者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以明確中樞神經系統是否收到侵犯,必要時還要注射化療藥物。

另外,還需要常規查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乳酸脫氫酶、β2微球蛋白、血沉、心電圖或者心臟超聲以及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毒、梅毒等感染情況。這些項目主要是為了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耐受化療、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是否有嚴重的功能缺陷,是否需要其他內外科治療保駕護航、化療藥物和劑量是否需要調整、有無影響預後的不良因素等等。

因此,在耐心取得病理診斷後、初次治療之前,等待淋巴瘤患者的檢查項目還有很多,花費較高,等待時間較長,但是這也是正確診斷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過程,與後續治療能否安全、順利進行直接相關,也是正確選擇治療方案的必要前提。

如何戰勝淋巴瘤?

對淋巴瘤而言,淋巴細胞遍佈全身,在淋巴系統中循環往復,僅僅依靠手術切不完。化療是治療的主要手段,合理且規範的化療方案可以將癌細胞除之而後快,使病情緩解。例如經典CHOP方案,可使瀰漫大B細胞型淋巴瘤5年無病生存率達到41%-80%,30%的患者治癒。但同時也會“殃及池魚”,殺死一些正常細胞,嚴重的骨髓抑制會導致白細胞減少、感染易發、貧血、血小板減少、出血傾向、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脫髮等不適。

其次是生物治療,主要是單克隆抗體的靶向治療。這些特殊的蛋白質分子可通過細胞表面標物識別某些特定的淋巴瘤細胞,並與之融合,將其殺死。例如利妥昔單抗就是針對還有CD20標誌的B淋巴細胞,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小,缺點是價格昂貴。

對於復發、難治、高危的淋巴瘤患者,可以選擇大劑量化療聯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總之,淋巴瘤是一種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一旦患病,需至血液科全面評估分期分型,配合醫生進行個體化治療。治療結束後,病情緩解的患者仍需定期至醫院隨訪及評估,預防復發。

淋巴瘤一般治癒的幾率有多大?

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淋巴瘤的治療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淋巴瘤已經成為可以治癒的一種腫瘤。尤其是隨著靶向藥物的使用和治療方案的不斷髮展,淋巴瘤的治癒率能達到50%以上。世界衛生組織明確的把淋巴瘤當作一種可治癒的疾病。霍奇金淋巴瘤目前的治癒率大約是在8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的治癒率也有60~70%左右。

怎樣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才能預防淋巴瘤?

預防淋巴瘤最好還是要有規律的生活節奏,平衡合理的飲食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有適度的體育鍛煉,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除此之外,還應定期做體格檢查、防癌體檢、防病體檢,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一般來說在發達國家男性在20歲以後,每年都做一次健康體檢,但40歲以後每半年做一次健康體檢。特別倡導有條件的人每年做一次健康體檢,來預防淋巴瘤這種比較隱蔽的疾病發生。



淋巴瘤是一種血液疾病,死亡率很高,談“瘤”色變這一詞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點也不誇張。事實上,很多腫瘤患者及家屬都說過,他們厭惡聽到這個詞。

1什麼是淋巴瘤?

淋巴瘤目前屬於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應就診於血液科專家。再者,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結和淋巴組織的免疫系統惡性腫瘤,可分為兩大類: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按細胞來源可分為B、T和NK細胞淋巴瘤。

2淋巴瘤的症狀有哪些?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發熱、盜汗、消瘦、乏力較多見。而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而言,淋巴結腫大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如頸部或鎖骨上、腋窩的淋巴結進行性腫大;同時,非霍奇金淋巴瘤病變範圍很少呈侷限性,多累計其他器官,如肝、脾、咽部淋巴環、中樞神經系統等。

3日常生活,哪些因素會引起淋巴瘤?在我國,淋巴瘤的總髮病率男性發病明顯多於女性。同時,淋巴瘤隨著年齡增長而呈現對數增長。但是,目前發病原因仍不完全清楚,從學術角度上研究分析有以下幾點:

1、環境因素:接觸多種有害物質,如殺蟲劑、除草劑、燃料、汽車尾氣、溶劑、皮革以及放射線等可增加淋巴瘤的發病率。

2、 感染因素:EB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皰疹病毒、幽門螺桿菌以及麻疹病毒的感染與淋巴瘤的發病有關。

3、 遺傳因素:淋巴瘤的發病也具有家族成員中聚集發生的現象。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多見於青年,相對而言,非霍奇金淋巴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病增多。

4如果確診了該怎麼辦?淋巴瘤具有高度異質性,故治療上也差別很大,不同病理類型和分期的淋巴瘤無論從治療強度和預後上都存在很大差別。

所以都是淋巴瘤,治療確實非常個體化的。淋巴瘤的治療方法主要由以下幾種,但具體患者還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1、放療: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病例對放射治療敏感,治癒率在8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不如霍奇金淋巴瘤,治療應以放療聯合化療為主。

2、化療:淋巴瘤化療多采用聯合化療,可以結合靶向治療藥物和生物製劑。

3、造血幹細胞移植:對60歲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劑量化療的中高危患者,可考慮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部分復發或骨髓侵犯的年輕患者還可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總之,如有遇到相關症狀,切勿諱疾忌醫,臨床分期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預後越好。當然,年輕的朋友,如果要遠離淋巴腫瘤君,儘量還是少抽菸,少喝酒,養成良好的作息。


血液病醫生洪思存


  淋巴瘤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常發生於青壯年,發病原因至今不明。通常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細菌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環境因素如長期接觸殺蟲劑或農藥,都可能誘發淋巴瘤。其實淋巴瘤並沒有那麼可怕。

  淋巴瘤早期症狀不典型,其首發症狀個體差異大,病變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淋巴結腫大是最常見的淋巴瘤症狀,而且這種淋巴結的腫大,是不痛的,可逐漸增大。一般而言,先侵犯身體淺表部位或縱隔、腹膜後、腸繫膜上的淋巴結,大小可從黃豆到紅棗不一,後期可融合成巨大腫塊,部分患者可能以肝、脾腫大為首發症狀。由於病變彌散,早期患者行肝脾B超或CT掃描也很少有大的佔位病變,因此不易發現。累及胃腸道患者,則有腹痛、腹瀉、便血、腹部腫塊等症狀,常因胃腸鏡檢查或腸道腫塊切除手術而發現。

  對於確診的淋巴瘤患者,同樣是淋巴瘤患者,有的人病情很快惡化,有的人卻可以控制病情。規範化、個性化循證診療是關鍵。面對腫瘤,患者容易表現對疾病的恐懼感,或者過度焦慮情緒。因此,掌握正確的疾病防治知識,樹立健康的治療態度尤為重要。此外,在與病魔鬥爭的過程中,以積極的心態配合專業醫師,堅持淋巴瘤的規範化治療是獲得治癒的重要因素。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淋巴瘤的治療方法有化療、放療、骨髓移植、靶向療法等,治療效果因病情各異,患者應充分了解自身病情,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下面“問上醫”將為你詳細介紹


治療方案取決於所患淋巴瘤的類型和階段、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

(1)化療

化療是一種藥物療法,可通過口服或注射藥物或兩種方式並用來殺死癌細胞。化療藥物可通過血液傳遍身體各處。有不同的組合藥物可供選擇。


副作用:化療的副作用取決於使用的具體藥物,常見副作用包含噁心、脫髮。還可能出現嚴重的長期併發症,如心臟損傷、肺臟損傷、生育問題或其他癌症如白血病。


放射療法使用高能光束(如X射線)殺死癌細胞並縮小腫瘤。在放射治療中,你需要躺在一張桌子上,放射儀器會精確照射某個身體部位。

放療可針對患病的淋巴結以及隨病情進展可影響到的附近淋巴結,放射治療的時間取決於疾病的階段和病情的進展。


副作用:放療可引起目標部位皮膚髮紅及毛髮脫落,許多人在放療期間會感到疲勞。放療可能引發更嚴重的風險,包括心臟病、中風、甲狀腺問題、不孕不育症和其他類型的癌症如乳腺癌或肺癌。


(3)骨髓移植(幹細胞移植)

<strong>

骨髓移植需要先將自身的一部分骨髓提取出來、冷凍儲藏以備之後使用。然後使用高劑量化療或放療殺死標準劑量可能殺不死的淋巴瘤細胞。再把冷凍的幹細胞溶解後靜脈注射到身體裡,它們可以使身體長出健康骨髓。


(4)靶向療法

靶向療法使用針對癌細胞特定弱點開發的藥物來治療癌症。如果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或治療後復發,醫生會在實驗室分析癌細胞出現了哪些基因突變。之後,醫生會找到並使用可打擊該種突變的藥物來治療癌症。目前,許多靶向治療藥物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5)替代療法

目前,並沒有發現哪種替代療法可治療淋巴瘤。但替代療法有助於應對癌症帶來的壓力和治療的副作用。和主治醫生討論一下,下述方法是不是適合你:

  • 鍛鍊;
  • 冥想;
  • 音樂療法;
  • 放鬆練習;
  • 精神療法。


淋巴瘤的自我護理

以下幾點可能有助於淋巴瘤患者更好地面對癌症。

  • 深入瞭解淋巴瘤,以便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決定。詢問醫生關於淋巴瘤的情況,包括治療方案及預後。當了解到更多關於淋巴瘤的信息時,可能更有信心做出治療決定。

  • 保持朋友和家人的親密聯繫。保持親密聯繫將有助於更好的面對淋巴瘤。朋友和家人可以提供實際需要的支持,例如,當你住院時,他們可以幫助你照顧房子,當你感到不堪重負時,他們可以安慰你。

  • 尋找溝通對象。找一個好聽眾,可以談談自己的希望和恐懼。他可以是朋友或家人。尋求諮詢師、醫務工作者或癌症支持小組的關心和理解也可能有幫助。

  • 設定合理的目標。如果有明確的目標,會減少迷茫感,並可能感覺到生活還在您的掌控之中。但注意不要設定完全無法達到的目標。例如,您可能無法每週工作40小時,但您至少可以工作一小段時間。事實上,很多人發現繼續工作有助於改善生活。


  • 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吃好、放鬆和休息好有助於抵抗癌症帶來的壓力和疲勞。另外,給自己更多的時間休息,或限制要完成的活動或工作量。

  • 保持活躍。被確診為癌症並不意味著您要放棄所有喜歡和要做的事情。大多數時間,如果您感覺比較好,可以完成想做的事情那麼就去做吧。這樣可鍛鍊身體放鬆心情。


小貼士:淋巴瘤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樂觀心態,有利於康復。




“談癌色變”是人們內心對無法掩飾的恐懼的一種表現,但是癌症真的有那麼恐怖嗎?今年的9月15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淋巴瘤宣傳日,當天下午,廣東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淋巴瘤科如期舉辦了淋巴瘤病友聯誼會,科室主任李文瑜向病友們普及了淋巴瘤防治知識,解答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疑問。

淋巴瘤是可以治癒的惡性腫瘤

說到淋巴瘤,就不得不提到淋巴系統。據李文瑜介紹,淋巴系統遍佈於人的身體各個臟器,它就像一張龐大的網絡,負責過濾各種病原體,是人體重要的防衛體系。

“淋巴瘤是惡性腫瘤,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癌症,在眾多癌症中,淋巴瘤是一種治癒率較高的癌症。通過化療或者放療,完全可以達到根治。”李文瑜說,該疾病最近這幾年處於高發,歐美髮病率最高,其次是香港和廣東,再就是內地。

據悉,該病目前病因還不是很明確,較為公認的是某些感染因素可能與某些類型淋巴瘤的發病有關。“也和現在的生活方式有關係。比如我們傳統的飲食受到摒棄,人們過多攝入高蛋白質、高熱量飲食;生活壓力大,導致免疫功能降低。”李文瑜說。

和細菌感染有關的淋巴瘤,口服消炎藥即可治癒

李文瑜強調,並非所有的淋巴瘤都需要放療或者化療。她表示,淋巴瘤在臨床上的分類有80多種,不同的病理類型,治療方式都不一樣。

“比如胃部的惰性淋巴瘤,它和幽門螺旋桿菌有密切關係,就可以不用放化療,只需按療程服用抗細菌的藥物,就能治癒。”李文瑜說。

“還有粘膜組織相關淋巴瘤,也跟感染有關係。衣原體、支原體和特殊的細菌病毒有關係,有的口服阿克拉黴素就可以治癒,也有的用四環素或者土黴素就可以治好。”她說,跟細菌感染有明確關係的淋巴瘤,口服消炎藥即可治癒。反之,跟病毒有關係的,比如EBV病毒感染的淋巴癌就十分兇險,臨床存活率很低。

病理診斷務必諮詢有經驗的淋巴瘤病理科醫生

病理檢查是臨床診斷淋巴瘤的唯一標準。“病理診斷的組織樣本首選切除病變或切取部分病變組織。”李文瑜說。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病理類型多達80餘重,而且很多病理形態學差異並不是很明顯,這不僅需要綜合臨床特徵和其他檢查結果,也需要長期病理工作的經驗積累。因此,臨床上對病理的準確診斷務必諮詢有經驗的淋巴瘤病理科醫生。

淋巴瘤治療因人而異,5年無復發視為臨床治癒

根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自然病程,可以歸為三大臨床類型,即高度侵襲性、侵襲性和惰性淋巴瘤。

“所謂惰性淋巴瘤就是慢性淋巴瘤,本身發展較慢,沒有治療指徵時可以觀察等待,患者不需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有治療指徵後,通過治療一般療效也非常好,患者依然可以迴歸正常的生活。”李文瑜特別強調,臨床上通常將5年無復發視為“臨床治癒”。

風溼免疫病與淋巴瘤相伴高發

“淋巴瘤早期最容易被人察覺的就是頸部、腋下或者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如果發現身體這些地方無緣無故長包,又不紅不痛不癢,就要趕快到醫院做檢查。”李文瑜說。

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淋巴瘤呢?李文瑜提醒,一是生活要規律,不要熬夜。二是健康飲食,遠離吸菸。三是慢性炎症性疾病要格外留意,尤其是胃部慢性炎症,HPV感染、EPV病毒相關的感染疾病要及時治療。四是風溼免疫病和淋巴瘤往往是相伴高發的,很多淋巴瘤病人都有風溼免疫病,要注意做好風溼免疫病的控制。五是遠離電離輻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