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走了之后,兄弟姐妹就散了”基本不来往了,是真的吗?

郜素清


1998年我2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当年父亲52岁,2013年我40岁,母亲去世,当年母亲67岁。

我姐妹弟三个,我是老大,父亲去世那年弟弟读高中,父亲去世后母亲手里剩了15000块钱,从此母亲身体极度衰弱,父亲去世半年时间母亲腰也弯曲头发也白了,母亲还坚强的干农活。弟弟读大学四年每到开学季都是我们姐妹和母亲共同凑的学费生活费。那时候我已经结婚了,妹妹刚刚毕业工作,妹妹为家里付出的也太多太多,后来妹妹结婚了,平时为了给弟弟生活费,妹夫单位每次组织献血他就去献血,献血给600块钱就给弟弟邮去[流泪]那时候妹妹和妹夫都刚参加工作工资都不多,70后那个年代家里都穷。我小时候为了看弟弟10岁上的小学,因为我家农活太多,母亲每天和父亲一样起早贪黑干活,母亲到家还要立刻喂猪打狗的做饭……母亲累的有时候没好气我就是那个出气筒…所以我五年级毕业自愿不读书了,我要帮母亲干活。

1997年我和老公搬到县城,我因为读书少文化太低只能是打工,干那种不用文化的活,在一家冷饮厂工作一块钱一小时,要晚上六点上班早晨六点下班。我老公有工作,月工资二百多元,所以除了我们自己生活开销再供弟弟基本是每个月都捉襟见肘,后来就让弟弟在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这样我们能缓解点压力,弟弟大学要毕业找工作时,弟弟给我打电话说:大姐,我要想找工作就必须把助学贷款还上才能发毕业证呢,弟弟四年一共使用了助学贷款12000元,当时我们手里攒了16000元,老公毫不犹豫的给弟邮去12000元,因为那时候我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好,所以不能手里没一分钱,万一老人有病啥的留着备用。

2005年弟大学毕业工作结婚了,弟工作两年后买了单位二手房,我和妹妹又掏钱帮助他,后来弟把钱都还给我们了。弟2012年单位又建新楼,又买了车,我和妹又借钱给他,哎………不说了,要说可能得说一天一夜说完…当时最让我生气的是母亲都没有去过弟弟的新楼房,都不知道新楼在哪[流泪]车也没坐过一次,老楼弟媳妇给自己父母住了。弟媳妇不愿意我母亲去她家。我无数次劝母亲说现在养儿不一定养老,我和小妹养你,可是在母亲心里她有儿子为啥让女儿养心里总想不通,母亲内心时刻忧愁,不幸在2013年突发心脏病去世[流泪]我当时心里非常恨弟弟,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供他大学,却没有住过新楼没有坐过儿子买的车,我深深的懂得母亲内心对儿子的期盼……和无奈………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他们。

在收拾遗物时候发现母亲早已留好遗书,里边写的大概意思是她有心脏病怕哪天突然去世,房子怎么分问题,母亲遗书里嘱咐我们姐弟三个要好好把孩子教育好培养成人[流泪],说我们姐妹两还有两个好姑爷都养她这么多年都是孝顺孩子,万一我有一天不在了房子将来卖了钱要我们姐弟三个平均分[流泪]母亲说我有儿子,不能连累女儿养我,房子卖了一定给姐姐们一份[流泪]

所以母亲住院的钱还有办丧事的钱都是我们三个平均掏的,我作为老大和妹妹弟弟说了,首先咱们不能因为钱财伤了和气,这一点弟弟妹妹都非常同意,弟弟说:大姐虽然妈不在了,我们以后会更亲近的[流泪]一句话让我眼泪哗的掉下来了,瞬间所有对弟的怨恨都一笔勾销…所以我想…虽然弟弟弟妹不怎么懂得孝顺可是母亲已经去世,我们活着的人又何必为难自己最亲的人呢,别计较太多。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姐弟三个相处的挺好!我想这也是父母希望看到的结果,父母在九泉之下一定很高兴[祈祷]

打开头条看到这么多朋友留言真的感谢大家的认可。

既然大家这么热情关注,我在叙说近况吧,就在上个月底我父母老家闲置十多年的老房子有人要买,买主是男的离过婚家庭不富裕,最近又要结婚,女方要求不和公婆住一起,现在农村房基地不好批,所以买主托人找我们要买房子成全他们。

说实在的我万分舍不得老房子,老房子每个角落都有父母的身影感觉他们的温度还在[流泪]房子里的家具生活工具有好多比我年龄都大,如果卖了心底唯一的精神寄托好像不再属于我[可怜]可是面对买房的困难我又不好拒绝,所以我想父母以故去多年房子没人住也没什么意义,成全一家人岂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我们姐弟三个决定卖了,农村老房子就几万块钱,卖房子钱我们三个都谦虚友好的按照母亲遗愿分配的。

看到评论说我对娘家好肯定冷落婆家,其实不是的,我老公四个哥两个姐,婆婆在43岁那年生的老公,老公和最大的大哥相差19岁。由于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婆婆生了十多个孩子,前几个生下的孩子都夭折了。那个年代也穷所以婆婆身体非常不好。在我老公16岁那年公公去世,当时我老公还在上学,公公去世后家里的嫂子们就要分家,好点东西比如缝纫机和自行车都被嫂子们分走了,留给老公的就是石头的猪槽子和木头大门,打场用的石头滚子。我结婚时候婆婆67岁身体驮的就像句号,身体极其不好。本来婆婆是轮流养老,可是一个哥哥在外省工作安家,赡养不方便,家里的两个嫂子也不愿意养婆婆还总是和婆婆斗气。于是我母亲和我说,让我养婆婆,就当生我老公一个儿子,说你婆婆一辈子不容易,多个碗和筷子的事,我当时22岁母亲说什么我就听着照做。

于是我到哪里婆就跟到哪里,和婆婆一起生活21年,婆婆在2016年88岁安然去世[流泪]所以我很自豪的说,对于婆婆我没有一丝遗憾,我问心无愧。

直到现在婆婆的其他儿子还有大姑姐都

很敬佩我,我两个大伯哥也都后悔当初做法了,因为他们都做公公婆婆了。所以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很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是父母教会我善良孝顺!

当然在赡养老人属实不容易,作为儿媳妇你要懂得大度包容、换位思考、把所有累和委屈都得自己扛和隐忍,因为我们都有老的一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婆婆常常和亲戚说,多亏生了老儿子还有我老儿媳妇,不然活不到88岁,我享福啊我知足还住上楼房,每当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都感到慰藉,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

在婆婆病危时候,老公给三哥哥打电话都回来了,婆婆去世老公说不大操大办老人晚年享福就好,人没了跳脚哭没用,所以丧事简单,大概花了一万两千多,婆婆入土为安后,我们也没想和哥哥们要分摊丧葬费,大伯哥没给一分钱连花圈都没买,二大伯哥哭着背着二嫂非得给我们一千元,说这20年自己心里有愧,三哥条件好给我们5000元,我们留三哥3000块钱,不留他们心里更不好受,所以就收下了。三哥是有正义孝顺的人,只是离家太远。三大伯哥说:老人原本应该我们做哥的先养,这么多年的苦和累都由弟弟弟妹承担着,我们当大哥的都没尽到责任很愧疚。

当大伯哥们要走了,我说:哥哥们以后还要常回家看看,虽然老妈不在了,可是还有你们的小老兄弟呢,哥哥们眼睛湿润了。此后每个清明节不论哪个哥哥回来上坟都来我家吃饭,我觉得人一生很快过去,我们别太斤斤计较,每个人有多大能力就尽力而为吧。我觉得肯于付出就是积福积德,假如福报没有回报你,但是你的儿女一定会得到老天善待保佑的,这是我个人切身体会!

但是我唯一亏欠的还是自己父母,他们没有享受到晚年的幸福生活,是我一生的遗憾……

最后我想说,当我们父母都走了之后,兄弟姐妹要抛开过去恩怨,敞开心扉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这不是做给别人看,是给我们自己的孩子做榜样!

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1月3号,祝朋友们在2020年身体安康!一切顺利!这个问题回答都有两个多月了,每天打开头条总看到很多朋友的评论,谢谢大家能读出我真实的生活经历,这么多评论没有抨击我的,我能看出朋友们都是诚实善良友好的人,在此感谢所有点赞、评论、关注我的朋友,谢谢您们的认可!感谢!





ssz知足常乐艾灸迷


这个问题我感触很深。

三十岁不到时,我父母都离世了,上头有个哥哥,大我五岁,早已经成家。我不在老家,离家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远。

母亲是在我24岁那年离世,其实母亲去世后,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不一样了,少了重要的一份子,火烧得再大,心里也是冷的。父亲是我29岁时离世,当时我才刚出月子10天,内心的剧痛是难以形容的。世界完全变了,我哭着跟同学打电话说我成了孤儿,我不觉得快三十岁已经长大,我觉得自己还是孩子,可我父母都没了。

从那以后我基本不回老家了,有时会有亲戚来问,什么时候回去,可谁又能懂我那种心情,父母不在了,我回哪?我回去干什么呢?

别人说父母不在了,长兄如父,但我跟哥哥的感情感觉从小就不那么亲近,他读书早,出去早,我懂事后也基本是我一个人在家,我们也很少一起探讨过关于生活,关于未来,更多的是他对我的教育性谈话。所以现在我对家庭的安全感完全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大家都已经成家了,也有孩子,每天的琐事都很多,难以顾及那么多。

父母离世,亲戚也远离很多,他们都不算年纪大,所以我那些亲戚长辈也都还不算太老,怎么可能有太亲近的。

父母是维系子女的一根线,线断了,勉强打个结,可那是裂痕。逢年过节的,照面上打个招呼就算完了。更多的,是怕朋友问起,过年去哪,过节也是悄悄地,很怕过年,很怕很怕。

父母走后,死亡在我眼里那么残忍。


阿不的平凡日子


父母在,家就在。

讲个真实的事。

同学考学出去后一直在外地读书工作,后来结婚定居,从此家乡就变成了老家,也是因为有父母在老家,所以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去看看,家也还是家的感觉。

每次回家,她的父母都会给她做好吃的。每次都会住在自己的家里,每次回去会有父母在村口接,在村口送。

后来她的父母相继离世,在她送老人入土为安之后,把老家的房子用一把大锁锁上,她才真正觉得她好像真的没有家了。

后来有一次她出差去家乡附近的地方,要是以前她父母还在世,她准会顺便回趟家看看,可是现在人离家乡已经很近了,但是却没有了家的感觉。

后来同学还是没忍住去看了看老房子,因为房子没人住,已经显得有些破败。院子里的小菜园里长满了荒草,再不是以前蔬菜茂盛的景象了。

同学后来去了城里住。城里还住着她的弟弟。但是她最后还是住的酒店,只是给她弟弟打了个电话。

她弟弟赶去酒店接她回自己家住,同学拒绝了。理由是就住一晚,省得给弟弟一家添麻烦,弟媳还得洗床单被套什么的。虽然弟弟弟媳人都很好,但总归是他们自己的小家,姐姐再亲也是亲戚了,她不想麻烦他们。

后来和同学聊天,她说以前她父母在的时候,他们姐弟聊的很多,感觉是一家人。现在聊的很少了,父母不在了,大家就没有了,只剩下彼此的小家,对于小家而言,自己对于对方的小家,似乎更像亲戚而非家人了。


芝麻辰小七


这是真的,如果兄弟姐们中没有一个说话管事儿的,肯定就散了。

我的母亲兄妹六个,我的岳母也是兄妹六个。两个家庭就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我母亲兄妹六个,姥爷和姥姥因为比较穷一点儿,从小六个孩子吃了不少苦,没有享过什么福。六个孩子从小为了生计,都是四处奔波。大舅和三舅做建筑工人,二舅收废品,二姨三姨在家务农,兄妹六个在一起最害怕交流的问题就是老人赡养的问题。

姥爷姥姥在三个舅舅之间轮流住,每次一个月。后来兄弟之间互相指责对老人不好,其实在我看来都对老人不好。

每次老人生病,三个舅舅就会让三个出门的姐妹掏钱,但是三姐妹只出人照顾,不肯出钱。最后六个人闹得很不愉快,有时候在医院就吵起来了,真是丢人丢大了。

我的岳母家庭就很不一样,那个时代家里都很穷,但是岳母的父母就很注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相处。

岳母的父母,也就是我媳妇儿的姥姥姥爷,很会识人,兄弟姐妹几个的性格看的很透。

他们知道老四,也就是我的岳母,比较擅长沟通、调节家里的事儿,有什么问题也愿意跑前跑后处理,来平衡家里的关系,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岳母的父母就有意让老四多处理家庭大事,培养岳母的主持大局能力,我觉得很像古代皇帝培养储君。

这样下来,岳母家里有什么事儿商量的时候,虽然各自都发表意见,但是最终不会乱。还是由岳母综合大家意见,最后做决定。

虽然有些人多少会有些意见,但是大家还是会统一意见,兄弟姐妹几个最后关系处的还不错。即使老人去世,兄弟姐妹们没有像以前那样经常聚,但是只要有事儿,还是会团结一致。

不过话又说回来,兄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我见过我们村兄弟几个有人去世的时候哭的很伤心,虽然都是七十多岁的人,兄弟之间也没有那么多沟通了,但是仍然很伤心。这就是亲情,珍惜这份亲情。


半路圆心


说个负面的。我的几个舅,大的冷漠,中的狭隘,小的蠢坏。外婆去世后当时这几个儿子儿媳谁都不愿意养,逼的外公要自己过,我母亲看不过去了接过来伺候了十六年。这十六年在我们家从上到下没大声说过一回老人,我母亲为了照顾好外公从不出远门,哪怕是患癌期间上医院化疗都尽量给老人做好饭(老人吃不惯别人做的),最后80多的高寿无疾而终的,这十六年他们没拿过一分钱的赡养费,外公去世也是我们家张罗的。结果呢?老人刚入土第二天他们就翻脸了,踏上门来要钱,冲着我伤心又患癌的母亲什么难听说什么。要知道我外公刚到我家时退休工资才500多,真不知道他们脸是什么做的。最后直接断绝来往,告诉他们想要啥直接去法院起诉


不需要任何关注


父母在人生尚有往来,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家姐妹有四个,我是老四,妈妈死了25年了,爸爸死了五年,在我爸爸刚去世的第一年,我想回娘家看看我爸爸的相片,但是家里的姐姐去外面干活了,我连门都进不去,当时我的眼泪哗的流了下来,后来就只有回家了,父母不在了,真的不用去了,姐妹之间也生疏了很多,也很少打电话,也没什么话可说了,虽然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姐妹,也有性格不同的,所以还是尽量少接触,过好自己的就好,现在我们姐妹几个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所以父母不在了,这个家真的散了。


漂亮的小屋


父母去世,兄妹变仇人

2018年年末,我的外婆终于逃脱病魔的利爪,驾鹤西去,这个消息对全家而言,并不意外。

外婆从生病到去世五个月整,我母亲也从满怀希望到苦恼,再到逐渐失望。死亡,对于守在病人身边日夜照顾的母亲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我以为外婆去世这件事可以告一段落,亲人之间会更加珍惜,更懂爱护,携手走向余生。谁曾想,一场人性大戏才拉开帷幕。

作者图∣外婆家门前的田地

自古红白喜事都是生活的重大事项,在这些事情上,仪式感就格外的体现。

外婆家在内蒙古的偏远农村,哪里有戏班子,哪里就有大事儿发生,外婆一生育有四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第一根矛盾的引线,就是雇戏班子。

身为长子的大舅,一直住在农村,对村里的风俗习惯颇为了解,之前外公的殡葬就是由他打理,这次外婆的殡葬也理应由他主持。

先前已经订好一场戏,这是兄妹四人已经达成共识的,可就在第一场戏结束之后,大舅却临时起意要再定一场戏,这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在当地的风俗中,通常就是一件大事一场戏,很少有两场戏班子。

我之后曾打听过,有人曾讪讪地问大舅:“你们这十一天才打发(出殡),亲戚就都坐着(无事可干)?”

舅舅一听:“那就再雇一场戏。”

那人嘿嘿一笑:“还是老大大气。”

就这样,在周围人的夸赞下,大舅去和母亲说了这件事。

母亲觉得,两场戏又费钱又无意义,只是娱乐了村民和来往吃喝的其他人,要她说,葬礼就不大办,连戏班子也不请。

可大舅说:别人都雇戏班子,咱们时间长,两场戏让亲戚们有个消遣的地方。

母亲当时患有慢性胃病,加之冬天天气寒冷,胃痛和感冒一起折磨她,她虽心里不满却毫无精力反驳,就随舅舅去了。

外婆生前的房子就在村口,两间厢房加起来不到四十平的空间,在患病期间赶上“十个全覆盖政策”,政府给翻新了房子,不过也只是一间厢房和一个堂间,堂间不能睡人,里面的厢房也最多挤五个人。自外婆去世,这间房就被外来帮忙的远房亲戚和戏班子、杠子队(专业抬棺材下葬的人)、大棚车成员轮流用着,二舅、妈妈和二姨只能搬到大舅家去住。

村民爱看热闹,自从外婆去世,就没缺过要给葬礼指点一二的牛鬼蛇神,也没缺过陪两位舅舅喝酒的各路朋友。

两位舅舅每晚以酒为伴,喝得烂醉,说大话,发酒疯,折腾到半夜才能消停。妈妈那时正在输液,不堪忍受两位哥哥,就借住到村里其他人家。

最让妈妈寒心的,是两位舅舅借着酒后失言的由头,对外婆进行辱骂,用一些十分不好的字眼。这种事让旁人看了笑话,让自家人颜面尽失。

两位舅舅不喝酒的时候都是好人,自外婆瘫痪在床以来的五个月两位舅舅都是尽心尽职,孝子行为。妈妈曾自我安慰,两位哥哥就是失去母亲心思悲伤才酒后胡言乱语。

外婆要在去世十一天后下葬,时间比较宽裕。这期间需要宴请亲人好友,同时也能收份子钱。

宴席需要找大棚子,就是流动的餐桌,搭一个蓝色的塑料大棚,里面有圆桌和凳子。食材由东家准备,大棚自带厨师,可负责做菜上菜,提供餐具。

母亲作为会计,负责所有金钱的支出和流入的记录和保管。四兄妹一人拿出两千元作为筹备金。

烟、酒、饮料、猪肉、羊肉、鸡、蔬菜、凉菜、热菜、荤菜、炸糕,光看宴席和一个个忙碌的人你根本不知道这是办丧事。

四兄妹在一起讨论丧葬费和宴席份子钱的分配问题,按照当地习俗,丧葬费一般由儿子全部承担,同时份子钱也全归儿子所有。女儿只是充当一般的亲友出个份子钱就可以,其他一律和女儿无关。

妈妈和二姨惦念两位哥哥无法一次性拿出所有钱,就提出丧葬费四人均摊,宴席所得的份子钱也四人均摊,两个女儿不再出份子钱。

这个提议得到两位哥哥的支持。可就在第二天,四人再次碰头,故事却发生了反转。

四人回顾外婆在城里住的这六年,主要受我母亲的照顾颇多,包括之前住院一个月也是妈妈全程陪床。这时二姨突然跳起来,撒泼一样,站在炕上挥着手:“这六年大多数都是在我家住,我家买的一楼就专供给老人上下楼方便,我就没有一点功劳吗?”

二舅很生气:“你就是没功劳怎么了?”两个人开始互相指责。

二姨说二舅妻管严,二舅妈欺负外婆他从不指责老婆。二舅说二姨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吵架,病就是让二姨气出来的。

二姨多年的付出得不到亲人的认可,又气又累,眼含泪水大喊一声:“那我不出钱了,你们说我不孝,那我就不孝了。”

原本是气话,没想到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二姨没有出丧葬费,也不能分得份子钱。

二姨这不孝的帽子,也成了她日后自嘲的主题。我妈总和她说:“你没出钱那是赚了,有谁办丧事能挣钱?”

终于到宴请的这一天,来往的亲友都到大舅家的厢房里,在妈妈那里登记姓名和交份子钱。按道理,已经自立门户的孙子辈和外孙辈的人同样需要交份子钱。可大舅妈对于自己三个孩子需要交份子钱的事情讳莫如深,拉长脸生闷气。因为份子钱最后均摊对于他家是个损失,所以十分不情愿让孩子们随礼。

我的大姐,也就是大舅妈的大女儿深知母心,早就对坚持均摊这个主意的我妈妈恨得牙根痒痒。但迫于现实,不出钱面子上也挂不住。她去里屋柜子里找包,舅妈顺势跟了进去,可以看见他们背对着门小声嘀咕了一会。

舅妈先出来,径直走向屋外,没看一眼堂屋里的人。随后,大姐大踏步走出来,没好气地“啪”一声把五张鲜红的钞票摔在妈妈记账的桌子上,然后就走了。当时收账的除了妈妈还有外婆本家的一个和妈妈同辈的男人。

妈妈看着气到变形的侄女摔了钱,很是气愤。“你摔什么摔,我是你姑姑你能摔我吗?你小时候你奶奶多亲(爱护)你,你都忘了?”

那位本家舅舅看着也着实尴尬,叹了口气“你们是一家人呢,你们兄弟姐妹、姑嫂之间要好好相处,虽然老人们都没了,但你们不能变成仇人。”

他把五张百元钞票撸整齐揣进收钱的兜子,把大姐的名字认真写在礼金单上。

门口目睹这一切的二舅妈闭口不言。她女婿悄悄过来问她应该随多少礼金,她翻翻眼睛“等等再说吧。”

时间到了晚上,外面的戏台子又热闹起来。二人台表演,是我们本土的艺术形式,内容编排也是市井人民的日常,用方言唱出来更是好听好看。晚饭后没事的村民和亲友都聚在火堆旁看二人台。

屋里这时正乌云密布,男人们吐出的烟雾在屋顶聚拢成一层烟云,压得每个人的头都是黑的。

再过两天就是“头七”了,死者的至亲无一例外都要赶回来,这几天也是人最全的时候,核心人物四兄妹又是因为钱的事产生了矛盾。这几日花销比较大,在订对账目的时候也出现了异议,大舅二舅和妈妈为账目争论不休,二姨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三个人从钱的问题不知怎的就扯到了外婆生前的生病住院上。二舅妈趁机补了一句:“老太太的住院费一万块钱也得摊吧?”

妈妈正在气头上,怒目对着她喊到:“滚一边去,我们四兄妹说事有你什么相干?”

二姨悠悠地说:“二嫂,当时不就是谈的你们出钱我和我姐姐出力么,咋又不认账了?”二舅回头狠狠白了他老婆一眼。

二舅妈借故走了。

屋里挤不下太多人,除了长辈以外,孙子辈的都在门口靠着。大舅的二儿子听到里面的吵闹声,很是心烦。

“不就是钱吗?我奶奶的丧葬费我出,都我出,你们不要吵了。”他边说边走进去,又被他妈给推出来了。

终于到第十一天了,是出殡的日子。这一天,年轻一辈们都要起得很早去“偷馒头”。据说在出殡这一天准备的馒头有发财来福的奇异功能,于是姐姐们大清早一人拿个塑料袋去抢馒头。

二舅家的姐姐拿了很多袋子,一个袋子里装了两个,怕被人看见就揣在怀里,妈妈正好看见她从大门外跑过,好像掉了一包东西,但她并没有发觉。

妈妈走过去,看到两个馒头静静躺在地上,白胖的样子煞是好看。

“你就拿上了?没还给我姐姐?”

“还她干嘛,她拿了那么多,我想你还没有呢,我就留着给你。这是你姥姥最后的东西,你也得有。”我妈解释说道。

这是他们办完丧事回到市里给我馒头的时候我妈讲给我的这件事,看到手里两个带着乡下气息能“发财”的馒头,我真是哭笑不得。

中午出殡结束,外婆葬在外公旁边,也是实现了团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回到村里,接下来的事,就是把最后的账结清,各自回家。

四兄妹再一次坐在小方桌前,摊开账目和一兜子的钱,一张大白纸开始精密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清点数目完毕,多退少补,年纪大的亲戚又把他们的礼金退回,之后的钱三方分摊,没有多余的嘱咐,各自满身疲惫的离开了。

在车上,爸爸问妈妈,大舅的二儿子说要承担所有费用,最后实现了吗?

妈妈撇嘴:“那家人吹牛都厉害,自始至终没吐一个子儿。”

爸爸啧啧到:“那天晚上他喊的声音可高了,看来是光打雷不下雨啊。”

妈妈回到家的第二天,接到了二姨的电话,二姨告诉妈妈,大舅说我妈妈骗了他两千元没算在账里。

妈妈一头雾水,她把账本拿出来重新核算,并没有差异。二姨又说这两千块不在账上,是某一天大舅拿给她们但妈妈没写在账上。

母亲开始详详细细的回忆这十一天大到上千块小到几毛钱的往来,给大舅打电话却总是正在通话中,用我的手机却一打就通。

我妈问我为啥她手机坏了,我想了想,“我大舅是把你的手机号设成黑名单了。”

妈妈问我大舅为啥设她黑名单,大舅解释道他也不知道怎么操作,不是他弄的。

母亲咬牙道:“绝对是他那个老婆和女儿搞得鬼。”

妈妈给大姐打电话,大姐一听是妈妈,直接挂断电话再也不接。

舅舅和母亲通了几次电话,这两千块钱始终不能对上号,一个承认有,一个坚持无。妈妈泪雨俱下也没法换来哥哥的理解,但大舅劝母亲说别想了,我是大哥多出钱很正常。但从别的亲戚那里听来,舅舅扬言母亲骗了他两千元,要在给我婚礼的份子钱里扣掉两千。

我妈妈听了这话更是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这委屈好像比失去自己母亲的痛苦还大,在亲哥的污蔑和诋毁中久久不能释怀。但让我觉得可笑的是,我还只是个上学的孩子,结婚这事太遥远了,我都没想过。

遭此横祸的母亲,和二舅二姨一遍遍的诉苦,讲述账目何等的仔细,两千块根本就是没有的事。而此时的二舅与大舅在村里因为羊的事情闹不和,也产生了嫌隙。二姨一直都站在妈妈这边,于是三个人拧成一股绳,决定自此和大哥断交。

过了些日子,听说了大舅做手术的母亲,还是千方百计的通过村里的朋友给大舅捎了些钱。听村里人说,大舅妈和大姐在村里对母亲的评价很不好,母亲没说什么,只是嘱咐朋友一定要把钱送到大舅手里。

我曾问母亲,这两千块钱的事真有吗?妈妈说她不记得了,但应该是没有的事。我告诉妈妈,你一定要坚持自己是清白的,这种亲情不要也罢,妈妈很赞同。

之后的某一天,我翻看妈妈的手机无意间发现她和大舅的大儿子商量要给大舅两千元解决那件事。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妈妈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我们可是亲兄妹。”

事情过去五个月了,妈妈还是无法拨通大舅的手机。

作者图∣大舅养的羊

--The end--


A香菇君


这事儿,完全看人,每个家庭情况都不同的!

比如我爸爸家,兄弟姐妹六个,我爷爷去世的早,76年就走了。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爸也才18岁,我小叔才9岁。我几个姑姑,也就是大姑结婚,刚刚有一个孩子,二姑刚订婚。两个小姑,也都特别小。全靠着大的带小的,帮着我奶奶一块把几个小的拉扯大的。

我奶奶,2009年走的。至今也走了11年了。

但是,我爸这边的兄弟姐妹,并没有因为我奶奶的离去而散。反倒是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和睦了

我爸这边,谁家有事,其他家里,必定会全部出动。

比如,我三姑意外脑梗,中风在床。三姑就一个儿子,儿子儿媳妇都是独生子女。儿媳妇家的妈妈,当时身体也不太好。我哥家孩子当时也小,正需要人带的时候。

真的,那段时间,如果不是我爸这边的兄弟姐妹们帮着一块共渡难关,真不敢想象我哥、嫂子会如何崩溃。

三姑最需要人的时候,是在兄弟姐妹家轮着度过的。另外五家,每家轮一个月照顾三姑。

平时,我爸这边的兄弟姐妹,都会聚聚,一块吃个饭,聊聊天之类的。过年的时候,聚在一起打牌玩。轮饭,一家一天的。

我家和我二姑家住的近,前后屋,站在我家后院子能直接喊我二姑他们。

自从我妈妈去世之后,我二姑二姑夫,就肩负起了帮着一块盯着点我那个爱喝酒的爸爸。

我爸爸爱喝酒,喝了一辈子的酒。之前,一直是我妈妈管着,负责照顾我爸爸。可是,我妈妈走了之后,我们忙的时候,我二姑二姑夫就会去我家看看我爸爸之类的。

很多时候,我二姑他们只要一听说我爸喝多了,必定会去我家看看我爸之类的。有的时候,在我爸不喝酒的时候,会劝我爸,让他少喝点酒,身体要紧。

前天晚上,我二姑夫一听说我们湖南今年可能又会遭遇冰冻天,听我大姐说我们还没抢上票,可能会开车回去之后,赶紧给我爸打电话,告诉我爸,说让我们千万别开车回去,如果抢不上票,今年就别回去过年了,就在我这里过年,年后再回去。

所以,我觉得,我爸这边的兄弟姐妹,并没有因为父母的离去而散,他们反倒是更亲了!


幸福鱼儿


差不多吧!

我家父母都在感觉家就散了!

有两个姐姐!大姐在北京住!一脸瞧不起我们…感觉什么事都是怕我沾上她了!一年之中都是我给她打电话!二姐压根就不愿意和我们联系!

其实这事关键是看父母吧!

母亲整天挑拨一家人关系!母亲整日在老家坏我们几个子女的名声!到处说我们不是人![捂脸][捂脸]过年家里也是鸡犬不宁!几天前我回家给他们1万元让他们买点东西过年!基本上也不想再回去了!除夕夜就是母亲骂人骂一整晚!哪里吃不到饭!为了吃顿饭挨一晚上骂也不划算!!!就算是过年一家人也基本凑不齐!二姐我自己三年没见过了!

如果父母能够不破坏关系从中协调!一家人关系尚可维持!

父母不在时,家庭本身就和睦!彼此又不是相距很远,有人愿意组织家也散不了! 只是来往稍少,毕竟大家都忙!那些家庭本来就不睦的!父母不在了能好聚好散就行了!也别奢望别的!

祝大家春节快乐!![祈祷][祈祷][祈祷]


永远的小学生APP


父母都走了。兄弟姐妹基本上都不来往啦,这是胡说八道!

我家兄弟姐妹七八个,父母亲于90年代相继去世,这20年来,我们兄弟姐妹七八个每年在一起,到了正月15、三月清明、七月半、八月中秋、冬至节,都会一起到父母的坟前烧香叩拜、除草修整、烧送纸钱、在父母坟前许愿,缅怀他们的养育之恩!

然后,在大哥或大姐家聚餐,尽情享受手足之情相聚的愉快,我们兄弟姐妹都读了一点书,基本上都算知书达理的人,我们兄弟姐妹从来没有闹过矛盾,不管是谁有困难都会鼎力相助帮着解决,以慰生我养我的父母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