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晚清统治阶级可分为守旧派、改革派、投降派三个派系。这个图集列举十位改革派大臣。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曾国藩(1811—1872),湖南双峰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札部侍郎等职。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镇压太平天国。1860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等军事工业。186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滓教案,对外妥协,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治今福州)人。道光进士。1856年初(咸丰五年底)任九江知府,继署广信知府。后随曾国藩管营务,擢广饶九南道。1861年升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1866年(同治五年)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1874年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在台湾部署海、陆防务,调整行政区划,并购置机器设备开采基隆煤矿。1875年(光绪元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与李鸿章同为清政府筹建海军的主持者。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沈桂芬(1818—1880),江苏吴江人,顺天宛平籍。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选庶吉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等人同年同官。同治二年(1863年)以户部左侍郎署山西巡抚。同治六年(1867年)起一直担任军机大臣,同治八年(1869年)起兼总理衙门大臣,任内与李鸿章、马新贻、何璟、沈葆桢等同年相互援引,对各省洋务运动开展影响极大。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1860年(咸丰十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同治元年)初任浙江巡抚。次年升闽浙总督。1865年奉命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同年调陕甘总督。次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1868年会同李鸿章击灭西捻军后,又率军返回西北,1873年攻占肃州(治今甘肃酒泉)等处,击灭回民军。1875年(光绪元年)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在西北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企业。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随曾国藩办团练,曾向江忠源建议办水师抗拒太平军。1863年(同治二年)升署广东巡抚,与两广总督瑞麟不合,被黜。1875年(光绪元年)授福建按察使,又任总理衙门大臣。次年首任出使英国大臣。1878年兼驻法国大臣,次年以病辞归。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铁路,开采矿产,整顿内务,以立富强之基,并注意西方的巴力门(议会)制度。遭到顽固派的猛烈攻击。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奕 訢(1833—1898),道光帝第六子。1851年(咸丰元年)封恭亲王。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在英法等困支持下,与慈禧太后同谋发动祺祥政变,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活动的首脑。1865年(同治四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议政王及一切职务,旋复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等职。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又被慈禧解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复出任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督办军务,主持政局。戊戌变法初起时病死。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咸丰三年)在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8年入曾国藩幕。1861年编练淮军,次年(同治元年)调上海,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进攻太平军,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次年继曾国藩任钦差大臣,节制各军专办镇压捻军事务。1867年至1868年间,镇压山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从60年代起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建立北洋海军。在对外交涉中主张妥协。。1899年至1900年间任两广总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被任为议和全权大臣,与庆亲王奕勖代表清政府于次年签订《辛丑条约》。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刘坤一 (1830一1902),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咸丰五年)率团练对抗太平军。后随刘长佑转战赣、湘、桂等地,1862年(同治元年)升广西布政使。1865年升任江西巡抚。1875年(光绪元年)擢两广总督。1879年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中日甲午战争时被任为钦差大臣驻山海关,节制关内外陆军百余营,辽河一战,全军溃败。1896年回任两江总督。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在帝国主义策划下,与张之洞倡议东南互保。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1898年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反对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在帝国主义策划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倡议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1907年调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事务。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袁世凯(1859—1916) ,河南项城人。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以办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务的名义驻朝办事。后以道员衔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1897年擢任直隶按察使。戊戌政变前夕,向荣禄出卖维新派,获慈禧太后宠信。1899年升山东巡抚。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参加东南互保。1901年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3年为练兵处会办大臣,借改革军制扩编北洋军为六镇,从此成为北洋军阀首领。1907年调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1909年(宣统元年)初被摄政王载沣罢免。1911年武昌起义后,凭藉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以武力威胁孙中山让位,挟制清帝退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晚清十位改革派大臣,无不威风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