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過年時作為公婆不置辦年貨也不招待客人,只等著吃飯?

平靜珍惜


那你以後就選擇出門,或者親戚來你家,你也坐著陪聊天,然後一會借顧說,就不留她們吃飯了,今天要去哪裡哪裡離開就可以了。來個幾次,看看她敢不敢


信念曲奇


首先說,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最好你不要老,願你永遠年輕,否則,你會被嫌棄!

從九幾年開始,我的父母就不置辦年貨了,包括我兄弟一家,年貨都是我花錢置辦的,春節我們會在一起過年,所有的錢都是我花,包括春節親戚的孩子們過來拜年的紅包,都是我出。我不覺得什麼,而且覺得很開心,因為我具備這個能力。我是家裡的老大,從不和弟弟計較。事到如今,弟弟似乎也沒有了置辦年貨的習慣,每到節前,我會主動把年貨置辦好,今年光買酒就買了15箱,蘋果500斤,其他的還沒買,估計光送禮一萬元不夠。一塊去拜年,弟弟只出人,從不用他花錢。親戚來了自不必說,一定是我家。但收上來的禮品,除了媽媽吃以外,幾乎都歸了弟弟。妻子也不是小氣人,花錢也大方。但是我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可說是蒸蒸日上。我感覺做人不能太小氣,要懂得付出,越計較越貧窮,因為你沒有才計較。父母老了,沒有能力了,做兒女的要主動承擔起責任。老實說,我看不起那些和父母計較的人,可能有人會認為我得瑟,其實我想說明一個道理——只有孝順,你的一切才會順!

家和萬事興,別把心思用在算計別人上,你要做的,是如何讓家庭和睦,是如何掙到更多錢!


健康大家庭


以前我不相信有這種事情。

可是前些日子,碰到一個很久不見的同事。聽她說起家裡事。

竟然真的有這樣的公婆。

我先是問她:“過年在這裡過還是回老家過?”

她說:“在這裡過。”

我問她:“你婆婆呢?(知道一點她家裡的情況,她公公已經過世了。)”

她說:“我婆婆就由她吧。去年的時候把她接到這裡來過的年,今年她說不來了,不來就不來吧。”

我問:“你老公願意嗎?”

她說:“我老公也不願意回老家過年。”

我挺納悶兒的,因為男的不願意回自己的老家過年的這種情況,是很少的。

然後,她就跟我聊了聊她的家裡事。

她說:

我的婆婆和我的公公感情特別好。我結婚的時候他們都快60歲了。雖然是農村的,可是他們夫妻特別特別的恩愛。

快60歲的人,不管是下地幹活兒,還是去鎮上趕集,兩個人一刻也不分離。成天的出雙入對。

我生孩子的時候,因為還沒有買房子,就在老家坐月子。可婆婆只伺候公公,給公公做飯,一點兒都不管我。

那時我老公還在市裡上班。只請了幾天的假。

我自己在一個院子裡住,連飯都吃不上,也沒有人給我洗孩子的尿布,我兒子是陰曆十月生的,冬天水冰涼冰涼的,我竟然要自己照顧自己坐月子。

星期天的時候,老公回來了。我就跟老公吵架。

前後院兒的住著,婆婆大概是聽見了,竟然直接走到我屋裡跟我說:“我跟你說呀,我自己的兒子我養大了,我的任務完成了。你的兒子是你的任務,你得自己負責任。”

我當時差點沒暈過去。

我平時可以自己負責任,坐月子我怎麼自己負責任?

你也知道的,我們這裡的風俗,結了婚的姑娘是不能回孃家坐月子的。

現在想想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我兒子六歲的時候,公公生病去世了。

他生病的時候,我們剛買了房子。沒有錢,是借債給他交的住院費。

公公去世了。我跟婆婆說:“現在老家就你一個人了,我們也買了房子,你就搬到一塊兒去住吧。我們倆去掙錢,你就在家裡負責接送一下孩子就行。”

可是我婆婆怎麼也不肯來。她說不習慣,不自在。

那幾年過年,我們也是每年都回老家的。

可是不管我們是臘月二十七八回家,還是大年三十回家,我們住的房子到處都是冰涼冰涼的,又髒又冷,婆婆連被子都不給我們曬一下。

咱們北方冬天這麼冷,我們回家還要自己現買煤炭,現安爐子。

因為我們一結婚,婆婆就跟我們分家了。

我們回家不但要打掃衛生,還要醬、油、醋、青菜、肉,所有居家過日子的東西,都要自己買齊。

婆婆是什麼也不會準備的。

我們每次都是住個兩三天,走的時候把東西都給我婆婆拿過去。

這樣回老家過了兩、三個年,我老公也覺得沒意思。

好像是傷了心,再也不提回老家過年了。

這樣也好,我們過我們的,她過她的。

她願意來我們就去接她,不願意來她就自己在家過。

我聽了,也不知該說什麼好。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現在早已不會,以道德的名義,去指責任何一個人。



樂樂安安


結婚以後才知道婆婆家的飯對孩子是奢侈品,逢年過節都是老公買菜買肉還要做好請他們吃,老公的哥哥永遠是一把處理的青菜,然後拿一張報紙翻看,婆婆家永遠是老公買老公做,別人都是帶一張嘴來,大年初二,都是我一個人帶孩子回孃家,老公要留下來做飯招待他姐姐妹妹,公公開始也讓我留下來一起招呼他姑娘,我是直接跟老公翻臉,老公才跟他爸爸說,你家姑娘回門,人家姑娘也要回門,我多次說老公,為什麼他們條件都比咱們好,卻從來都不買東西,我公公是一個醫生,老公的哥哥是一箇中學老師,說實話,真是回公公家真是一口開水都沒有,想喝自己燒,老公說從他爺爺奶奶死了以後是他大姐準備,大姐出嫁以後就是他做,老公已經做了幾十年了,我有時也抱怨,老公說等他爸爸死了,就各過各的。


Qun94


過年時作為公婆不置辦年貨也不招待客人,只等著吃飯,我覺得這應該是公婆年齡大了,失去了苦錢能力,也做不了飯的緣故吧!年輕的公婆都要臉面呢,不想給別人自己已老得招待客人的能力都沒有了的感覺。

這麼說,是因為我公婆就是從年輕到年老的轉變過程中,慢慢地変成了現在不置辦年貨不招待客人的狀態。

剛結婚時,公婆才五十出頭,每到過年回老家,他們都在家把年貨買好好,飯菜燒得現成的,床鋪得暖暖的,飯後連鍋碗都不要我們洗。來客人拜年了,我頂多揀菜、洗菜、剝蔥的,以公婆招待客人為主,什麼事都不要我們煩神。

後來公婆年齡漸長,六十歲出頭時,依舊買年貨、招待客人,但我們要做的事情開始增多,回去要幫著搞衛生,整床鋪,貼對子,揀洗菜,飯菜還是他們燒得好好的,吃過飯我們自覺幫著洗碗刷鍋。

如今七十出頭的人,年貨開始讓兒子買了,因為兒子有車,什麼事都好辦。我們也從不會要他們給的錢,肉禽類不僅要買,還要給整理岀來,因為他們老眼昏花,毛都鑷不乾淨;家裡衛生基本等我們回去一塊搞;招待客人開始以我們為主了,燒菜還是婆婆執鏟,因為她不放心我們燒菜,還說我們燒的不好吃。

我們的原則就是,公婆願意多承擔置年貨、招待客人的任務,那就讓他們多承擔;哪一天他們什麼年貨也不置辦了,讓我們招待客人,讓我們接手做飯了,我們就接過來,看公婆的需要,由他們自己決定。

如果公婆身體健康、有掙錢能力、有燒飯能力,過年還不願購置年貨,不肯招待人,只等著吃飯,只能說明公婆有什麼話有什麼矛盾在心裡沒有發作出來,對你們的不滿就反映到外在這些表現了。

家和萬事興,大過年的,不要計較公婆的吝嗇,做好自己就行。


木石前盟說情感


過年本來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通常情況下年輕為壯的兒女都在外面打拼,只有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才有機會陪陪父母,而大多數父母也往往置辦一桌豐盛的好吃的來慶賀自己一家人的團圓,但也有一些父母不願那麼張揚或無能力這麼做,也是無可厚非的。我家這兩種情況都出現過,在我父親在世的時候每次過年,父親都是置辦得很豐盛,除了我們姊妹幾個大吃一頓外,臨走還必須再拿走點兒他們才高興。我父親去世後這種景象就沒有了,頭兩年我媳婦有牢騷,我仔細想想,這不是我媽的錯,因為她沒這個能力。從我父親去世的第三個春節我就在置辦春節的事情上擔起了我父親的職責(因為我是老大),現在已經十二年了,相比較而言看似我吃了虧,但看著弟弟的幾口、妹妹的幾口又回到了以前父親在時的幸福快樂樣,我心裡也很受用。試想,在不愁吃、不愁穿,雖不富裕也不緊張的情況下,還有什麼比心情舒暢更好呢?!


嘴孬心不壞


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你的公婆確實有點不地道啊,過年啥也不買不說,而且一點忙都不幫你,還得把親戚領你家吃飯,想想確實有點過分啊,但有一點我就想不明白了,你說你們是分開住的,那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呢,你們雖然分開住,但公婆平常還是能幫襯你家的吧,比如錢、物、生活瑣事之類的,因為據我瞭解,雖然和公婆分開住了,但只要關係沒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日常的來往還是有必要的吧,按題我分析你家大概情況應該是這樣的,你們和你公婆是先就是有話的,也就是說你們之前就應該定好了的,過年在你家過,然後就不讓公婆在家做飯了,有親戚來了就直接帶你家去吃飯好了,我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就是如果你們從分開住那天開始,就各顧各家的話,我想不可能會有今天你說的這種情況吧,我不相信你婆婆會不經你的同意就把親戚領你家讓你伺候去,怎麼想我都想不出來,最後在簡單說兩句,這種情況如果你公公婆婆都有退休金有錢的話,且身體硬朗啥活都能幹的情況下,你就對他們提出你的不滿,你的想法,如果他們沒錢,身體也不好,你就繼續做飯招待一下親人吧,畢竟過年了,親戚朋友來了,咱們也不能給人轟出去啊。


寶寶jiao


以個人家庭實際情況而論吧。

如果公婆和兒女小家庭是分開過的:一般而言,這種公婆年紀都不會太大,也不會是完全沒有了自理能力的,過年這種節日,家裡總是會有親戚朋友來拜訪的。如果兒女都在上班忙著,公婆就坐等兒女來置辦年貨,坐等吃飯,估計家庭氛圍也和諧不到哪裡去,大家心裡都有數。

如果公婆一直和兒子兒媳同住,年齡也大了,身體也不好,自理能力差,那也只能年輕人受累一點了,相互體諒一下。


超靠譜留學Tina姐


古往今來,都有“養兒防老"之說,公婆他們一爬屎一爬尿,含辛如苦的把兒子撫養成人,指望的是和兒子兒媳兒孫們在一起,享受天侖之樂,而你們的實際情況,可能是由於工作的

需要,不能和公婆她們住一起,又或是工作的地方,房子小而不能容納公婆她們過來一起住,加上兩代人之間的差異,所以,你們才分開住,但公婆她們會覺得是:”接個媳婦,賣個兒“,所以,她索性什麼都不管,一切都讓“能幹人"去做,她到落個清閒。雖然,你們婆媳之間有點難以言表的誤會,但作為晚輩,應該以孝代怨,常回家看看,原諒長輩一時想不開的不理解。


福康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