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光論官職的話是齊天大聖官大還是鬥戰勝佛官大?

用戶5547791211


孫悟空的“齊天大聖”和“鬥戰勝佛”分別由玉皇大帝和如來佛加封,天庭和佛教的治理結構並不相同,很難說這兩個名位孰大孰小:

一、齊天大聖的官品:

“齊天大聖”雖然一開始是孫悟空自封的名號,但由於一時不能收伏,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勸奏下還是降下招安旨意,讓孫悟空坐實了“齊天大聖”的官職,按玉帝和太白金星的原意,這個官職也只是空銜而已,並無俸祿,但玉帝偏又親口對猴哥解釋:“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然後又命起齊天大聖府,府內設二司,有仙吏左右扶持,還讓五斗星君送任。

按照玉帝的解釋,“齊天大聖”官至極品,又命其開府設司,其內委任仙吏,這說明孫悟空當時名義上已是天庭頂級官員,相當於人間朝廷的三公,尊貴無比。

成為齊天大聖後,猴哥到處閒遊結交朋友,見三清稱“老”,逢四帝道“陛下”,其餘九曜星、五方五老等都稱為弟兄,可見“齊天大聖”的地位雖低於三清、四御,但至少與九曜星相當,大約相當於天庭第三等級品位神仙,可謂地位超然。

不過在玉帝心中,從來就沒將猴哥當一回事,召開蟠桃大會時,居然因為猴哥乃無祿人員就不請他,這才引發猴哥偷酒吃丹作亂。

二、鬥戰勝佛的果位:

佛門與道家不同,既無官品,也無等級,其門內修行者只有境界之分,覺悟者共有三個果位,分別是佛、菩薩和阿羅漢,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圓滿完成後,唐僧加升大職正果,成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加升大職正果,成為“鬥戰勝佛”,豬八戒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沙僧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白龍馬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

按字面理解,唐僧和孫悟空從此成佛,豬八戒成為菩薩,沙僧成為羅漢,白龍馬成為護法神,但隨後諸眾佛祖、菩薩、聖僧、羅漢及一切得道的師仙合掌皈依,所念的內容中,出現“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也就是說沙僧和白龍馬也列入菩薩果位。

孫悟空成佛後,名義上與如來佛等處於同一境界,已具有圓滿的覺悟,不再有絲毫迷惑和差誤。

三、放入天庭誰的地位高?

既然無法比較官品境界,那麼不妨將齊天大聖和鬥戰勝佛放入大天庭系統來比較地位誰高誰低。

由於玉帝是三界共主,所以除了三清,其餘儒道佛三家高層都要受其統御,《西遊記》對於道家神仙等級劃分有些混亂,按說玉帝之下是四御、五方五老,然後才是天尊、五斗星君、九曜星等,但書中七仙女卻說,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和南極觀音都屬於五方五老,顯然西方神老並不止一人,而如果說西方以如來作為代表,那麼南方的觀音只是菩薩,又如何有資格與如來佛平級?

且不論其間謬誤,權當認為天庭特別重視觀音菩薩,提升其地位為五方五老之一,那麼按照書中最後眾佛所念“南無鬥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鬥戰勝佛的排名尚在觀音之上,如果天庭召開蟠桃大會,孫悟空至少會坐在觀音旁邊的位置,這種禮遇恐怕不是齊天大聖所能比的,就此而論,鬥戰勝佛地位還是高於齊天大聖。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1、“齊天大聖”最早是孫猴子自封的,玉帝為首的三皇五帝領導下的天庭裡,並沒有“齊天大聖”這個官名、官階,只是後來孫猴子大鬧天宮,玉帝有點輕視了猴子的本領,只派出了一支很平庸的天兵天將迎戰,結果被猴子打敗,一直被猴子追殺到天庭來了,玉帝老兒為了求得一時安寧,就接受了一個和事佬(好像是太白金星)的餿主意,說是就封他做“齊天大聖”,正要做事情,就派他去養馬,做一個弼馬溫。這裡要搞清楚,弼馬溫才是一個官名,即天庭裡專職負責管理天馬飼養的官兒,而玉帝接受他的自封“齊天大聖”,算是一個官品,還是一個妥協後的臨時接受下來的官品,天庭里根本就沒有什麼“齊天大聖”這個官名、也沒有這個官品。

2、鬥戰勝佛是一種佛,佛教裡有無數的佛和菩薩,什麼釋迦佛、燃燈上古佛、三世佛、彌勒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真實的佛教中是不是有鬥戰勝佛,我不知道,我不信佛,不瞭解佛教,這不重要,佛不能說是一種官,我直覺認為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等等什麼的,算是一種修煉等級,官是領導人的意思,官越大意味著你領導的人越多,領導的層級也越多。而佛教中的修煉等級,只意味著你修煉達到的境界,好比文學愛好者的自我藝術修養積累,積累越深,你文學才學越是深厚、對文章的理解越是精準、深刻和廣博,但沒人會同意被你領導。我不知道,佛也罷、菩薩也罷,在佛教中也能領導人嗎?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帶著八戒和沙和尚,保護唐僧到了西天后,他最終被封為“鬥戰勝佛”,你不妨將此視為小說中的以如來為首的佛教(其實作者吳承恩)認可了孫悟空在佛教方面的修煉,認為他此次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盡艱辛,也等於經歷了無數次的修煉,其修煉的境界(成果)已經達到了佛的層面,只不過《西遊記》裡的佛教高層仍然認為這猴子天性裡仍然好鬥,作為佛,也沒必要非得褪盡好鬥的本性,畢竟佛還是負有降服妖魔的使命,所以就授予了他“鬥戰勝佛”的名號。

3、綜上,你再這麼想一想,是頭條里加V的創作者官大,還是政府內一個科長或者處長大?鬥戰勝佛這個封號,在《西遊記》裡應該是如來為首的佛教高層授予他的,好比今日頭條管理層制定的什麼創作者、加V創作者、青雲計劃什麼的,也許加V的創作者寫出的回答更專業一些、知識更豐富一些,在頭條管理機制幫助下,也更容易獲得流量,但它不是官,憑它不可能領導任何一個人。而政府內的一個處長和科長,卻是一個官,小科長官不大,多少也領導一個科裡幾個科員。

——所以,這個問題連關公戰秦瓊都不如,沒法比大小,否則就熱鬧啦,《書劍恩仇錄》裡紅花會的“黑無常”常赫志,“白無常”常伯志,又號稱“西川雙俠”,那麼“西川雙俠”和清廷的一個千戶誰的官大?


天淞子


官品上看齊天大聖大,職權上是鬥戰勝佛大。齊天大聖有點類似民國時期的雜牌將軍,隨便一個地方民團的軍官就給封了一個司令,看著風光實際上拍卻是編制外的那種。

在冊封齊天大聖這個問題上,太白金星曾跟玉帝有過這麼一段對話,太白金星認為,孫悟空有猴兵47000人,又掌管了72洞妖怪,這是一股很強的力量了,足以鎮守一方太平。假如玉帝派兵去剿滅孫悟空,那麼自己除了會損失不少力量,剿滅孫悟空後還得花錢派兵去鎮守,這來來回回的花銷就會很大。倒不如封他一個齊天大聖,給足他面子,實際上是有名無實,有爵而無祿,省時省力。也就是說,孫悟空在當齊天大聖的時候,官品是正一品(侯爵或者公爵),但是一名天兵天將他都調動不了,一毛錢的軍餉也領不到。

而鬥戰勝佛就不一樣了,鬥戰勝佛是佛界的正職武官,在佛界裡的地位就是類似於御林軍總首領這個級別,座下有18大羅漢(武僧頭目)跟500名小羅漢(武僧),這些都是在職在編的,每月有固定的例錢領取。屬於佛界第一實權人物,而且如來海承認他在花果山的道場,這有點類似於允許他搞私人副業了。


優己


這根本就沒有什麼好比的,毫無疑問是鬥戰勝佛大!因為齊天大聖根本就不是一個官。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縱觀《西遊記》中我們能發現,孫悟空的比較正式的稱號只有三個:弼馬溫、齊天大聖和鬥戰勝佛,而齊天大聖與二者卻有著明顯的不同。

首先,即使如弼馬溫這樣的小官職,卻也是天庭的官方編制,掌管天庭所有的天馬,妥妥的鐵飯碗一個。那就更不用說取經成功後受封的鬥戰勝佛了。

在《西遊記》的最後一回我們可以看到:

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南無清淨喜佛。南無毗盧屍佛。南無寶幢王佛。南無彌勒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接引歸真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善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婆留那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才功德佛。南無善遊步佛。南無旃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慧炬照佛。南無海德光明佛。南無大慈光佛。南無慈力王佛。南無賢善首佛。南無廣主嚴佛。南無金華光佛。南無才光明佛。南無智慧勝佛。南無世靜光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南無慧幢勝王佛。南無妙音聲佛。南無常光幢佛。南無觀世燈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南無西天極樂諸菩薩。南無三千揭諦大菩薩。南無五百阿羅大菩薩。南無比丘夷塞尼菩薩。南無無邊無量法菩薩。南無金剛大士聖菩薩。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孫悟空的鬥戰勝佛排在眾佛的最後一位,但卻在第一菩薩觀音菩薩的前邊,可見孫悟空成佛後的級別已經比觀音菩薩要高了,可以說孫悟空已是第一梯隊的鳳尾,即使是最後一個,依然是妥妥的最高等級的編制人員,地位自是非常之高。

而我們再來看看齊天大聖。

齊天大聖是孫悟空在花果山為妖之時所自封的一個稱號,也就是說這是沒有得到官方承認的,自然也就不存在在編的問題,如此比較的話即使是天庭或雷音寺級別最低的仙人也是比齊天大聖這個級別要高的,這就是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區別,即使這個臨時工的名字很酷炫、很炸裂,依然是臨時工。

所以了,齊天大聖聽起來響亮好聽,但是實際上也就是當年悟空滿足心裡虛榮心的一個稱號罷了,根本就算不上一個官,又怎麼能和最後修成正果後的鬥戰勝佛相比呢?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萌之帆


關於齊天大聖的官職,大家其實很熟悉,玉帝稱"官品極矣",但其實是有官無祿,太白金星的解釋是:"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所以,孫悟空這個齊天大聖只是個空架子,忽悠人的東西,當不得真。



但西天取經後,如來佛祖封的"鬥戰勝佛"卻是真真正正的官位,下面小編詳細介紹一二:

在《西遊記》最後一回,唐僧師徒取經成功修成正果,如來佛祖封其職位,其中孫悟空的佛位最引人注目。如來道:"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


也就是說,"鬥戰勝"是孫悟空的佛號,不過這三個字念起來其實非常拗口,究竟是"鬥/戰勝",還是"鬥戰/勝"?如果是前者,指打鬥,最後戰勝了對手;如果是後者,則指戰鬥總是勝利的意思。雖然意義相近,但前者突出的是"鬥",後者突出的是"勝",意思其實不太一樣。


如果根據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表現,似乎"鬥/戰勝"這個讀法更符合實際,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孫悟空好鬥、敢鬥、愛鬥,經常是屢敗屢戰,他不是常勝將軍,但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如來佛祖封這個佛號,似乎就是因為孫悟空會"戰鬥"的天性。



因此,許多網友將"鬥戰勝佛"定位為佛教的護法佛,將其視為佛門武力的象徵,認為如來之所以處處幫助孫悟空,並讓其皈依佛門,是看中了孫悟空"會打"的稟性,以後若有戰爭,估計第一個會派孫悟空出場,因為他是"戰鬥之佛"嘛。


其實,"鬥戰勝佛"的佛號遠非大家理解的這樣簡單,因為在佛教之中,確實就有鬥戰勝佛,並非是吳承恩專門為孫悟空杜撰的,《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及《決定毗尼經》記載有三十五佛,而鬥戰勝佛就是其中之一,排在第三十一位。

當然,佛經裡的三十五佛與西遊記最後一回列出的三十八佛並不一樣,比如排名第一的燃燈上古佛就不在三十五佛之列。不過,仔細比對後發現,絕大多數的佛還是重疊的,其中就包括唐僧的旃檀功德佛和孫悟空的鬥戰勝佛,這也側面說明了吳承恩創作西遊記時對佛經的借鑑和吸納。


如果仔細解讀佛經,鬥戰勝佛的神秘面紗就會被揭開:此佛位於佛陀的下方,其身藍色,雙手持盔甲置於胸前,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業。

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鬥戰勝佛其實有另外的名號,那就是"鬥戰聖佛",如此,怎麼讀的問題就解決了,顯然應讀為"鬥戰/聖",意思就是通過戰鬥成聖的佛,強調的是"鬥"而非"勝",而且還把孫悟空齊天大聖的名號也考慮進去了。



再看佛經,對鬥戰勝佛更進一步的解釋就是:在修行途中必需不斷秉持 "無我"正見,與"我要、我想、我厭、我畏"奮鬥,直至戰勝一切私心偏好,不再沉迷於如意算盤,方能契入無有對立,永享太平。


看來,如來封孫悟空鬥戰勝佛蘊含深意,並非讓其成為佛門戰神這麼簡單。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傲慢、好大喜功、私心偏好等缺點有目共睹。而所謂“佛”,就是“覺悟者”的意思,佛的智慧境界是圓滿無漏的,不是某某存在封的、認證的,而是靠自力證得。孫悟空最後成佛,表明了他依靠自己的"領悟",最終戰勝了心魔。


囿山綠城


齊天大聖與鬥戰勝佛無法相提並論😂

若非要它們相比較的話,這就好比你問是打羽毛球的與踢足球的相比,誰更厲害?

齊天大聖,這個完全是孫悟空自封的,因為他先是被太白金星給忽悠了,跑到天庭做了一個不入流的職位弼馬溫,待得知被耍之後,孫悟空憤怒不已,把天庭給攪的是雞犬不寧,玉帝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為了息事寧人,才給了孫悟空一個無職無權無祿的齊天大聖封號。

然而這個封號並無卵用,天庭之中,他並無任何職權,因為玉帝壓根就沒有增設他的這個編制,連雜牌軍都算不上,雖然玉帝對他說這個官位已是極品了,也不過是為了安撫他知足吧,不要再惹是生非了,其實孫悟空的這個齊天大聖封號,還不如古代凡間的太傅太師等官職呢,雖然凡間的太傅太師沒有實權,但有編制俸祿啊。

鬥戰勝佛,這個職稱可完全不一樣了,首先他不是孫悟空自封的,而是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靠辛苦掙來的,而且在佛界是有編制的,屬於正規軍了,是可以享受人間煙火的,此時,無論天上地下,無論是神仙還是妖魔,都會對其禮敬三分的。

但鬥戰勝佛又不是實實在在的官職,雖然鬥戰勝佛是佛教裡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而且孫悟空最後也確實被封為鬥戰勝佛了,但所謂“佛”,就是“覺悟者”的意思,是屬於佛家的說法, 然而,在佛家並沒有職位的高低、先後,佛的智慧境界是圓滿無漏的,不是某某存在封的、認證的,而是靠自力證得,從佛家的觀點來看,“佛”是最高的悟道者,其次是“菩薩”,再者“羅漢”。

總而言之,齊天大聖是天庭給的虛職,沒啥用,說到底恐怕還不如天庭的弼馬溫值錢,起碼是在體制內,是有保障的。但鬥戰勝佛則不同了,是含金量最高的職稱,三界之內可以暢通無阻的,且如來給了他可以不參佛不朝見的特殊待遇,可見孫悟空在佛界的地位之高了。


清史宴


首先題主搞錯了一個問題,鬥戰勝佛不是官,如果硬要比較那麼齊天大聖官大

為什麼齊天大聖官大,因為佛門講究的是平等,也就說和尚經常說的眾生皆平等。佛與眾生平等,佛只是走在前面的老師,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都是未來佛。如來佛祖不過一個老師,大家跟隨老師一起學佛,參悟佛道。不管誰學佛或者加入佛門和如來佛祖都是一樣的。

佛門唯一能區別等級的那就是修為,準確來說就好比小學,中學,大學這樣來區分。學佛的不同層次,不同的修為。佛門更像一個學堂,講課的地方。佛門中的菩薩,羅漢,佛祖等都不是官位,而是修為就像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一樣的身份。

這也是為什麼齊天大聖官位比鬥戰勝佛大

玉帝統領三界,三界之中為首。如來佛祖就是三界之中開學堂的,傳教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後,跟隨唐僧取經修成正果就好比大學畢業一樣,封孫悟空為鬥戰勝佛表示孫悟空可以畢業或者已經有了鬥戰勝佛這樣的修為,給孫悟空一個證明。至於孫悟空以後是繼續跟隨如來學佛,還是回到天庭當他的齊天大聖,或者回到花果山潛心悟道,或者濟世救人,或者也開家學校教一些佛法傳一些法術,因為孫悟空可以說是佛道雙修的。不管佛道兩家都不會為難他,多少給些面子。所以說鬥戰勝佛不是官因此和齊天大聖相比自然是低的。


霧城幻海


齊天大聖是孫悟空在天庭任弼馬溫時,嫌官職太小。反下天庭自封的一個名號。玉皇大帝在太白金星的勸說下,隨手給他的一個名義稱號。無職無權,沒有品級。是一個在官階之外虛無飄秒的一個稱號而已。

下界多少小妖大怪都能自稱什麼大聖,小聖。花果山上就有有名有性的七個大聖。如混天大聖鵬魔王,平天大聖牛魔王,通風大聖獼猴王,移山大聖獅駝王,齊天大聖孫悟空,驅神大聖禺狘王,霸海大聖蛟魔王。你叫個什麼名字,和別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天庭理都不理,你弄夠了,又能怎樣。只要不弄亂了就好。

鬥戰勝佛,那可是在佛界一個正式的職位。一個終極一生,沒有大機緣大造化的一種高級別的職稱。就如同人世間的親王,任你多大的本事和功勞。若不是出身高貴,想封親王,門都沒有。

孫悟空的鬥戰勝佛接近與人間的親一樣。沒有背後強大的背景,想一佛位,可能嗎?

孫悟空天地所孕天之嬌子,功到自然成佛。









畫詩人生


光論官職的話,齊天大聖和鬥戰勝佛,顯然是齊天大聖更大了,但可惜的是,兩者都是榮譽職位,沒有實權。

首先,三界歸天庭管,天庭是最大的,齊天大聖,就是榮譽的正國級職位,沒有實權,只有名譽。後來也是玉皇大帝看孫悟空太閒,讓他看守蟠桃園去,這個差使,呵呵,意味深長。

第二,西方佛界,那是地方諸侯,就是相當於一省,或者一個相當大的省。佛是最高正職,鬥戰勝佛,相當於正省級職位。

這個,顯然比齊天大聖低了兩階啊。

光論官職實權的話,還是弼馬溫最大,如果說,天蓬元帥率領十萬天兵,那弼馬溫就是率領十萬戰馬啊。

而且,弼馬溫手下光伺候他的人,就五個,還有眾多養馬之人。絕對是一個大部門啊。如果孫悟空一直當弼馬溫,估計蟠桃會,也要請他。

可孫悟空,被討厭空降來一個領導的弼馬溫部門人員坑了,告訴他,這個官小得不得了。沒辦法,那會兒,孫悟空年輕氣盛,啥也不懂。


董江波


這應該是一個屬於文官一個屬於武官。

從戰力而言,鬥戰勝佛應該要牛掰一點。

畢竟齊天大聖是從前孫悟空的封號,而鬥戰勝佛是孫悟空修成正果以後的封號。

人還講究一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何況是猴精猴精的孫悟空,若是鬥戰勝佛的封號低於齊天大聖的話,估計孫悟空也就不會樂意。

畢竟,當年齊天大聖是孫悟空不費吹灰之力從玉帝哪裡討來的封號,而鬥戰勝佛則是孫悟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得到的封號。

但從字面意思來看,似乎是齊天大聖要顯得更加有品一點。

之所以有開頭那一說,齊天大聖像是一個文官,是因為就西遊記而言,從始至終齊天大聖這個稱呼是孫悟空一廂情願,而天宮屬於被動封號,雖然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但很多神仙是打心裡不服氣的,所以才說齊天大聖這個封號就相當於一個沒有實權的文官,聽起來是挺嚇唬人。

而鬥戰勝佛,則是孫悟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之後,憑藉本事得到的封號,不僅是如來佛親封,而且也是得到西天諸佛的認可,天宮其他神仙也是心服口服的一個稱呼。

所以說在從前孫悟空憑藉齊天大聖的稱呼大鬧天宮之時,能幫助他的也只有地上那些不入品級的小妖,這一舉動不僅引得天宮眾神惱怒,更是引來了西天佛祖的鎮壓五百年的懲罰。

但是在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以後,若是天宮敢輕易遷怒孫悟空,則要考慮一下其身後諸佛的勢力。

就西遊記中的天界分佈而言,西天似乎壓了天宮一頭,所以這一番分析下來,似乎是鬥戰勝佛更加實至名歸,大齊天大聖一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