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紀越來越大了,脾氣還是很大,作為子女該怎麼辦?

三里三姐


父母老了脾氣大那幾天,都是生活不順心或者身體那裡不是,才不開心的,就像咱們小時候,不舒服了或者想要什麼得不到,就會哭是一樣的。

作為子女就要問一下是什麼原因,有可能你們好長時間沒有回家了,想子女心著急,老了也想子女在身邊,怕寂寞沒人照顧,俗話說“我陪你慢長大,你陪我慢慢變老”也不求榮華富貴,只求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兒孫滿堂就是“福”。


澤益網紅


父母的脾氣不好做子女的能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我最頭疼了,我的母親在我4歲半就喝農藥自殺了,她是在我面前死的,至今母親死的慘壯還在我腦海裡儲存著。母親死後父親就上山開採石礦了,是爺爺奶奶養大了我姊妹4個。父親在外我們的日子還好過,就在我們都長大了,日子有奔頭了,父親領著後孃進門了,從此我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先是我最愛的可憐的爺爺去世了。後孃跟奶奶和不來,讓奶奶去山上住了,就這樣奶奶又像父親一樣離開了我們多年。因為母親的死跟奶奶沒有保護好有關係,父親恨奶奶一輩子,奶奶活到九十二歲去世的,父親沒有給過奶奶一分錢,全是我姊妹4個照顧的,後孃也去世17年了,父親一生坎坷,因為太老實,又是獨門小戶,成份又不好處處受欺負,在山上的辛辛苦苦開的石礦都被人家佔去了,後孃一走他直接神經了,那脾氣壞的沒法說,我們對他再好他也感覺不到,因為他沒有養我們,老是說我們對他沒有對奶奶好,成天是到處說我們不孝順,其實我們對他比他對我們好一萬倍,也許是我們對他只有親情和責任吧,少了感情的親情或許是不對路子吧!


默默守候6154


我的父母是倆個性格,母親溫柔賢惠,在老家是大家公認的老好人,我從小父親脾氣暴躁,我們兄妹三個,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做不好,一頓暴揍,我印象中,我的父親在外面惹事了,都是母親在外面跟人家道歉求原諒,總之他不光對我們,跟鄰居也會一言不合就吵起來,甚至動手打人。幸虧我們有個好母親,她總是能護著我們,我們的童年也算是幸福的長大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父親脾氣一點也不減弱,哥哥結婚了,回家還經常捱揍,總是話不投機,就翻臉不認人。因為我們都工作在外,各自有家,後來我們回家的次數也少了,他說什麼我們也不會跟他爭執,處處讓著他,但是他還是走了,走的那麼突然,讓我們措手不及,還沒來得及好好孝順,我們至今都後悔,如果當初我們不跟他爭吵,一切都聽他的話,他是不是會生活得會更久一些。



冬季的戀歌


不管怎麼說他是我們的父母呀,百善孝為先。脾氣再大,那就由著他,你就當他是這樣的性格,或者給他慢談,細說,安慰。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樣,作為子女對父母那就要付出耐心,就像他們對我們小時候那樣不厭其煩的耐心的迎合著他們。我父母就八九十歲了,她們脾氣不大,就是話多愛絮叨,她就是還像以前我們小時候那樣三番五次的叮囑我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但是我就喜歡他們的絮叨,就恐怕哪一天她們走了,聽不見她的絮叨…




雪梅望月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的美德傳承,何為孝?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與行為!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孝的理解以及與母親相處的生活的點滴:首先我認為孝是不分有錢沒錢的事,而是必須做的事,這是一代一代的傳承,時間不等人!以前我上學我當兵我工作一直沒有陪在母親身邊,總想著把日子過紅火點再好好的孝順她好好的陪她,當然了以前是用物質的思維看待孝順,但是一件事觸動了我,有一次週末給母親打電話問好,那次她的話特別多,家長裡短的說了一大堆,說實話當時我約了幾個朋友去香山但礙於她是我母親沒有明確說有事,她也能感受到我有事吧,給我說“么兒,娘就是想多說點,等下次就不用耽誤你工作了,再說一小會就完了”,我的心一顫有一種被扎的感覺,感覺特對不起她!從那以後沒多久我就把她接到我身邊了,我雖然沒有房子沒有太多的票子也沒有轎車,但每天可以和她說說話散散步,她很高興我也很高興,她的到來也沒有給我多大的經濟壓力,反而讓我節儉了很多!其實老人不需要我們的金山銀山而是那一兩句貼心的話!哪怕吃苦她都願意跟著你,因為老人怕孤獨!其次是寬容理解思考,人到老了,就像機器的零件,年輕時的付出使得身上的零件磨損了很多,難免很這不舒服那不舒服的,人在不舒服的時候能有歡聲笑語嗎?!這時就需要我們做兒女的關心與耐心的照顧,我也承認“久病床前無孝子”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換位思考你會怎麼想!人老了腦子也會退化,人說老小孩就是這個道理,有時她的倔強她的胡鬧她的不切實際的想法會讓我們頭疼,但我們小時候呢?你會發現我們付出的與父母相比差遠了!我的母親有心臟病有腦梗而且也怕死,這是人之常情,每次帶她檢查,她都會讓我給醫生說清楚她那裡那裡還不舒服,總是問我有沒有給醫生說了,每次我都會仔細的問過醫生後再反饋給她,就這樣還是會問幾次,讓你我他都會有點不耐煩,但又能怎麼辦?誰讓她是我的母親呢!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有做不到老人家心裡的地方,或者她做的很讓人煩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最考驗我們的時候,否則她們的心情會更不好或者更孤僻!最後一點就是孝順父母的方法方式,有很多人感覺老人到老了,做兒女的理應該讓她們享福,什麼都不讓她們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其實這樣做不對,不是疼她而是害她,老人最忌大魚大肉,最忌不活動,所以清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有規律的作息是對她最好的照顧!我的母親前段時間因為總是考慮我的情況總是睡不好,我會拿一些謊話給她說(什麼善意的謊言可以讓她安心,自己去理解~),甚至拿醫生的話嚇唬她,為的是讓她休息好!有時間的時候我會陪她一起走走動動,講一些坊間笑話讓她開心。做這些也是為了自己,因為她健康你就壓力小!說實話老人跟著我們這些兒女時,她們也有壓力的,總感覺給我們壓力了,給我們添麻煩了,我母親總是像個做錯的孩子一樣對我說這些話,說實在的我聽到時心裡很難受,“身體發夫受之父母”,恩情大於天,沒有第二種選擇,“你養我小,我陪你到老”是天經地義的!謝謝大家,囉嗦了[微笑]



紅小魚


父母生養之恩,養育之恩。大於天。我們作為為人子女。要懂的有恩報恩。這才是正理。

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脾氣還是很大。沒有辦法的。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就是第二次做小孩。我們作為子女對待老人就要象當年父母對我們小時候樣。耐心的對待。

很多孩子小時候很調皮。不聽話吃飯。大部分父母都是很溫心的對待。耐心的教育。

現在父母老了。脾氣不好愛嘮叨。子女不要去頂撞或者是頂嘴。順著來就是。家家父母老了都是一個樣的。

我爸我媽今年八十多。我媽自從我弟弟走了以後。脾氣越來越不好。要麼不做聲。要麼開口就是罵我爸。有時候煩的時候。什麼事都要吵。我們兄弟姐妹都會默默的不做聲。等她不罵了,不煩了再說話。

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儀。父母辛苦養了我們小。我們就要養父母的老。這是做子女的職責所在。


雪山頂上的蘭花草


謹記 千萬不要硬剛 不要硬剛 不要硬剛,重要的事情多說兩遍

我爸就是這樣的人,一直以來脾氣都特別大,並沒有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小,我就一直用一個辦法,逃字訣,眼看要發脾氣或者預感要吵起來,就趕快找藉口離開,如果是有事情要商量就先打預防針,告訴他要說什麼,然後過幾天在商量,他也會有一個接受時間,還是挺管用的,安利一下


快救師傅



加多寶的小短腿皇額娘


我的父母都70歲了,媽媽糖尿病已經失明瞭,爸爸得過腦血栓,留下了後遺症,說話費勁,右手不靈活,平常就兩個人生活,因為媽媽看不到,一些生活細節需要爸爸提醒,爸爸說不出來就衝媽媽發脾氣,媽媽還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我和哥哥各有自己的家庭,我又在外地,所以我經常勸爸爸,你不要發脾氣,你要什麼事慢慢的,如果一著急在拴住,你們兩個老人一個瞎、一個癱子,想一想日子還怎麼過,我還經常勸爸爸,媽媽雖然看不到,但是有媽媽你就有伴,有個瞎老太太給你作伴,如果沒有老太太,你自己一個老頭子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兒子女兒都比不上老伴給你作伴,你看看誰誰一個人慘不慘,我經常勸他然後問他我說的對不,他就笑說對,最近父母和我在一起,我發現老了不但脾氣大還有點傻了,可能歲數大了都這樣,沒有辦法,只能等他不發脾氣靜下心來,像哄孩子是的慢慢勸[捂臉]


雙女媽媽鳳姐


我自己也有切身體會,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母親操勞了一輩子,把我們帶大,又挨著給我們帶孩子,平時做飯、照顧家裡,沒有一點怨言,我們姐弟包括親戚們都很尊重她老人家。

父親可能是從小養成的性格吧,比較古怪,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時說的話、想法特別讓人不能理解,有事故意找茬生事,有時實在受不了還與他發生過口角衝突,甚至離家出走的想法都有。但靜下心想想,想想他一輩子的不容易,心裡也就坦然了,也多了些理解。現在能做的就是儘量不吭聲,看他不高興了就儘可能少點接觸,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最後一句話: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人人都會變老,善待自己的老人,吸取他們的不足,防止自己以後再重蹈覆轍,努力把生活過好,讓家庭更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