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出身最高的皇后,造就一門兩國公,家族繁榮兩百多年

朱元璋出身於絕對的草根階層,比漢高祖劉邦這個亭長都不如。因此在奪得天下後,設計了很多條條框框,確保老朱家的天下穩固。

為防止外戚專權,皇后都出自平民,孃家沒有勢力。例如《大明風華》孫若微的原型,老爹僅僅是個 縣主簿。萬曆朝大名鼎鼎的李太后,出身平民,入王府做宮女出身

大明出身最高的皇后,造就一門兩國公,家族繁榮兩百多年

孫若微

凡事都有例外,明朝歷史上有一位皇后的出身非常高貴,她就是朱棣的皇后徐皇后。徐皇后是魏國公徐達和妻子謝夫人的長女。她天資聰穎,幼年時便貞潔嫻靜,喜歡讀書,堪稱女中儒生,人稱“女諸生”。朱元璋聞知,便將其許配給朱棣,與徐達結為兒女親家。

大明出身最高的皇后,造就一門兩國公,家族繁榮兩百多年

燕王朱棣和夫人

當然了,本來徐皇后只是燕王妃,是當不了皇后的。可是天意弄人,靖難之後朱棣登基,燕王妃變成了徐皇后。皇后出身於國公之家,地位之高後無來者,這是朱元璋怎麼也想不到的。

不過,徐皇后當得起這個皇后,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幾近完美

嫁給朱棣後,體貼謹慎,深受明太祖和馬皇后的喜愛。徐氏跟隨燕王朱棣前往藩地,為馬皇后守喪三年,她按照禮制素食淡飯。馬皇后遺言中可以誦讀的部分,徐氏都能將其一一列舉不遺。

大明出身最高的皇后,造就一門兩國公,家族繁榮兩百多年

徐皇后

李景隆圍攻北平,朱高熾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禦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城中兵力缺乏,徐氏激勵將校、士兵、百姓的妻子,發給她們鎧甲,帶領她們登城拒守,北平得以保全。徐皇后所為,真可謂將門虎女。

徐皇后認為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品性不良,應當選擇賢良的廷臣加以輔助,知子莫若母!如果徐皇后多活幾年,胖太子朱高熾就沒那麼難過了。

大明出身最高的皇后,造就一門兩國公,家族繁榮兩百多年

朱高煦和朱高燧

徐皇后還摘錄《女憲》、《女誡》,寫成《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的嘉言善行,寫成《勸善書》,頒行天下。

只可惜天不假年,永樂五年徐皇后病逝,享年46歲,此後朱棣未有再立皇后的打算。北京長陵修建完後,徐皇后葬入長陵,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大明出身最高的皇后,造就一門兩國公,家族繁榮兩百多年

長陵

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了魏國公爵位。徐輝祖支持建文帝,反對姐夫朱棣。朱棣稱帝后,拒不歸附,只好將其軟禁。徐輝祖死後,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為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

徐達的四子徐增壽堅決支持朱棣,起兵前力保朱棣不會反,起兵後則偷偷向朱棣傳遞情報。朱棣渡過長江後,建文帝當面質問,徐增壽不能回答,建文帝怒,親手持劍,將徐增壽當場誅殺。

朱棣登基後,心疼這個小舅子,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由徐增壽之子徐景昌繼承。

朱棣遷都北京後,定國公一系跟著北遷,魏國公一系則留在了南京。定國公一系混得更好,其一,就在北京皇帝跟前。其二,定國公是成祖系,魏國公是太祖系。這樣徐達一門就有了

兩個世襲的國公,福萌子孫200餘年,可堪稱大明第一家族

題外話:

徐達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太平門外板倉街,是當年魏國公一系的徐家墓地,解放後陸續挖掘。現存徐達及夫人的合葬墓,筆者曾經去看過。

大明出身最高的皇后,造就一門兩國公,家族繁榮兩百多年

徐達墓神道及神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