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血糖有关吗?

风轻云淡138605232


从理论上来讲,人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其它几乎所有的与代谢有关的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

情绪对激素水平肯定有影响,但似乎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研究结果问世。比较能肯定的是愤怒及紧张情绪能造成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一般认为,不良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是负面的,会造成血糖升高。

临床上,常可见到这样的病例。曾有一位青年男性因被盗3W多元,血糖急剧升高以致出现酮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自己的情绪管理。


一生自是悠悠者1


所有好医生都承认情绪与血糖关系密切。但是,情绪又是总被忽略的因素。

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愤怒、抑郁的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升高血糖。

恐惧、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 压力、焦虑引发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等原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突然的惊吓,外伤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

问题来了,糖尿病诊断时,医生会询问你的情绪问题吗?为什么诊断时不考虑情绪,不检查各种升糖激素,而只根据血糖指标判断糖尿病呢?

我们的身体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调控机制,人体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种,除了胰岛素,还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等等。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低血糖、负面情绪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医院确诊糖尿病的检查主要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常规血糖检测几乎从不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

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30-50%有情绪障碍。让我们反过来看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以说,有大量因为情绪问题导致的暂时的血糖高,被误诊为糖尿病呢?

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没有修正这些疏漏,反而将糖尿病确诊的空腹血糖从7.8降为7,这样做是把更多高血糖当成糖尿病,让药企卖出更多药物,对糖尿病确诊无半分好处。(该诊断标准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ADA,有时间我跟你讲一下这是个什么组织。)

不仅诊断时不考虑情绪问题,病理学中也忽略了情绪影响。病理学中只例举了两点:遗传和环境。糖尿病是隐形遗传,需要足够条件触发,所以遗传并不可靠。而环境因素例举了运动过少、进食过多导致的肥胖,没有情绪因素。

病理和诊断标准中都没有提到情绪,所以医生对于情绪影响也只能泛泛而谈。看到血糖异常,好医生可能会多问一句,而一般的医生会只字不提。然后呢,顶多让你隔日再检测一次血糖来确诊糖尿病,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

如果下一次检测时,情绪还是不好呢?对不起,还会判定你是糖尿病。

好吧,病理学和诊断忽略了情绪因素我忍了。但是当血糖出现异常,控制好甚至出现胰岛素抵抗时,你需要修正治疗方法吧?也没有!

病理学认为的胰岛素抵抗来自:遗传、肥胖、长期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疾病(注1)、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多(注2)。

遗传、肥胖、长期高血糖明显不是重点,我们来看一下高游离脂肪酸和肿瘤坏死因子a究竟是什么?

你如果对糖尿病有点了解,就会知道低血糖和应激刺激下,我们的身体会启动升糖反应。当肝糖储备不足时,脂肪和蛋白质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出血糖。此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抑制胰岛素作用,促使脂肪和蛋白质糖异生作用。

脂肪糖异生时,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为脂肪的糖异生升糖准备好材料。(回答注1:这就是高游离脂肪酸疾病的原因,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应激状态的代偿反应)。

蛋白质糖异生时,由于蛋白质没有其他的储存方法,是以细胞的形式存在,你的身体就会命令一些细胞自杀,或者干脆就派出巨噬细胞,直接吃掉这些非主要器官上的细胞,分解抽出蛋白质当做原材料。此时,巨噬细胞就会产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回答注2,这就是肿瘤坏死因子a增多的原因,不是疾病,也是应激状态的一种代偿反应。)

为什么病理上将简单的糖异生反应一拆为二,用非常生僻的回答来解释,而闭口不提糖异生,也不提引发糖异生最常见的低血糖和应激反应呢?

细思极恐。

只要无法用药物干预的病因,都被从病理、诊断和治疗中屏蔽了。

也许你一直认为的二型糖尿病,其实正是应激性糖尿病却被错误治疗!大量应激性糖尿病或暂时性血糖高被误判为二型糖尿病,这绝不是开玩笑。二型糖尿病中只有15%胰岛素减少,85%存在胰岛素抵抗,在85%的胰岛素抵抗中,除了一些严重高脂血症导致的胰岛素效率低下以外,大部分抵抗的来源,是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一些升糖激素在起作用!我有理由相信,应激性糖尿病占比,超过其他类型。

情绪对血糖影响很大,但你得不到有效建议。

失眠对血糖影响很大,你也得不到有效建议。

压力、紧张、低血糖等引发应激反应升高血糖。没有医生关注。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

不检测升糖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导致血糖高的情况,误诊情况极易发生。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糖尿病被错误治疗两年后,前几天发现被误诊了糖尿病类型,说起来也是可笑可叹,但,这就是医疗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现状!

综上,糖尿病的引发与多种情况相关,可能,再加上一些血糖高误判为糖尿病的情形在内。现在的血糖检测有诸多疏漏,亟待改进。看过这篇问答,在遇到血糖检测,记得给医生提个醒。如果你怀疑自己是应激性糖尿病或者是压力、紧张、负面情绪等应激因素影响了血糖,必要时补充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GC)和胰高糖素的水平,以免误诊延误病情!

Vista从事慢病康复指导11年,关于更多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等疾病的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悟空问答里面。本文是Vista在悟空的第504个回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欢迎转发!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感兴趣可以看我更多问答。


vista营养师


一、不良情绪可能会诱发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除了受激素和血糖的调节外,还会受到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最终导致高血糖。

二、不良情绪会导致血糖升高。

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胰岛素是胰岛组织中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糖激素,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受到血糖、激素、神经等多方面的影响,当这些影响因素出现异常时,就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最后导致血糖紊乱。当人处于压力、抑郁、紧张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在紧张等应激状态下身体会释放很多激素,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也会抑制胰岛素分泌。

三、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情绪问题。

不良情绪与血糖波动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不良情绪会引起血糖波动;另一方面,血糖波动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一些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又引起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情绪问题时,要学会开导自己,凡事不要太计较,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糖尿病之友


☞(大海捞针啊121)♥的回答: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中,情绪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公认的。紧张、激动、压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大量增加。这些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糖皮质激素。这些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因而引起病情反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临床医师发现特别是40~50岁的女性和60~70岁的男性患者,情绪变化幅度大 ,这可能与更年期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糖升高,病情出现反复。大多数患者的情绪受血糖尿糖指标所左右,当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会放松饮食治疗,甚至停服药物;当指标急骤上升、重症出现时,情绪会紧张恐惧。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适当参加户外活动, 自觉合理控制饮食,竭力保持乐观的心理,稳定情绪,定期门诊,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期控制理想的血糖水平 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大海捞针啊121


情绪和血糖是有关系的。

压力、激动、害怕及心理紧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血糖,依据激素的不同反应,有时也会让血糖升高。不同人对自己身体的反应或多或少有不同的敏感度。

身体一旦面对压力、恐惧的事情等,肾上腺就分泌肾上腺素,使肝脏输出更多的葡萄糖。这都是因为祖先遗留下来的基因:当时,人体的设计是为了能在石器时代存活。当人遇上北极熊或者长毛象,能做的不是勇敢奋战就是迅速逃离。这两都需要很多的葡萄糖来当作燃料。

现代的年代,光看刺激的电视剧节目、考试、演讲等也能引起同样的压力反应,只不过升高的血糖毫无用武之地。没有糖尿病的人,他们的胰脏会自动分泌胰岛素,让体内的血糖再度恢复平衡。糖尿病患者理论上也可以在压力状况下注射额外的胰岛素,但是实际上却是很难做得到。

如下图,就是我接诊一位患者生气时的血糖:

最后,希望糖尿病患者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缓解生活中的压力,避免对血糖造成的影响。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微笑面对糖尿病


这二者的关系,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如果你从本质来讲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情绪变化可以引起血糖波动,反过来,血糖波动又可导致情绪改变,二者互为因果。

因此,糖尿病人在服药与饮食治疗的同时,应调节情致,稳定情绪,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当人的情绪发生急剧变化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促使肝脏中的糖元释放进入血液,以提高血糖,满足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能量需要。

因此,情绪管理对于血管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做到馨臻健康法的七条原则,尤其的对于情绪管理这一项尤为重要!

在此我来为大家说下,汁家将在北京房山修德谷进行一个线下情绪管理体验的实践课程,负责此次课程的专业人士——全国积极心理学应用推广专家何然老师。

通过集体场能、团体训练的现场体验方式使学员找到认知平衡的方法,达到发现情绪、排解情绪、控制情绪等情绪的管理能力。

如果你有次想法的,那么你可以给发私信,或者是给我留言!


慢性病研习社


血糖和情绪看似两个不相关的事物,实则是息息相关的,血糖和情绪既是相互的因也是相互的果。


首先,正常的喜怒哀乐是我们大脑中本身传播出来的情绪,通过神经反应出来,剧烈的情绪波动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各种敏感的器官,当然血糖也会随之波动,血和气息息相关,强烈的气性如大喜大悲都会导致血糖的升高,这里举个例子,我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在医院调养时就和一个五十多岁的病友聊天时得知这位病友的情况,他本来身体还算健康,做买卖时遇到了问题,他呢,心里整天发愁,焦虑,心里压力大6,情绪波动比较大,夜里数睡不着,饭吃不下,饮酒变多,作息很差,持续了将近半年多,长时间就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到医院检查就检查到血糖高,最终确诊为二型糖尿病。不好的情绪导致不好的生活方式,身体的机能就会受到影响。




然后,对于短时间的剧烈情绪波动,正常人身体机能的健全,有能力平复血糖的波动。而对于糖尿病人,强烈的情绪波动对起其影响就会很大,由于本身的胰岛分泌不健全,暴喜暴怒致使血糖升高,当下的胰岛素平复不了血糖,就会导致血糖持高不下,持高不下的血糖,在长时间测血糖后看到结果后反过来就作用糖尿病人情绪上的压抑苦恼暴躁。


气血相通,相辅相成。情绪与健康,这让我想到看电视时,佛家的僧侣和尚,戒七情六欲,不喜不悲,单纯看对于身体是延年益寿的。不论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健康状态,尽量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管理好情绪,迎接美好的一天!!


小小糖友


你好!养生君以为,情绪和血糖有关。

我们体内升血糖的激素有很多,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但是降血糖的却只有一种激素,那就是胰岛素。

而当我们情绪不稳时,特别是过分悲观的情绪,就会导致上面的升糖激素,大量释放。这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讲,血糖的影响或许不大、或许是轻微升高,因为他们的胰岛可以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对抗这些升糖激素。

如果是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长期悲观的情绪,势必会导致血糖长期偏高,最终导致糖尿病提前到来。

如果是糖尿病人,他们的胰岛功能本身就差,这时候释放的胰岛素就无法对抗各种升糖激素了,那么接着而来的就是血糖的上升。

因此,养生君常说,保持良好心态,对于新的糖尿病友特别重要。心态好了、糖尿病也就好了一半。从降糖上来讲,稳定情绪已经减轻了胰岛不小的负担。

综上所述,情绪会影响血糖,保持良好心态对控糖很重要!

最后,养生君祝你能成功控糖!

欢迎各位看官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锐光医线


好心情能降血糖!

好心情对血糖的影响

在降糖路上,糖友常常忽视了情绪因素。其实好心情是控制血糖的一道良方。它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平稳降糖,平衡体内内分泌系统,糖尿病患者身体更加健康。

坏心情对血糖的影响

当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促使体内皮质醇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的释放,引起血糖波动,加重糖尿病病情。

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埋上的疲惫和痛楚。”

保特好心情,让好心情陪伴在自己身边,好心情不仅可以带给你快乐,而且保持生命活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好心情是任何药都无法代替的。

据统计,世界上80%以上的疾病是由情绪不佳造成的,而不良的情绪还是癌细胞的活化剂。

有句话说得好,不能掌控心情,何以掌控人生呢?

从今天开始,糖尿病朋友就努力尝试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吧,不管在任何情况下。



祝您天天好心情!身体健康!

关于更多糖尿病健康知识可关注我!


医路有你


糖尿病患者易患抑郁症,主要原因与心理负担过重有关,如对糖尿病尤其是慢性并发症的恐惧感,使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或忧虑状态,疾病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又增加了悲观情绪,疾病可能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害怕丢掉工作而下岗,而治病又增加医疗费用开支,在经济负担过重又给家庭带来困难,担心糖尿病遗传给后代而影响子女健康,当饮食控制时,觉得被剥夺了自由饮食的权利而沮丧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必然导致体内激素不平衡而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糖友要学会几点疏导方式来调节情绪:

1.阅读:多看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书籍、杂志等,了解的越多,就越有信心应对面临的各种问题,不必过于担心和焦虑。

2.合理宣泄:糖友苦闷的时候,可以主动向亲友或朋友倾诉内心的烦恼,以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糖友家属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怀与支持。也可以自己放一个小假,比如选择一个有阳光的下午,在院落里喝喝茶,看看杂志;也可以携三两好友,去登山去旅游。

3.体育运动: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也可以改善情绪,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等,也有利于驱散焦虑、抑郁情绪。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