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和工作哪一个更加容易改变命运,积累财富呢?

理财鸭


中国股市牛市与熊市交替,很多人都在熊市里亏光了本金,而牛市来临要么没有本金,要么没有关注股市,又或者迟迟不敢动手,待到牛市将要结束才姗姗来迟,结果被深埋在山顶了。

其实通过股票改变命运的方式很简单,等!最近一次牛市在2015年,现在2020年了,猜一下牛市还需要几年?待到牛市来临,然后找只基本面没有太大问题股票一直拿着就可以了,激进者甚至可以加杠杆进行操作,盈利则加仓,一次牛市只要抓住三分之一就足够你改变命运!



头狼金油


炒股和工作都是可以赢得财富的,但每个人适合的方式不同。有人炒股赚钱实现财富自由,有人打工一辈子也能赚取属于自己的财富。

我和我同学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们2008年大学毕业,我是努力工作10多年赚到了我的财富;我同学全职炒股,10年后,他现在是身家几千万,实现了财务自由。

虽然我们的方式不一样,但我们都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只是我们赢得的财富不同。下面我来分析分析我们赢的财富有什么不同。

我同学赢得了什么样的财富?

首先肯定是金钱,是的,他经过10年的炒股炒房,赢得财富自由。目前房产有七八套吧,而且还是全款。这些财富通过上班是很难赚到的。所以因为受他的影响,我也开始重视理财,投资是人生一门你想达到财富自由的必修课。

除了财富,他还赢得了身份地位,在小城市,一个80后拥有这样的财富,而且完全是自己白手起家,实属不易。当你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你的人际关系网就会变得非常广泛。无论是官还是商,你的人脉都会超越很多人,有个什么事,你可以很快就托人办理好。所以金钱和身份地位是我认为他赢得的财富。

我又赢得了什么财富?

我赢得了在深圳立足之地,10年前,我孤身一人来到深圳,一无所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通过工作赚钱,在深圳成家立业,这是我赢得的财富。我的财富是在深圳买房买车,成为一个深圳人,虽然很普通,但是起码合格了。

通过10多年的工作,自己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也是我的财富。而且正是因为工作才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金融行业,接触到了毕业于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还有在华尔街打拼10多年的金融高端人才,通过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工作,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相信下一十年,通过在金融领域深耕,我将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所以无论是努力工作还是全职炒股,10年后的你都会赢得你想要的财富,只要不服输,幸运就会降临于你。


月牙亮投


做为一个十年老股民说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人做了十年短线,对市场的理解也到了一定的深度,期间经历无数次成功与失败,可以说被市场反复蹂躏,写过的笔记不下几十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反醒,不断的从头再来,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曲折。假如时光让我回到十年前,我坚决不会选择这条路,哪怕将来大富大贵,因为炒股会让你的大脑很累、心态很烦,总是有太多的压力在挑战着你。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选择就没有后悔的意义了,经过太多,总算比较成熟了。在此送给新股民一句话,刚开始投入资金一定不要太多,哪怕是在大牛市,因为你还不成熟,比如先投一万,亏到不能买了,再投一万,当你把一万做到十万时,你就可以出师了,一般需要努力5到10年。再说一下工作的成功率,一般在一个岗位探索5到10年,基本也就了如指掌了,但是最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一般行业想出人头地不容易。


神采奕燃


这个问题太宽泛,工作与工作本身就千差万别:你每天去送外卖是工作;你在工厂里每天守在机器旁从事生产是工作;你是一家跨国公司的业务骨干、技术骨干这也是工作;你是一家集团公司的CEO还是工作...这些不同的工作本身就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

再说说炒股:如果你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小散,千万不要以为中国的股市是可以赚钱的,拿个百八十块去玩玩,乐呵乐呵得了;如果你有炒股的天赋,有着狼一样的嗅觉,加上机缘 — 得遇高人指点,那股市就是你的提款机。我的一个徒弟,2011年大三退学,除了股票没有什么能吸引他,家人强烈反对无果,终止给他提供生活费。这孩子就靠送外卖和快递打了一年工,到年底除了吃喝住攒了一万多开始投入股市,几番折腾,到2015年七月份的时候有九十多万,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大的风险,随后的股灾没有躲过去,加上融资操作,到了15年底只剩下不到二十万了。

我们是在2016年相识,这孩子一看就有炒股的天分,有着狼一样的嗅觉:例如同样几只当天涨停的股票,他选择追入的票总能连板。但是就是掌握不好卖点有时利润缩水,有时反手被套。我传授给他《如何识别股票的穴位》《骑牛战法》《青蛙战法》《龙回头战法》《卖出十二法则》,这孩子几乎一点就透,而且最难得的是知行合一,这是炒股的最高境界,总的来说,他的资产到今年已经在冲击八位数了,他的目标:到2020年资产达到两千万!我相信也预祝他成功!


用户2009531700231372


昨天和朋友聚餐,他说,感觉自己毕业工作以来一直又忙又累,却还是没钱。

房价那么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攒够首付;

过年回家也没多少钱给爸妈,临走前怕他生活压力大,爸妈还悄悄塞了一笔钱给他;

前几天纪念日,也没钱给女朋友买她一直想要的那个包包;

能感觉出,和当下大多数在外拼搏,没房没车的年轻人一样,他非常焦虑。

喝到后面,朋友和我说:“现在股市涨的那么好,我们加杠杆进场,搏一把怎么样,说不定首付就有了。”

他还说:“如果不敢放手搏一搏,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很难通过工作实现财务自由的。”

虽然,我离攒够首付也很远,但我还是拒绝了他的提议,也劝他可以放下焦虑,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因为安全感不是来自于钱,而是来自于自己的。

当前股市的行情确实让人很心动,一股浓烈的“牛市味”扑面而来~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加杠杆进场,万一搏失败了,结果也是很难承受的。几年的积累亏了不说,连生活费都可能没了。别说女朋友的包了,女朋友也可能没了,一不小心也许还要父母帮忙承担借的债,投资不谨慎,亲人两行泪啊

更可怕的是,一旦失败,这种压力和挫败可能会长时间伴随着你,影响到你的工作和晋升。

其实,朋友想致富的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他说的话,也不全无道理,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资本报酬率高于劳动报酬率的时代,单靠工资获得收入是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自由的。

就拿我朋友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每月工资1万2,减去日常基本花销,结余在3000左右。

假如他每个月拿出结余的三分之二,2000元,去理财,预期年化收益能够达到10%,然后剩下的1000元放在银行。

但如果他不理财,把3000元全部放在银行卡。

我用蓝色和橙色两种颜色对比了一个这两种选择结果:

蓝色是理财的结果,黄色是银行存款的结果。10年、15年、20年,随着理财年限的增加,结果确实是非常不一样。

财,是要理的,数据说明了一切。但朋友他如此焦虑和急切的心态,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一夜暴富很难,而复利效应才是理财保值增值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要做的是放下焦虑,去挖掘我们喜欢、擅长的领域,不断做大我们的本金,然后利用复利效应去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为什么说一夜暴富很难?因为进场的时间,你不一定能拿准。看下图:

这张图是中证500指数从2007年到2017年的每年收益情况。如果你从2016年进场,到2017年离场,妥妥的亏。进错了时间,一夜暴富只能是黄粱一梦。

但如果再把时间拉长来看,从2007年到2017年,这11年间,中证500的年化收益折算回来是11%。所以说,复利可以让我们的本金在一个时间周期中,找到一个可以持续获得的合理收益率。同时,通过耐心的等待,可以换取本金的成长空间。而且随着时间的拉长,复利效应会越发的明显。

所以说,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是不对的。复利真正的核心其实是在于时间。

如果说被高回报率撩拨,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想着上杠杆,想着一夜暴富,快速在这一波牛市中去完成财富积累,这样很可能会陷入在短时间内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泥潭里。

而,对过高的回报率追求,容易导致被骗、亏空、债台高垒……

真正的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

长期来看,合理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应该是在15%。这年化15%它是来自哪里的呢?看下图:

这张图记录了近50年的时间中,房地产、十年期国债以及股市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你会发现,这些国家股市的年化收益率基本上都在10-12%。所以,这年化15%其实是来自于股市的,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

当然,生活还爱开玩笑。如果说有一天,不幸重病突然来袭,没有保险保障的话,巨额的治疗费用会让我们多年的积累一夜归零。

所以最好可以用保险给我们的生活托个底,这样当风险降临,我们不会因为钱着急、上火、崩溃,我们的本金与投资也不至于被中断或掏空。如果说投资是进攻,保险是防守,那么攻守兼备,才能更从容。

说来说去,放下对财富的焦虑,专注去提升自己,拓宽自己的能力圈才是真的。剩下就慢慢积累本金,积极规避风险,别让理财占据生活的全部,好好享受和家人一起的生活。


且慢管家


谢谢,炒股和工作我觉得改变命运,这可能太大了,一般人做不到,积累财富做得好肯定吵股快,当然像唐骏似的打工皇帝那吵股也吵不出那么高的工资,我就凭自身的历程说说这个问题,我去吵股时刚开始也是偶然,O8年朋友带我开的户,在国泰君安,第一只票是工商银行,第二只是莲花味精,还记得做了半年后到营业厅和一个大叔级的人聊了一下,当初心情是兴奋,激动,做得都是活跃题材股,早两天抓了个涨停板,那种感觉是天下在手,豪情我有,当时那大叔淡淡的笑了一下没说什么,到今天才明白那个微笑的含义是韭菜,新韭菜来了,就像今时今日头条上的好多新股民,你看空就骂,看多粉丝都涨得快!但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吵股是肯定亏钱的,因为没走完走上盈利的路,就在半路趴下了,说实在的,吵股的路很难走出来!真的走出来了肯定比普通人打工强,一年20个点,二波做个短线,小心点也能全身而退!但其间的心态起伏,心路旅程,艰辛,孤独,一般人也难以理解,因此改变不改变命运,这事天说了算,我们能做的事,只是即然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哪怕摔倒爬起上千回,我亦是一往直前,这是我的路!人生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败甲三千,背河而生!



股民张老头


我说下我的观点吧,工作在当今社会对大多数人只说够生活要想改变阶层几乎不可能,股票的话如果你运用的好是有机会成为富人阶层的。所以一个是平稳但是几乎不可能成富人,一个是风险大但是有一定机会变富人,怎么选择看你自己了,反正我从5月份就开始辞了工作专心炒股了,8月末才开始盈利,之前一直亏的,但是我对股票确实挺有兴趣。


郫都狂人


本人是第一批证券专业的,但并不从事证券甚至金融行业,对于股票本人是失败者,当然也没拿多少钱玩。但是一直关注股票近三十年(93开始)。

回到问题本身,我想以生活中的同学朋友来回答:

第一位是同学,他毕业后在政府上班,没几年就下海。目前他是边上班自己边玩股票,因为上班待遇还不错,股票只是他业余爱好。但是他业余时间基本上泡在股票里面,而且坚持了很多年。前不久行情也挺好,他也远远跑赢大盘。虽然他以短线为主,但是他一旦感到有一丝危机就轻仓空仓。

另一位是朋友,学历不高,对股票感兴趣后一直钻在里面。他有起码十年时间是全天候钻研股票。从第一次的二三十万启动资金到两三百万,再到亏到生活都成问题,目前从一年多前慢慢回到一百多万。他是完全没有家庭支持的,各种压力暂且不说,只是做股票他有好几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每天十几个小时看盘看资料,他的专注力和勤奋程度是我所有接触过的人中间的第一个,因为他,我看徐翔资料时很能理解徐翔的起步阶段和他的成功之道。简单一句,不成功,便成魔。 包括现在,他还是一天两到四个小时锻炼身体,其它时间就是股票和吃饭睡觉。三十三岁还没结婚,他这辈子是为股票而生了。

长期专注钻研,而且都赚过亏过是他俩的共性,到目前为止个人认为他们在个人做股票方面是有代表性的。也不好说以后一定会怎么样,但总的是看好他们的未来。

所以个人认为十年以上的钻研,经历过两次牛熊交替以后还能很有斗志,应该可以算是合格的股票投资者了,不管你是专职还是业余。


安安85401


工作与炒股哪个能够改变命运?

我来给你算上一笔账,好吗?咱们先说工作,就算你月薪一万块钱,一年12万块钱。一般人步入社会,也就是25岁左右。工作35年到60岁退休。总共能赚到420万。这是你不吃不喝赚到的,其实真正的呢,再能存钱的人。也要吃饭,穿衣,住房,交网费吧,还有等等的各种开销!算一半吧,那就还剩下二百一十万。35年攒了210万,你觉得能不能改变命运呢?这还没有算人民币的贬值呢。这点钱可能也就在一线城市交个首付吧。

再来说说炒股,先不说亏损了,就说盈利。如果你的资金能以每年30%的水平递增。资金是十万的话。我记得我看到过一张表好像20年后你拥有一个亿资产。这就是复利效应可怕性。

这是不是可以改变命运了?其实不是,第一,你真的能保证你每年赚30%吗?第二,你知道学炒股有多么难吗?第三,你知道有多少人亏得连裤子都不剩了。

你觉得是不是我什么都没说呢?其实不是,改变命运不在于金钱,而在于思想的转变。为什么有二八定律?因为这20%的人,思想和普通人不一样。去努力改变自己,我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改掉你不能成功的问题,那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成功呢?

幸福感的由来并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当然了,如果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幸福?所以,真正的成功的人生,是财富和幸福感的同时拥有。





股市技术课堂


炒股更容易改变命运,工作更容易积累财富。

工作更容易积累财富是因为工作要远比股市收益稳定得多。做为打工一族可以把工作收入的一部分理财,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一般人都会有一笔至少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资产。

而炒股经过几十年能够赚到几十万以上的人都非常少。更别说几十年以后赚几百万元。炒股不亏个几十万元就已经很不错了。炒股几十年以后能赚到几十万、几百万元的人绝对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炒股难积累财富是因为股市行情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而炒股的人大多是希望通过行情的波动来赚钱。很显然通过建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行情的基础上来赚钱的难度是很大的。工作收入的确定性还是较大的,至少不会往里面倒搭钱吧!

但是工作很难改变命运。通过工作能改变命运的人极少,能够升迁的人总是少数。

但是炒股却很容易改变命运。只要你在炒股时够努力!

只要在炒股时够努力,够付出。。。炒股即便不能够一定让你就得很富,也一定能够很容易让你变得更穷。

有的人会表示——自己炒股多年了,也生活很稳定,既没有变富,也没有变穷。

我会告诉他,那是因为他不够努力——他既没有卖房贷款融资炒股,也没有几十年研习价值投资。。。做的太少自然无法改变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