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說話總是含沙射影聽不懂,直接問又說你自己想,怎麼破?

大魚會說話


【職場再出發】為你深度解析:這個問題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問題,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領導說話總是含沙射影聽不懂”,也就是“領導本意是想讓你明白的,但你就是聽不懂領導在說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直接問又說你自己想”,也就是“你說自己沒聽明白,領導也不過多解釋,好像他根本就沒打算讓你聽懂他在說什麼”。第一個問題涉及到個人的理解力和溝通力;第二個問題則涉及到領導的領導藝術。這兩個問題都是職場裡的最常見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


我認為:在職場裡,下屬聽不太明白領導的說話,無法徹底理解領導的意圖,是很正常的現象,並不是領導在“含沙射影”,或者“故作高深”;這是因為領導和下屬談話,本質上是一種“職場信息傳遞”的過程,在這個傳遞過程中,由於信息源(領導)和接收方(下屬)的認知範圍不同,對信息的加工和理解也不同,再加上信道(傳遞途徑)又經常受到各種干擾,致使信息接收方(下屬)無法正確的接受信息源(領導)發送的信息,或者經常接收到被幹擾的失真的信息,是一種常態。如果信息源(領導)本身發送的,就是故意經過加工的信息,通常意味著領導並不是單純在傳遞信息,而是測試下屬的“解密能力”或者信息萃取能力。


作為員工,如果經常覺得領導講話“含沙射影聽不懂”,通常問題都不在領導,而在於員工自身,員工需要加強對信息源傳送的信息的解碼能力。具體來說,在職場裡,接收到領導傳達的信息後,不管下屬是真的聽懂了,還是沒有聽懂,或者領導告訴你“自己想”,都要立即進行如下三個方面的準備和行動:

1、思考根本目的

2、思考當時語境

3、立即進行反饋

下屬不可能百分百理解領導的真實意圖,除非是極高明的領導,否則領導自身也很難百分百講明白自己的觀點和意圖。因此,作為下屬,你要做的就是立即進行上述三個行動,這才是職場裡應對領導講話的最有效方法。

第一個問題:並不是領導講話“含沙射影”或者“故作高深”,而是由於領導和下屬的信息不對稱及信道因素,造成了原發性的信息失真。導致下屬常常不能正確理解領導的真實意圖。

管理學上,把領導向下屬傳達信息,稱之為“信息傳遞”,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信息傳遞路徑設計,有正式的路徑,也有非正式的路徑。傳遞信息的一方稱之為“信息源”,接受信息的一方稱之為“信息接收者”,傳遞的路徑稱之為“信道”。比如領導老王和下屬小馬談話,老王就是“信息源”,小馬就是“信息接收者”。


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信息失真、遺漏;加之每個人的理解力不同,就會造成信息誤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1、信息失真

領導者由於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用詞不當,或者使用了一些不應該有的神態動作等,在傳達信息時,很容易造成信息失真。


比如領導講話時,說“我們有些員工,平時看著能力挺強的,但一到關鍵時刻,總是出問題”,然後口渴了,想喝水,下意識的就望了一眼飲水機。而小李正好站在飲水機旁邊,大家都看到領導在講話時,眼神望向了小李,自然就會聯想到“原來小李就是領導說的那個人啊!”,信息就是這麼失真了!


2、信息遺漏

任何信息都是有各種背景、各種相關方以及前因後果;如果僅僅談到了信息源裡的某一點,就屬於信息遺漏,而信息遺漏則會造成信息誤解。


比如領導講話說“我上週去總部開會,總部的領導說我們這個項目在施工質量上不錯!”下屬頭腦裡自覺地認為“我們這個項目得到了總部的肯定”,實際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總部領導的原話是“你們這個項目,除了施工質量還算過得去,你說說,有哪一點達到了總部的要求?!” 傳達這種不完整的信息,就會造成信息極度失真。


3、理解不同

即使信息並不失真,也沒有遺漏,領導是把信息“原封不動”的傳達出來的,由於接收方和信息源的理解不同,也是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比如領導說“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掌握一線的大數據,我們決定上線釘釘系統,這是我們銷售流程標準化的重要舉措”,而員工則會認為“以後必須頂風冒雨的去拜訪門店了,還要拍照片,發定位,這不是監控我們,逼我們走人嗎?!”


小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瞭解到,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由於信息失真,信息遺漏,加之理解不同,下屬不能真正理解領導所講的內容,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如果領導再喜歡惜話如金或者表達時用語不當,下屬就更難完全、徹底理解領導的意思。這並不是領導在“故作高深”或者“含沙射影”,其實領導也非常渴望下屬能夠理解他的真實意思,然後立即去執行,去行動,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奈何由於信息傳遞途徑和方式的制約,領導很難保證信息不失真,不遺漏!

第二個問題:領導並不想讓下屬知道他們的真實意圖,一般情況下都是因為領導為了保護下屬的主動性,或者測試下屬的解碼能力。

下屬並沒有聽明白領導的講話,並且直接詢問領導,領導卻並沒有進行額外解釋和說明,而是拋來了一句“你自己想”,這也是職場裡領導最常用的方式,使用這種方式,通常意味著領導:


1、在保護下屬的主動性

有些事情,領導自己也不是有完整的方案或者成熟的想法的,他僅僅有一個“idea”而已,至於這個“idea”如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領導自己也拿不準,他迫切想聽聽下屬們的意見,讓下屬發揮主動性。


這時,領導就會傾向於講話時講的“模糊一點”,然後讓下屬主動“去想”,讓下屬去開動腦筋,提供創意的方案。


比如:

領導對小王說“幫我做個方案,要和你們以前設計的方案有點區別,要有點鼓動性,快去做吧,下班前讓我看看”。


小王聽到這個指令,其實是一頭霧水的,什麼叫做“要有點鼓動性”?有多大的鼓動性?在哪個地方有點鼓動性?老闆到底想要什麼?小王這時候如果去問老闆,老闆肯定一臉高深的說“自己去想”。


這就是典型的老闆有了“idea”,但沒有行動方案的例子。他需要保護下屬的主動性,故意說的很模糊,然後讓下屬去發揮聰明才智,主動去做。


2、測試下屬的解碼能力

幾乎所有的領導都喜歡測試下屬,因為測試下屬也是對下屬進行“輔導”的重要方面,只有知道下屬在哪個方面有弱點,才能進行針對性補強,那領導怎麼才能知道下屬在哪個方面有弱點呢?只有進行“測試”了。


和“保護下屬的主動性”不同,“測試下屬的解碼能力”時,領導自己已經有了非常完整的方法、方案和觀點,他故意說的“模糊”,是為了“測試”下屬。


比如:

領導對小王說“幫我做個方案,要和你們以前設計的方案有點區別,要有點鼓動性,快去做吧,下班前讓我看看。”


這個時候,領導對這個方案其實自己已經大體設計好了,他還之所以還讓小王去做,他就是想看看小王對領導的理解力如何,和自己的想法相差有多大。如果小王問他,他還是會說“你自己去想”。


很多老闆都喜歡用這種方式測試下屬,明明自己已經有了明確的觀點和想法,卻偏偏要說的很模糊,讓下屬去做,然看再來對比下屬的做法和自己事先設計的是否一致,從而測試各個下屬的領悟能力和對理解力。


小結:

不論是保護下屬的主動性,還是測試下屬的解碼能力,領導者表現出來的都是“講話比較模糊”,然後也很少進行過多的解釋,總是讓下屬“自己去想”“先做”;這兩者不同的是,“保護下屬的主動性”時,領導者自己真的沒有想清楚,也沒有成型的方案和觀點;而“測試下屬的解碼能力”時,領導者是有自己的成型的方案和觀點的。

兩個問題雖然不同,但應對方法卻大同小異。領導說話總是含沙射影聽不懂,直接問又說你自己想,究竟又該怎麼應對?堅持三個行動:

領導說話比較模糊,“含沙射影”,到底是領導者在“保護下屬的主動性”,還是領導在“測試下屬的解碼能力”,在真實的職場裡,是很難區分的。


事實上,也不需要進行區分,因為這兩者的應對方法基本是相同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減少“信息失真和遺漏”,只要你掌握的信息足夠多,足夠全面,自然對領導的理解就會越深,就越能交付出領導最想要的成果。


我的建議:堅持三個行動:

1、思考根本目的

領導者通常工作都比較忙碌,基本上是沒有時間“閒聊天”的,他們的每一次講話,都是有目的的!所以,作為下屬,在聽領導講話時,除了聽“講話內容”,更應該做的是“思考領導為什麼要講這番話”,他想要達成什麼目的?!


只有想明白了領導的講話目的,對領導的講話內容才能夠更深入理解,否則的話,是不可能聽懂“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的。


2、思考當時語境

理解領導的講話,一定要結合當時的語境,所謂語境,就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什麼人在場時,為了一件什麼事,領導用什麼態度和語氣說了這番話的。只有深層次瞭解語境,才能準確理解領導講話的真實意思。


比如領導說“小王真的很蠢!”是貶義嗎?不一定!可能是在一次活動中,領導笑著說“做業務絕對一把能手,如果說搞偷奸耍滑這方面,小王真的很蠢!”


3、立即進行反饋

聽完領導講話後,不管聽懂聽不懂領導的意思,都不能直接問領導具體是什麼意思,而是要用立即反饋的方式,對領導的講話進行反饋。


我們回到前面的案例:

領導對小王說“幫我做個方案,要和你們以前設計的方案有點區別,要有點鼓動性,快去做吧,下班前讓我看看”。

小王其實沒聽明白,小王應該做的,是用“立即進行反饋”的技巧進行回覆。

比如說“領導,針對這個新方案,我的理解是在方案的形式上,加入一兩個集體活動,調動大家的熱情;而在內容的設計上,加入互動元素,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


要立即,直接,進行反饋!領導喜歡評論反饋的對錯,領導不喜歡向下屬進行解釋!


小結:

領導講話比較模糊時,作為下屬,就要立即思考領導講話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盡全力來還原當時的真實語境,給自己更多的信息,如果有疑惑,不要將疑惑帶回去,而是立即、直接進行反饋,然後讓領導評論你的反饋是對是錯。你可以從領導對你的反饋進行評論時,獲得更多的信息!


最後的總結

領導說話聽不懂是很正常的,大可不必過於緊張,更不用懷疑領導在含沙射影,如果直接問領導,領導說讓你自己想,問題在於你不瞭解應對領導講話的三個行動。


領導講話時,作為下屬,要思考領導講話的根本目的,還原領導講話的真實語境,同時對不清楚的內容,及時進行反饋,而不是試圖讓領導“講的更清楚一點”。


有些領導確實喜歡講話簡短、而且比較模糊,這主要也是為了保護下屬的主動性,或者測試下屬的解碼能力。不過就實際的職場而言,領導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需要提高的,很多領導說話顛三倒西,而且喜歡“朝令夕改”,這讓下屬既不能理解他想要做什麼,自然就無法做到高效執行!


-END-

點擊上方關注【職場再出發】:世界500強資深經理人,2家管理諮詢公司的創始合夥人,為你深度剖析職場問題,全部原創,助你職場再出發!

職場再出發


如果是正規公司的話,工作任務的交接需要書面形式,不允許模糊有歧意,工作範圍、權力和責任必須明確。

領導交代工作含沙射影,還讓自己想,這樣的公司很不正規。

更明確點說,任何人在這個公司裡,必須選擇站隊,跟大老闆還是二老闆,只能選一個。不是自己人,就是敵人,沒有隻埋頭幹活不站隊的存在。

在這樣的公司裡,一切都是為了權力鬥爭。只要能把對手幹下去,工作幹砸只是個小問題,問題大了,正好可以嫁禍竟爭對手。

這也是任何先進的管理辦法和管理藝術,到了這裡都會變味的根本原因。

如果選擇了站隊的話,沒經驗的員工應該可以得到工作樣板和流程,象正規公司一樣,正常把工作幹下去。

如果公司寬容一點,允許部分只幹活不站隊的存在,那麼你可以聲明只想好好幹活。但平時的冷言冷語是少不了的,也算是隨時給你進步的機會。

(不說了,寫得噁心了)


秦川依舊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博士就曾根據兩個維度發現了DISC分析術,把領導行為風格分為四類人。

第一類是D型,指的是支配型領導。這類領導關注事多於關注人,目標感強,注重戰略和結果,但往往自身速度太快、行動力太強,導致團隊跟不上,不善於授權而把下屬的“猴子”全扛在身上。

這類領導其實可以學習放下身段,多傾聽、接納差異性,包容不同的聲音。當我們頻繁跟下屬溝通時,實際上有很多需要傾聽和改善的東西。

第二類是I型,指的是互動型領導。這類領導則是關注人多於關注事。

他們可能上班愛開會,和大家溝通,下班愛聚會,更擅長講故事,勾畫願景,但欠缺的是實現願景的具體步驟和高效的行動力。

第三類是S型,指的是修正型領導。他們具備理性思維,擅長思考,喜歡用事實與數據說話。

這類領導其實可以多和員工互動,不是你把理由講足了員工就會做的,該放鬆的時候放鬆一點,不要太拘謹,這樣更有助於協作。

第四類是C型,指的是支持型領導。他們最有親和力,但也可能因為溫和而放慢了工作節奏,不善於應變而行動緩慢。

其實這類領導應該學習彈性、變通,適當給員工施加業績壓力。

說到底,領導的本質是溝通,溝通就是交換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頻段的人那裡,所以如果你希望理解更多人,就得學會去調頻,把頻道調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記住,在溝通的時候,懂比控制更重要,自己要先調整頻段,再傳達信息。

工作中,如果你與同事的競爭勢均力敵,想要升職加薪除了公正的評判之外,想天平明顯就看領導的態度往哪邊傾斜。會說話做會做事的人,更容易討領導歡心。如果體現自己會說話會做事呢,有幾個技巧時刻提醒自己,養成習慣,你也能成為一個在職場關係中游刃有餘的人。

俗話說得好:“聽鑼聽聲,聽話聽音。”這是說:任何信息,既有表面的意思,又有內在的深層含義。聽懂弦外之音,是你在人際交往中要格外注意的一點。

有人說,說話就說話唄,幹嘛那麼累啊!沒錯,在沒有隔閡的親人和好朋友之間,確實沒必要。不過,如果在職場與領導和同事溝通,聽懂弦外之音就很有必要了。

工作中,能聽懂“弦外之音”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如若聽不懂領導話裡隱藏的含義,就很容易造成誤解。

例如,小張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創意總監要求他提交一份設計方案。小張提交了一份自己很滿意的方案,總監看了之後,沉默了一會兒,先是臉色一沉,後微微笑著說:“這還挺有意思的。”然後就走開了。

小張自以為作品得到了總監的認可,於是加班加點地完善方案。但讓小張沒想到的是,在一週後的會議上,他的方案並沒有被公司採納。他很納悶,便去請教隔壁的同事老李。

老李笑著說:你呀,還要多學習啊!總監就差沒把你的方案扔到垃圾桶了,沒直說是怕傷害你的積極性。你沒發現總監看到方案後臉都綠了嗎,如果他認可你的方案,會告訴你把它完成,而不是說“還挺有意思的…”

小張恍然大悟,他回想起來自己當時只顧著看自己的作品,而忽視了總監的反應,只聽到一句“還挺有意思”。小張入職的這一課可算學到了。

在工作中,如果你聽不懂上司的話外音會走很多彎路。有“藝術天才”之稱的紀伯倫曾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不是去聽他說出的話,而是去聽他沒有說出的話。”

在職場上,上司和下屬的關係是比較微妙的,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遠,所以,作為下屬,要體貼上司的難處,儘量把上司不方便直說的話聽懂。

比如,你問領導週末可以休息一下不,領導說項目做好了就可以休息了,這就是說要加班了;又如,在酒桌上領導表揚你善於交際、酒量不錯,這句話就等同於告訴你要多喝一點酒,讓對方喝得滿意、開心;

如果領導說你的方案需要再考慮考慮,那你就別考慮了,而且應該趕快換一套方案;如果領導突然過問你的私事,例如:看你最近工作狀態不太好,是家裡有什麼事嗎?很可能就是在提醒你最近的工作態度需要注意。


鑫瑞智業


根據問題的字面意思來講,有兩個根本原因,一是領導故意為之,用來展示優越感或者領導權術;二是你的工作確實存在一些沒有發現的問題。

含沙射影意指說話暗中諷刺別人,所以我認為首先應該想的是為什麼領導會諷刺我們。如果真的是工作中存在沒有發現的問題,這個時候的重點就不是追究領導說話的方式了,而是應該根據他攻擊的影子去分析自己工作中真正的問題所在。職場中,解決問題才是生存的根本,而不是單個的領導對你的態度。

如果深刻檢討後,沒有發現問題。那就可能是領導故意為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 1. 展示優越感

要知道領導也是從小員工一步步爬上去的,難免會有上位後的優越感。《杜拉拉昇職記》中,玫瑰初期對杜拉拉還是非常的提攜的,但是在杜拉拉威脅到玫瑰的地位的時候,玫瑰就開始使用各種手段針對她。並且初期一直都是抱著我是過來人,你絕對鬥不過我的姿態在壓迫她。而杜拉拉的做法就是謹守本心,做好本職工作,讓玫瑰挑不出毛病。

如果領導是處於這種目的,那我們要做的就是謹守本心,做好本職工作,只要能夠很好的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老闆是不會找你麻煩的。

  • 2. 領導權術

領導其實也是員工,他的上面也還有領導,所以同樣是需要擔責任的。說話含沙射影就意味著沒有明確表述,這就是給自己留退路。如果工作中出了問題,就可以推卸給你,我已經指出了問題,是你沒有理解才造成了這樣的問題。

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工作出了問題,領導的這種做法才會起作用,如果工作順利完成,管他說什麼呢,老闆是不在乎的。所以,依然是做好本職工作才是重點,能夠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才是職場生存的根本,個別人的態度雖說膈應,但無關緊要。


書生文小武


人際溝通是一個大家都特別關注話題。雖然人際溝通差在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問題來,但實際上卻阻礙著我們的職場發展。

什麼是人際溝通?

人際溝通就是個人之間在人際交往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識等信息的過程,是信息在個人間的雙向流動。

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大的信息交錯網絡中,如果人際溝通能力好,就能快速通過溝通與身邊的人達成共識,並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不管是工作發展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成倍提升。

人際溝通的二個核心要素

要想做好人際溝通,我們要從兩方面下功夫:技法以及心法。

1.技法

所謂技法,指的是我們在說話時的條理、邏輯、主次。

2.心法

心法,指的是溝通時用的語言是否符合人性,以及對方是否接受。

普通人至少都可以做到,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說明白,所以掌握技法並不是很困難。人際溝通最大的難點恰恰在於心法之中。

瞭解對方的需求

僅僅做到積極主動還不夠,在溝通中,尤其是與客戶溝通或銷售商品時,能瞭解溝通對象的需求,我們才能很好地賣出自己的商品。

有些人可能會說了:“我又不是銷售,我不需要賣什麼商品。”

但現在這個時代中,無論你的本職工作是什麼,實際上都要做好銷售。我們在社會上跟人鏈接,其實就是在銷售自己,銷售自己的觀點、能力、職業、價值觀。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人類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分為五層,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第一個階段為生理需求,指的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包括水、食物、睡眠等。當一個人餓極了,會想盡一些辦法尋找食物,不會考慮更高層的需求。生理需求現在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得到滿足。

第二個階梯是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家庭安全等。

第三個階段是社交需求,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

第四個階段是尊重的需求,包括信心、成就、被他人尊重等,我們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得到他人的認可。

第五個階段則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指的是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成自我實現境界的人。

一般來說,人們某一層次的需求相對滿足了,就會想要滿足更高一層次的需求。在人際溝通中,我們就要從這五個需求入手,去滿足他人的需求


想你所想願你所願


有一些人愛拿官架子,芝麻綠豆大的官,都不知道他是誰了,這就是有意刁難,給你提個醒要不然下次你見到他就不知道他是領導






七哥在廣東


確實非常有代表性,它代表了國內一些公司管理者在員工的一個要求。讓員工自己去悟。

我見過不少的管理者,總是在指責下面的人,告訴他不要讓我再說第2遍。甚至有些領導都想到不用我說,給你一個眼神,你都能體會到我想說啥。就是在國內做基層員工最難受的地方,你要去揣測領導的想法,領導的意圖。按照這樣的交接方式或派發任務的形式,效率永遠不可能高。甚至會下邊的資源,做出來的東西跟領導想象的都不一樣,溝通交流這仍然是一塊很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你可以沒有聽明白,可以重複一下領導的話,把自己理解的給領導複述一遍,沒錯了沒關係,錯了繼續問嗎?我覺得不好意思,領導一佈置任務,不管自己聽懂沒聽懂,都說好好好,當讓你交任務的時候你就不會好了。

聽懂就是沒聽懂,把領導的話重新重複一遍反問一下不就行了嗎?再不濟自嘲自黑一下說領導你講的什麼,我這邊腦子有點笨,沒理解明白。即便這樣,哪怕是被領導批一頓,也比你根本就不知道做什麼要強得多。


楊子翔


澄清

①分析話題是否屬於敏感問題,領導不方便直言相告。也有的管理者習慣保持不透明狀態,認為這樣才能給下屬造成壓力,產生動力;

②分析自己直接問時是否帶入了情緒,未能做到中性開場;

③觀察領導與其他人的說話方式是否也是如此,還是說你是特例,是想培養你,還是想趕走你。

是什麼

①敏感性話題:一般敏感性話題領導不直言相告可能受多方因素影響,而在這基礎之上如果雙方情緒受到干擾,容易進入高難度溝通。

②非敏感性話題:一是可能雙方理解上有分歧;二是可能自己沒有向上管理;三為領導下達目標自身不明確或是想借機鍛鍊你。

怎麼做

①學會高難度溝通,做到識別引導自己的情緒、管理對方的情緒,明確自己的目標,中性開場,積極聆聽,改造對話。

②學會向上管理,在領導繞彎時把路直回來,理性與領導對話,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澄清清楚,比如可以將自己的理解說出來,並提供方案,儘量讓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平時積極彙報,與領導多做交流,而不是一味低頭做事。

③如何摸清領導的需求,對症下藥。可以按照如下Check list思考:

a.目標(交付對象);

b.交付標準(工作量);

c.DDL(預計排期);

d.預計困難/風險(應對方法);

e.執行步驟;

f.預計反饋等。

時間允許,也可以想不止一套方案,帶著思考再去向領導確認方向。

④可以開誠佈公地跟領導聊一聊,讓領導也瞭解你接受的方式,雙方更好的磨合。

⑤學會覆盤,事情做砸了要主動覆盤,然後請領導指示。

⑥如果領導與你水火不相容,方法用盡還是無解,那就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另謀高就。

所有辦法,都要基於對公司的業務、產品、人員有著清晰的認識。不然就容易誤判喲。

我喜歡的下屬,是總能保持一個積極主動、熱愛學習的心態,不斷做迭代,任何時候都不怕重新開始的樣子。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


better小手掌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令人回味無窮。領導說話講究“中庸之道”,無程度、無偏向,下屬辦事兒全靠對領導脾性的瞭解,以及自身悟性,綜合揣摩執行。

辦事要轉彎,第一彎說的就是領導的語言,不要聽啥就是啥,傻不拉幾按“話”辦事。領導說“東”時要明白“西”的緣由,說“西”時要領悟“南”的要領,方能幹對事。看似複雜難解,其實融匯貫通就是四個字:瞭解脾性。瞭解領導性格,日常工作風格及生活習慣。

然而,我們光了解領導的脾性還不夠,需要結合具體事情進行分析。不同的事,進行不同應對。才能做到下屬做對事,領導對事滿意,第三方舒心。

以事切入,瞭解領導目的。

職場上,不難發現,領導也不是事事都在使用“乾坤大法”。經過總結,他們只有在不會辦、不好辦、易擔責、難為情中使用。

一、不會辦:

領導在此項工作中,不懂技術、不懂操作。同時,不想讓下屬看出來,以此質疑自己的能力,確保自己顏面。每當下屬有疑問請教他時,則常常左顧言他,且以巧妙的語言藝術讓下屬獨立操辦,站在局外人角度看員工執行,且順理成章地坐收勝利果實。

舉一個例子:

前合作單位A,有一位公司內部人人害怕的經理,典型不會幹事兒,要下屬來事兒的人。沒辦法,誰讓他是領導呢,上面發話,下面只有接著。
其部門某項定向業務,是今年一把手定的方向,部門領導摸不清一把手的脾性。就給下屬說道:“年輕人,這次部門一把手定的定向業務,正是檢驗你專業水準的時候,一定要貫徹落實黨委書記的指導方針。”一句話讓下屬摸不著頭腦,會後下屬要執行,不懂只有問領導。領導又是一句話給到下屬:“事要細想,細作,慢工出細活。要向B部門xx同志學習。”

下屬通過打聽,瞭解到B部門xx同志是大學剛畢業,是公司出了名的愣頭青,一根筋。通過聯想,才知道領導的意思是:“不要怕問題,先自己儘管幹,好不好沒關係,先動手幹出來,後面的工作再慢慢磨”。

此時,員工需要根據領導的脾性、言語的內容,以及周邊事物,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瞭解到領導的真實意思。

二、不好辦:

在單位及公司辦事,注重工作結果,不講辦事過程。有些工作不好辦,是屬於打工作合歸、合理的擦邊球,通俗將就是:不合規的事兒,領導安排後容易留下把柄的事兒。領導為了把自己摘出來,不受公司、法律約束。此時,領導說話深意值得品味。

舉一個例子:

小張是某公司電商部門業務主管,最近愁眉苦展。詢問才知,他想在年底業績衝刺一個好的成績,但是領導最近強調,讓他們保底完成量,這個量在正常做法下很難達標。但,不達標沒有年終獎。一邊強調採用合理的方法。他向領導請教過方法,但是領導回應總是驢頭不對馬嘴。
我問他,領導只要求合理嗎?他說:“是”。我說,領導常規性說話是合理、合規。豈不是,領導要求你們可以忽略合規。他如夢初醒,他領導平時謹小慎微、用詞嚴謹,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看來,領導的意思只是求數據。

他為了確定自己的猜測,發現近日訂單進行分析,發現其他主管部門負責品類有些人為因素。這才,更加明確了領導的含義。

這類事件不少見,“百團大戰”時期,很多公司為了指標、數據,公司高層對“刷單”採取默認方式。領導不會教你如何做,會採用一些與日常較為不符的習慣點撥執行人。執行人只有知曉領導行事風格,才能準確採用方式方法。

三、易擔責:

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這是領導常採用的避重就輕,取其輕的做法。一件事做好與否,在領導看來都需要擔責。但是責任可大可小,如何做到減輕責任,只有做到責任偏向下屬。所以,有些領導的“含沙射影”,就是想把自己“置身事外”。

舉一個例子:

小王所在的是一家族企業,直屬領導是董事長的妹夫。部門不論啥事,都是小王一手操辦,經常給我說在這個企業,直屬領導對他不薄,學習了不少知識。但是,好景不長,這兩日鬱悶,找到我傾訴。原來是他的直屬領導,別的本事沒有,但是用人、摘責的技術令人誠服。
有一次董事長要求採購一批辦公用品,按老規矩領導直接把事丟給小王,直接負責採購。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了。小王採購明是正規,但最後拍板的人是領導,領導在拍板前,有的沒的說了一堆,意思是相信小王。

董事長不知道抽了什麼風,把最近要查每個部門的賬單及明細。這下查到了小王部門,小王在最近4個月所有采購中,出現了三次物價偏高,有吃回扣嫌疑,其中一塊肥皂的報價居然能達到10元/塊。
因直屬領導對小王的信任,在公司人盡皆知,所以其部門採購物品,小王可以先簽字放款,後面直屬領導補籤。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小王就是直屬領導養的豬,養肥了才宰,在背地裡與供貨商勾結,吃回扣,並把責任歸集到小王身上。

直屬領導的看似不作為,實則就是想利用移花嫁木的方法,把責任全部甩到小王身上。

四、難為情:

處處都有人情世故,哪裡都是滿滿的套路。有些回覆看似堅定,其實是換一種方式的拒絕。領導人脈一多,求他辦事的就多,難免有些違背原則的事。有些領導為了不觸碰底線,或者需要把事兒悄無聲息地辦了,就要下屬懂得領導的話外音。

舉一個例子:

小紅是某事業單位的辦事人員,最近就遇見了一個領導難為情的事兒,因她妥善解決,領導當眾表揚她情商高。她非常高興,向我表達喜悅。事情是這樣的,前日臨近11點左右。領導帶著一位深稱王姐姐的好友來到辦公室,讓小紅蓋一個章。領導非常興奮地高聲道:“這是我家王姐姐,平日關係非常好,她有個文件需要蓋章,小紅麻煩你按實際情況蓋一下。我還有事,就先走一步,有什麼疑問電話聯繫。”話畢,領導風風火火出了門。小紅滿臉笑容與王姐姐寒暄,並且看了一下文件。突然一愣,這文件所屬項目是今早領導強調地務必認真核實的範疇,是上級部門嚴查項目。並且,按著領導平日裡面的作風,屬於義正言辭的人。再有,請人辦事應該會低聲說話,不會如領導一般那麼高聲寒暄。最後,領導說了句按實際情況蓋章,但是該文件時間已過,不合規。小紅大悟,原來領導是不好意思當面拒絕王姐姐,想讓我向王姐姐解釋按流程辦事。隨後,給予王姐解釋文件要求及所需證件,並且承諾優先辦理。王姐姐此時不幹,和小紅理論,且連忙給領導打電話,但發現領導電話已關機。這才作罷,回去準備所需資料按要求行事。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尷尬,領導通過與日常不一樣的行事風格,進行提醒執行者,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妥善解決。

小結:

領導,是一個團隊的指向標,是業務條線的負責人。有些話他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需要作為下屬根據領導的日常風格,明確“影”的意思,做好“沙”的事情。如此,才能做對的事。而這都是需要與領導建立溝通基礎,與領導多走動,瞭解領導的脾性情況下,在結合具體事宜進行開展工作。

然而,如何瞭解脾性呢?

知道領導使用“含沙射影”的初衷,才能有助於結合脾性辦對事。然而,如何瞭解領導的脾性呢?我總結為兩點:一是投機取巧,二是直接建立,三是排除選擇。

一、投機取巧:

剛到一個新單位、新公司,很多人與上司之間沒有建立較深的個人鏈接。工作上剛開始工作,不瞭解上司脾性,容易吃虧。但是,此時的吃虧很正常。並且現在吃虧,上司念你是剛到公司,不會對你有過多的責罰,以及不會有過多的個人見解。

然而,這樣做工作不會太突出,容易埋沒人才。如何做到快速融入瞭解領導呢?與同事熟絡,建立內線。讓同事給你講領導的個人習慣、性格。

二、直接建立:

慢慢在公司久了,同事講解以及日常見聞,對領導有了大致的瞭解。但是,這還夠。

需要我們與領導把持健康持續溝通,深度瞭解領導。常用的方式就是:勤奮彙報、多小聚、常串門。

當然,小聚與串門需要看領導的個人習慣而定,總之是深度與領導接觸。

三、排除選擇:

很多時候,領導說話不按套路出牌,需要我們深度思考。在辦事時,以上文中領導四項具體的初衷,選擇排除推出領導的真實意圖,確保能做正確的事。

小結:

瞭解領導脾性,是做事的前提,不然結果與領導初衷南轅北轍。

最後一點建議:

其實,我挺反感領導的經常含沙射影,指東打西。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有時候,還真不能逃避使用這些方式和套路,它是把尷尬化為理解最好的方式。

但是,對於逃避責任、害怕留下把柄的領導,初衷就是走的不合規、不合理的路徑。此時,作為下屬也是公司的職工,我們應該擁有辨別是非、明確正義的能力。換句話說,領導的事也可能不全是對的事。我們應該有意識去區分,因為有些事你扛不起,有些鍋你背不了。

而對於對工作不清楚、不懂的領導,我認為幫助領導解決事,是作為下屬的職責。領導有可能業務能力不如你,但是在識人、用人等其他方面還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不要因為領導不會幹,而對領導另眼相看。


以上。

關注@鍾黑牛聊職場,專注職場疑問及銷售思維及技巧,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評、轉。

鍾黑牛聊職場


含沙射影,發概率意味著有以下問題:

1 自己與領導認知不統一

在領導看來是常識的東西,一句話帶過,對於自己卻是認知空白,導致似懂非懂

對策:提高認知,不懂就問,當然要記得好好積累

2 信息不對稱

領導往往掌握信息比較多,有些東西他認為是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但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有了這個問題

對策:求證,通過提問,複述等方式確認大家所說的是信息和問題

3 領導真的含沙射影

有的領導自己說話風格就是這樣,但他自己不自知,有時候自知了,他也不一定會為了某個員工而改變

對策:知道領導是這個風格,那麼就要主動提問,確認

4 自己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自己理解能力不高,但領導認為工作到了一定年限,不應該再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就好比大家都認為1歲會走路,2歲會跑,3歲會講話一樣的道理!

對策:提高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大量閱讀崗位相關的知識,保證足夠的輸入;在進行思考;向同行求教;

其實,有了這方面的意識,加上刻意練習,這就不是問題了

5 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溝通時自我為中心,不能抱著開放心態對待領導的溝通內容,總用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所說的事情,其中包括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

對策: 先意識到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每次溝通前,告訴自己需要開放心態;有意注重並改變

其實,這些問題,都算是小問題,好好思考是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