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走到哪兒都不怕

做人要心存一片素心,這種素心也可以成為一種“平常心”。

常言道:“飢來則食,困來即眠”。

意思是說:“餓的時候就吃,困的時候就睡,高興的時候就笑,傷心的時候就悲傷。”人生一輩子,無論何時何地,身處何種境遇,都應該保持一份平淡。

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走到哪兒都不怕

常聽人說“自己”整晚睡不著覺。事實上,這是自己因想得太多了,不肯入睡罷了。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有趣多彩。

在順境的時候,我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知道它是生活給我們的財富;在逆境的時候,我們常常驚慌失措,就像一條迷航的船,始終無法到達岸邊。

人生,有時處於順境之中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會永遠順利;處於逆境之中也並不意味著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這取決於你如何面對。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常言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努力配合醫生的治療外,照顧好自己對治療也有好處。在這個時候,你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走到哪兒都不怕

面對失敗和挫折,平常心是一種樂觀、自信,然後去坦然面對,這是一種勇氣;

面對誤解和仇恨,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寬容,然後保持本色,這是一種哲學;

面對讚揚和鼓勵,平常心是一種謙卑、清醒,然後不斷進取,這是一種力量;

面對煩惱和悲傷,平常心是一種平和、釋然,然後努力解決,這是一種境界。

不要因為今天的痛苦而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為小小的成功而迷失方向,不要因為眼前的風雨而否定明天的陽光,不要因為錯過星星而哭泣,否則我們會錯過美麗的月亮!

對於那些關注社會建設,視金錢如糞土的人,平常心可以讓他們擺脫雜念,把自己的事業做得更好;

對於那些渴望實現遠大抱負的人,平常心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實現;

對於那些回顧過去、不再後悔的人,平常心可以讓他們問心無愧,安心享受生活。

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走到哪兒都不怕

從前,在迪河河畔住著一個磨坊主。他是本國最快活的人。他總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但他很樂觀,以至於帶動著身邊人都很樂觀。人們喜歡談論他快樂的生活方式。最後,國王聽說了他的故事,要去和那個陌生的磨坊主談談,也許他會告訴自己如何才能快樂。

國王一進磨坊,就聽到磨坊主在唱:“我不嫉妒任何人,不,我不嫉妒,因為我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

國王說:”我的朋友,我羨慕你,只要我能像你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我願意用我的王位跟你交換”。

磨坊主微笑著向國王鞠躬,並說:”我不會跟您調換位置,國王陛下”。

國王說:“那麼,你能告訴我,是什麼讓你在這塵土飛揚的磨坊裡如此快樂?“

國王又接著說:”我每天都在憂心忡忡,很讓我煩惱苦悶”。

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走到哪兒都不怕

磨坊主又笑了笑說:“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憂愁,但我可以簡單地告訴你我為什麼快樂。我自食其力,並且我愛我的妻子和孩子,我愛我的身邊朋友。他們也愛我,我不欠任何人錢。我為什麼不快樂呢?這裡有迪河,它使我的磨坊每天運轉,磨坊把穀物磨成麵粉,養育我的妻子、孩子和我”。

國王說:”不要再說了,我很羨慕你。你那頂沾滿灰塵的帽子比我的金冠還值錢。如果世上有更多像你這樣的人,世界將會多麼美好!”

做人需要的心存一顆平常心。無論一個人多麼聰明或愚蠢,都會有成功或失敗。沒有人能不經歷失敗而享受成功。只有在成功和失敗之間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我們才能擺脫自滿的傲慢和挫敗感的枯萎。

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走到哪兒都不怕

既然一切都要面對,我們為什麼不用平常心去面對呢?只有用平常心去面對它,我們做事時才能心平氣和,生活才能安寧祥和。

正如佛語說:”平常心是中庸的處世心態,既不清心寡慾,也不聲色犬馬;既不自命清高,也不妄自菲薄;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委曲求全。”

可以說,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便已達到了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