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雲,你會選擇百度雲、阿里雲還是騰訊雲?

江西老表有話說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先簡單介紹一下BAT三家雲服務器的特點。

1.阿里雲

阿里雲是BAT三家中最早開始雲服務的廠商,國內雲市場佔有率約50%。

優點是:服務器非常穩定,生態環境營造的周全,服務周到。用戶能想到的能用到的功能基本都有。

2.騰訊雲

騰訊雲目前在國內雲市場處於第二名,增長也相當迅速。

優點是:服務器相對來講很穩定,生態環境比較全,時常有秒殺活動,對新老用戶都比較友好。當然,畢竟是騰訊旗下,對於想玩微信小程序的企業來講,選騰訊雲有很大的優勢。


個人建議,如果企業注重穩定,不想沒事就瞎折騰的話,而且對價格不是太敏感的話,第一首推阿里雲!

阿里雲之前收購了萬網,萬網在域名、虛擬機方面穩定成熟,所以阿里雲在這方面也很穩定。

如果是新用戶的話,可以在考慮好服務器架構後,選擇比較適合自己企業的新人優惠活動。創業公司,一開始可以先選用性價比高的產品,之後根據業務拓展、上線人數,併發數,往服務器放應用的多少再適當的升級配置。

趕上雙十一或者雙十二活動的時候,更可享受合適的優惠!

我自己的很多用戶,也是推薦他們使用的阿里雲,目前反應情況都不錯,很少出現宕機情況。一旦出現問題,提交工單,很快能給反饋。最快的一次是十五分鐘反饋解決問題。


如果企業自身會在本地定期做備份,主要業務中有微信小程序,或者主要在微信公眾號中微服務的,可以考慮騰訊雲。新人秒殺活動中,目前優惠力度比較大,可以一口氣購買3年的服務器。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阿里雲或是騰訊雲都對創業公司非常友好,都有類似創業者扶植計劃之類的活動。


至於百度雲,個人沒用過,不好多說什麼。


如果覺得納蘭說得有點意思,請關注!謝謝!

作者簡介:納蘭說數碼,工科畢業,愛玩愛搞機,也深愛寫作。關注我,咱們一起聊點有趣的數碼產品或者超酷有用的APP。專業建站,專業APP/網站/小程序製作,專業SEO。


納蘭說數碼


他們的服務類型是有區別的,從大數據方面看,百度建立了MapReduce、批量計算、OLAP引擎、機器學習在內的4個可適應性場景。而騰訊創新了大數據基礎服務、數據應用和AI在內的3大技術體系。可以看出,百度雲主打智能化計算,騰訊雲傾向於多場景適應。

阿里雲就要相對均衡一些,個人比較喜歡的是他穩定的數據環境。他有對象存儲、文件存儲、歸檔存儲、塊存儲和表格存儲5個存儲模式,還有域名註冊、域名交易、域名預定、域名轉入這4種域名服務。數據和域名管理這一塊,是雲服務的核心內容,也是阿里雲拿手的東西。

另外,根據我的體驗,阿里的服務類型要更加寬泛一些,既涉及人工智能,也包含基礎服務。簡單點說,他是一種包容性的服務體系,更加迎合市場的主流。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阿里雲收費挺合理的,更適合各企業,騰訊雲賊貴!

其實,如果要單獨把市場數據擺出來看的話,阿里雲還是要佔據一定優勢的。在2017年的國內IaaS市場份額統計數據裡面,阿里雲達到了47.6%,位於第二的是騰訊雲,達到了9.6%。

另外從榜單看出,阿里雲是國內唯一一家取得國際性優勢的雲服務商,IaaS營收排名全球第3,增長率僅次於微軟,達到了62.7%。相對來說,騰訊雲和百度雲的市場地位就要靠後一些。

說了這麼多,就目前而言,我會選擇各方面都比較完善的阿里雲。但是,我也同樣期待著騰訊雲和百度雲在技術能有更大的突破,帶來不一樣的上雲體驗!


星星的筆記成長史


要我選擇的話,肯定是阿里雲了。畢竟是企業用,就一定要選擇市場份額大,企業用戶多,能解決企業痛點問題的雲,阿里雲就很符合這些要求。

首先,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很大,在國內公有云市場上份額最大,遠遠超過百度雲和騰訊雲。

其次,阿里雲服務企業用戶的成功案例非常多,我知道的就有中策橡膠、茅臺、億滋等很多企業。

就拿億滋來說吧,億滋用阿里雲打通了各個銷售平臺的入口,還將數據格式、計量標準都統一了起來,高層的決策效率提升了很多,IT成本卻減少了22%。

要知道億滋可是全球零食巨頭企業,它都選擇了阿里雲,可見阿里雲服務企業用戶的實力的確很強了。

最關鍵的是,阿里雲真的可以解決企業的痛點。做企業的應該都有體會,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經常面臨很多技術上的問題,比如企業本身內部數據太分散,會員數據、服務數據、商品數據等都沒辦法打通等。

阿里巴巴有一箇中臺戰略,就是專門針對企業級用戶的,幫助企業完成數據整合,將企業的核心能力以數字化的形式沉澱到中臺上,為企業搭建好了底層的技術架構。

這樣一來,企業只需要結合自己的需求對前端進行創新就可以了。中石化應用了阿里雲的中臺戰略,總共用了3個月就搭建起了一個工業品電商網站,還收穫了3.8億元的訂單,這效率槓槓的。

這也可以看出,阿里雲的中臺戰略幫助很多企業提高了數字化轉型的效率,解決了他們最頭疼的問題。

總的來說,讓我選的話,企業上雲就選阿里雲。


聚焦IT熱點


先來分析一下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三家的情況吧,我查了一下,阿里雲已經成功幫助很多企業上雲,實踐案例反映出來阿里雲的表現都比較好。而騰訊雲的話感覺穩定性不是很好,故障也比較多,不久之前還爆出損壞用戶數據被索賠的事件,安全性值得商榷。百度雲的話,我沒找到哪些企業實際應用的案例,性能上面也沒有什麼突出的優勢。

再來看看資歷方面,阿里雲經歷了十年每年十個億投入的研發,還經過了雙11、火車搶票、世界盃直播等業務的考驗,這些都是我們大家體驗過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蠻好的。而騰訊雲、百度雲的起步都比較晚,目前沒有經過大規模業務的實踐,日常生活中也沒體驗過相關的業務,一直不溫不火,感覺沒什麼過人之處。

相比較而言,顯然阿里雲更適合企業上雲,所以我選阿里雲。


阿李隨想


雲計算,重要三點:安全、可靠、穩定。

阿里雲太自大,數據我全管。

騰訊搞遊戲為主。

京東搞容器,搞未來市場。

微軟雲搞全球,可信度高。


QQ80815877


首先說明一下這個公司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獨特點,主要是看您是主要看重的哪個方面看。

1百度雲。百度雲服務器可以快速創建部署,他的速度很快,秒級資源獲取,一鍵部署計算資源,不需要考慮購買和維護硬件和機房部署,速度很快可以在幾十秒內同時創建多臺服務器。可以實現故障和安全的隔離,為用戶的安全做的不錯。

2騰訊雲。騰訊雲的起步很晚,在18年才獨立為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以前做的是“鏈接器”,目前騰訊雲的運用比較集中在取代人工客服和對信息的驗證,但是在泛政府,互聯網等系列方面也在拓展。

3阿里雲。在域名上阿里雲的域名業務資源來源於萬網,外域名一些列服務上是很成熟的。在安全方面阿里雲以雲盾為基礎,發展了很多種的安全產品,包括WAF,內容過濾,數據加密等多功能,安全性能不錯,也很穩定。

以上幾家公司的服務各有特點,關鍵看您注重的是哪個方面的性能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WYC大數據


我認為:

1、各個雲廠商的雲產品都類似,至少表面看上去你有的我也有,所以除非長時間使用,或者深度使用,你才會總結出經驗,踩坑或者填坑,光所謂的選型和比較是沒有意義的。舉個例子,阿里和騰訊都有日誌服務,但是我知道阿里的這個產品要好太多了

2、一些特殊的雲產品,可能阿里有,騰訊沒有;但也可能騰訊有,阿里沒有。關鍵在於你是不是對這些雲產品或者雲服務是強依賴的,比如說你必須用某個遊戲服務,只有騰訊才有,那你只能去騰訊雲。

3、華為雲怎麼說呢,公有云起步晚了,我也沒用過,不好說,個人覺得以華為的技術實力,也許發展個幾年後,是可以考慮的


藍耘科技


我覺得還是百度雲吧,百度雲的人工智能最厲害!技術背景深厚,無覺的百度雲真的不錯,其次騰訊雲 ,阿里雲現在有點店大欺客的意思 不好 !


煜天娛樂


今年資本市場紅火,此外企業減負大背景下,工業企業大增,依據統計局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0.3%。在資本市場形勢好和企業利潤提升,這樣傳統企業就有更多資金投入部署物聯網,這將會激活企業對工業雲需求,以及規模高達萬億。

另外,工業互聯網作為工業製造數字化轉型支撐點,在今年首次寫入工作報告當中,行業將會呈現井噴式發展。全球雲服務廠商中,全球以亞馬遜、微軟、谷歌和IBM為主,在國內市場則BAT挑大樑,是國內工業互聯網落地積極推動者。

因近年來工業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也推動了BAT雲服務收入迅猛增長,阿里雲2018年營收規模高達213億元,騰訊雲在去年也實現了高速增長態勢,前三季度收入逾60億元。此外,百度雲在2018年第四季度也實現了100%增長率,營收為11億元,並制定了百億營收目標。

伴隨物聯網發展,在5G技術推動下,大型工廠在數字化,對工業互聯網需求將進一步被釋放,巨頭們也積極出擊工業互聯網這個新風口,掀起數字化工業浪潮。

在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中,騰訊雲和三一重工打造的工業數據根雲平臺,實現了全球範圍內工程設備2小時到場,24小時內完工的服務承諾,大大提升了運營的效率,堪稱工業智慧生態中的典範。在華星光電應用場景中,通過物聯網平臺採集數據,利用騰訊優圖AI圖像檢測技術,系統可以7*24小時不間斷進行質檢工作,準確率達到了90%以上,遠遠超過人的水平,整個生產週期縮短了近40%。

百度則以ABC+IoT+智能邊緣促進物聯網在各垂直領域展開大規模應用,寶鋼利用百度雲ABC,通過對傳統鋼包的智能化改造,動態採集運轉溫度、壓力等信息,同時輔以熱成像視覺監測技術,實現對鋼包實時運行狀態的智能感知。首鋼結合百度雲圖像識別的能力,百度雲ABC一體機能夠有效提取紅色鐵皮、褶皺、孔洞等殘次品特徵,建立基於機器視覺的鋼板缺陷分類模型,可視化呈現鋼材缺陷分類結果。

阿里雲+AI+IoT先後為眾多大型製造企業提供服務,在應用案例落地中,阿里雲ET工業大腦與眾多製造企業進行合作,諸如攀鋼集團此前披露了與ET工業大腦合作的階段性成果,對提釩、脫硫、轉爐鍊鋼、精煉、連鑄等鍊鋼全流程相關的生產過程和檢測數據進行挖掘分析,一年可節省400萬公斤鍊鋼原料。還有包括協鑫集成、天合光能和徐工集團等大型製造企業提供服務。


楊劍勇


說點自己的看法吧!

現在網上雲產品是有很多,而且這三家多少也都有了解過。阿里雲是綜合起來是最佳的,穩定性、安全性、技術水準都不錯。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對於企業來說選擇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雲產品和雲服務是得非常關鍵的。簡單點說,無非就是三點:服務、生態和性價比。

下面我就從這幾個方面對比一下三家的情況。

首先,在服務上,阿里雲起步最早,在2009年就開始投入雲計算,經歷了十年自主研發,有豐富的成功案例。像是和中石化、億滋、茅臺等品牌的合作,給這些企業提供了全套的行業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完成數字化轉型;

百度雲在2015年才正式對外開放,只有部分行業的解決方案,缺少針對性的轉型案例;

而騰訊雲在2013年才開始正式商用,雖然在社交場景、遊戲應用等方面有原生優勢,但其他領域表現平平。

其次,在生態上,阿里雲非常重視雲生態體系的構建,在5年前就啟動了“雲合計劃”,此後還不斷升級,給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解決了很多困難;

而百度雲在去年才有了生態計劃,想加入還需要層層申請、審核,不夠實用;

至於騰訊雲,雖然在強調建設生態,但是沒有具體的計劃和政策,中小企業很難入局。

最後,在性價比上,就拿我們要買核數內存2C8G的服務來說,阿里雲一年只需要1884元,百度雲需要2450元,騰訊雲需要2304元,一年就差出去幾百塊。其他“雲”的服務性價比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想想就知道。

綜上,阿里雲是三家中最靠譜的,而且產品線也豐富的了,還是選擇阿里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