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岁月神偷》在2009年拍摄,这部电影在当年的拍摄成本只有一千万港币,可是在它上映之后,一个月内的票房就已经突破两千万港元,在香港电影一度颓废低迷的局面下,成为众多香港商业片中的中流砥柱,不仅如此,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第60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水晶熊奖儿童电影最佳影片,和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奖项,作品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香港电影的印象,是停留在香港商业片时代——快餐式制作,综合各种稀奇古怪的商业元素,目的就是赢得电影的票房,至于艺术不艺术,那都是意外收获

可是,香港的电影,也有其小而精的艺术片在其中,许鞍华导演的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它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等作品都赢得观众的喜爱,香港电影的堕落,是香港商业片时代的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文艺片的过去,恰恰相反,香港电影的未来正可寄托在文艺片的制作上

因为,方寸之地的香港,饱含的人文情怀远不止这么一丁点。

《岁月神偷》就是香港文艺片的代表之作,《岁月神偷》是一部导演个人色彩浓厚的作品,片中充满了导演童年时代的情感与生活体验。影片以儿童罗进二为叙事的第一视角,在主观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完成了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的怀旧叙事。

下面,南风就带大家品读一下这部2009年的电影吧!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人生万般无奈

其实,人这一生当中,有几时是真正快快乐乐的,如果有,那也只是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5、6岁吧,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方面智力尚未成熟,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我们都是不懂的;而另一方面那个时候的我们生活起居的每一天,也没有什么大的烦恼,所以,那个时候的人是最快乐。

但是随着人生渐渐的成长,我们会面临读书、考试、再者就是就业、工作、失业/转业、再就业、再工作、再失业,当然,在这其中还或许会夹杂着结婚生子,循环往复,犹如苦海。

人生——就是在苦海当中寻找彼岸。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释迦牟尼,然后释伽牟尼就提出了一套拯救苦海中人们的方法论给大家,被僧人们传承了几千年。

我们再回来看看《岁月神偷》中的香港家庭,他们生活在香港深水埗的一条传统商业街道,这里鱼龙混杂,警察脱了“袍子”就是流氓,主角的老爸和大伯两个人一个在巷子头,一个在巷子尾,开了一家理发馆和一家皮鞋店,从头到脚,包办一头一脚,对于他们这些香港

“新移民”来说,他们的生活就是四个字——小富即安。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的香港人来说,做人其实很简单,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安乐乐。

在这个新移民的之中,也面临着无数的烦恼,在电影之中,也不断地为观众呈现他们的生活的悲欢哀乐。

主角罗进二有一个优秀的哥哥,从小学到高中,每一门课的成绩都是“优”,而反观小弟弟罗进二,每一门课都是“差-差-差”,课堂上老师公布期末成绩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从班级里面塞出去,以免拉低整个班的平均水平。

在放学回家之后,兄弟俩经常吵架,哥哥喜欢养鱼,最喜欢的一条鱼是红彩雀,而弟弟生性鬼马,偏偏喜欢用镜子对着“笨鱼儿”照来照去,于是,两兄弟就吵了起来,要不是吴君如扮演的妈妈一顿怒喝,估计两兄弟都要打起来。

生活就是这样,五味杂全,说不定哪天在你身边,跟你要好之人,明天就是你怒目相对之人。

兄弟俩的生活环境也不怎么好。

住的房子是一间木皮屋,电影一开始的时候,“老爸”还在补屋顶,他说:“

人生,一定要保住个顶。”这句话用普通话来读的话是有点难以理解的,但是翻译成粤语的话,意思就是,人生一定要有个栖身之所,心灵有个可以依靠的家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罗进二上到卧室都要弓着背

小房子其实真的不大,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都能感受得到,人在小屋子里面的那种“

紧迫感”。

两兄弟住在二楼的小阁楼上面,在那个不到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堆满了哥哥罗进一的书籍,哥哥甚至连穿件衣服都显得肢体不协调,两兄弟每天还要挤在一起写作业、睡觉。

而小木屋的下面被裁成两块,一块是鞋店的店面,一块是罗生和罗太两夫妻的卧室。

这样紧迫的生活环境,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蜗居。

真的是蜗居,不敢想象,如果不是电影导演把这样的场景展示出来,我都不知道天底下还有这么小的家。

之前看过一部关于香港“笼民、劏房”的纪录片,里面的生活环境恶劣到简直颠覆了我的三观

人生活在一个铁笼子里面,每月的租金一千到两千,卫生间当然也是共用的,一个不到40平米的小房子里面,仅仅足够一个人居住的笼屋就有八九个,层层叠叠,出租笼屋的人当然是想,能够尽量在极小的空间里面塞满更多的人。

但是,这对于一个租屋子的人来说,是剥夺了自身隐私权和尊严的做法。

这种苦难——已经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人格上和精神上的苦难。

当然,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一切,似乎又显得再正常不过。

回到电影中的罗家,其实,他们也算是幸福的了,毕竟还有个家,有一份工作,有两个儿子,家访邻里和睦。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岁月神偷》电影的转折点,是哥哥罗进一的患病。

他患的是血癌,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白血病。

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1967年~1977年的香港社会,一个优秀的青年人罗进一,因为家庭的困难、生活的艰辛、罹患癌症而去世,如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患了血癌而去世,或许观众不会有如此之大的感触,可是偏偏是电影中罗进一这样的优秀的青少年。

疾病几乎拖垮了一家人。

罗生在深水埗做鞋为生,能在香港深水埗混下去,能好好地做生意,就必须讨好当地的“地痞警察”。俗话说得好,“要做生意,先做人。

逢年过节的时候,罗太没少给管理他们那一区的警察送礼。

中秋节,罗太太存了一年的月饼,一共四盒,三盒是送给警察们的,留下一盒里面的两块还要孝敬街坊邻居,剩下两块,一家子口人平分。

可是,警察们不管你孝敬不孝敬,该涨地租的时候,还是涨地租。

偏偏涨地租的时候,正好是罗进一罹患血癌的时候。

警察在鞋铺外面催促罗生交钱,罗生忍住了热泪,埋头做鞋,警察问他:“那你是不是不给啊?”,这时候罗生才怒吼:“不是不给,是迟一点给,现在就是没有!”

罗生就像一头愤怒的雄狮,说出了底层人民的呐喊。

罗生曾对着门口“鞋”字的招牌感言:“鞋字半边难。”

繁体字的“難”,跟“鞋”的偏旁相近,罗生是做鞋的,更能体会人生的艰辛,但是罗太又说了,“鞋字是一边难,一边佳。”

人生就是如此,一步难,一步佳。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信仰——岁月之欢

佛教导人们要忍耐现世的疾苦,寻得来生的解脱。很多人理解为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实则不然,这其实是一种万般无奈之下的最后的解脱。

当人痛苦、绝望、看不到前方的出路的时候,也只能够祈求来生了。

记得电影里面有一段经典的场景:

罗进一在生病的后期,到医院里住院,住院的时候,需要喝水,他就叫旁边的护士帮忙给他一瓶水,在他病床的旁边陆陆续续有护士走过,结果叫了好几声都没有护士搭理他,后来在他病床旁边的老大爷提醒他:“小伙子,别叫唤了,你家里人没来之前,护士是不会搭理你的。

果真,在罗太来到医院之后,往护士手来塞了十块钱,护士才愿意给罗进一一瓶白开水。

后来,护士要给罗进一抽血,罗太担心儿子的病情,就央求护士扎针的时候轻手一点,别扎疼了,结果护士翻了白眼,罗太立马会意——

又是要“塞红包”了。

罗太那时候已经没有钱带在身上,唯一的一块钱,是那天的买菜钱,罗太咬咬牙又交了给护士,护士捏着一块钱,嫌少,对罗太翻白眼说:“真的就这么点?”

罗太无奈道:“姑娘,就这么点了,真的没钱了。”

结果护士二话不说,扎针的时候扎得更用力,走的时候把那一块钱也收走了。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观众眼里看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太有可能。

错了,这就是现实。

电影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把现实生活中的细节,运用艺术的手段加工成一部作品,让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反观自己的生活,重新审视自我。

可是,即使面临着绝望,罗生一家也并未就此放弃。

罗太太对儿子说:“做人,总要信。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信什么?不是信神信鬼,而是信仰,是心灵的寄托,因为在面临绝望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除了信仰,还能干嘛!

信仰——是岁月之欢。

没有信仰的人,得不到真正的欢乐,只会被重重复复的生活所麻木。

那么,什么是信仰?

冬青的《信仰孤独》里面做了非常好的阐释:

再次回到大海

我看海 绚美的夜幕倾心于蓝

海看我 背负漫漫朝暮

归来不复是少年

漩涡闪动 波涛向前

海水始终怀着对世界清醒的认知

它们见识过太多的逍遥与散失

此刻的水 正是万代的水

往复而不死

更多的风暴 活在未知里

海浪舔舐 眷恋 遗忘

被逝去追赶 白云在波澜上微微颤动

始终不说深渊的真相

信仰——就是彼岸,是心灵的彼岸。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么,它就是孤独的,是茫茫大海中的孤帆。

罗太一家遭遇了悲剧,可是依旧选择活着,熬下去,鼓励儿子积极地活着,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希望,也不愿意放弃。

在大儿子罗进一去世之后,这部电影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

电影里面说到:“几年之后,爸爸也去世了,我也终于进入到哥哥的学校......

导演一两句话就带过了后面所发生的一切,波澜不惊,岁月无痕,导演想表达的,已经表达完了。

电影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罗生在儿子的墓地旁边栽了一棵树,树上开满了红花。

罗胜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保住个顶,有棵树,老大至少能遮阴。

这就是罗生一家的信仰,简单朴素,这些“至理名言”或许是老一辈人代代相传下来的,或许是他们不知道从哪儿听回来的,觉得有理,就这样遵循下去了。

但是,这些简单朴素的话,却支撑着罗生一家人的精神生活。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关于电影

罗启锐曾说:“任达华和吴君如的人物原型就是我父母,我想借此片唤起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记忆,并借机向香港电影百年致敬。”

1、关于香港人的反思:香港这个社会,其实一直都在动荡之中,近几年来,由于年轻一代香港人越来越西化和浮躁,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那么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在哪?罗启锐在这里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香港人,你不能忘本

香港的根,在大陆,香港的文化的根,实际上也是粤地文化的衍生。

我们看看电影中的罗生一家,他们是香港的新移民,我上面所提及到的罗生一家人的信仰,其实在粤地都是寻常百姓的朴素信条;当罗生的大儿子患了血癌之后,还不忘从香港专程到北京找人治疗;罗生他们一家生活的深水埗的小商业街,那一条街上的人,来自大陆的五湖四海,罗生他们本来是南沙人,电影中有一个上海的理发师出现......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上一辈香港人的印记,是割舍不断的血脉

港片《岁月神偷》:人生万般无奈,只好岁月偷欢

《岁月神偷》将20世纪60年代父辈的生活展现出来,希望能注入正能量。不论是刻苦的精神、对信念的坚持还是对亲情的感悟,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可以汲取的。从导演的原意阐释话语可以看出,他认为鞋匠一家面对生活磨难的态度与姿态是值得当下年轻人借鉴的,所以将个人记忆与童年经验呈现在观众面前。

2、关于社会现实的反思:电影中最冷酷无情的一段是护士收红包那一段,这能说,这段太过于现实。中国的2019和2020发生了两件令人毛骨悚人的医患案,一个是杨文医生案,另一个就是朝阳医院眼科大夫被砍案。为什么现在的医患关系那么紧张,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在这里不多做评价。

3、关于童年的反思:“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这是导演在影片中表达的生命价值观。影片的前半部分在罗进二这个稚童第一人称的描述中是充满温情的,他的童年没有爱情,在电影的一开头,他以幼稚的口吻说道:“女人很烦,这就是我不喜欢女人的原因......”,小孩子罗进二没有像哥哥那样跌宕曲折的爱情故事,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爸爸妈妈和哥哥,玩乐是他的天性,也许正是这份天真,让他的世界显得无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