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像我们一样的,亲属太少,过年没有地方去,一家三口在家过?

浮夸1225


我和我老公有一年是自己过得,他三十中午才放假。回来休息一会我们就去超市买东西,然后去菜市场买菜,买点盘子,烟花。回去把凉菜摆盘,热菜做出来,两个人一桌子菜,他玩游戏,我看电视,然后快12点,下楼放烟花,后半夜睡觉。初一下午起床不用做饭了,吃头一天的菜,下午去菜市场买点菜,初二吃一天,他初三就上班了。

我们这边很多亲戚我自己从来不去,我爹上来,我会跟着我爹走走亲戚,不上来的话就不走了。

我本身不是喜欢热闹的人,我觉得我两自己过年挺好的。随心所欲。


大钰儿儿


今年也是我们一家三口在家过年,真是太太太爽啦!事出有因,往年都是带着孩子跟老公回烟台的公婆家过年,还得跟他们去走亲戚拜年,总共几天假期路上往返就得开两天车,在公婆家生活不方便也罢了,主要是公公有躁郁症,时时刻刻看他脸色,一家人提心吊胆,根本不是过年而是渡劫,老公过得也很难受。今年老公也算想开了,可能也是一直挺痛苦的吧,腊月里自己座高铁提前回去了一次,看望完他们,表了孝心(公公婆婆退休金很高,老公每年还额外孝顺二十来万)。然后年前就带我们飞广东玩儿了一圈儿,带孩子去了向往已久的长隆,年三十儿凌晨才到家,白天简单收拾一下,(出门之前就已经全都做完卫生了)。下午和老公一起准备年夜饭,三口人六菜一汤,全是硬菜,看春晚凌晨一点睡觉,初一自然醒,煮饺子,然后一家人瘫在沙发看电视 看电影,别提多爽了!本来初二还想再去趟北京 。所以拜年全部电话完成了 ,我娘家这边也说好了初六再回。结果一看北京人太多,懒的动弹了,就这样在家窝了六天,天天吃饱了看电影,这是我自从结婚后过的最舒服的一个年了。


mih0002


好吧,不得不承认我家就是其中一个。其实现在也来越多的家庭都是一家三口或者一家四口过年了,有好几种原因,要么是家里老人不在了,也有的是在外地打工为了省钱不愿意回老家过年。

我家是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过世了,而我父母的兄弟姐妹也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去他们的公公婆婆家过年,所以我家就只有我和我父母三个人在一起过年。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世的都早,所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过年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一个人在外打拼,父母在老家牵肠挂肚,父母都上年纪了,所以每年过年不管我有多忙,票有多难买,我都会赶回家陪他们过年,这是雷打不动的!

其实这样过年很好,现在的亲戚感觉跟以前的不一样的了,坐在一起就喜欢攀比,你过得比他好,他嫉妒你,你过得没他好,他又笑话你,真的是可笑。一家三口齐动手做年夜饭,喝点小酒,看春晚,看烟火,挺惬意的,这种年没有压力,没有攀比,有的只是骨肉亲情,多好!最主要的是我们长大成人了,需要有自己的事业,一年当中基本上都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陪陪父母,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只想多陪陪我上了年纪的父母,其他多余的我一点都不想要,不是我不近人情,亲戚间的拜年是必要的,但那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开开心心的陪在父母身边,享受这份亲情,且行且珍惜。

这种过年的方式,我觉得很好,很舒心,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与顾及。






朗朗上口的傻giao


这就是我讨厌过年的原因。

我们虽然才刚40多一点,可是爷爷奶奶都早早的过世了。老公是湖南人,还有个亲弟弟和我们一样在天津,其余所有亲戚都在湖南。奶奶走了3年多了,爷爷也走了一年多了,真的很想他们。奶奶走后好歹还有爷爷过年,还算可以,心里没那么空。这是爷爷走的第二个新年,没有爷爷奶奶的新年总感觉心里空空的。本来计划今年过年老伯家都到我家来过年,可又偏赶上抢修。结婚20年,第一次三口人自己过年,真心的冷清。

我是天津本地人,我们其实蛮可以回我娘家过年,可是我不想回去。我娘家只有我们姐妹俩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我不想回去的原因是,我父母不太喜欢我老公。因为我老公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能陪老丈人喝酒,不能陪丈母娘打牌。也不会说甜言蜜语,口味不同还吃不到一起。我不想让我老公受瘪犊子气,他本来就没爸妈了很可怜,我最后决定就在家过,陪老公在家看电影。昨天小叔不忙了就带着姑娘来我家了,真好。我们三个大人在家唱歌,唱到快十二点,两个孩子在楼上玩电话,电脑。今天我仨看了一天的电影,过年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我们自娱自乐还好。


不吃鱼的猫107


每年过年,我和老公都有一个憧憬,年三十儿一家三口在自己的小家过。

我们憧憬的过年:备年货,贴窗花,贴对联,做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看贺岁片,自己做草莓罐头。

年夜饭做我们最想吃的,哪怕复杂也好,然后用准备好的年夜饭餐具来装。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过我们回家了,聊天的时间都非常少,除了挨家挨户拜年就是干活。

自从结婚后,按照传统习俗,都是回婆婆家过年,传统习俗是正月初三回娘家。

婆婆家平时还好,过年时候最忙,没有年夜饭,没有烟花,也没有春晚,从来不备年货,我们都忙得腰酸背痛。

至于春晚,等不到那个点就睡着了。



今年正月初十,我和老公把春晚搜出来,买了一些零食,一起过个“年”。

大部分时候,年三十的中午,我们拉着一车年货,开车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陪他们吃个年夜饭。

吃完饭挨家挨户送礼物,不过因为时间问题,每家都像赶场一样。

然后初一起大早,再挨家挨户去拜个年。

老公家亲戚,我们走动的是9家,我这头需要走动的是6家。

走亲戚,算上给小辈和老人的红包,包括给双方父母的礼物,一个春节消费在2万左右。

其实越长大越发现,过年过的不是乐趣,过的是钱,至于开心和快乐,只有在小时候有。

长大了过的年,是疲惫,也有烦恼。

很难全家人安静得一起过个“年”。

如果一家三口人没有地方去,可以去旅游,也可以在家过过传统的中国年,好好做个年夜饭。


写故事的小蘑菇


我真是太有资格回答这道题了。

我们家也是一样的,家里亲戚少,老家很多叔叔啊奶奶辈的我都基本不认识,我爷爷去世之前,我爸爸每年都开车带我回家过年,于是,我爷爷,我奶奶,我爸爸妈妈还有我,五个人吃了年夜饭,再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爷爷奶奶一辈子在农村,他们春晚看到九点多就去睡了,我们一家三口,确实是非常的没有意思啊。

后来爷爷去世了,我爸爸把奶奶接到城里来,每年过年的时候,就成了我们四个人一起。

奶奶照旧睡得很早,看会儿春晚,给我包一个大红包,然后便去睡觉。

我跟爸妈呢,其实连春晚都不怎么看,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机,做什么呢,回复好朋友的“新年快乐”的短信,微信。

以前我好羡慕我的朋友们。

不止一个闺蜜告诉我,她家过年的时候,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一个大桌子都是坐不下的,而晚上,也基本上是不睡觉的,通宵打牌,家里可热闹了。

每次翻到他们过年时拍的照片,我都能震惊到吃年夜饭竟然可以这么热闹。

我们怎么就过不了一个这么热闹的年呢?

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了。

我发现我们家这样过年,其实也非常不错啊。

我在一家国企工作,工作强度很大,尤其是年底的时候,都忙得四脚朝天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过年,我真是哪儿都不想去,就想每天在家里吃吃睡睡。

而这个时候,亲戚少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我基本上没有走过几家亲戚,过年七天假,几乎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的事。

我姥姥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睡醒以后去姥姥家,每逢佳节胖三斤是必须的。

而我的闺蜜,要跑各种亲戚家拜年,以前上学的时候,有暑假,自然不会觉得累,现在她在外地上班,回家也就五天时间,每天都在走亲戚,尤其是今年她结了婚,要去的亲戚家可就更多了。

初七,我送她去车站那天,她一脸疲惫的告诉我,真的好想好想再休息两天啊。

以前羡慕别人热热闹闹过年,现在却被人羡慕了。

这种感觉还蛮好玩儿的。

不管怎么说,像我们这种,过年冷冷清清,有好也有坏吧。

好的是,我们可以趁着小长假好好休息,没人打扰,也可以做很多自己的事。

不好的地方嘛……大概就是没有年味儿吧,过年,就是要热热闹闹的,不是么?

最后,祝题主阖家欢乐。





是晚安君


看来您也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其实这种情况因人而异。有喜欢清静的,反而喜欢家里人少;有喜欢热闹的,那就喜欢人多。

我的娘家亲戚多,热闹。婆家亲戚少,清净。我说说我对两种情况的感受吧。

我生在湖南,老爸七兄妹,老妈六姐弟。除外公六十多过世外,爷爷奶奶外婆都高寿。现在外婆92了,四世同堂。身体也健康,腿脚灵便,能自己买菜做饭洗衣,不让人帮忙。

俗话说父母在,家就在。外婆健在,过年我娘家亲戚都是回外婆家过年。六姐弟加上各自的另一半还有孩子孙辈,过年至少坐两桌,好不热闹。

爷爷奶奶还在世时,我们都是在爷爷家过年,然后初二去外婆家。爷爷奶奶家也是七大姑,姑伯全家都来的话得至少开三桌。

我老家的习俗是过年头几天就要开始准备,一些菜可以先做成半成品冻在冰箱里。到了过年那天,一大早大人们就忙上了,厨房里从早到晚火都没停过,咕嘟咕嘟的炖呀煮呀,丝丝雾气带着浓郁的香味,感觉这才是过年的气氛。

所以我是从小习惯热闹的人,当然也就养成了爱热闹的生活方式。

我老公家亲戚较少,他们大多在国外,留在国内的年纪也大了,加上北京地方大,平时也都忙,所以很少走动。过年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加上公公婆婆五口人,对于我这样的爱热闹的人来说觉得有点冷清。

但我老公很喜欢这种清净的感觉。也许是他从小就习惯了这种安静的人少的生活吧。

现在我们轮流去对方家过年。比如今年在我家过年,明年就在他家。一年一轮,也解决了过年回谁家的问题。


芝麻辰小七



一家三口过年挺好,轻松自在,是一种安静温馨的幸福。

说一说我一波三折的过年经历。

一、远在他乡,一家三口过春节波澜不惊,平淡温暖

老公当兵服役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婚后不久,我随军过去。老公有值班任务,春节通常不离开驻地。那几年春节都是一家三口过。

三口人过年简单,准备很少的年货。节日期间主要是看电视,初二以后领孩子逛逛公园、商场。偶尔老公朋友相约,三两家小聚。

那时一家三口在外地过年,远离骨肉至亲,有时确实感到冷清。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冷清是一种幸福,自己当时阅历浅,没有体会到。

二、融入大家庭过春节,多种情感交织碰撞,喜庆的背后暗藏着复杂的心态

2010年老公转业回到老家,一家三口回到久别的故土,从此过年便是另一番景象。

老公家兄弟姐妹5人,老公最小。上有三位哥哥,一个姐姐。每年除夕、初一两天,一家十四口人(不含大姑姐一家)聚在一起,热闹,喜庆。

但热闹喜庆背后,也有疲惫和压抑,慢慢地让人产生一种过年如过关的感觉,每年春节都会多多少少让我这个当儿媳妇的产生点儿内伤。

几个令人不愉快的环节:

1、 磕头

老公爷爷在世的时候,按祖辈传下来的规矩,除夕夜孙辈要给爷爷磕头。每当看到老公跪下磕头的时候,我都会产生一种怪怪的感觉。他在我心中是身穿军装的男子汉,眼前的景象与我的审美不搭调。他倒是满心欢喜,还令人费解地解释说,磕头让他想起儿时的趣事儿,儿时的零花钱大部分都是磕头挣来的压岁钱。按照婆婆的建议孙媳妇本来不必磕,集中精力忙厨房的事。但性格外向的二嫂不同意,说给爷爷磕头能积福,对子孙后代有益。她一张罗磕,婆婆也不好阻拦。害得其余三个孙媳妇只好照着她的样子积福。说实话,我很不情愿,当着孩子的面,给大活人磕头,同时还唠叨着重复过无数遍的拜年话儿。每年回公婆家过春节,我都穿高领羊毛衫,穿宽松的长裤,目的是应对磕头一关。爷爷前年去世了,公婆废除了这一传统习俗。我也去了块心病。

2、 嫉妒

嫉妒从来不回避亲情,这种不良情绪从四台私家车停在门口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持续地影响过节的心情。我和老公经济条件一般,都是普通的机关办事员,有一台不到10万元的拉达车,与大哥、三哥近百万的车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孩子们口无遮拦的玩笑经常刺激我和老公的自尊心。

我儿子是个胖小子,长相一般,学习一般,甚至打游戏的水平也一般,大伙唠起孩子,我实在找不出一点炫耀之处,只能违心地称赞别人的孩子。

至于穿着与佩戴的首饰,我也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几个儿媳妇谈论起女装的品牌及美容的项目,我只有听的份儿,根本插不上嘴,我对此一无所知。

春节过后,因攀比、嫉妒产生的杂念会在心里盘旋好久,有时会变成无名火发泄在老公和孩子身上。

3、 红包

红包的形式大于内容,对老人是安慰,对孩子是无所谓。

可能是因为我们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婆婆为照顾我和老公的自尊心,强行统一孩子的红包标准,规定金额为200元。面上的理由是不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我拿出去600元,儿子收到600元。

体现关爱与祝福的红包成了一种形式,无论如何强化仪式感也激不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接到红包回敬的感谢话明显带着鹦鹉学舌的空洞。

4、 劳累

坐几小时的车已腰酸腿疼。下车还得忙活年夜饭,对婆婆的厨房较陌生,准备的菜品风格也与自己家差别较大。偶尔闲下来还需没话找话地陪婆婆和妯娌唠嗑。公婆面前,穿着要相对正式,与穿着睡衣在自己家为老公、儿子做饭感觉完全不同。公婆家是农村四合院的大瓦房。只有公婆的卧室里有沐浴间,三十、初一不能洗澡,晚上睡在炕上也不习惯,两天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初二上午返回,倦意十足的老公,强打精神地把着方向盘,我在一旁强打精神地提心吊胆,强打精神地不断提醒他别打瞌睡。遇到高速服务区我会强迫他停车抽支烟,强迫他休息一会儿再继续驾驶。一家三口的安全在他手上,千万不能大意。

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过年,是儿媳妇应该做的事,绝不是愿意做的事!为了老人,为了老公,只能一如既往地象干好领导安排的工作那样,尽心尽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们小县城的习惯是初三回娘家,过了这一关,还有一关。老公信誓旦旦地说,到我家他要好好表现,理由是我在他家三十、初一两天表现不错。


三、一家三口喜获“再次单独过春节”的机会,“久别重逢的喜悦”充斥着节日的分分秒秒

2019年春节前,我做阑尾炎手术。老公态度坚决地表示——今年一家三口单独过春节!谁家也不去!

表面理由也是对外理由:心疼我,担心我的术后恢复。真正原因我心知肚明,他早就厌倦了大家庭闹哄哄的氛围,渴望着一家三口安静的温馨。至于我那个小手术,很快就痊愈了,我本来就皮实,一听说春节一家三口过,瞬间精神振奋,像没事人一样。

一家三口,开着那辆被人看不起的拉达车办年货,开开心心过大年。


1、 老公负责选春联

他执意买市场旁边王大个现场写的那种。自己选的词儿,聚精会神地看着王大个写,耐心地等着墨迹干,小心地卷好。还煞有其事地向我和儿子普及传统文化,一本正经地说,亲笔写的对联有人气、真实,比电脑打得好。预示着新的一年,三口人会取得浓墨重彩的成绩!

2、 儿子负责选福字

这个平时粗心懒散、横草不拿竖草的小胖墩,细心地清点家中的窗户、柜子,并按自己的想法设计。在厅里的落地窗贴透空的贺年猪,卧室的窗户贴葫芦……连他的学习桌也不放过,两个侧面贴上苹果大小的福字。

3、 我负责年夜饭

炒了8个菜。对老公和儿子的口味,我烂熟于心。穿着睡衣,哼着小曲,在自己家的厨房轻车熟路地准备久违的一家三口专享的年夜饭。当三个盛着红酒的高脚杯碰到一起时,我心里乐开了花,眼里喜出了泪。

看完春节晚会,冲个澡,躺在老公的臂弯里香甜地睡去。做了一宿辞旧迎新的美梦——梦到了漫天飘落的福字;梦到了儿子浓墨重彩的学习成果;梦到了三口人再一次欢欢喜喜地碰着盛满红酒的高脚杯。第二天,老公说我昨晚睡得很沉,先是发出了均匀的鼾声,翻个身又发出了咯咯地笑声。问我是不是做梦捡钱了。

节后,我问儿子愿意在哪过年?

儿子用手扶了扶眼镜说:“和妈妈一样。”

“我愿意和你爷爷奶奶过。”出于教育儿子的目的,我违心地说道。

“妈,您的话比红包还虚伪,您可别把我带坏了!”儿子不客气地揭穿了我。

“你……兔崽子,我……”咽得我没接上话儿。于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儿子知趣地过来搂着我脖子,哄着我说:“我愿意一家三口过年。在咱家我是最棒的孩子,到爷爷家,我是凑数的,我干嘛要去凑那个数啊?”

我推开儿子,严肃地说:“不能这么说,孝顺老人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是必须认真做的事,和你上学学知识一样。明年我们一家三口好好陪爷爷奶奶过年。”

不如意事常八九,人长大的标志就是面带笑容干好应该干的事。

看了题主提出的问题,我真心地给您个建议——珍惜一家三口的春节,安静温馨是一种难得的美好。


止语编故事


每天都在走亲戚,吃年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e100087765ba5faf2a\

俩娃宝妈生活


我们家就是这样的,过年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孤独。


我从小是出生在山东的,父亲一直在成都工作,当初也是比较辛苦,所以我就由爷爷奶奶一直带着,他们在成都经过几年的打拼,差不多站住脚了,而我也刚好到了读书的年纪了,也不太听话了,综合了各种因素,爸妈就把我带到了成都了。

我们一家可以说完全是白手起家的,父亲是从一个学员开始做起来,慢慢的一点一点学习,从当兵到后来考大学,从单位的机关办公室开始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不来,那父亲应该会在机关呆上一辈子,也是非常轻松的。


但是我还有个妹妹,我父母当初来成都的时候因为妹妹太小了,就带她来了。我比较大就暂时留给爷爷奶奶了。如果我们家只有一个孩子,不管是我还是妹妹,那生活还是很滋润的。

但是,两个孩子生活压力还很大,当初母亲也没工作,等于父亲要养我们4口人,当时的工资也很低。没办法,父亲只能去跟着做项目,这样收入会多一点,但是就没有了家人陪伴。但是没辙。只能如此。

就这样一过就是二十年了。我们算是背井离乡了,这边也没有亲戚,每到过年的时候,能回山东老家都回,回不去了就是我们4个人一起聚会。


虽然清苦,但是自在,当然也有苦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