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的前提是先“懂”孩子,“懂”孩子你会具体做什么呢?

于爸的育儿经


爱孩子的前提是“懂”孩子,我个人觉得,爱孩子的前提是懂得怎么去爱孩子。

懂孩子,多看一些专业的养育儿童和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的书籍,观察自己的孩子,每天陪伴孩子的过程,把孩子的生活和理论相结合,基本上就能做到“懂”孩子。

但是懂得怎么去爱孩子,并且在生活中去执行,大多数父母很难做到。

比如明明知道吼叫孩子对孩子不好,碰到事了却总是忍不住发火。

明白孩子哭的原因,然而自己却仍旧因为孩子的哭哭啼啼,心里不由得升腾出情绪。

知道自己孩子不爱和陌生人打招呼,走亲访友时却仍旧是惯性的要孩子说“叔叔好”、“阿姨好”。

这种情况简直要数不过来。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因此,哪怕你不懂孩子,不要紧,尊重孩子就好。只要孩子感觉到了你的尊重和爱,那么他给与你的必定也是爱。有了这样相互的流动的爱做基础,亲子关系就必定融洽。而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一诺妈聊育儿


爱孩子,先懂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真的太可贵了。而能意识到书上说的都是概述,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更难得。首先为您点赞。


今天很多家长包括教育者,不知道怎样去对待孩子教育孩子,便按照书上说的去做,而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家长的关注,把教育变成一二三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这对教育和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


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就像任何一种职业一样,是需要天分或者特质的。教育者所需要的特质,就是面对孩子的共情能力。教育者可以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成长规律,可以学习各种教育技能,但有一点很难学习,就是体会孩子的状态、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心,同孩子站在一起看待问题。


我们平日做教育,去亲近孩子,去体会他的状态他的心,是最日常的工作。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在这个基础上展开。那怎样去体会孩子的状态孩子的心呢?就是需要有复归于儿童的能力。孩子的状态,其实与我们成人无异。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成长,面对他生活中的种种事情,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困惑、困难。只不过,他是一个成长中的人,对世界人生还没有充分的认知,也因此更纯净、更简单、更富于感情,当然,也就更显得无助。


我们成人面对生活工作,尚且有许多的困难问题,我们也需要人去理解和帮助。孩子更是如此。成人之间的交往,因为彼此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和压力,所以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彼此,比较容易给对方理解和帮助。而成人面对孩子,经常的情况是,对孩子所处的状况不能理解,又因为外在成绩比较等压力的影响,要求几近严苛。由此导致许多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真正能帮他解决问题的,都是家长和老师。但这都需要我们先去理解他,走进他的世界,体会他所处的状况和问题,去和他一同面对。


当然,这种能力因人而异。但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你的心,只要他感觉到,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对他来说,你就是他的朋友,他就愿意和你分享他的世界。孩子的心,都是纯净、简单、富于情感的。所以,我们有和他做朋友的心,是最重要的。只有彼此心在一起,才谈得上去懂他。当然我们这样的心,也必须是纯净、简单、富于情感的。这对成人来说,是最难的。也就是前面说的,教育者的特质,需要有复归儿童的能力。家长面对孩子,需要摈弃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用一颗纯净、简单、富于情感的心去和孩子交往。这对家长来说,不容易做到,但对孩子来说,是成长中最大的幸运。


孩子不是一个被研究的对象,不是远远观察,研究,就说自己懂了孩子的。孩子,都是与他亲近,都是先有一颗与他站在一起的心,然后走进他的心,才能懂他的。孩子不会怪你不懂他,怪你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往,怪你有什么东西不会,孩子最珍惜的,是你和他在一起的心,有了这样的心,他自然会让你去慢慢懂他的。


风乘教育夜话


说得真好!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想真正爱孩子,首先就要“懂”孩子。“懂”孩子成长的规律,“懂”孩子不同成长时期不同的需求,“懂”孩子教育和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一、“懂”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和不同需求

  • 婴儿期(0到1岁半左右)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多用感觉理解世界,父母可以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样可以给予孩子需求的满足,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可爱的,世界是可以信任的。否则,婴儿会认为自己不好,就会产生对周围人事的害怕与怀疑,以致会影响顺利成长。
  • 童年期(1岁半到三、四岁)是孩子获得自主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父母就要允许并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反,如果父母过分爱护、包办,或严厉、粗暴,都就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 学前期(四到五岁)是孩子获得主动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迅速,不但爱跑、跳、玩闹,还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心,包括性别。父母不但要耐心解答,更要为孩子创造机会自由参加各种活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进取心就会得到培养。反之,禁止、指责、否定与压制,都会使孩子自我否定,产生内疚感与挫败感。
  • 学龄初期(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孩子获得勤奋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思考更广泛,活动能力更强,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教师。这时,父母要学会鼓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只关注成绩,激发孩子的勤奋感;鼓励和指导孩子多与人交往,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 青春期(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孩子获得同一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孩子有了自我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去探寻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从别人对他的态度和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甚至出现“逆反”的情况。这就需要父母多去理解和包容孩子,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些指导。

二、“懂”孩子就要学会教育孩子和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不同孩子有不同孩子的特点,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实施恰切的教育。父母要学会“蹲下来”,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做法,包容孩子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和孩子一样大时的需求和想法。要学会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人看;唤醒孩子,帮孩子树立梦想,而不是命令、控制、否定、指责;拓展孩子,发现孩子的优长和特点,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帮助孩子构建成功的自信心。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友好地进行有效沟通。当孩子心理或行为出现困惑时,父母可以采用 “四步沟通法”和孩子有效沟通。

  • 第一步,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 第二步,分享自己的感受;
  • 第三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 第四步,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比如,孩子在学校打架被老师批评,愁眉苦脸地回来了,父母怎么办?父母不要马上指责孩子:为什么打架?老师打你才对!这样就会一下堵死孩子与你交流的通道,你也就没法指导和帮助孩子成长了。可以先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可以关心地问问孩子:孩子怎么了?怎么这样愁眉苦脸地?是否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了?接下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告诉孩子,他怎样自己是很心疼难过的,让孩子感到自己和他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样孩子才会敞开心扉。于是,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他错在哪了,如何解决,以后怎样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当然,父母想要和孩子有效沟通,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拥有积极的正能量是最核心的前提。

我是心理老师何竟轩,很希望能够帮到你。如果你认可我的观点,欢迎点赞或者关注!


何老师心理课堂


懂孩子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把他们的声音放在心里。

懂孩子在每一件不同的小事中去体现,比如孩子突然哇哇大哭,那这个时候你就不能问原因,先给孩子一个大的拥抱,问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你既要表现出你对问题的关注,又要表现出你淡定自然的样子,你能解决。

你可以引导孩子去如何解决这件事情,而不是下一次哭。

比如我遇到的孩子哇哇大哭,我首先问明白是孩子的篮球丢了。我跟孩子说,孩子,没关系,这是一件小事情,最近你表现不错,老师奖励你一个。

小孩子的哭止住了,然后跟我说原因,原来是高年级的非把他的球认成是自己。还欺负他。

我便听着他的吐槽,时不时的表现出要跟他一起去找那个高年级的学生。实际上,我也陪孩子去找了。

顺便在处理的过程中,教孩子以后怎么办,不要哭。

慢慢的孩子就很信任我。



深圳最土教师


懂孩子之前要做什么呢?能来提问,就说明你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幸运的,就你这个问题,我分享几个自己的观点:

1学习:你要相信,你遇到的所有问题,别人都遇到过,在书中都会有答案!所以,建议您根据遇到的问题,根据孩子阶段,多读书,推荐几本在樊登读书很火的书,正面管教,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父母的语言,如何养育女孩,如何养育男孩,好妈妈就是好老师等等。这些我也都听过,觉得很有指导意义!当然,你也需要读一些心理学相关书籍,了解孩子。学习可以保持平和心态,可以更好解决问题。

2观察:观察你的孩子,包括倾听他的语言,观察他的行为,观察他的为人处事,每日变化,各个方面,可以做一个记录!我一般在家长帮进行一个记录!这个有利于你更了解孩子!

3陪伴:最好的爱就是陪伴!所以,每天与孩子有一段特殊时光,也可以设定家庭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有价值的,包括家庭日活动,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制定计划。那么,孩子就会更有责任感!

……

总之,把孩子作为小大人,而不仅仅是孩子,邀请孩子多参与,多行动,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你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


七妈


正如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关于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心理学、生物学上有很多研究,虽然是概述,但也能用来做一些大概的参考。具体地了解孩子,则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

1.观察孩子。孩子的偏好、兴趣、性格特点等都可以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观察出来,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气质,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如多血质、胆汁质等,家长教育孩子时就可以采取针对性地沟通方式,提高教育效率。

2.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参与一些基本的生活决策,尊重孩子的观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有时候家长很难看出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时候就该听听孩子的想法。怎么让孩子轻松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呢?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给予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

3.保持亲密有间的交流。孩子渐渐长大,会因为学业的需求逐渐减少和父母的交流,父母则要把握好交流的度,保持和孩子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建议。


才智宝贝学堂


爱孩子,前提是懂孩子,了解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哪个年龄段该引导孩子自己做什么?比如两岁前,只要没有什么危险,可以放手让孩子随意翻腾随意做,也可以引导帮助孩子把所玩的小物品收起来,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比如吃饭,刚开始手还不太灵活,难免会撒,会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宝贝就真的能自己吃了,有好多的父母,孩子多大了还是喂饭,使孩子的手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总的来说,爱孩子懂孩子知道孩子多大该做什么,父母该给孩子做什么,什么是孩子当要做的,不拔苗助长,不溺爱,让孩子健康成长。


幸福的老园丁


先别纠正,让他们先说出他们的观点,然后启发,在讲出正确的


一时闲聊


爱孩子是先懂孩子,要懂孩子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具体如何做?就是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在一起做朋友,取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心里想什么,父母就能及时知道了,好习惯的养成就是父母知道孩子想啥,如果是好的习惯,就鼓励支持,如果是坏的习惯,就要说服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这样父母就可以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了。


蔡军东


懂孩子需要跟孩子沟通,了解,观察孩子,并放低成人思路跟孩子处于同等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