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觉得,每次过年,大年初一还没到满是期待,大年初一刚过去就有点失落?

爱因斯坦QAQ


本人87年的。记得小时候很期待过年,因为有好吃的,有好玩的,有新衣服穿,爸爸打工也要回来了,初一早晨可以拜年要压岁钱。那时候年味重,买年货,搞腊鱼腊肉,家家串门走亲戚,基本上全村人都回来了,热闹。 现在人也成年了,压力也大,年味也淡了,年前后过几天都又出去打工了。走亲戚也少了,没什么意思了,回不去了。


取个名字又难


其实仔细想想,过年最好的回忆也就是年前从阴历腊月23开始的那几天,那几天来回赶集,买衣服,置办年货,洗陈年老衣服,忙的不亦乐乎,但是等过了大年初一上午,立即就会有满满的失落感袭来,特别是到了大年初一晚上,尤为强烈。感觉所有的一切基本过完了,快乐的日子往往短暂。




蚂蚁1111111


说说我得经历,我对过年的期待和你们不同!我是穷人家庭!说说我对过年感觉!这里,和楼上说的一样,不是初一,是过年的期待!

一、小时候

小时候期待过年,因为过年爸爸妈妈会买新衣服!注意,我们小时候平时是没有新衣服的,一年买一次衣服,就是过年的时候!所以,你可以想象,我们对过年的期待是什么心情!

其次,平时吃的都非常简单,很多时候没有肉,吃的是青菜土豆,早上土豆青菜,中午马铃薯白菜,下午洋芋小瓜!

但是过年,有猪头,有猪腿,有鸡,有鱼!还有一年都喝不到的汽水!所以,你说期待不期待?

再者就是清闲了!我们虽然是小孩子,在农村也是要干活的!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常常需要早上六点起床,去干一阵活才去上学!(爷爷起得早,愣是叫我们兄弟俩也去干活!)

而到了过年,就不用干活了,可以一整天玩耍!所以,你说期待不期待?

我们那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

刚过了初一,就期盼下一年过年!一点不夸张!真是这样,没经历过的人绝不相信我说的话!

二、现在

生活水平提高了,小时候过年才有的东西平时也能拥有了!便没了期待!因此,现在对过年没什么强烈期待了,就跟平时一样了,感觉没什么稀奇的!




溪门飞雪


其实,过年,过的就是就是一种仪式感。

从冬至开始,年就不远了,冬至十天后阳历年,冬至四十天后春节。阳历年后一进腊月初八,就开始为过年打算,怎么过。买新衣服就列入日程安排。

然后一进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倒计时,每一天都满满的仪式感。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上午贴对联,晚上放鞭炮接祖先迎新年;

大年初一阖家团圆扭一扭。

从民谣里也可以看出,年来了,也就意味着了就没什么事了,就是每天走亲戚吃喝玩乐,有的初二开始就踏上归途,留守的到了初五,送了祖先,消停几天再到元宵参与到社会,闹吧,红火一闹,该干啥干啥去吧。

过年有三个高峰,腊月二十三打发老爷上天言好事,大年三十贴对联,吃饺子,,大年初一早晨开门迎新,大年初五送五更和快黑时候送老祖先,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几天是几轮高潮,鞭炮声持续不断。可惜,这几年不让放鞭炮,感觉没有爆竹的装点,满大街的红灯笼也没有年的灵魂,与平常无异。只好在家尽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些年的气氛和氛围。

回头一想,最值得回味的是过年前的准备。如果这一切都没做,那就是和平日没啥区别,过了个名义年。





人文潞泽


说说我吧!

我爸家孩子5个,爷爷奶奶还在的时候,我们例行的是晚上吃团年饭,所以每快到年三十的前几天我都很期待!

新衣服当然早已买好了,为了给哥哥弟弟妹妹们显摆,明明是年初一穿新衣,而我就必须在年三十就裹上[捂脸]。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

年夜饭过后就是奶奶给压岁钱,这是最激动的时候!一拿到钱,大人们还在推杯换盏时,我们早已离席了,干嘛去?当然是买炮放炮[大笑]。童年的乐呵就那么简单!

长大后我依然喜欢过年,可能因为从小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吧!现在都已经奔四张儿了,而我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过年该买什么,该准备什么!爸妈们却依旧是忙忙碌碌。

现在四张儿的我依然怕年过的太快!

明明感觉昨天还是盼着除夕,转眼却年假已休完!心里莫名的失落,又夹杂一点烦躁。

感叹过去的一年什么事儿也没成就,烦躁新的一年又老了一岁,又要重新开始搬砖!

有句歌词唱的好,越长大越孤单。儿时是无法理解的。




大明王妃


小时候一到腊月就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大街上卖各种年货,心里每一天都是兴奋的,想着过年穿新衣服,口袋装满满的糖果还有小鞭炮,家里贴上新的年画,挂历,初一早晨一家人吃包着钢镚的饺子看谁吃的钢镚多,谁的财运就好,从腊月到正月十五一直是过年的气氛红火热闹,如今只是除夕那一天有点年味,过了初一就想着哪天上班回归正常了,过年只是觉得又长了一岁,其他没有什么感觉了!



无言2923587352635


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过年的趣味少了不少。想起小时候,最喜欢年三十,家里人聚在一起,妈妈会准备好我喜欢吃的虾和炒肉丝,晚上还会放烟火,小伙伴们每个人都会轮流展示下自己买的烟火。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看电视,聊聊天,然后年初一可以睡个大懒觉。年初一早上起来,穿好新衣服,妈妈早就准备好了馒头 和汤圆,这是我们那边的习俗,吃完后跟在爸妈身后去不同的亲戚家拜年,可以拿到很多糖果,当然还有红包。

而现在,年味已经越来越淡,年初一只不过是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个饭,再象征性得走下亲戚。即便是走亲戚,也是聚在一起打游戏或是玩手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小时候的记忆逐渐淡去,再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多的期待与兴奋。所以过了年初一,会觉得年味越来越淡,过年只不过意味着一个小长假。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吃什么,可以随时去饭店,喜欢去哪里玩,可以随时出发,因此已经少了很多期盼,没有了期盼,年味不再像以前那样浓烈了。

而现在,对于已经工作的我们,一年里都奔波在工作岗位上,可是生活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过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单调生活中的一次休息,一次与家人的团聚。其实,现在除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节日还有端午节,中秋节等,因此也不觉得和家人团聚是很难的一件事,自然对过年也没多大的期待,尤其是年初一刚过去,就会有点失落。

如果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机和平板,暂时抛下烦恼,我相信,虽然无法回到小时候那样肆意玩耍,但是还是可以和家人一起发现过年的乐趣。


沐汐漫情感


期待过年那是小孩子的时候的愿望了,倒不是你所说的大年初一才是过年。在北方过年也是过的大年30和初一到初三,三天的年不是你说的初一的年。北方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送灶神。这点跟南方还是有点差别,地域文化各有不同,就是南方各地也有不一样的。在四川腊月尾早早的就准备年事了,在打春之前首先要给同族的祖先长辈们打扫坟场,修缮墓石,除草添土,使坟墓焕然一新。然后扫屋,打扬尘,洗洒屋前屋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拜灶,开始磨豆腐,做点心,洗肉……一应俱全。到腊月30天上午必须贴完春联 ,挂好灯笼 ,12点以前上完坟,准12点放炮开饭。30晚上6点吃完饭开始看节目守岁至12点准时放炮,给娃娃发红包,吃完汤圆有些吃饺子。睡觉之前打扫屋内卫生,初一早上不扫地不撒水以示一年吉利不出财。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都算过年,开始走亲戚看望亲戚老人和长辈拜年。正月14是接灶神归位,拜灶。这以前是看戏舞狮耍龙。过小年也是跟北方不一样,我们过正月14,正月十五过完了就开始春忙了!这才算是过完年了!


乡村秀士


我也有想死或打一辈子光棍的可能和打算,完了照顾老人……我春节估计也要在痛苦煎熬中渡过了,我也遇到了伤心痛苦的问题,她还有一儿子,说好婚后不用我管,由他前夫和他们家管,我想管多少管多少……起初我和我们家是不愿意的,但她之前对我特别好,给我身心最需要的,让我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或者说是鬼迷心窍,我硬和家人闹,很快哄骗的我要和她订婚了,但关键时刻女方突然性情大变,不好好相处还提各种过份的要求,一达不到她的要求不满足了就要分手,尤其是经济要求,并且让我父母也立马按她的要求接受他儿子,人家现在大概是估计我不能按她的要求满足她尤其是经济要求已经分了,可我还沉浸在她婚前给我的情爱中拔不出来放不下,仿佛一下子从天堂跌入地狱,痛苦在一点点的减轻但还是难以忍受……反反复复……几乎整日活在水深火热绝望恐惧焦虑不安中……后来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深居简出,几乎整日与世隔绝,不想也无力与人交流说话……失眠抑郁,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尤其是在睡觉醒来的时候好难受……无法面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面对突然失去的陷的太深放不下的感情要崩溃了……有时候做点喜欢的事和运动能缓解一下,可是会反复,反复的周期也在变长……她是那种今天还爱得死去活来明天因为少给了点钱就要出尔反尔分手的女人……大家能帮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吗?怎么还能重归于好?或者让我不再痛苦,我会不会也在孤独寂寞与恐惧绝望中死去?要是能快快乐乐的安乐死了倒好了……没有痛苦万分……


山西忻州单男云淡风轻


看到春节提问官这个问题,我承认确实破撩动了心弦,明天就是2019农历新年初一了,相信对于现在很多出来社会工作的人们,浓浓的年味或许只是存在于很久很久以前的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了,各自为了生计向四面八方奔波,只有每个年节又从四面八方回到各自的四面八方,年复一年,回家除了大包细包之外还有永远装不的沉甸甸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每到严冬时节,就会向长辈们问什么时候就过年,之后便开始在脑海里倒数着离过年的日子,等待考试放寒假后开始忙起来,忙什么呢?在我们南方的南方,小孩子都会在初一凌晨开始穿街过巷的“派财神”。所以在这天到来前花个几毫钱买来一张大红纸再把它割成无数张半个小手掌般大小的小红纸,然后在上面写上“财神”两字,等初一一到挨家挨户的去敲门“派财神”一边还口中叫着“财神到”,然后接到财神的每户人家会发一个红包,这样一个下半夜下来要走好几个村,只到把所有写好的财神派完为止,而得到的红包利是回报一般会有好几块钱,那时候的几块钱已经够交半个学期学费了。

随着年龄增长,读初中就基本不再这样了。这对于我们小时候来说,是初一过年的大事。到了高中,要到挺远的地方读书,一个月才回一趟家,每趟逗留的时间不到两天,那时平常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假日,只有寒暑假才能见到以前的同学亲戚朋友,特别是寒假里,夹着个过年,那时骑着自行车去找以前的同学聚会聊天说说各自的生活学习是过年的主题,到了寒假结束回到学校的时候总是回忆着过年期间哪一天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这也是长那么大第一次有了黯然神伤的离愁。

到了出来社会工作,一切都变了,过年前早已把年后的各种工作任务排上了日程,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过年好过日,就等着过年假期一过,每天每月算工作任务的日子快点回来,年味越来越淡,慢慢的变成了鲁迅笔下的闰土———只存在于记忆里。

感谢今晚这个撩人的提问官撩起记忆里过年期待与尘封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