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紅樓夢》中,與賈元春對應的曲子是:“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一句:“眼睜睜,把萬事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讓人觸目驚心,看意思,元春死之前無限恐懼,並非是病入膏肓的水到渠成,而是生命突遭意外,戛然而止。

原文裡的賈母曾經有很強烈的預感,原文寫道:

薛姨媽道:"上年原病過一次,也就好了。這回又沒聽見元妃有什麼病,只聞那府裡頭幾天老太太不大受用, 合上眼便看見元妃娘娘,眾人都不放心,直至打聽起來,又沒有什麼事。到了大前兒晚上,老太太親口說是:‘怎麼元妃獨自一個人到我這裡 ? ’

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眾人只道是病中想的話,總不信,老太太又說:‘你們不信,元妃還與我說是榮華易盡,須要退步抽身。'

眾人都說:‘誰不想到?這是有年紀的人思前想後的心事。’所以也不當件事,恰好第二天早起,裡頭吵嚷出來說娘娘病重,宣各誥命進去請安。他們就驚疑地了不得,趕著進去,他們還沒有出來,我們家裡已聽見貴妃薨逝了。你想外頭的訛言,家裡的疑心,恰碰在一處,可奇不奇!

芳魂一去了此生,故來話別母女情

得知元春薨逝,王夫人悲不自勝,只哭得聲嘶力竭、喉嚨幹痛。夜晚,本無睡意,腦子裡卻昏昏沉沉朦朦朧朧起來——

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自己似乎就在家中端坐,女兒元春卻披頭撒發、身著褻衣飄然而至。元春來到王夫人面前,突然雙膝跪倒,大禮叩拜:“母親,女兒特來辭行,受女兒一拜。”
王夫人一見,忙欲伸手攙起:“貴妃娘娘這如何使得?折煞我了,快起來!”

元春直挺挺地跪在王夫人面前,哭訴道:“母親不必如此惶恐,如今我不是什麼貴妃娘娘,只是以女兒身份向您辭行。女兒不孝,終不能為母親堂前盡孝、侍奉湯藥;骨肉親情就此散了。”

王夫人哭道:“我的兒呀,這可如何是好?你似有話要說,儘管說來,母親傾聽便是。”元春說道:“非是女兒要違背孝道埋怨母親,您怎能行此糊塗事?這榮國府裡,犧牲我一個人也就夠了,何苦還要搭上寶玉?”

王夫人一臉愕然,問道:“這話從何說起呀?”

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元春說道:“女兒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這深宮裡提心吊膽十幾年,身在高處不勝寒。我的孤苦委屈,竟不敢向母親哭訴傾吐半句,只希望能周全寶玉的幸福。母親怎麼連這點心願都不肯成全女兒?”

端陽節日賜婚禮,竟是另有隱晦情

王夫人一頭霧水,追問道:“我的兒,這話倒是讓我更加糊塗了。”

元春哭道:“母親不要瞞我了。我以前為肉體所桎梏拖累,難免閉目塞聽,如今解脫出來,反而萬事看得通透清明瞭。那日,我端陽節賜禮,明明把林妹妹和寶玉的禮物賜的相同,為何卻換成了寶釵的?

第二天一早,寶玉來向我謝恩釋疑,女兒便明白了,這竟是母親的意思?母親為何要‘調包’呢?您明知道,寶玉離開黛玉就活不成,何苦硬要拆散他們?”

王夫人羞愧難當,低頭垂淚道:“兒啊,你有所不知,我們家內囊已經盡上來了,寅吃卯糧,入不敷出,連粳米都吃不起了。倘若寶玉能娶了寶釵,至少你薛姨媽家,家境殷實,或可週濟。”

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元春苦笑道:“母親亦發糊塗了,那薛姨媽也是個慳吝計較的人,縱然他們家有金山銀山,難道會填我們家這無底洞不成?她也是家業凋敝才來投靠我們的,如何讓她賙濟?她又豈肯做這種損己利人的事?”

王夫人自知理虧,卻又不得不強辯幾句:“我的兒,好歹,那寶釵是我的親外甥女,血濃於水……況且,

你林妹妹先天不足,難以生養。怎可興家立業,綿延子嗣?”

元春聽罷此話,哭得亦發傷心起來:“人無百歲壽,空有千歲憂。母親竟是想得過分長遠了,眼前都顧不得,何苦還要顧以後?母親可曾看到我的處境狀況麼?我正值生育旺齡,卻並無所出,母親知道這是為何?”

王夫人一臉詫異,卻不敢追問。

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深宮榮華十幾載,有花無果枉自開

元春悽然笑道:“但凡皇帝對我有一份真心,三分真愛,也不至於落得如此孤苦無依的地步。後宮爭鬥的事,女兒不懂。女兒只求能夫妻恩愛、以誠相待。然而,女兒的期望終究是黃粱一夢。省親那日,母親不見我哭得肝腸寸斷,滿腹委屈?女兒卻不敢言,唯恐父母憂心,又怕傳言不利。皇家的恩寵,終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王夫人低頭哭泣,哽咽不已。

元春繼續說道:“我們女兒家,只能以一己之身為家族效力,就是希望父母親人能安享富貴尊榮。姐妹兄弟,能得償所願、愛我所愛,以結夫妻同心、伉儷情深。榮國府裡,有一個不幸地元春也就夠了,何苦還要搭上寶玉的幸福?”

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王夫人聽罷此話,越發心如刀割。哭道:“兒啊,現木已成舟,金玉良緣之事,已鬧得滿城風雨,倘若此時更改,豈不是要逼死寶釵麼?一個姑娘家遭遇悔婚,還怎麼活得成?”

大錯已鑄無可改,何須悲哀換悲哀?

元春面如死灰,絕望地說道:“是啊,現在竟是無路可退了。自那日寶玉去宮裡謝恩,我便知道,此事已經無可轉圜,故未對寶玉講出實情。這棒打鴛鴦的罪孽,就讓女兒擔承了吧。免得母親被寶玉怨恨,母子倆心生嫌隙,越發疏離情冷了。”

王夫人聽罷淚如泉湧,頓足捶胸,衣袖掩面,泣不成聲。

元春死不瞑目,臨行曾向母親託夢話別,還牽出一件不為人知的醜事

元春言盡於此,又叩了一個頭,悽然說道:“母親保重,兒要去了,此生,恐不能再見了。如有來生,女兒斷不會再入宮門半步,兒寧願來世託生於尋常百姓之家,至少可骨肉長聚,盡享天倫。”說罷,一陣冷風吹過,元春竟不見蹤影。

王夫人機靈一個冷戰,猛然驚醒,哭喊道:“我兒轉來,別走,我兒轉來……”然,一切亦無回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