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四大家族的女儿,为什么贾敏、宝钗是才女,王夫人、王熙凤却不识字?

钱小刀娱乐


《红楼梦》四大家族中,只有王家女儿文化水平最低。王熙凤是边管家边看账本自学了一些字,估计让她写,比刘姥姥也强不了多少。王夫人、薛姨妈虽说也识得字,但距离贾探春、史湘云、薛宝钗出口成章的才女水平差距非常大。不过,王家女儿文化水平最低,能力却最是厉害。



四大家族“贾史王薛”,贾家爵位,门第都要高于其他三家。一门两国公两位国级领导。别人难以望其项背。

也许为了子孙计,也许是不想被皇帝猜忌,从荣国公开始,就制定了贾家弃武从文转型方针。第三代开始一个武人没有,贾敬考中乙卯科进士,贾赦、贾政也是读书之人。

转型的结果是贾家把持几十年的“京营节度使”实权拱手让给王家,彻底从军方抽离,只剩下递降的两个将军爵位。

贾家女儿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全都读书识字。更因不受富贵纨绔浸染,颇有文学成就。

保龄侯尚书令史公,本就是一朝宰相,萧何张良一般人物。史家从始至终都是文人,子孙文化教育更好。


薛家是商贾出身,第一代紫薇舍人薛公死后,薛家与皇家的关系就断了。除了生意,家世急剧坠落。士农工商,商贾之家往往对子女教育最用心。薛家能出薛宝钗和薛宝琴并不奇怪,好女儿才会攀附好姻亲,获得价值最大。

王家是四大家族唯一从始至终武风传家,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是武人,到王子腾不排除王仁都是武人。不光如此,王家教育女儿与男孩子无异。王熙凤不但取了男孩子名字,更当男孩子养。她的性格杀伐果断,全是男孩性格。

四大家族也唯有王家女儿联姻最好,最成功。

王夫人嫁给贾政,是王家最意外的一笔联姻。原本嫡长女嫁给嫡次子,注定是攀关系的牺牲品。不想荣国府继承人出了意外,贾政二房成了敕造荣国府的主人。王家意外得了最大一笔好处,随后贾元春更晋升贤德妃,贾家上下没得到好处,王子腾这亲舅舅却步步高升,带领王家达到势力顶峰。


注:敕造荣国府的“敕造”二字注定贾家无权私自分配。贾政一定是合理合法继承了荣国府,否则他们无权居住使用“敕造荣国府”,贾母也无权分配。

王熙凤嫁给贾琏是有心之举。王夫人把控敕造荣国府二房,王熙凤又是荣国府长房继承人贾琏嫡妻。荣国府的爵位、爵产都在王家女儿手中,王家只需因势利导,就可以完全接收贾家在军方的关系,借以壮大自身。

薛姨妈是王家最有目的的联姻。王家嫡女完全有能力嫁一个更好的人家。薛姨妈嫁给薛家嫡长子,目的就是为了薛家的财富能反哺王家。

王家通过联姻贾家、薛家,借贾家的势和薛家的财,不断壮大自身。她们不是不教育女儿,而是教育的方式不同。王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三人的性格,非常明显都很功利和现实。这就是王家的教育。文化再高,不如性格手段高明。

王家女儿管家有手段,对娘家忠心,比只会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有用的多。


按说培养女儿读书学习与培养女儿刚强的意志不冲突。但王家显然也不想太费功夫。他们武人出身非常直接,文化不文化不重要,重要是精明能干,杀伐果断的女儿比什么都强。这也是王家最后从四大家族脱颖而出的原因。

王家最后一次联姻,是王子腾的女儿(侄女)嫁给保宁侯之子,又是一次强强联合。而且,金玉良姻背后分明就是王子腾的筹谋。没有男主人的薛家,舅舅王子腾就是他们主心骨。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其实要说清楚,尤其是说的让人信服,又需要花些心思,我试着给你说说,关键的原因有俩个,一个是家风,一个是女儿在本家未出嫁时候的地位。这俩点的不同,决定了有的是才女,有的是不识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家风,四大家族贾王史薛虽然是姻亲,也都是非富即贵,可要是细分析起来,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贾家:在四大家族中出身最高,以军功起家,而且被封了爵位。和皇帝的关系也更近,比如贾府正房的“荣禧堂”赤金九龙大匾,就是皇帝所赐。

贾家到了贾政这一代,已经开始向书香人家转变,贾敬中过进士,贾政本来也是计划由科甲出身。贾珠十四岁进学,贾元春贤孝才德,在家的时候辅导宝玉读书,给贾珠选的妻子李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也是书香门第。家里的女婿林如海是探花。

从这里看,贾家的读书是有家风的,尤其贾政一代,正是贾家鼎盛之时,从红楼梦描写看,四春在贾母这边,也是李纨管带着读书。可见贾家女儿是有读书的传统的。

而且贾敏又是最小的女儿,得父母疼爱,所以如果她自己想读书,那父母没道理反对。不过书里并没有说贾敏是才女,只是借贾雨村的话说“度其母自必不凡”。至于贾敏到底是和黛玉一样的人物还是如探春他们粗通文墨,不好猜测。

王家:在护官符中,写他们家的出身是督太尉统治县伯。应该也是军功出身,但是书中借王熙凤的口说过:“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所有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在康熙的时候,掌管各国进贡的是礼部,但是礼部并不管洋船货物买卖事,又说他爷爷也曾接过一次接驾的事。赵嬷嬷说“龙王来请江南王”说的就是奶奶府上。这样看来,又不是京官。似乎不应该是礼部,或者是管漕运。

另外可注意的是,王夫人和王熙凤俩个人都没什么文化,这个应该和家风有关,因为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先是京营节度使,后又升九省统制,看起来还是一个武人。王熙凤不是王子腾的女儿,只是他的侄女,而王家到了王子腾这一代,除了他之外,“没有什么正经人”了。所以王熙凤的父母不是多有本事之人,而且从王熙凤嫁给贾琏看,她是嫡庶都很难搞清楚,因为贾琏的身份也不秦楚,他是贾赦的次子,但是贾赦的大儿子是谁,不知道,贾琏的妈是谁?是贾赦死了的前妻,还是和迎春一样的妾,没有说,被曹雪芹模糊掉了。

但不管怎样,王家应该是武人,没有读书的传统和氛围。

薛家:是皇商,地位是最低的,他们和贾家的亲戚是因为薛宝钗的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从这一点看,王家可以把女儿嫁给个皇商之子,或者是因为俩头投资,贾家是权,薛家是钱。但是不管怎么说,王家的门第在王子腾之前应该并不很高。

薛宝钗读书,我觉得应该有俩个原因,一个是商人不太讲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因为商人受的束缚少,地位也不高,不像书香门第比如李纨家里那样的“封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受父亲疼爱,家里人员简单,只有一儿一女,薛宝钗又是按照进宫做女吏的路子培养的。所以她读书就不奇怪。至于之后父亲死了,她自己约束,不再用情于诗书,那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


综上,结论就是:家风不同,身世不同,所以有的读书了,有的不识字。

另外说个题外话,清朝,尤其是满人,以军功出身的人,很多做到了总兵,也可能不识字,这个在档案里记载有很多,不奇怪,不要以外古代的人都读书,事实是古代读书的人很少。


吴公子燎


王熙凤和王夫人同属王家一支,与其他三大家族相较 ,她们又都学识浅薄,这绝非偶然,嫡庶之说我们暂且不论,因为我个人觉得凤姐的性格如此跋扈,自信招摇,绝非庶出。

那是什么原因呢?

凤姐打小是当男孩儿养的,还有学名王熙凤,足见她是有念过书的,只是年幼顽劣,未曾好好读书也是有可能的,不能说王家不鼓励女子念书,它只是不太重视罢了。还有就是,凤姐已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荣国府里的武则天,雪芹先生笔下白玉仍有瑕,凤姐刚开始不识字可能是他有意为之的。

贾母说王夫人是块木头,实则王夫人只是比较古板守旧,日子过得循规蹈矩,没了灵性,这样的人一定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她不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大家族之中,不只贾敏、宝钗是学霸,史家的史湘云也是文采一流,这一则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同,就拿贾家来说它是考“武”发家的,后来的贾家子孙发现,和平年代文官更受重用,为了巩固基业,所以开始教诲儿孙从“文”,考功名。因此就出现了贾敏这样的才女。

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个人的爱好,因为贾家也有不爱读书的人,像贾琏、贾蔷、贾蓉等等,在贾家反而是女子更钟情于诗书。

薛家的阿呆和宝钗、宝琴虽是亲兄妹,但论心思和智慧也是天差地别,生活背景完全一样却造就了不同的人。可见家风也难抵人性。


当然,这也是雪芹先生最高明之处,《红楼梦》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可谓是把“人”写的淋漓尽致了。


带皮的乡巴佬


人生底色,是家风与本性共同决定的。

贾敏,出生于荣国府鼎盛时期,崇文风气浓,所以贾政贾敏两兄妹都是好学多才之人。贾敏不同于贾政,贾政是求仕途被迫而学,贾敏完全是自觉凭兴趣而学。

薛宝钗出生商人家,为了结上官宦姻缘,攀高枝寻靠山,逐利学习。

王夫人王熙凤等武官家庭,没有学习的基因,也没学习的家风,所以是文盲。


学林金喜鹊


薛宝钗有言论:家中只望粗通些笔墨即可。此言极是:林家的妹妹文章才华,过人机敏,却命蹙。王夫人身为家庭主妇,熙凤是祖母家的红人媳妇,她俩都不识字,这不就是大富大贵的命嘛!宝钗文才上不见其在锐端,可是她的尊贵大气无人能比。极富贵人家的家庭教育,是看穿世人的人生的,文章才华不等同居家的才干,能耐大,才能维系住大的家族,想把大家族的女儿们培养成靠摇笔杆当职业的人才?hold得不住哦。王敏不详。


花开一顺十


王夫人和王熙凤确切地说不是不识字,她们识字,只是她们不会写字。

凤姐曾经让宝玉帮她写一个账单,写完了,宝玉问她做什么用,凤姐说横竖她能看懂就成。这说明凤姐认识字,可以看懂账本。只是她不会写字,不会写诗。

《红楼梦》里识字的姑娘,不是仅仅识字,个个才高八斗。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的时候,说妙玉读书识字。好嘛,识字的妙玉被黛玉和湘云称为大观园的诗仙。

那么为什么贾府的姑娘识字,而王家的姑娘不识字呢?

古代男尊女卑,对女子的要求是德,不是才。所谓的妇德,就是女人要以男人和子女为中心,没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女子读书识字,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女人就不会崇拜男人,就不会一言一行都服从男人,这样的女子不好辖制,因此古代人对女人采取的教育就是三从四德,听或者读《列女传》而已。女人不读书、不识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这事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可是李守中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他不让李纨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他给女儿取名字都跟家务有关。李纨,字宫裁。纨是细绢,细的丝织品。班婕妤《怨歌行》诗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宫裁是高级的丝织品。李守中希望女儿会女红,能持家就可以了。不必学什么诗词。

王家的姑娘跟不识字很正常,这是当时女人的常态,她们只要能看懂账本、会算账就是合格的宗妇了,没有必要学习。

王夫人和王熙凤包括薛姨妈,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们都能持家,所以她们是合格的当家主母。不能因为没有文化,而说她们不合格。

王家是武将世家,家里人恶文好武。王子腾任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的官职。这都是武职。

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都老辣、雷厉风行,她们不喜欢坐着枯燥地读书。

贾敏和宝钗读书,是因为她们本人喜欢读书,家里人也不限制她们读书。

贾母虽然觉得女孩子只要不当睁眼瞎就行,但是她很重视女孩子的教育。贾母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她给女孩子请老师,系统地学习女孩子应该学习的一切知识。包括诗词、琴棋书画、艺术、音乐等知识。贾府女孩子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没有千篇一律地死读书,因此贾府的女孩子各有特点,都是小才女。元迎探惜四春分别擅长琴棋书画四艺。

宝钗有文化是她父亲从小重点培养的结果。父亲希望宝钗能进宫,如果能当上皇妃就能给薛家注入活力,改变目前商人的身份,子孙走上仕途,光宗耀祖。宝钗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因此她从心里愿意通过读书来改变家族的命运。宝钗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学到了许多知识。

在古代社会,像贾府姑娘和黛玉、宝钗那样有才华的女子不多,反而是像王夫人、薛姨妈和凤姐那样没什么文化的人多如牛毛。

古代即使男人也不是人人读书识字。古代为什么有卖文为生的人,就是因为普通老百姓不识字,不会写信。

贾雨村在葫芦庙住着的时候,就是靠给人家写点对联、福字、写信、写状纸等挣点糊口钱。

鲁迅的《孔乙己》里,站着喝酒的人都不识字,只有孔乙己识字。以前的人识字的人非常少,能写字的人就更少了。

别看是大富大贵之家,不读书,不会写字的姑娘占大多数。王夫人姑侄不会写字正常。


润杨阆苑


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王家的千金,尤其王熙凤自小便有杀伐决断,为一般顶冠束带的男儿所不及。单这一项,王熙凤便与一般女子不同了,而更令人讶异的是,这位贵族千金,竟然是个文盲。

在贾府,所有的主子小姐都会读书写字,即便是一介皇商,薛宝钗也曾在父亲的鼓励下学会读书认字,以致后来博古通今,精通诗词。贾家、史家亦都让女孩子们念书,好比黛玉进府,贾母便让人传贾府三艳来见黛玉,称当天可以放假,不用念书。更别提书香世家林家的黛玉,五岁便请了才华横溢的贾雨村作了西宾。


可是,作为同一阶级的贵族小姐王熙凤,却不识字,这在很多处都有提及。譬如宝钗曾说过凤姐: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而凤姐在跟平儿谈及探春理家时,自己亦曾说到:

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就是因为不认字,所以凤姐才会养着一个小书童彩明,除了为自己编写记录之事,还方便出入使令。

那么,凤姐也是贵族小姐,为何不认识字呢?确切而言,凤姐是识字的。这在抄检大观园时,凤姐将潘又安写给司棋的情书念出来时便能看出。可是凤姐为何还是说自己不识字?只因为凤姐只停留在认识字的水平,而不具备书写的能力。譬如在第二十八回,凤姐就曾让宝玉为其写字:

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


可见凤姐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写,只会认识潘又安那等水平写的字。而在贾家这等人家,对“知书识字”的要求很高,在黛玉进府时,说到探春等人读书,贾母便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试想探春等人都到了会吟诗作对的程度了,贾母仍觉得只是认得两个字,凤姐那水平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认识字?

那么凤姐的水平为何这么差?

同是在第三回,文中提到凤姐的学名叫王熙凤,而在那个时代,只有进了学堂念书的才好意思取个学名,说明自小被假充男儿教养的王熙凤,也跟兄弟们一起进了学堂念书,但王熙凤很有可能因为对读书之事缺乏兴趣,所以后来不了了之。


当然,王熙凤能够如此,自然与王家的教育里面有关。更有那个时代的人皆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有的甚至不提倡女子读书,连宝钗都曾说过,“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而作为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也不过读过些《列女传》《贤媛集》等说教书籍罢了。所以王熙凤即便不读书,于王家也不算什么坏事。

故而,凤姐是不识字,是只识不会书写,而造成她与众钗不同的原因是王家的教育理念与其他几家不同,但这种理念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分外的契合。王夫人恐怕也和他侄女儿是同样识字不会书写吧


无韵诗翁


我个人感觉会有以及几种原因:

首先,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的原因之前,还是要回归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在那个年代,一直都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然而贾家、薛家和史家,能培养出才华出众的姑娘实属不易。王家没有培养出有才华的女子也正常,毕竟是顺应时代。再说了,当时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儿家多做针线活就行。所以王家没有给王熙凤请老师,那么她的教育自然就是缺失的。也难怪后来王熙凤在贾府管家,还要有人跟在身边读字。

其次,许多人会忘记了,王家本就是将门之后,相比于贾家、薛家和史家,文化水平必然会低很多。并且贾府讲究的诗书礼仪多,所以贾府的姑娘个个都能出口成章,吟诗作对更是轻而易举。贾元春德才兼备,成了皇上的妃子。贾探春也是才华岀众,敢怒敢言。王熙凤曾经对下人说过自己很怕贾探春,就是因为她知书达理。所以说,即便王熙凤受到了教育,与贾府的姑娘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最后,王熙凤之所以文化水平低,跟她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从《红楼梦》可以了解到,王熙凤本身就对读书写字不感兴趣。她平常喜欢炫耀自己的能力,更看重自己的地位,所以她很乐意打理贾府。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便王熙凤从小被诗词歌赋熏陶,但她的心思放在了别处,旁人也是无可奈何。

同样是四大家族出身,黛玉和湘云都会吟诗作对,而王熙凤却不识字。作为行事雷厉风行的王熙凤来说,没有得到好的教育确实很可惜。但这主要是由她的性格和家庭背景决定的。小编觉得,如果王熙凤知书达理,那么她就会像众姑娘一样,做事束手束脚。《红楼梦》里自然就不会有性格泼辣、八面玲珑的王熙凤。






乡村故事疯一把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四大家族中,追溯祖宗,贾家靠武力护国立下功劳,被荣封国公;其余几家也基本上是靠这个起家。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史家更有文化气息一些,从贾母的修为就可以看出来。

那什么贾敏、宝钗是才女呢?而王家的女儿却大字不识?

贾府估计是贾母进入,才没有奉行女子无才但是德的说法,从后来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识文断字上看,也是没有其它封建世家的那种僵化思想。贾敏作为贾母的女儿,自然是首当受益的人。

薛家是因为想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把宝钗培养出来,准备送宫里的,所以也会让她识文断字的。贾元春就是他们薛家的榜样。

王家则没想那么远,连续的送入贾府,就不用他们操心了,而后来王子腾也是一路升职,自然就没有想到还要靠女儿入宫来维持家族的声望。


读书明智,写作明心,心理学明事。我是青鸾惊鸿,感谢喜欢我的文字。

青鸾惊鸿


可能因为四大家族中王家不太注意女性的知识学习吧!他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王家的女人都这样,估计薛姨妈也不识字,反观贾家,从元春到惜春个个才华横溢,贾敏自然不会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