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挽回愛情的過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這絕對是一篇挽回愛情中,重建信任感的乾貨,耗費大量心血。如果你是非心理學專業人士,請準備好你的邏輯思維以及你所有的思考能力來閱讀本文章。

在我的諮詢經驗(婚戀類諮詢)中,碰到過這樣一些關於挽回愛情和重建信任感的問題:

我不知道為什麼,對方突然就對我有意的疏離了,他怎麼了?我明明很努力了,但是對方好像就是沒辦法信任我,為什麼?我當時真的是很忙,為什麼對方就不能理解理解我呢?我該怎麼辦?我真的有那麼糟糕嗎?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挽回他?我男/女朋友好像總是疑神疑鬼,我該怎麼能讓他多信任我,多放鬆一些?……

這樣的問題太多了,而這些所有的問題都涉及到了“信任感”。

又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不能用這樣或那樣的單一理論去一概而論的解釋這類信任感的問題,更不能靠一個固定的萬能公式去解決信任感的問題,因為人與人差異很大,家之蜜糖乙之砒霜啊。

我們能做的,就只是嘗試。或說的專業一點——我們只能是在某一個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嘗試。

況且,對方對你失去信任的原因也多種多樣,又怎麼能一概而論呢?

請繼續往下看。

首先,什麼是信任感?

在林崇德所寫的《心理學大辭典》中,信任感的定義是

“個體對周圍的人、事、物感到安、可靠、值得信賴的情感體驗”。

其次,信任感如何產生?同樣是《心理學大辭典》,

“信任感在個體感到某人、某事或某物具有一貫性、可預期性和可靠性時產生”。

最後,信任感如何消失?

根據上述內容,不難推測,當個體感到某人、某事或某物失去一貫性、可預期性和可靠性時,信任感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根據“信任感”的定義,“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和“依戀類型”,對於不同依戀類型下的,重建信任感,我有了這樣的思路(讓我們獲得理論的支持,來幫助我們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具體操作):

① 如何判斷對方的依戀類型?

② 根據對方的依戀類型來判斷對方自身的“信任感”(“基本信任能力”的發展狀態)

③ 根據對方的依戀類型來確定如何重新獲取信任(根據對方應對“未得到照顧”的反應,進行自身重新獲取對方信任的策略的制定)

④ 焦慮型依戀,特殊情況的應對(本文內容會著重說明前兩點,以試圖讓大家能夠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具體操作方法,第三點簡單指出大概方向)

根據以上思路,我們來進行具體步驟實施的說明:


如何在挽回愛情的過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一、 如何判斷對方的依戀類型?

1、 大方向的判斷 —— 「安全型」及「不安全型」依戀的判斷

依戀關係理論在所有涉及到親密關係當中的議題中,都不得不拿出來進行探討。

因為這個理論能夠較好的詮釋出一個人在戀愛或其他類型的親密關係當中的行為模式。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呢?

安全型依戀的判斷。

安全型依戀是所有依戀類型當中最好判斷的。

一個特別直觀的感受 —— 與安全型依戀的人相處是最舒服的,這類人群具有良好的內在安全感。

在與他們的相處過程中,你能明顯的感覺到對方總是能以較為合適的方式回應你,但要進行區分的是,這和“情商高”是不一樣的。

安全型依戀的人不一定會用多麼聰明,多麼恰當的方式去回應你,但是你總能感覺到“被回應”。

為什麼安全型依戀的人會給你這樣的感受呢?

因為他們在童年經歷中就是被很好的“回應”的,所以他們也能很好的回應自己親密關係當中的另一半。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當你徹夜未歸且毫無消息時,安全型依戀的男/女朋友總是能夠“等待”你,並且能夠在一個儘可能早的時間去聯繫到你,

並帶有著讓你感到“適當責備”的關心,注意不是沒完沒了的奪命電話和強烈的指責。這就是安全型依戀。

不安全型依戀的判斷。

不安全型依戀中又分為:「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以及「矛盾型依戀」,在親密關係中具體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但有一個共通的地方,那就是你總是會感覺到這樣或那樣的壓力——粘人、高頻率的被指責、不被關心、冷淡、冷暴力、被動攻擊、情緒的變化無常等等等等。

當你能頻繁的感受到上述但不侷限於上述的不舒服體驗時,那你的另一半很有可能是「不安全型依戀」。

2、 「迴避型依戀」的判斷

“對方怎麼總是這麼冷淡?”“他怎麼什麼話都憋著?”“他是不是沒那麼喜歡我?”“他好像從來都不對我表達他的情感(不說情話等行為)”

如果你對你的另一半經常有類似於上述內容中的情感體驗的話,那麼你的他就有了非常高的可能性是迴避型依戀。

我們來試圖理解一下回避型依戀吧。

同樣要回到童年經歷,當個體在童年早期的互動中高頻率的產生“被忽略”“不被照顧”時,個體開始發展出了將向外投注的注意力(即對照顧者的訴求)收回的策略。

這類人群的內在感受似乎是這樣的,“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我的表達是沒有辦法得到回應的”—— 這就是當個體被長時間忽略後所形成的自我感受。

而當他們抱有著這樣的感受時,也就無法再向外(向自己的另一半)去尋求滿足和回應了,他們覺得他對伴侶的請求是不會有用的——這就是他們有時看起來似乎很冷淡的原因。

舉個例子吧,同樣是毫無消息的徹夜未歸。若你真的毫無消息的徹夜未歸,你的他就真的能做好你死在外面的準備……

你的他真的不在意嗎?不,他是在意的。

只不過,他不相信當自己做出的任何舉動會真的有效,而他也不敢再向你投注過多的注意力,為這無異於是對他自己痛苦的早期童年記憶的重新挑戰,所以,他帶上了“冷酷無情”的面具。

這就是迴避型依戀。

3、 焦慮型依戀的判斷

焦慮型依戀似乎是最有意思的依戀類型了。因為在我的臨床經驗中,似乎有很大一部分的適婚人群很喜歡焦慮型依戀的人。

為什麼?因為對方總是很粘人,對方總是需要不停的和自己保持聯繫,對方也總是會對自己進行無微不至的詢問和照顧。

但為什麼這類人群還是被冠以了“不安全”這樣一個不太好聽的詞語?

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仍然是早期的童年經歷(0至1歲的母嬰互動), 當個體在童年早期的互動中高頻率的產生“被忽略”“不被照顧”時,個體發展出了持續的向外投注能量.

例如,不斷的哭喊,較難安撫的情緒和不適感,以試圖獲得照顧者對自己進行回應的策略。

與迴避型依戀恰好相反的是,他們似乎有著這樣的內在感受——“我只有不停的難過,我的感受才能得到回應,我才能被照顧”。

帶有著這樣的內在感受,個體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當中會不斷的在對方那裡尋求確定感、可靠感、安全感以試圖讓自己能夠信任對方。

所以,這會導致(在成年人的互動中),你的自我空間被侵佔,你的精力不得不投注到你的另一半身上,

你要回應給對方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更多——逐漸筋疲力盡——就像他的媽媽小時候照顧他的感受一樣——一致性反移情(此觀點不做解釋,感興趣的自行百度)。

所以,知道該如何判斷了嗎?

4、 矛盾性依戀的判斷

此依戀類型放在後面“焦慮型依戀,特殊情況的應對”中進行詳細說明。


二、 根據對方的依戀類型來判斷對方自身的“信任感”

—— “基本信任能力”的發展狀態

1、 安全型依戀的“基本信任”能力

如上述內容(如何判斷安全型依戀中)所表達的那樣,安全型依戀的人具有良好的內在安全感,因為在他們的童年早期經歷中得到了很好的回應和照顧,

所以他們形成了良好的“對環境的認知”—— “這個世界是值得信任的、可靠的,我是能夠得到愛以及很好的照顧的。”

所以,如果你的另一半是這樣的依戀類型,那真的是上天眷顧你。

因為在你們的關係中,有著非同尋常的“容錯率”——你可以稍稍放肆的做一些只要不太過格的事情——因為他總是能“信任”你。

2、 迴避型依戀的“基本信任”能力

如上述內容(如何判斷迴避型依戀中)所表達的那樣,迴避型依戀在童年早期經歷中並未得到很好的照顧和回應。

所以,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對方一切的冷淡都是源於自己內在深深的“不信任”,就像上面提到的“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我的表達是沒有辦法得到回應的”。

由此可見,迴避型依戀的人群的內在安全感是極低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另一個極端的方式——將自己所有的感受封存起來。

3、 焦慮型依戀的“基本信任”能力

對很多人來說,焦慮型依戀的戀人是讓人又愛又恨的。

與迴避型依戀相同的是,他們也沒有很好的“信任能力”,因為他們的童年早期同樣是被忽略和無視的。

但與迴避型依戀不同的是,自己相信當自己嘗試向外加大力度投注能量時,是可以獲得回應的。

因此,焦慮型依戀人群的內在安全感以及“基本信任能力”要高於迴避型依戀人群。

4、 矛盾性依戀的“基本信任”能力

此依戀類型的“基本信任”能力放在後面“矛盾型依戀,特殊情況的應對”中進行詳細說明。(請耐心向下看,下面會有解釋說明)


如何在挽回愛情的過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三、 根據對方的依戀類型來確定如何重新獲取信任

——根據對方應對“未得到照顧”的反應,進行自身重新獲取對方信任的策略的制定

1、 針對安全型依戀的“信任感重新建設”

我們已經知道了安全型依戀具有較為良好的內在安全感以及“信任能力”,那麼當對方對你失去信任時,我們該如何利用對方的依戀類型呢?

首先,明確對方“失去信任”的原因。

第一類情況,偶然的過失(但影響程度較高)。

一般來講,這類情況會涉及到對方的敏感點——即使對方具有良好的信任感但仍然有雷區。

那麼,向對方解釋說明,並做出付出一定時間內的精力投注,就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對方原本就良好的內在安全感及信任感。

第二類情況,負面體驗的積累。

這句話應該不難理解,所指的內容大抵逃不過長期的對關係具有破壞性的行為的積累。例如,言而無信、常常吵架、對關係的投注較少、個人的不良好行為等。

這種情況則需要你付出較大的努力去反思自己並進行實際行為的改變。

換句話說,你需要做出承諾並進行切實的改變。同樣得益於對方良好的內在安全感及信任感,這樣的機會並不難獲得。

2、 針對迴避型依戀的“信任感重新建設”

讓一個內在安全感本就極低的人對你失去了信任,大概是最糟糕的情況了吧。

而針對於迴避型依戀人群,重點則應該放在對方的“痛點”(迴避型依戀的人內在並非毫無期待)。

猶如本篇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我的表達是沒有辦法得到回應的”,在這句話當中你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失望後的不抱期待,被忽略後的無奈。

那麼,若你能滿足對方自己都沒有發現的某一個小期待呢?

(插一句題外話,一般來講,高冷的姑娘都是被這類套路俘獲的)。

也就是說,你要做到,對關係從頭到尾進行審視,並不斷思考對方的行為模式,以分析出對方身上極難覺察到的絲絲“期待”,然後去滿足對方。

但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因為 —— “習慣了寒冷的人,會對溫暖有所恐懼”。

大數據顯示,迴避型依戀的人較難回應情感。

所以,當你做出這樣的舉動後,不要期待對方很直接的回應,而是要去觀察對方不經意的舉動(例如,對方願意跟你說話了),而後循序漸進。

注意:這裡,切忌急功近利,剛剛作出改變就馬上要求對方對你信任,如果一旦給對方壓力,迴避型依戀的人只會躲的更遠。

3、 針對焦慮型依戀的“信任感重新建設”

焦慮型依戀人群的信任感是最容易獲得的,也是最難獲得的。之所以最容易,是因為對方總是會抱有很多很多的期待,他們希望得到關注。

之所以最難,是因為對方總是很難很難被安撫(這是焦慮型依戀的一貫行為模式)。

焦慮型依戀的人之所以會對你失去信任,無非分為兩大類情況:

你沒回應;你回應的不對。

而針對焦慮型依戀的“信任能力”以及行為模式,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重新將精力大量的投注到對方身上,去“回應”對方,並做出保證/承諾。

也就是說,先做,後說。不妨弄的濃烈一些,再濃烈一些。

但要注意的是,你要能較為準確的“回應”對方,要不然之會徒增對方的“焦慮感”,最終的結果只是會南轅北轍罷了。

4、 針對矛盾型依戀的“信任感重新建設”

此條內容仍然放在“矛盾型依戀,特殊情況的應對”的應對當中,彆著急,下面就是了。

四、 矛盾型依戀,特殊情況的應對

每一個碰到矛盾型依戀的人,總是會在這段關係當中一再的糾纏與折磨。

矛盾型依戀就像是一個漩渦,不僅將自己捲入黑暗的深處,也將每一個靠近的人同樣捲入痛苦的折磨之中。

1、 如何判斷?

矛盾型依戀是夾雜了“焦慮因素”及“迴避因素”的混合體,在不同人對於依戀理論的闡述中,也有不同的稱呼。

例如,混亂型、分裂型,聽名字就能感覺出這樣的依戀類型有多難搞了。

我們該如何判斷呢?

首先,矛盾型依戀的標誌性表現就是,沒有規律可言。

他們時而極度冷淡,時而極度熱情。

上一秒,你還感覺到激情似火,下一秒你就可能會體驗到如墜冰窟。

而矛盾型依戀類型之所以如此,同樣要回歸於他們的童年早期——不具有規律的照顧——母親(泛指主要照顧者)時而能很好的滿足嬰兒的哭鬧,時而又對嬰兒的各類反應視而不見。

知道為什麼你會冰火兩重天了嗎?因為他們就是被這樣對待的(而且矛盾型依戀很容易出“渣男”“渣女”)。

因此,以這樣的感受(飄忽不定,無規律的行為模式)來判斷,大抵就是矛盾型依戀了。

2、 矛盾型的“信任感”如何建立?

和他們的行為模式一樣他們的內在安全感及信任感也是飄忽不定的。

而且,在行為模式上來進行分析,矛盾型依戀的人,內在是混亂不堪的、極難梳理的,

你甚至無法判斷對方對你所謂的“失去信任”到底是因為你的過錯,還是他自身的原因。

所以,飄忽不定是這類人群信任感的表現形式。

3、 該怎麼辦?

首先我要強調,對於矛盾型依戀的人,不存在“重新建設”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你和他在親密關係中,你就在不停的讓對方“重新信任”你。

其次,你要真的很愛這個人,並做好了大量付出的準備,才有可能。

最後,具體要怎麼做?建議只有一個,就是穩穩的做好你自己。

當對方感覺到不論自己做出什麼樣的行為時,這個人都可以很穩定的“在這裡”時,才是讓矛盾型依戀的人建立內在安全感及信任感的前提。

在這裡,同樣不得不提醒你,在心理治療個案研究的論文以及大數據的調查論文中顯示,矛盾型依戀的人在被不斷的“抱持”中,才能夠具有向焦慮型依戀轉化的可能性。

此後,在對對方進行較為精準的回應,才能夠逐漸讓對方向安全型依戀轉化——這是一個極度漫長的“工作”。

所以,你做好準備瞭如何應對矛盾型依戀的他了嗎?

以上所有內容,就是針對於不同類型的他,我們該如何進行判斷、分析以及大概操作方向的說明。

信任,是親密關係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最好的建議,就是不要弄丟對方對你的信任。

而既然寫了這樣一篇文章,在這裡我也就不得不提醒大家,沒有既定不變的套路,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招式,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啊。


如何在挽回愛情的過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